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61 T 557.8-2012 富硒蛋鸡生产技术规程.pdf

    • 资源ID:1493056       资源大小:557.45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61 T 557.8-2012 富硒蛋鸡生产技术规程.pdf

    1、 ICS 65.020 B 44 DB61 陕西省地方标准 DB 61/ T557.82012 富硒蛋鸡生产技术规程 2012 - 11 - 19 发布 2012 - 11 - 30 实施 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61/ T557.82012 I 前 言 本标准为DB61/T557.1162012的第8部分。 本标准按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进行编写与表述。 本标准由安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农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陕西省农业厅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康市畜牧兽医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少谋、刘绵刚、汪成安、张建文、周黎明、李娟、吴杰、李强斌。 D

    2、B61/ T557.82012 1 富硒蛋鸡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纯天然富硒蛋鸡生产的环境条件、技术要求、饲养管理办法、防病治病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用纯天然富硒饲草饲料生产纯天然富硒蛋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5027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饮用水水质 NY5040 无公害食品 蛋鸡饲养兽药使用准则 NY/T391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3 鸡场 3.1 选址 应选择自然生态环境良好,背风向阳,地势高燥,土壤为贫

    3、瘠的沙质土壤,周围有较大面积的农业 或林果茶业用地,离主干公路、铁路有500m以上的距离, 且水电路讯四通。离村、镇居民点至少1000m 以上,周围2km以内无大型化工厂、矿厂、屠宰厂或其它畜 牧养殖场等污染源,不得在饮用水源、食品 厂的上游。 3.2 建筑布局 养鸡场应严格按照生产区、生活区分开,雏鸡、成年鸡分开饲养的原则进行布局。生产区应处在下 风向。在生产区内,按地势、风向由生产管理区鸡群饲养区粪污处理区的顺序设置,雏鸡舍和成年 鸡舍分开,一般相距30m50m。采用全进全出工艺,至少每栋鸡舍能饲养同一日龄的同一批鸡。场内道 路应设清洁道和脏污道,不相互交叉。应建设消毒室、淋浴室、更衣室、

    4、贮蛋室、饲料室、兽医室、隔 离室等辅助设施。粪便堆集发酵场应在鸡舍的下风向和地势较低处,离鸡舍有50m以上的距离,四周应 挖防洪沟,防止粪便污染周围环境。鸡场各分区之间和沿鸡场周围应设绿化隔离带,设置防鸟设施。鸡 舍地面和墙壁应便于清洗,并能耐酸、碱等消毒药液清洗消毒。 3.3 环境监测 3.3.1 空气 鸡舍空气质量应符合NY/T391标准规定。 3.3.2 饮用水 应符合NY5027标准规定。 DB61/ T557.82012 2 3.3.3 饲料 应符合富硒配合饲料的质量卫生标准,硒含量必须达到0.10mg/k0. 30mg/kg的标准。 3.3.4 舍温 雏鸡2127,成年鸡1024。

    5、 3.3.5 湿度 相对湿度均为75%。 3.3.6 风速 雏鸡0.5m/s,成年鸡0.8m/s。 3.3.7 照度 雏鸡50lx,成年鸡30lx。 3.3.8 细菌 均为25000个/m 3 。 3.3.9 噪声 雏鸡60dB,成年鸡80dB。 3.3.10 粪便 采用干清法处理。 4 饲养管理 4.1 育雏期 4.1.1 预温 一般在进雏前,夏天24h将育雏舍温度上升到3235,冬季需23天,春秋季需2天,相对湿度 60%70%。 4.1.2 饮水 雏鸡进舍后应先引导饮水,在初次饮水中可加入8%的葡萄糖,同时添加多维、电解质营养液,待饮 水23h后,再将饲料放入料盘内供啄食。饮水 距离不超

    6、过2.5m,饮水器高度应与鸡背同高。每个钟型 饮水器06周龄可供80100只鸡饮水,712周龄可供80只雏鸡。 4.1.3 温度 地面平养适宜温度, 1周龄3532 2周龄3229, 3周龄2926 4周龄26 23,5周龄2329, 6周龄2018,温度应缓慢下降,每天下降0.5 4.1.4 相对湿度 DB61/ T557.82012 3 适宜相对湿度0-10日龄70%,11-30日龄65%,31 -45日龄60%,46-60日龄50%-55%。 4.1.5 饲养密度 16周龄地面平养适宜密度10只/m 2 ,7-12周龄6只/m 2 ,1320周龄5/m 2 。 4.1.6 光照 1周龄光

    7、照每天22h24h,28周龄每天10h12h ,918周龄每天8h9h,光照强度40Lx60Lx。 4.1.7 通风 风速0.5m/s。 4.1.8 喂料 19周龄实行自由采食,不限饲。第1周龄用塑料布或料盘饲喂,每100只用一个料盘。1周龄后用 料桶喂,料桶与鸡背同高,2030只供一个料桶,715周龄15只鸡供一个料桶。1周龄每天喂8次,2 周龄6次,36周龄4次。 4.1.9 围栏 围栏高度约0.45m,距热源0.6m1.5m,其距离要根据热源种类,季节和温度而定。围栏随雏鸡日 龄增长而扩大面积,一般在雏鸡710日龄即可拆除。 4.1.10 断啄 一般在710日龄断啄。断啄用断啄器或电烙铁

    8、,断去上啄尖到鼻孔的二分之一,断去下啄的三分 之一。操作要准确、迅速,防止流血,断后烙刀不要立即离开,要灼烧3s5s。在断啄前一天、后一天 的饮水或饲料中加入维生素K 3,每公斤料约5mg。 4.1.11 喂砂砾 雏鸡从第2周龄起,料中应开始拌1%砂砾,粒度从小米粒逐渐增大到高梁粒大小,砂砾料应洗净, 并用开水煮沸消毒。 4.1.12 疫病综合性防治措施 应结合养鸡场实际情况,制定综合性防疫制度,严格执行 ,并在雏鸡3-5日龄内饮用一个疗程的高 效抗菌药物,预防母源性的白痢、大肠杆菌和支原体等病,在1565日龄注意预防球虫病。 4.2 育成期 从第7周龄开始进入育成阶段,需进行限制饲养。 4.

    9、2.1 转舍 7周龄雏鸡转入育成舍后继续给温57天, 室温1522。 用一周左右时间在育雏料中按15%20% 的比例添加育成料,直到全部换成育成料。调整饲养密度到平养1015只/m 2 ,笼养25只/m 2 。 4.2.2 生长控制 育成期的饲养关键是控制体重,以使鸡骨架充实,发育良好。从第8周龄开始,每周称重一次,随 机抽样5%10%的鸡,抽取小样不少于30只,计算均匀度。均匀度的计算方法为平均体重上下10%体重范 DB61/ T557.82012 4 围内的鸡数占总鸡数的百分比。各周龄的均匀度应在 75%以上,越高越好。对体重过轻的鸡应该分群进 行单独饲养使其达到标准体重。当发现体重超过或

    10、低于品种标准的1%时,应调减或增加计划饲喂的1%, 待体重恢复达到标准后又按计划饲喂量进行饲喂。 4.2.3 限制饲喂 应根据鸡的品种标准研究制定限饲方案,有的品种不需要限饲。 4.2.4 修啄 在8-10周龄对断啄不好的鸡修啄一次。 4.2.5 喂砂砾 每100只鸡每周用砂砾0.5kg,应均匀撒放在食槽中的饲料上。 4.2.6 喂料 每天只给料一次,平养在每天天亮之前上料,天亮后可保证所有的鸡在5min10min内吃上料,保 证每只鸡有足够的食槽位置。 4.2.7 在鸡群患病或遇到巨大应激时,应暂停限饲,恢复自由采食或增加给料量,保证体重能达到标 准要求。 4.3 产蛋期 4.3.1 转舍

    11、4.3.1.1 清洁消毒鸡舍 装笼前15天应彻底冲洗屋顶、网架、墙壁、门窗、走廊、粪池,并擦拭刷洗鸡笼、笼架、水槽、料 槽、下水管道和水箱等污物,清洗各种饲喂用具,严格消毒。 4.3.1.2 检修设备 对鸡舍建筑,各种供电、供水、排水、排风、照明设备和集蛋、喂料、清粪系统等饲养用具、设备 逐一检修,维修保养,使之处于良好状态。 4.3.1.3 准备物资器材 应准备好必需的药品,医疗器械,各种工具,生产登记统计表及饲料等。 4.3.2 转舍装笼 在18-20周龄时将鸡群转入产蛋舍进行笼养。 4.3.2.1 气候选择 冬季要避开风雪严寒天气,一般在中午进行。夏季应避开炎热天气,一般在早、晚凉爽时进

    12、行,春、 夏、秋为便于抓鸡也可在夜间进行。 4.3.2.2 转群运输 参与转群的人员、车辆、鸡笼和鸡舍通道等应严格消毒,转群时要少装、勤装、勤运,防止中途造 成挤压伤亡,抓鸡时要抓两胫,轻抓轻放,以免损伤。 DB61/ T557.82012 5 4.3.2.3 严格挑选 应根据体重、体型和冠的发育情况严格挑选,按品种标准剔除不合格及无饲养价值的鸡只。同时将 每笼的鸡数一次入够数量。 4.3.2.4 分类入笼 在符合品种标准的基础上,将比较弱小,发育不良的鸡,一般应放入水平温度较高的南侧鸡笼,便 于入笼后加强对它们的饲养管理。 4.3.3 饲养管理 4.3.3.1 转换饲料 从20周龄开始,日粮

    13、中每天增加15%-20%的产蛋前期料,直到5-7天后全部更换成产蛋前期料,从产 蛋前30天开始饲喂富硒全价配合料。 日粮中含钙量应在2%以上, 其它营养成份与产蛋料完全相同。 27-28 周龄喂料量应达到最高,30-31周龄后的4-5周 内的喂料量也不要减少。当产蛋率下降到70%时,应开始 逐渐减少喂料量,防止母鸡超重。每次减少量 每百只鸡不超过500g,以后产蛋率每减少4-5个百分点, 就减一次喂料量,这样从产蛋高峰到结束时,每百只鸡喂料量大约减2.5kg。应随时观察鸡群的反应, 任何产蛋率的异常下降都要恢复到原来的给料量。每日喂料3次,时间是早晨6点,中午12点,下午6点, 每只鸡占料槽位

    14、0.15m。 4.3.3.2 饲养密度 5-6 只/m 2 4.3.3.3 舍温 18-21,夏季应采取防暑降温措施。 4.3.3.4 相对温度 50%。 4.3.3.5 光照时间 10-16h/天,光照强度 15-22LX。 4.3.3.6 每只鸡占水槽位 25mm,饮水量因气温而定,一般 1821需 28.4L/100 只,30以上需 40.5L/100 只。 4.3.3.7 通风量 3 m 3 /h.kg5m 3 /h.kg 4.3.3.8 每天捡蛋 2-3 次。 4.3.3.9 每 2 周称重一次,随即抽样 5%-10%的鸡,小样不少于 30 只,求出最大最小与平均体重,对 照品种标准

    15、,依此来调整喂料量与饲料配方。 4.4 观察鸡群 4.4.1 新鸡刚上笼应尽量避免因环境不适应而导致的挂头、卡脖、扎翅等损伤事故的发生。 4.4.2 发现好斗的鸡及受强鸡制约不能正常采食、饮水、活动的弱鸡,要及时调整鸡笼,避免造成损 失。 4.4.3 随时观察鸡的采食情况,每天应计算耗料量,发现鸡厌食、腻食、采食量下降或季节性的突然 下降,都应及时找出原因加以解决。 4.4.4 观察发现鸡群中恶食癖,如啄肛、啄羽等,应及时分析原因,采取防止措施。发现脱肛、啄肛 现象,及时将鸡分开饲养,对啄伤进行治疗。 4.4.5 应经常观察鸡蛋的质量,如蛋壳,蛋白、蛋黄浓度,蛋黄色素,血斑、肉斑蛋、沙皮蛋、畸

    16、形 蛋,尤其是蛋大,破蛋率高等,应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 4.4.6 随时注意捉回跑出笼外的鸡,防止飞鸟、兽等进入鸡舍引起惊群、炸群及传播疫病。 DB61/ T557.82012 6 4.4.7 每天在夜间 12 点检查鸡舍时,先停风机,不开灯,静听鸡群有无呼吸道疾病的症状,如干啰音, 咳嗽、喷嚏、甩鼻等,若有时必须马上挑出,有一只挑一只,不能拖延,并进行隔离治疗,防止传播蔓 延。 4.4.8 每天早晨观察粪便,对白痢等传染病要及时发现治疗。如发现疫病,应每日观察鸡群中的异常 情况,并及时找兽医确诊,采取防治措施,控制蔓延。 4.4.9 若发现大群中突然死鸡且数量很多时,必须及时剖检,分析

    17、原因,以便及时发现鸡群是否有疫 病流行。 4.4.10 产蛋高峰期过后冠萎缩的鸡,加喂维量元素、多维、青绿饲料等,25 天后可恢复产蛋,这项 工作一直要进行到鸡群淘汰前的 2 个月。 5 疫病防治 5.1 消毒 5.1.1 门口消毒 大门口应建消毒池,长4m,与大门同宽,深0.1m 0.15m。鸡场应杜绝外来人员参观,饲养员进鸡 舍前应淋浴消毒, 更换干净的工作服和鞋, 鸡舍门口应设消毒池或消毒盆, 消毒液用0.1%的新洁尔灭液。 5.1.2 圈舍消毒 每周用10%20%生石灰乳对鸡舍墙壁、地面、过道进行消毒。每月定期 用0.3%过氧乙酸或0.05% 0.1%的1210或百毒杀带鸡消毒一次。每

    18、年春秋两季各对整个鸡场进行一次彻底清扫、消毒。 5.1.3 用具消毒 饮水器每日,料桶、料槽、水槽等每周都要用0.1%的新洁尔 灭液浸泡24h消毒后,用清水洗净沥干 后再用。医疗用具等要随用随时消毒 5.2 免疫程序预防 应根据鸡场所在地区的疫病流行特点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做好禽流感、新城疫、马立克 氏、喉气管炎、肾传支、法氏囊、鸡痘等疫病的防治工作。 5.3 无害化处理 5.3.1 病死鸡 若鸡群发生禽流感、 鸡新城疫、 禽结核病等传染性疫病, 应尽快到当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报告疫情, 迅速采取隔离、扑杀措施,对鸡群实施清群和净化措施 ,并对养鸡场进行彻底清洗消毒,病死或淘汰 鸡的尸体

    19、进行焚烧或深埋处理。化尸池应采取防雨、防渗漏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5.3.2 鸡粪 采用干清法清理,将鸡粪运到堆集发酵场发酵8个月以上方可上耕地施 用,每420只鸡要匹配1hm施 用耕地,促进农林牧有机结合。 5.3.3 垫料 养鸡用过的垫料必须搬运到离鸡舍较远的地方堆集焚烧。 DB61/ T557.82012 7 5.4 生产有机肥 采用现代工艺和设备用鸡粪生产有机肥。 6 饲料使用要求 6.1 生产富硒鸡蛋使用的富硒全价配合饲料,饲料中硒含量必须达到 0.10mg/kg0.30mg/kg 的标准, 牧草、青贮饲料、胡萝卜、萝卜、青绿饲料等青绿多汁饲料中硒含量必须达到 0.02mg/kg0.

    20、50mg/kg 的标准。 6.2 氨苯砷酸和洛克沙砷不应做蛋鸡饲料添加剂。 6.3 不应使用违禁药物和饲料添加剂。 6.4 禁止使用工业合成的油脂、畜禽粪便、转基因方法生产的饲料原料,任何药物性饲料添加剂以及 激素类、安眠镇静类药品等。 6.5 优先使用绿色富硒食品生产资料的饲料类产品。 6.6 所选饲料添加剂必须是农业部允许使用目录中的产品。 7 兽药使用要求 按照NY5040标准执行。 8 档案管理 8.1 每批蛋鸡都要有完整的记录资料,所有记录资料在清群后应保存两年以上。 8.2 引种记录包括雏鸡品种、孵化厂名称、引进时间、疫病检疫、免疫接种、经办人等,还应附带种 鸡的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

    21、证副本、防疫合格证正本复印件,以及种畜禽合格证、检疫合 格证、系谱卡、检疫承运手续等文件资料。 8.3 饲养蛋鸡所用的每个批次的饲料产品均应保留样品。留样应设标签,注明饲料品种、生产单位、 生产日期、批次、生产负责人和采样人等事项。 8.4 购进兽药记录包括名称、规格、数量、生产单位、批准文号、生产批号、主要成份及含量、作用 与用途。 8.5 免疫程序记录包括疫苗种类、使用方法、剂量、批号、生产单位、免疫时间、免疫反应情况、处 理情况、免疫效果等事项。 8.6 患病鸡的预防和治疗记录包括发病时间及症状、预防和治疗用药的经过、药物种类、使用方法及 剂量、治疗时间、疗程、所用药物的商品名称及主要成

    22、份、生产单位及批号、治疗效果等。 8.7 饲养日志记录包括鸡舍内温度、湿度、水与饲料消耗情况、生产性能、发病情况及死亡原因、无 害化处理情况、清群时间及鸡只数量等。 9 标志、包装、贮存、运输 9.1 标志 富硒鸡蛋收集后应在每枚鸡蛋上贴上圆形或椭圆形富硒标识,标识应注明生产厂家、注册商标等内 容。外包装上也应标注富硒食品标志,并标明产品名称、数量、包装日期、生产单位、注册商标、执行 标准代号等。 DB61/ T557.82012 8 9.2 内包装 采用一次性纸质蛋盘(纸托)、塑料蛋盘(塑料蛋托)或纸格盛放。内包装材料应当洁净无污染、 无异味, 且不会对鸡蛋造成污染和伤害, 盛放鸡蛋前应熏蒸

    23、消毒。 盛装时将鸡蛋的大头向上装入蛋盘 (托) 或纸格内,不得空格漏装。 9.3 外包装 选用特制的木箱、瓦楞纸箱、塑料箱等作为外包装箱,每箱10盘或12盘。箱子可以重复使用,但使 用前要熏蒸消毒。 同一包装件中的表层鸡蛋在大小、色泽等各方面均应代表整个包装件的质量情况。 9.4 贮存 富硒鸡蛋贮存冷库温度为-10,相对湿度保持在 80%90%。库房应无异味,鸡蛋不得与有毒 有害物品混合存放。也不得使用有损鸡蛋质量的保鲜剂或其它材料。 9.5 运输 运输富硒鸡蛋的车辆应使用清洁卫生、无异味、事先用消毒液彻底消毒过的封闭货车或集装箱,不 得让鸡蛋直接暴露在空气中进行运输,亦不得与有毒有害物品混运。在运输、搬运过程中应轻拿轻放, 严禁烈日暴晒,防雨淋、防潮、防污染和防冻。 _


    注意事项

    本文(DB61 T 557.8-2012 富硒蛋鸡生产技术规程.pdf)为本站会员(lawfemale39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