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 B 66 备案号: -2010 陕西省地方标准 DB61 DB61/T500.082010 杜仲叶 Eucommiae Leaf 2010- - 发布 2010- - 实施 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61/T500.082010 I 前 言 本标准根据 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的结构与编写编制。 DB61/T500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略阳杜仲包括 11个分标准,各分标准也可以单独使用: 地理标志产品 略阳杜仲 产地环境条件; 地理标志产品 略阳杜仲 种子与种苗; 地理标志产品 略阳杜仲 苗木培育技术规程; 地理标志产品 略阳杜仲 园建设技术规
2、程; 地理标志产品 略阳杜仲 生产管理技术规程; 地理标志产品 略阳杜仲 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 地理标志产品 略阳杜仲 采收与初加工技术规程; 地理标志产品 略阳杜仲 主干剥皮再生新皮技术规程; 地理标志产品 略阳杜仲 杜仲叶; 地理标志产品 略阳杜仲 杜仲籽; 地理标志产品 略阳杜仲 杜仲皮。 本标准为 DB61/T500的第 8部分。 本标准由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陕西省中药现代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陕西省汉中 GAP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略阳县中药产业发展局、略阳县中药材 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略阳县杜仲协会、略阳县中药协会、汉中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略阳县质量技
3、术监督 局、陕西理工学院、汉中植物研究所。 本标准参与起草单位:略阳县嘉木杜仲产业有限责任公司、略阳县绿洲食品饮料有限责任公司、陕 西汉王略阳中药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志健、江海、周海涛、李晓林、衡智洲、李新生 本标准是首次发布。 DB61/T500.082010 1 杜仲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杜仲叶的术语和定义、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 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陕西省行政区内生产的杜仲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
4、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8946 塑料纺织袋 LS/T 3801 粮食包装 麻袋 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DB61/T500.01 杜仲产地环境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10 版 第一部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05 年第 75 号令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胶用杜仲叶 Gum use of Eucommia leaf 指每年 10 11 月份采收、无霉变落叶,经干燥、净化处理,供杜仲胶加工用的杜仲叶。 3.2 保健及医药用杜仲叶 Health care
5、and medicine use of Eucommia leaf 指每年 69 月份采收,经干燥、净化处理,供保健品或医药加工用的杜仲叶。 3.3 杂质 Foreign material 指样品中不符合规定要求的杜仲叶及其他非杜仲叶物质。 4 产品分类 产品按用途分为胶用杜仲叶和保健与药用杜仲叶两类。 5 技术要求 5.1 产地自然环境 应符合 DB61/T500.01的规定。 5.2 采收与初加工 5.2.1 采收时间 胶用杜仲叶最佳采收期为 10 11月,落叶无杂质、霉变也可;保健及药用杜仲叶在 6月或 9月份天气 晴朗时采收最佳。 DB61/T500.082010 2 5.2.2 采收
6、方法 手工采摘,高大的杜仲树可采用梯子、钩子等辅助工具,保健及药用杜仲叶采摘量不得超过树叶总 量的 1/3。 5.2.3 初加工 杜仲叶采收后应及时在干净、无污染的晒场薄摊,采用日光晾晒, 3 5天可晒干,捡去病虫叶、黄 叶、霉变叶和杂质后打包贮存。 5.3 感官要求 6.3.1 胶用杜仲叶 表面墨绿色、绿褐色或黄褐色,微有光泽,折断面有少量银白色胶丝,气味辛、微苦,无霉变。 6.3.2 保健与药用杜仲叶 应符合表 1的规定。 表1 杜仲叶感官质量指标 级 别 指 标 一级 叶面墨绿色,无病斑 无霉变,微有光泽,折断面 有少量银白色胶丝,气味 辛、微苦。 二级 叶面墨绿间暗褐色,病斑叶 10%
7、 三级 叶面暗褐间灰色,病斑叶 15% 5.4 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 2 的规定。 表2 杜仲叶理化质量指标 项 目 指 标 一级 二级 三级 保健与药 用杜仲叶 水分, % 15 醇溶浸出物, % 20.0 绿原酸( C 16 H 18 O 9 ) , % 1.5 1.0 0.08 杂质, % 1 5 10 胶用杜仲 叶 含胶量 (以反 -1,4-聚异戊二烯计 ), % 2.5 1.8 1.0 杂质, % 1 5 10 5.5 安全质量指标 保健与药用杜仲叶应符合表 3的规定。不得使用任何食品添加剂和防虫、防霉药剂。 表3 杜仲叶安全质量指标 项 目 指 标 铜(以 Cu 计) , m
8、g/kg 18.0 铅(以 Pb 计) , mg/kg 3.00 汞(以 Hg 计) , mg/kg 0.10 镉(以 Cd 计) , mg/kg 0.30 DB61/T500.082010 3 表 3 杜仲安全质量指标(续) 项 目 指 标 砷(以 As 计) , mg/kg 0.30 六六六, mg/kg 不得检出 滴滴涕, mg/kg 不得检出 5.6 净含量 按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05 年第 75 号令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执行。 6 试验方法 6.1 取样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10 版 第一部附录 A的规定执行。 6.2 鉴定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10 版
9、 第一部附录 B的规定执行。 6.3 感官检验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10 版 第一部附录 B的规定执行。 6.4 理化检验 6.4.1 醇溶浸出物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10 版 第一部附录 A规定的醇溶浸出物测定法下的热浸出法测定。 6.4.2 绿原酸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10 版 第一部附录 D规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6.4.3 含胶量 按本标准附录 A的规定测定。 6.4.4 水分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10 版 第一部附录 H(第一法)测定。 6.4.5 杂质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10 版 第一部附录 A杂质检查法的规定测定。 6.5 卫生检验 6.5.1
10、 农药残留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10 版 第一部附录 Q农药残留量测定法的规定测定。 6.5.2 铅、镉、砷、汞和铜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10 版 第一部附录 B铅、镉、砷、汞、铜测定法的规定测定。 6.6 净含量 按 JJF1070的规定执行 。 7 检验规则 7.1 检验组批 以相同或相近自然环境区域内、同一天采收、同一批加工、同规格的产品为一个检验批次。 DB61/T500.082010 4 7.2 交付检验 7.2.1 检验项目 包括感官要求、含胶量或绿原酸、水分、杂质、净含量。 7.2.2 分级 按表 1、 2的规定执行。 7.2.3 签证 按本标准规定,对 7.2.1
11、中全部项目经检验合格,按 7.2.2 分级、签发合格证后方可交付。 7.3 型式检验 检验项目为本标准中第 5章全部内容。一般情况下每年进行一次,有下列情形之一时,亦应进行型 式检验。 a)采购地或生产条件(产地空气指标、灌溉用水、肥料、种苗、技术等)有较大变化,可能影响 产品质量时; b)两次交付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 c)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机构提出型式检验要求时; d)其他需要型式检验时。 7.4 判定规则 7.4.1 产品杜仲叶符合本标准要求时,判为合格品。 7.4.2 受检产品的标签、包装及 5.4 各指标中有不合格者,允许重新加倍抽样复检一次,以复检结果 为准。 5.3、 5.5 中各
12、指标不允许复检。 8 标签、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8.1 标签 包装物、货位登记卡、贸易随行文件中应标明产品名称、等级、收获年度、产地、单位、地址、电 话、产品执行标准号、净含量、生产或流通许可证号等内容。 8.2 标志 应符合GB191的要求。 8.3 包装 包装物应密实牢固, 不应产生撒漏, 不得对杜仲叶造成污染, 使用麻袋包装时, 麻袋应符合 LS/T 3801 的规定。使用塑料编织袋包装时,编织袋应符合或 GB/T 8946的规定。 8.4 运输和贮存 运输工具应清洁卫生,运输过程中防止日晒雨淋,不得与有毒、有害物品混运。产品贮存于通风干 燥处,不得与有害有毒物品混存。 在上述条件下
13、,保质期 18 个月。 DB61/T500.082010 5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杜仲叶含胶量的测定方法 A.1 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杜仲叶胶含量的测定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杜仲叶胶含量的测定。 A.2 试剂 无水乙醇、甲醇、甲苯、氯仿,均为分析纯。 A.3 仪器 A.3.1 分析天平:感量 0.001g A.3.2 干燥箱 A.3.3 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 A.3.4 旋转蒸发仪 A.3.5 恒温水浴锅 A.3.6 离心机 A.3.7 索氏提取器( 250ml) A.4 杜仲胶制备 精确称取杜仲叶样品( M) 2.000g(精确到 0.001 g,每个样品做 3个重复),用滤纸包裹后,置于
14、 250 ml索氏提取器中,用 150 ml无水乙醇提取 10 h,水浴温度为 80 90。 去除滤纸中残留的乙醇并干燥,再次置于 250 ml索氏提取器中,用 150ml甲苯提取 12 h,油浴(沙 浴)温度 115 135。回收甲苯溶液,转入已精确称重的 50ml干燥烧瓶中,减压浓缩至干,即得杜 仲胶粗品。 在杜仲胶粗品中加入适量甲醇浸泡 3 4 h,用脱脂棉滤除甲醇,脱脂棉上的残留物用氯仿溶解到 50ml干燥恒重( A)烧瓶中,减压除去氯仿,干燥后即得精制杜仲胶,恒重后称量( B)。 A.5 杜仲胶含量测定 杜仲胶含量的测定采用重量法。计算公式如下: 杜仲胶含量 (%)=(B-A)/M 100%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