1、ICS 07.060 A 47 备案号:47880-2015 DB63 青海省地方标准 DB63/T 14002015 柴达木地区农业气象观测规范 枸杞 2015 - 09 - 24 发布 2015 - 12 - 20 实施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63/T 14002015 I 目 次 前言 . . II 1 范围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1 4 观测的基 本要求与地段选择 . . 2 5 发育期观测 . . 3 6 生长状况 观测与评定 . . 4 7 鲜果产量 测定调查 . . 5 8 干果产量 、干果病果率、干果含水率调查与测定 .
2、6 9 主要农业 气象灾害观测 . . 7 10 主要病虫害观测 . . 8 11 主要田 间工作记载 . . 9 12 生育期 间气象条件鉴定 . . 9 13 观测簿表填写 . . 9 附录 A(规范 性附录) 观测地段选择 . 10 附录 B(资料 性附录) 枸杞主要病虫害特征 . 12 附录 C(资料性附录) 枸杞农业气象观测簿格式及填写要求 . 14 附录 D(资料性附录) 枸杞农业气象观测报表格式及填写要求 . 23 DB63/T 14002015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青海省气象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青海省诺木洪气象站
3、、青海省都兰县气象局、青海省格尔木市气象局、青海省气 象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梁志勇、颜亮东、雷玉红、杨殷胜、郭晓宁、李存莲、肖建设、刘宝康、梅朵、 刘广秀、白金莲、韩廷芳、李海凤、邓海峰、田勇。 DB63/T 14002015 1 柴达木地区农业气象观测规范 枸杞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柴达木地区枸杞农业气象观测的方法,包括发育期、生长状况、生长量、产量、品质 及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病虫害的观测时次、内容、标准和计算方法以及观测结果的记载方法等。 本标准适用于开展柴达木地区枸杞气象观测、科研、服务等相关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
4、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100 国际单位制及应用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老眼枝 上一年秋季修剪时保留的结果枝。 3.2 老眼枝果 老眼枝结出的果实叫老眼枝果。 3.3 夏果枝 老眼枝基部萌发的新结果枝,也叫春梢。 3.4 夏果 夏果枝结出的果实叫夏果。 3.5 秋果枝 枸杞在经过夏季生长发育后,于秋季抽出的结果枝,又名秋梢。 DB63/T 14002015 2 3.6 秋果 秋果枝结出的果实叫秋果。 3.7 病果 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受到气象灾害、病虫害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
5、响,导致在生理、组织结构、 形态上产生局部或整体的非正常变化而品质变劣的果粒。 3.8 干热风 一种造成枸杞蒸散量过大的综合气象灾害,表现为高温、低湿和伴有一定的风力,破坏枸杞的水分 平衡和光合作用的进行。 3.9 霜冻 在植物生长季节里夜间土壤和植株表面的温度下降到0 以下使植株体内水分形成冰晶, 造成植株 受害的短时间低温冻害。 3.10 风灾 风速过大造成枸杞机械性损伤和生理危害的气象灾害。 3.11 雹灾 降雹给农业生产造成直接或间接危害。 4 观测的基本要求与地段选择 4.1 观测要求 观测应符合以下要求: 遵循平行观测的原则。一方面观测枸杞的发育进程、生长状况、产量形成,另一方面观
6、测枸杞 生长环境的物理要素(包括气象要素、田间土壤湿度等)。枸杞观测地段的气象条件与气象观 测场基本一致的情况下,气象台站的基本气象观测可作为平行观测的气象部分; 采取点面结合的方法。在相对固定的观测地段进行系统观测,同时,在枸杞生育的关键时期以 及在气象灾害、病虫害发生时,根据当地服务需求,进行较大范围的农业气象调查,以增强观 测的代表性。 4.2 地段选择 DB63/T 14002015 3 地段选择按照附录A执行。 5 发育期观测 5.1 观测内容 芽开放期、展叶期、春梢生长期、老眼枝开花期、老眼枝果实形成期、老眼枝果实成熟期、夏果枝 (春梢)开花期、夏果成熟期、秋梢生长期、秋梢开花期、
7、秋果成熟期、落叶期。 5.2 观测时间 发育期观测时间规定如下: 发育期观测一般两天观测一次,隔日或双日进行,但旬末应进行巡视观测; 开花期应每日进行观测; 若规定观测的相邻两个发育期间隔时间很长,在不漏测发育期的前提下,可逢 5 和旬末观测, 临近发育期即恢复隔日观测。 5.3 观测对象的选择 5.3.1 观测点选择 观测地段分为4个区,各区选有代表性的1个点,作上标记,并按区顺序编号,发育期观测在此进行。 观测点之间应保持20 m 30 m的距离。为增强代表性,各区观测点位置交错排列,使之纵横都不在同一 个行上,观测点距田地边缘的距离不能小于2m,面积大的地段应更远些,以避免边际效应。 5
8、.3.2 观测植株选择 在各个观测点选择树龄相近、结果性能稳定,生长状况基本一致的3 10年的成树5株,所选植株按 120编号,并挂牌。每个点要固定一株植株进行果枝长度、果节数及鲜果百粒重的测定。 5.3.3 观测枝条选定 在所选固定的植株树冠的东、南、西、北不同方位各选一个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枝形中等的枝条 作为观测枝,并按顺序以1、2、3、4号进行标记,所选的观测枝条在树冠上所处的疏密度应基本一致。 距地面25 cm以内的枝条不可选作观测枝条。 5.4 发育期判定 5.4.1 发育期始期和普期的观测 当观测植株或茎上出现某一发育期特征时,即为该个体进入了某一发育期。地段植株群体进入发育 期
9、,是以观测的总株数中进入发育期的株数所 占的百分率确定的。第一次大于或等于10%时为该发育期 的始期,大于或等于50%时为发育普遍期,发育期宜观测到50%为止。 5.4.2 各发育期的判定 各发育期的判定原则如下: 芽开放期,枝条变绿,芽孢伸长长度达到 0.5 cm。目测项目,记录观测地段 50%枝条达到芽开 放标准的日期; 展叶期,展出第 1 片小叶,长度达到 1 cm; DB63/T 14002015 4 春梢生长期,夏果枝生长长度达到 2 cm 以上; 老眼枝开花期,老眼枝上花开放,颜色白为当日开花,受精后变红; 老眼枝果实形成期,青果长度超过 0.5 cm; 老眼枝果实成熟期,老眼枝上
10、的青果迅速膨大,变成鲜红色,有光泽; 夏果枝开花期,夏果枝上有花开放; 夏果成熟期,夏果枝上的青果迅速膨大,变成鲜红色,有光泽; 秋梢生长期,秋果枝伸长达到 2 cm 以上; 秋梢开花期,秋果枝上有花开放; 秋果成熟期,秋果枝上的青果变红; 落叶期,秋冬季枝条上的叶片自然脱落。目测项目,记录观测地段 50%枝条达到落叶期标准的 日期。 5.5 特殊情况处理 以下特殊情况出现和处理情况应记入备注栏: 如进入开花期后部分发育期同时出现,该时段发育期要同时进行观测,并作好记录; 因品种等原因,进入发育期的植株达不到 10%或 50%时,观测进行到进入该发育期的植株数连 续 3 次总增长量不超过 5%
11、为止,气候原因所造成的上述情况,仍应观测记载; 因某次观测结果出现发育期百分率有倒退现象,应立即重新观测,检查观测是否有误或观测植 株是否缺乏代表性,以最后一次观测结果为准; 因品种、栽培措施等原因,有的发育期未出现或发育期出现异常现象,应予在备注栏记载; 因固定观测植株失去代表性,应在测点重新固定植株观测,当测点内观测植株有 3 株或以上失 去代表性时,应另选测点; 因遇到妨碍进行田间观测的天气或旱地灌溉,可推迟观测。推迟观测时如出现进入发育期百分率超 过10%或50%,则将本次观测日期相应作为进入始期或普遍期。 6 生长状况观测与评定 6.1 观测内容 果枝平均长度、果节数。 6.2 观测
12、时间 果枝平均长度观测时间为老眼枝果实成熟普期、夏果枝开花普期、夏果成熟普期、秋果成熟普期。 果节数观测时间为老眼枝果实成熟普期、夏果成熟普期、秋果成熟普期。 6.3 测定方法 果枝平均长度、果节数测定方法如下: 在定株挂牌的枝条上进行测定; 果枝平均长度的测定,从所观测的枝条的基部至顶部的平均长度。果枝平均长度取整数记载, 单位为 cm; 果节数的测定,统计从果枝抽生基部到顶部间结果的节位数,不包括抽生的二次结果枝。果节 数取整数记载,单位为个。 6.4 生长状况评定 DB63/T 14002015 5 6.4.1 评定时间和方法 评定时间及方法: 评定时间,在发育普遍期进行; 评定方法,目
13、测评定。以整个观测地段全部枸杞树为对象,综合评定枸杞生长状况的各要素, 采用给出的评定标准进行生长状况评定。前后两次评定结果出现变化时,应注明原因。 6.4.2 评定要求 生长状况评定类别及标准,见表 1。 表1 生长状况评定表 评定类别 评定标准 一类 生长状况优良。植株健壮,叶色正常,枝条发育良好;没有或仅有轻微病虫害和气象灾害,对生长影 响极小;预计可达到丰产年景的水平。 二类 生长状况中等。植株正常,叶色正常,枝条发育尚可;植株遭受病虫害或气象灾害较轻;预计可达到 近 5 年平均产量年景的水平。 三类 生长状况较差。植株发育不良,枝条发育一般;病虫害或气象灾害对其有明显的抑制或产生严重
14、危害; 预计产量低,是减产年景的水平。 6.4.3 大田生育状况调查 根据当地的气象服务需求,可进行大田调查,记录存档。 7 鲜果产量测定调查 7.1 采果批次调查 枸杞全生育期内向观测地段所属农户(或单位)调查每次采摘鲜果的采摘日期,记录采摘时间和相 应采果批次。 7.2 鲜果百粒重测定 7.2.1 测定时间 自老眼枝果成熟之日起至秋果采收结束,大田每批次采收前。 7.2.2 测定及计算方法 按5.3.2选定的挂牌植株上随机选取4组 100粒成熟鲜果样本,装入塑料袋内密封,避免阳光直射, 并当日完成称重,计算平均百粒重。大田每采收一批鲜果前,应测定鲜果百粒重。鲜果百粒重取两位小 数记载。采收
15、不到100粒时按照(1)式换算成百粒重。 100 f f hk n W W . (1) 式中: W hk 百粒重,单位为克(g); W f 样本果实重,单位为克(g); DB63/T 14002015 6 n f 样本果实粒数。 7.3 鲜果采果重量调查及计算方法 自鲜果成熟之日起,向观测地段所属农户(或单位)调查大面积的鲜果采摘量,记录采摘日期、批 次、鲜果重量。调查每批次鲜果收获量,待所有批次调查结束后,按照(2)式分别计算每公顷老眼枝 果、夏果和秋果采摘重量。采摘量取整数记。 pa W W n i fp fa 1 . (2) 式中: W fa 单位面积果实采摘重量,单位为千克每公顷(kg
16、/hm 2 ); W fp 每批次采摘果实重量,单位为千克(kg); pa采摘面积,单位为公顷(hm 2 ); n采摘批次。 8 干果产量、干果病果率、干果含水率调查与测定 8.1 测定和调查内容 干果百粒重、每批次干果收获量、夏果总产量和秋果总产量、正常果率、病果率、干果含水率。 8.2 测定时间 测定和调查时间为老眼枝果成熟之日起至秋果采收结束。 8.3 测定和调查方法 8.3.1 干果百粒重和干果产量 从观测地段所属农户(或单位)采收后晒干或烘干的干果中,随机选取4个晾晒点,每个点取出100 粒称重,计算平均干果百粒重。干果百粒重取两位小数记载。 调查每批次干果收获量,待所有批次调查结束
17、后,统计其老眼枝果总量、夏果总量和秋果总量,分 别除以采摘面积得到每公顷老眼枝果产量、每公顷夏果产量、每公顷秋果产量,计算方法同公式(2)。 收获量、总量取整数记载。 8.3.2 干果含水率 从8.3.1取出的4组干果中,分别数出其中的正常果数,病果数,计算正常果率,病果率,将结果接 近的两组数取平均,得到该批次正常果率,病果率。将干果称重后,置于烘箱75 烘干7h以上,烘干 时间的长短以重量不再变化时为准,按照公式(3)计算干果含水率。正常果率、病果率取整数记载, 干果含水率取一位小数记载。 %100 DW DWWW MC . (3) 式中: MC枸杞干果含水率(%); WW枸杞烘干前的重量
18、,单位为克(g); DW枸杞烘干后的重量,单位为克(g)。 DB63/T 14002015 7 9 主要农业气象灾害观测 9.1 观测内容 干热风、霜冻、风灾、雹灾。 9.2 观测时间和地点 观测时间和地点规定如下: 观测时间,在灾害发生后及时进行观测,从枸杞受害开始至受害症状不再加重为止; 观测地点,在枸杞观测地段上进行,若灾害大范围发生,还应做好观测地段所属县域范围内的 调查。 9.3 记载项目 9.3.1 灾害名称、受害期及受害程度 记录实际发生的干热风、霜冻、风灾、雹灾等灾害名称;灾害开始发生,枸杞出现受害症状时记为 灾害开始期, 灾害解除或受害部位症状不再发展时记为终止期, 其中灾害
19、如果重新加重应继续进行记载。 霜冻、风灾、雹灾等突发性灾害除记载植株受害的开始和终止日期外,还应记载天气过程开始和终止时 间(以时、分记载)。 受害症状及受害程度的判断见表2。 表2 枸杞受害症状及受害程度 症状及受害程度 灾害名称 轻 中 重 干热风 少量(5%以下)叶片由绿色变 为黄白色;少量(5%以下)叶 片凋萎、发脆直至脱落;少量 (5%以下)花、蕾凋萎、发脆、 脱落。 部分(5%20%)叶片由绿色变 为黄白色;部分(5%20%)叶 片凋萎、 发脆、 脱落; 部分 (5% 20%)花、蕾凋萎、发脆、脱落。 大量(20%以上)叶片由绿 色变为黄白色;大量(20% 以上)叶片凋萎、发脆、脱
20、 落;大量(20%以上)花、 蕾凋萎、发脆、脱落。 霜冻 少量(10%以内)花蕾受冻。 部分 (10%50%) 花蕾受冻变黑、 脱落,叶尖受冻。 开花期造成大量 (50%以上) 花蕾受冻脱落,叶片严重受 冻。 风灾 早春造成枝条抽干,程度较 轻,部分(5%以下)花蕾脱落。 早春造成枝条抽干,程度较重 (5%20%),开花期造成花蕾 脱落较多(5%20%)。 早春造成枝条抽干严重 (20%以上),开花期造成 花蕾大量脱落(20%以上)。 雹灾 叶片击破,个别枝条折断。 部分(50%以下)叶片破碎,部 分(5%20%)枝条折断,花、 果实脱落。 大量(50%以上)叶片击碎, 大量(50%以上)枝条
21、折断, 大量(50%以上)叶片、果 实、花蕾脱落严重,甚至造 成空枝。 DB63/T 14002015 8 9.3.2 受灾期间天气气候情况记载 受灾期间天气气候情况记载见表 3。 表3 受灾期间天气气候情况 灾害名称 天气气候情况记载内容 干热风 日期、持续日数、过程日平均气温、过程日最高气温、过程日 14 时风速、 过程日 14 时相对湿度 霜冻 持续时间、过程极端最低气温、过程地面最低温度及日期 风灾 持续时间、过程平均风速、最大风速及日期 雹灾 冰雹出现时间,持续时间、最大冰雹直径 10 主要病虫害观测 10.1 观测内容 枸杞根腐病、白粉病、瘿螨、木虱、蚜虫、负泥虫。主要病虫害特征参
22、见附录B。 10.2 观测地点和时间 在观测地段结合生育状况进行观测记载。 10.3 记载项目 灾害名称和受害期: 灾害名称应记载学名。 当发现定株观测的植株受病虫危害时,开始观测受害率。当受害率达到 10%时,记为受害始期; 当达到 50%时,记为猖獗期;当连续 2 次观测的受害率不再增加时,记为停止期。 10.4 受害程度 受害程度见表 4。 表4 受害程度 受害程度 轻 中 重 受害率 枝条、叶、花、果受害,受害率 10% 枝条、叶、花、果受害, 10% 受害率 50% 枝条、叶、花、果受害,受害率 50% 11 主要田间工作记载 11.1 记载要求 记载要求规定如下: 按实际的项目和内
23、容,用通用术语记载项目名称; DB63/T 14002015 9 同一项目进行多次观测时,要记明时间、次数; 数量、质量、规格等计量单位应符合 GB 3100 的规定记录。 11.2 记载时间 记载观测地段上实际进行的田间管理项目起止时间。 11.3 记载项目和内容 记载项目及内容见表 5。 表5 田间工作记载项目及内容 项目 内容 修剪 观测地段各次修剪的起止日期、修剪方式等 中耕除草 各次中耕除草的时间、中耕深度等 施肥 各次施肥的时间、施肥种类、数量、施肥方式等 灌水 各次灌溉时间、灌溉量估算 抹芽修剪 抹芽修剪的时间 病虫防治 病虫害名称、防治时间及施用农药的种类与数量 晾晒或制干 记
24、录晾晒或烘干的时间、采用的表皮脱脂药剂种类和剂量,制干的方式 12 生育期间气象条件鉴定 生育期间气象条件鉴定规定如下: 总结分析枸杞从萌芽到落叶期间的气象条件,主要分析积温、降水、日照等条件对枸杞生长发 育、产量形成的利弊影响; 分析农业气象灾害、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及对产量的影响。 13 观测簿表填写 所有观测和分析内容应按规定填写农业气象观测簿和农业气象观测报表, 具体记录格式及要求参见 附录C、附录D。 DB63/T 14002015 10 A 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观测地段选择 A.1 地段选择的原则 地段选择应符合以下原则: 地段必须具有代表性。能代表本区域地形、地势、土壤、
25、种植制度、品种、产量和栽培管理水 平; 地段宜保持长期稳定。如确需要调整应选择邻近农田,并进行记载。 A.2 地段选择要求 地段品种,当地的主栽品种,树龄为3至10年。 地段面积,观测地段宜在1公顷以上连片种植的枸杞地上选取,面积不小于0.1公顷,长度和宽度不 少于30 m。 地段位置,地段距林缘、建筑物、道路(公路和铁路)、水塘等应在20 m以上。应远离河流、水库 等大型水体,减少小气候的影响。 枸杞生育状况调查地点, 枸杞生育状况调查地点应选择能反映当地枸杞生长状况和产量水平的不同 类型的田块,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的调查应能反映不同受灾程度的田块上进行。 A.2.1 地段分区 将观测地段按
26、其田块形状分成相等的4个观测区, 作为4个重复, 用于定株观测的项目。 按顺序编号, 4个区的观测应在同一天内进行。为便于观测工作的进行,可绘制观测地段分区和各类观测的分布示意 图。 A.2.2 地段资料记载 观测地段综合平面示意图内容: 观测地段的位置、编号; 气象观测场的位置; 观测地段的环境条件,如村庄、树林、果园、山坡、河流、渠道、湖泊、水库及铁路、公路和 田间大道的位置; 其它建筑物和障碍物的方位和高度。 观测地段说明内容: 地段编号; 地段土地使用单位名称或个人姓名; 地段所在地的地形、地势、面积及植株密度; 地段距气候观测场的直线距离、方位和海拔高度差; 地段环境条件。如房屋、树
27、林、水体、道路等的方位和距离; DB63/T 14002015 11 地段的种植制度; 地段灌溉条件,包括有无灌溉条件、保证程度及水源和灌溉设施; 地段地下水位深度。记“大于 2 m”或“小于 2 m”; 地段土壤状况。包括土壤质地(砂土、壤土、粘土、砂壤土等)、土壤酸碱度(酸、中、碱) 和肥力(上、中、下)情况等; 地段的产量水平。分上、中上、中、中下、下五级记载。约高于当地近 5 年平均产量(kg/hm 2 ) 的 20%为上,高于平均产量 1020%为中上,相当于平均产量为中,低于平均产量 1020%为 中下,低于平均产量 20%为下。 DB63/T 14002015 12 B B 附
28、录 B (资料性附录) 枸杞主要病虫害特征 B.1 枸杞根腐病 俗称烂根病,由镰刀菌侵入枸杞根部而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植株根部及茎基部,病株表现为叶片 发黄、萎垂。发病时破坏皮层疏导组织,使植株失去水分和养分供应而逐渐枯萎,影响枸杞生长发育和 产量。发病初期,根茎部或根部产生不定形病斑,病部有疱状隆起,呈褐色至黑褐色,局部皮层腐烂, 并逐渐向周围扩散,破坏皮层输导组织,使植株失去水分和养分供应而生长衰弱,湿度大时,病部长出 一层白色至粉红色丝状物,地上部叶片发黄或枝条萎缩,株杆逐渐腐烂,后期外皮脱落,木质变干,导 致植株死亡,剥开病株树杆可见维管束褐变。多发生在5年以上树龄的枸杞田。夏季中午高
29、温时,叶片 萎蔫,早、晚恢复正常。盛发期主要在果熟期至秋枝现蕾、开花期。此时期病菌经过多次再侵染,病害 达发病高峰期。 B.2 枸杞白粉病 又称枸杞粉斑病, 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的粉孢属, 主要危害叶片; 叶面覆满白色霉斑(初期)和粉斑(稍 后);病株光合作用受阻,终致叶片逐渐变黄、脱落,影响枸杞生长发育和产量。叶片染病初生圆形至 近圆形病斑,大小2 mm4 mm,病斑边缘褐色,中央灰白色,叶背常生有黑灰色霉状物。果实染病也产 生类似的症状。严重时枸杞植株外现呈一片白色,并引起叶片干枯、脱落,颗粒瘦小。盛发期主要在老 眼枝果实成熟期到秋果成熟期逐渐进入落叶期。 B.3 枸杞蚜虫 俗称绿蜜、蜜虫、油
30、汗等,一种药用植物害虫,属同翅目,蚜科。专属寄主植物为枸杞,大量成、 若蚜群集于枸杞嫩梢、叶背及叶基部,刺吸汁液,使树势减弱,严重影响开花结果及生长发育,果实瘦 小。成虫有翅胎生蚜体长1.9 mm,黄绿色,头部黑色,眼瘤不明显,触角6节,黄色,翅无色,半透明。 腹部黄褐色,腹管黑色圆筒形,腹末尾片两侧各有2根刚毛,无翅胎生雌蚜体较有翅蚜肥大,浅黄色, 两侧各具23根刚毛。若蚜黄绿色,头、触角、腹部、足和密管为黄褐色。以成蚜和若蚜群集嫩梢、幼 芽、叶背、花蕾、青果等部位刺吸汁液,影响开花、结果;严重时叶、花、果实全被蚜虫分泌物覆盖, 容易诱发霉污病发生,影响光合作用,引起早期落叶。盛发期主要在新
31、枝生长旺盛期至老果枝果熟期。 B.4 枸杞木虱 一种药用植物害虫。属同翅目,木虱科。成虫、若虫均以口器刺吸汁液,成虫羽化后继续产卵危害, 使叶片早衰,严重时全株枯黄。成虫黑褐色,体长375 mm,翅展6 mm,形如小蝉,全体黄褐至黑褐色 具橙黄色斑纹。复眼大,赤褐色。触角基节、末节黑色,余黄色;末节尖端有毛,额前具乳头状颊突1 对。前胸背板黄褐色至黑褐色,小盾片黄褐色。前中足节黑褐色,余黄色,后足腿节略带黑色,余为黄 色,胫节末端内侧具黑刺2个,外侧1个。腹部背面褐色,近基部具1蜡白横带,十分醒目,是识别该虫 重要特征之一。端部黄色,余褐色。翅透明,脉纹简单。黄,褐色。卵长0.3 mm,长椭圆
32、形,具1细如 DB63/T 14002015 13 丝的柄,固着在叶上,酷似草晴蛉卵。橙黄色,柄短,密布在叶上别于草晴蛉卵。若虫扁平,固着在叶 上,如似介壳虫。末龄若虫体长3 mm,宽1.5 mm。初孵时黄色,背上具褐斑2对,有的可见红色眼点, 体缘具白缨毛。若虫长大,翅芽显露覆盖在身体前半部。成虫、若虫均以口器刺吸汁液,使叶片早衰, 严重时全株枯黄。 B.5 枸 杞 瘿螨 又叫痣虫,一种药用植物害虫。属蜱螨目,瘿螨科。危害枸杞的叶片、花蕾、幼果、嫩茎、花瓣及 花柄;花蕾被害后不能开花结果,叶面不平整,严重时整株植株长势衰弱,脱果落叶,造成减产,影响 产量和质量。主要危害叶片,初期为绿色隆起的
33、小圆点,后扩大为内空的虫瘿,使叶片皱缩,组织畸形, 提早衰老脱落,嫩梢、花蕾、果实被害也形成虫瘿,直接影响生长,使树势衰弱。成虫体长0.08 mm 0.3 mm,体橙黄色,长圆锥形。卵圆球形,直径0.03 mm,乳白色透明,一年发生10余代。以老熟虫在 枝干缝隙或低凹处越冬,次年4月中下旬枸杞放叶时,成虫从越冬场所迁至新叶产卵,孵化成若虫侵入 组织形成虫瘿。 5月中下旬又转移危害新梢, 6月份是第一次繁殖危害高峰, 89月又转移到秋梢上危害, 9月达第二次危害盛期,11月上旬进入越冬休眠期。 B.6 枸杞负泥虫 也叫十点叶甲,俗称稀屎密、肉蛋蛋。属鞘翅目,叶甲科。是中国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枸杞
34、主要 种植区为害枸杞的食叶性害虫。幼虫危害比成虫严重,影响枸杞生长和产量。该虫肛门向上开口,粪便 排出后堆积在虫体背上,故称负泥虫。该虫为暴食性食叶害虫,食性单一,主要为害枸杞的叶子,成虫、 幼虫均嚼食叶片,幼虫危害比成虫严重,以3龄以上幼虫为害严重。幼虫食叶使叶片造成不规则缺刻或 孔洞,严重时全部吃光,仅剩主脉。枸杞负泥虫常栖息于野生枸杞或杂草中,以成虫飞翔到栽培枸杞树 上啃食叶片和嫩梢,以“V”形产卵于叶背,一般810天卵孵化为幼虫,开始大量危害。一年均发生3 代,以成虫在田间隐蔽处越冬,春七寸枝生长后开始危害,67月危害最严重,10月初,末代成虫羽化, 10月底进入越冬。 DB63/T
35、14002015 14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枸杞农业气象观测簿格式及填写要求 表C.1给出了枸杞生育状况观测记录簿格式,C.2给出了农气簿-1-1的填 写方法。 C.1 农气簿-1-1 枸杞生育状况观测记录簿 省、州(市)、县 台站名称 品种名称 树龄 栽培方式 年 月 日 至 年 月 日 观测地段说明 1. 2. 3. 4. 5. 6. 7. 8. 9. 10. DB63/T 14002015 15 地段分区和各测点分布示意图 发育期观测记录 进入发育期株(茎)数 观测日期 (月 /日) 发育期 观测总株 (茎)数 1 2 3 4 总和 % 生 长 状 况 评 定 ( 类 ) 观测
36、员 校对 员 备 注 DB63/T 14002015 16 果枝平均长度测量记录 果 枝 号 测定 日期 (月/ 日) 发 育 期 测 点 固 定 株 号 1 2 3 4 合计 总 和 平 均 备 注 分析员 校对员 果节数测量记录 果 枝 号 测定 日期 (月/ 日) 发 育 期 测 点 固 定 株 号 1 2 3 4 合计 总 和 平 均 备 注 分析员 校对员 DB63/T 14002015 17 枸杞果实生长量、产量调查记录 日期 采果 批次 鲜果 百粒 重(g) 鲜果 采 果量 (kg/hm 2 ) 干果 百粒 重(g) 干果 收 获量 (kg/hm 2 ) 鲜果 产量 (kg) 干
37、果 产量 (kg) 合计 - 平均 - - - 备注 分析员 校对员 枸杞干果品质测定和调查记录 分析员 校对员 日期 采果 批次 正常 果率 病果率 干果 含水率 观测员 校对员 平均 - DB63/T 14002015 18 枸杞产量结构分析单项记录 日期 测点 项目 单位 分析计算步骤 分析结果 备注 分析员 校对员 枸杞产量结构分析记录 分析员 校对员 日期 项目 单位 分析计算步骤 分析结果 地段实收面积 (hm 2 ) 地段总产量 (kg) 1m 2 产量 (g) DB63/T 14002015 19 大田生育状况观测调查记录 地点 田地生产水平 品种名称 收获单产(公斤/公顷)
38、观测调查项目 日 期 (月.日) 发育期 果枝长度 (CM) 果节数 (个) 鲜果百粒 重(g) 干果百粒 重(g) 生长状况 评定(类) 分析员 校对员 观测地段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观测 分析员 校对员 观测日期(月/日) 灾 害 名称 受害期 天 气 气 候情况 受害症状及 程度 预计对产量的 影响 DB63/T 14002015 20 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调查 调查日期(月、日) 灾害名称 受害期 灾害分布在县内的主要区 乡 本县成灾面积比例 作物受害症状 灾前灾后采取的措施 灾情综合评定 减产情况 其他损失 成灾的其他原因分析 资料来源 调查 田间工作记载 调查 项目 日期 方法和工具
39、 数量、质量和效果 观测 校对 DB63/T 14002015 21 枸杞生育期间农业气象条件鉴定 县平均产量 ( kg/hm 2 ) 与上年比增 减产百分率 (%) C.2 农气簿-1-1 的填写 农气簿-1-1供填写枸杞生育状况观测原始记录用,宜随身携带边观测边 记录。 C.2.1 封面 省、州(市)、县和台站名称:填写台站所在的省、州(市)、县。台 站名称应按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命名填写。 品种、树龄:按照农业科技部门鉴定的名称填写。 起止日期:第一次使用簿的日期为开始日期;最后一次使用簿的日期为 结束日期。 C.2.2 观测地段说明和测点分布图 观测地段说明和测点分布图的填写如下: a)
40、观测地段说明:按附录 A 规定的内容逐项填入; b) 地段分区和测点分布图:将地段的形状、分区及发育期等测点标在 图上,以便观测。 C.2.3 发育期观测记录 发育期观测记录内容填写如下: a) 发育期:记载发育期名称,观测时未出现下一发育期记“未”; b) 观测总株数:需统计百分率的发育期第一次观测时记载一次,记载 4 个测点观测的总株数; c) 进入发育期枝数:分别填写 4 个测点观测植株中,进入发育期的株 数并计算总和及百分率; d) 生长状况评定:按照 6 的规定记录。 C.2.3.1 枸杞生长量观测 记载枸杞采果批次、鲜果采果量、鲜果百粒重的调查或测定值,按照7 的规定逐项填写。枸杞产量品质调查记录 DB63/T 14002015 22 C.2.3.2 枸杞产量品质调查记录 枸杞产量品质调查记录内容填写如下: a) 各项记录按照8逐项填写; b) 分析计算过程记入分析计算步骤栏,计算最后结果记入分析结果栏; c) 地段实收面积、总产量:在每批枸杞收获后与土地使用单位或户主联系进行调查,地段实收面 积以公顷为单位,其总产量以千克为单位,最后换算出每公顷产量。 C.2.3.3 观测地段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观测记录 观测地段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