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61 T 1247-2019 煤矿地下水监测规范.pdf

    • 资源ID:1492809       资源大小:1.10MB        全文页数:3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61 T 1247-2019 煤矿地下水监测规范.pdf

    1、ICS 13.020.99 Z 10 DB61 陕西省地方标准 DB 61/T 12472019 煤矿地下水监测规范 Standard for Groundwater monitoring in Coal mine 2019 - 06 - 25 发布 2019 - 07 - 25 实施 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61/T 12472019 I 目 次 前 言 . . II 引 言 . . III 1 范围 . . 1 2 规范性引 用文件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1 4 总则 . . 1 5 要求 . . 2 6 监测资料 整理与归档 . . 6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煤矿

    2、泉流量监测站点设计格式 . 8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煤矿地下水监测井设计格式 . 10 附录 C(规范性附录) 煤矿地下水监测原始记载表 . 16 附录 D(规范性附录) 煤矿地下水监测统计资料 . 20 DB61/T 12472019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陕西省地质调查院提出。 本标准由陕西省自然资源厅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范立民、仵拨云、孙魁、彭捷、李成、李芳。 本标准由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负责解释。 本标准首次发布。 联系信息如下: 单位: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电话: 029-87

    3、851090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北路 100号 邮编: 710054 DB61/T 12472019 III 引 言 煤矿地下水监测是开展煤矿区水文地质基础研究、地下水动态、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的 基础工作,也是煤矿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工作。 为了适应陕西省省情, 符合陕西境内煤矿地下水监测需求, 建设高质量的陕西省煤矿地下水监测网, 积极推进全省地下水监测网(点)建设,提升全省煤矿地下水保护工作,需要对我省煤矿地下水监测目 标层、监测网布设、监测内容、监测方法、监测数据采集与传输、数据分析利用等工作进行规范,掌握 我省煤矿地下水动态特征,促进煤矿生态文明建设。 DB61/T 124

    4、72019 1 煤矿地下水监测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矿地下水监测总则、要求、监测资料整理与归档。 本标准适用于在建、生产的煤矿地下水监测,闭坑煤矿可参考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 50026 工程测量规范 DZ/T 0270 2014 地下水监测井建设规范 SL 241991 堰槽测流规范 SL 1832005 地下水监测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5、 3.1 煤矿 coal 人类在富含煤炭的矿区开采煤炭资源的区域。 3.2 煤矿地下水监测 groundwa ter monitoring in mine 按照一定时间频率和技术要求,对煤矿境界内代表性的井、泉、钻孔等进行水位、水质、水温、流 量等动态要素观测、记录和资料整理。 3.3 含水层 aquifer 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土层。 3.4 监测目标层 target aquife r of monitoring 受煤矿开采影响的含水层、含水层组或含水层段。 4 总则 DB61/T 12472019 2 4.1 监测目标层分类 监测目标层分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第四系黄土层、第四系

    6、萨拉乌苏组、风化基岩、烧变岩、 白垩系洛河组、侏罗系直罗组、侏罗系延安组、石炭系太原组、奥陶系峰峰组、奥陶系马家沟组等含水 层。 4.2 监测内容 煤矿境界内地下水监测对象为有代表性的泉、井和钻孔,监测内容包括监测站点高程测量、水位监 测、泉流量监测、水温监测、水质监测。 4.3 地下水监测方案编制 煤矿地下水监测方案内容包括:目的、任务、自然地理、水文地质条件概况、水资源开发利用、水 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问题、监测站(点)布置、技术要求、工作方法、工作量、仪器设备说明、人 员组织、经费预算,及相关图件。 4.4 监测站点建设原则 4.4.1 监测站(点)的建设应坚持一站(点)一设计原则,因

    7、地制宜,科学分类设计,统一编码。 4.4.2 监测站(点)分布及密度应能够控制矿区地下水流场。 4.4.3 监测站(点)应设置在不受煤炭采掘破坏的部位。 4.4.4 多个目标含水层应实行分层监测。 4.4.5 监测站(点)不得作为供水井,应建设保护装置。 4.4.6 监测站(点)应进行坐标、高程测量和安装地下水自动化监测仪。 4.4.7 矿应做好监测站(点)日常维护与运行。 4.4.8 监测站(点)建设资料、监测数据应由专人负责。 5 要求 5.1 监测站(点)布设 5.1.1 监测站(点)应分别沿着平行和垂直于地下水流向的监测线布设。 5.1.2 在因采空区而形成水位下降漏斗的区域内,监测站

    8、(点)应穿过漏斗中心按十字形或放射状布 设监测线,其长度应超过漏斗范围。 5.1.3 监测站(点)应建设在煤矿疏干排水对地下水影响范围之内,每个煤矿监测站(点)不得少于 3个。 5.1.4 监测站(点)选址应考虑监测井施工通道及水电、监测站(点)后期保护及监测长期运行等因 素。 5.1.5 监测站(点)的位置应布设在采动对含水层的影响半径内,且能够长期实时监测到地下水位变 化的稳定地段。 5.2 泉流量监测站(点)建设 5.2.1 泉流量监测站(点)采用堰槽法量测。泉流量小于 40L/s,应使用三角堰;泉流量大于 40L/s, 应使用矩形堰。 5.2.2 堰槽的修建、安装、维护应符合 SL 2

    9、41991 要求。 5.2.3 泉流量监测站(点)应建设保护设施;样品采集、站点基本情况按照附录 A 执行。 DB61/T 12472019 3 5.3 监测井建设 5.3.1 深度 5.3.1.1 潜水监测井,应凿穿整个含水层(组),终孔位置为潜水含水层底界不小于 5m,不得凿穿隔 水层。 5.3.1.2 承压水监测井,含水层厚度小于 20m 时,应凿穿整个含水层(组),不得揭露到下伏含水层; 大于 20m 时,应凿至该含水层(组)顶板以下不小于 20m。 5.3.1.3 承压水水头高出地表时,应在监测井内安装水压力计,并做好防水防冻措施。 5.3.2 钻孔结构 5.3.2.1 钻孔直径应满

    10、足抽水试验要求。 5.3.2.2 松散层监测井成井孔壁与管壁的环状间隙100mm,保证砾料层厚度;基岩监测井成井孔壁与 管壁的环状间隙一般为 75mm100mm。 5.3.2.3 松散层监测井应采用一径成孔,成孔直径375mm;基岩监测井松散层成孔直径375mm,基 岩井径219mm。 5.3.3 设计与施工 5.3.3.1 监测井的设计按表 B.1 的要求执行。 5.3.3.2 监测井的钻探施工、水文物探测井、成井、止水、抽水试验、水样采集和高程测量按照 DZ/T 02702014 要求执行。 5.3.3.3 监测井的抽水试验、样品采集记录格式见表 B.2、表 B.3、表 B.4、表 B.5

    11、、B.6。 5.3.3.4 监测井基本信息表见表 B.7。 5.3.4 保护 5.3.4.1 监测井应安装保护设施,满足水准点测量和监测数据传输要求。 5.3.4.2 监测井的保护设施包括井台、监测井房或专用井口保护装置、标识牌,设置防晒、防冻措施。 5.3.4.3 监测井井台应为圆柱体混凝土台,高度500mm,直径 500mm,地下深度300mm,见图 1。 5.3.4.4 井口保护装置使用钢板制作,厚度6mm,与井台基座固定平稳,高度300mm,直径350mm; 保护装置内部应能安装自动化监测仪主机, 顶部镶嵌 8mm 厚度尼龙板, 保障信息传输; 应设计锁固装置, 配备专用开锁工具。 D

    12、B61/T 12472019 4 地面 地面 300m m 500m m 300m m 水面 保护铁箱 仪器主机 水泥柱 井管 电缆 仪器探头 图1 井口专用保护装置示意图 5.3.4.5 监测井保护井房应具备防盗、防水、防寒、防雷电等功能。井房外墙镶嵌警示保护牌,包括: 警示语、监测井编号、监测井所属煤矿、主管部门、监管单位、联系人、联系方式等信息,见图 2。 监测井统一编号: 地下水监测井属公益性设施,任何单位 和个人不得取水、侵占、毁坏、移动,违者 必究。 主管部门: 所属矿山: 监管单位: 联系电话: 400mm 600mm 图2 监测井房外墙警示牌示例 5.4 监测仪器 5.4.1

    13、监测井所用仪器应为自动化监测仪,具备水位、水温数据传输功能,满足长期稳定运行状态。 5.4.2 监测仪器数据传输应符合数据中心接收要求。 5.4.3 监测仪器的水位测量误差应不超过测程的 1,水温测量误差不超过1。 5.5 监测 5.5.1 站点测量 5.5.1.1 水准基面应采用 1985 国家高程基准,坐标为 2000 坐标系。 5.5.1.2 基本水准点高程,应从不低于国家三等水准点按四等水准测量标准接测,引测的国家水准点, 在复测或校测时不应更换。 5.5.1.3 校核水准点高程,应从不低于国家三等水准点或基本水准点按五等水准测量标准接测。 DB61/T 12472019 5 5.5.

    14、1.4 监测站井口固定点高程和监测站附近地面高程,可从基本水准点或校核水准点按五等水准测 量标准接测。 5.5.1.5 水准测量标准按照 GB 50026-2007 中 4.2 的要求执行。 5.5.1.6 基本水准点高程,应 5 年校测 1 次;校核水准点高程,应 3 年校测 1 次。监测站点固定高程 或各水准点若发生了移动,应随时校测。 5.5.2 泉流量 矿区内及开采影响范围内的泉均应监测,可采用堰槽法、流速流量仪法、自动化监测仪法等监测方 法。每月5、15、25日监测,如两次测量结果绝对值误差大于5%,应重复测量。 5.5.3 监测井水位 5.5.3.1 水位测量每 30 分钟一次。

    15、当水位下降幅度超过自动化监测仪下潜深度, 应及时下延监测深度, 并重置监测仪相关参数。 5.5.3.2 当自动化监测仪无法正常工作时,应采取人工测量,每月 5、15、25 日监测一次。 5.5.4 水温 5.5.4.1 泉水水温测量工具应放置在水面以下 5cm15cm 处,读取静置 2 分钟后的读数。连续测量不 少于 2 次,将每次量测结果和算术平均值记入相应的记载表;如两次测量结果绝对值之差0.4时, 应重复量测。测量水温时应同步测量气温。 5.5.4.2 监测井水温测量时,应将测量工具放置在水面以下 1.0m 处,每 30 分钟测量一次,与水位监 测同步进行。 5.5.5 水质 水质监测可

    16、采用人工取样化验和自动化检测仪现场监测。水质监测项目可根据试验目的而定。监测 频率每季度1次。 5.6 监测目标层 5.6.1 监测目标层位的选择应根据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综合确定。 5.6.2 陕北侏罗纪煤田地下水监测目标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 a) 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含水层; b) 第四系黄土含水层; c) 第四系萨拉乌苏组含水层; d) 风化基岩含水层; e) 烧变岩含水层; f) 白垩系洛河组含水层; g) 侏罗系直罗组含水层。 5.6.3 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地下水监测目标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 a) 第四系黄土含水层; b) 奥陶系岩溶含水层; 5.6.4 陕北三叠纪煤田地下水监测目标层包

    17、括但不限于以下: a) 第四系黄土含水层; b) 侏罗系延安组含水层。 5.6.5 渭北石炭-二叠纪煤田地下水监测目标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 DB61/T 12472019 6 a) 石炭系太原组含水层; b) 奥陶系峰峰组含水层; c) 奥陶系马家沟组含水层。 5.6.6 黄陇侏罗纪煤田地下水监测目标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 a) 第四系黄土含水层; b) 白垩系洛河组含水层。 5.6.7 其他煤矿应对煤炭开采过程中含水层影响破坏进行评估,将有影响的地下水含水层作为监测目 标层。 6 监测资料整理与归档 6.1 监测资料 6.1.1 原始资料 煤矿地下水原始监测资料记录格式见附录C。 6.1.2

    18、水位 水位监测成果统计资料见表D.1。 6.1.3 泉流量 泉流量监测成果统计资料见表D.2。 6.1.4 水温 水温监测成果统计资料见表D.3、表D.4。 6.1.5 水质 水质监测成果统计资料见表D.5。 6.1.6 年度报告 煤矿应编写地下水监测年度报告,内容包括编制说明、监测站(点)情况说明和位置图、高程测量 和校核概况、监测方法和精度、质量评述、监测资料分析、存在问题和改进意见等。 6.1.7 数据格式 监测资料中的时间数据格式统一按照年月日时分数据表达,格式按照SL 1832005中的6.3.5执行, 见图3。 图3 时间数据格式 6.2 验收与资料归档 DB61/T 124720

    19、19 7 6.2.1 监测井竣工后,应进行现场验收,包括钻探班报表、物探测井、下管、填砾与止水、洗井、封 孔、抽水试验、水样采集等原始记录及代表性岩芯,依据设计对其进行评价。 6.2.2 监测站点竣工验收,由施工单位向当地自然资源部门提交书面申请,由当地自然资源部门组织 验收。 6.2.3 监测井汇交资料包括总设计、年度计划、单项设计、原始记录、成果资料、竣工报告、验收书 的纸介质和电子文档。 6.2.4 监测站点汇交资料应汇交于省级自然资源管理部门。 6.2.5 监测站点编号参照国家采矿许可证号统一编码,共 20 位见图 4。 说明: 1第12位为省域编码,34位为市域编码,第56 位为县(

    20、区)域编码,行政区划代码按照GB/T 2260填写。 2第7位为煤的代码,编码为1。第8 位为矿种共伴生类型,单一矿种为1,有共伴生矿种的为2。 3第915位为采矿许可证号码第1723位,即采矿权统一配号的顺序号。 4第16位为监测站(点)类型代码,监测井为1,泉监测站(点)为2。第1720位为监测站(点)编号。 图4 监测站(点)编码规则 DB61/T 12472019 8 A 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煤矿泉流量监测站点设计格式 煤矿泉水样品采集登记、水样标签、基本情况表见表A.1、表A.2、表A.3。 表A.1 煤矿泉水样品采集登记表 泉流量监测站点编号 坐标 经度: 纬度: 地理

    21、位 置 陕西省 市 县(区) 镇 村 所属矿 山 水样 编号 水样 体积 所属含 水层 物理性质 水温 气温 分析 项目 采样人 采样 时间 透明度 颜色 气味 表A.2 水样标签 泉流量监测站编号 样品编号 采样地点 所属含水层 气温 水温 透明度 颜色 气味 化学处理方式 分析要求 采样日期 采样人 DB61/T 12472019 9 表A.3 煤矿泉流量监测站点基本情况表 泉流量观测站点 统一编号 地理位置 陕西省 市 县(区) 镇 村 所属煤矿 地理坐标 经度: 纬度: 所属权人 联系人 联系方式 泉类型 水文地质单元 地下水类型 泉眼高程/m 测点高程/m 测量方式 堰槽高度/mm

    22、堰槽宽度/mm 堰槽材质及型号 流速流量仪类型 流速流量仪型号 流速流量仪精度 含水层地层代号 含水介质类型 泉流量/(L/s) 矿化度/(g/L) 水化学类型 监测频率 施工单位 竣工日期 堰 槽 横 截 面 图 注明尺寸、材料型号。 堰 槽 与 泉 眼 位 置 示 意 图 注明方位、距离等空间关系。 填表人: 审核人: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注1: 表中测量方式,填写直角三角堰、矩形堰或流速流量仪;若采用堰槽法,应填写堰槽相关内容;若采用流速 流量仪,应填写流速流量仪相关内容。 注2: 泉类型填写“上升泉”或“下降泉”。 DB61/T 12472019 10 B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23、) 煤矿地下水监测井设计格式 煤矿地下水监测井设计样式、监测井抽水试验水位观测记录、抽水试验恢复水位观测记录、抽水试验综合成果、监测井地下水样品采集登记、监 测井水 样标签、监测井基本情况见表B.1、表B.2、表B.3、表B.4、表B.5、表B.6、表B.7。 表B.1 煤矿地下水监测井设计样式 监测井编号: 坐标: W: N: 高程: m 钻孔编号 钻孔性质 设计孔深/m 施工机台 钻机类型 泥浆泵类型 施工地点 陕西省 市 ( 县、区) 镇 村 矿区 设计目的 空压机类型 钻塔类型 动力机类型 地质部分 钻探部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4、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地 层 年 代 底 层 高 程 / m 柱状 图比 例尺 1: 1500 地 层 岩 性 厚 度 /m 岩 石 等 级 故 障 提 示 水 位 埋 深 /m 开 孔 终 孔 口 径 要 求 取 芯 要 求 对 冲 洗 液 要 求 孔 深 与 孔 斜 误 差 要 求 地 球 物 理 测 井 要 求 水 文 观 测 水 样 要 求 滤 水 管 口 径 、 深 度 止 水 回 填 及 固 井 要 求 抽 水 试 验 方 法 及 要 求 综 合 利 用 设 计 依 据 钻 探 方 法 与 深

    25、度 /m 钻 具 组 合 钻 孔 结 构 套 管 程 序 取 芯 方 法 钻 压 / 冲 程 转 速 / 冲 次 泵 量 泵 压 沉 没 比 泥 浆 性 能 及 处 理 孔 斜 测 量 要 求 洗 井 方 法 安 全 要 求 备 注 地质设计: 地质审核: 钻探设计: 钻探审核: 批 准: 安全负责: 设计单位: 机 长: DB61/T 12472019 11 表B.2 煤矿地下水监测井抽水试验水位观测记录表 监测井编号: 孔深(m) : 静水位埋深(m) : 地面高程(m) : 时间 水位埋深 水位降深 抽水流量 水温 气温 备注 年 月 日 时 分 m m Ls -1 m 3 h -1 注

    26、1: 水位埋深自固定点起算,固定点以井口为宜,其距地面高度为 m。 注2: 观测间隔时间要求:1min、1min、1min、1min、2min、2min、2min、5min、5min、5min、5min 、10min、10min、 20min、20min、20min、30min、30min、30min、30min,以后每60min观测一次。 观测人: 校核人: DB61/T 12472019 12 表B.3 煤矿地下水监测井抽水试验恢复水位观测记录表 监测井编号: 孔深(m) : 静水位埋深(m) : 地面高程(m) : 时间 水位埋深 恢复水位 水温 气温 备注 年 月 日 时 分 m m

    27、注3: 水位埋深自固定点起算,固定点以井口为宜,其距地面高度为 m。 注4: 恢复水位观测间隔时间要求:1min、1min、1min、1min、2min、2min、2min、5min、5min、5min、 5min、10min、 10min、20min、20min、20min、30min、30min、30min、30min,以后每60min观测一次,至静 水位10cm波动, 停止观测。 观测人: 校核人: DB61/T 12472019 13 表B.4 煤矿地下水监测井抽水试验综合成果表 监测井编号: 钻 机 类型 开孔 日期 煤矿地下水监测井抽水试验室综合成果表(参考格式) 钻孔编号: 抽水

    28、设备: 监测井位置: 孔深 (m) 终孔 日期 抽水前 水位埋 深(m) 开始抽 水时间 (日/ 时/分) 抽水结 束时间 (日/ 时/分) 抽水延 续时间 (时) 稳定延 续时间 (时) 水位 降深 (m) 涌水量 (m 3 /h) 单位涌水量 m 3 /(h m) 水位恢 复时间 (时) 抽水后 孔深 (m) 含沙量 (试验 后期) 出水温 度() 采取 水样 编号 其 他 说 明 地 层 代 号 换 层 深 度 分 层 厚 度 地层柱状图及成井 结构 填砾 或过 滤管 位置 井 管 位 置 综合水文地 质描述 备注 制表人: 校对: DB61/T 12472019 14 表B.5 煤矿地

    29、下水监测井地下水样品采集登记表 监测站点编号 坐标 经度: 纬度: 地理位置 陕西省 市 县(区) 镇 村 所属矿山 水样编号 水样体积 采样深度 物理性质 水温 气温 分析项目 采样人 采样时间 透明度 颜色 气 味 表B.6 矿山地下水监测井水样标签 监测站编号 样品编号 采样地点 所属含水层 采样深度( m) 水温 气温 透明度 颜色 气味 化学处理方式 分析要求 采样日期 采样人 DB61/T 12472019 15 表B.7 矿山地下水监测井基本情况表 监测井统一编号 原编号 地理位置 陕西省 市 县(区) 镇 村 所属矿山 地理坐标 经度: 纬度: 所属权人 联系人 联系方式 流域

    30、 水文地质单元 地下水类型 地面高程 /m 测点高程 /m 孔深 /m 孔口直径 /mm 孔底直径 /mm 孔管类型 含水层埋藏深度 /m 水位埋深 /m 监测手段 含水层地层代号 含水介质类型 监测内容 矿化度 /( g/L) 水化学类型 监测频率 钻探施工单位 钻探竣工日期 监测仪器安装日期 备注: 填表人: 审核人: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DB61/T 12472019 16 C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煤矿地下水监测原始记载表 煤矿地下水监测站(点)高程测量与校测原始记载表、水位日监测原始记载表、泉流量监测原始记载表、水质监测原始记载表见表C.1、表C .2、表C.3、 表C.4

    31、。 表C.1 煤矿地下水监测站(点)高程测量与校测原始记载表 监测站点类型 地理位置 陕西省 市 县(区) 镇 村 所属煤矿 测 量 人 校 核 人 备 注 监测站 高程测量 高程校测 日期 引据点 地面 基准水点 日期 引据点 校测点 测 量 等 级 校测后 采用高 程/m 统一编号 年 月 日 名 称 等 级 高 程 /m 测点高程/m 高 程 /m 名 称 测 量 等 级 高 程 /m 年 月 日 名 称 等 级 高 程 /m 名 称 校测前 高程/m 1 2 3 4 监测站点类型:监测井、泉流量监测站点、涌水量监测站点。 记载人: 年 月 日 校核人: 年 月 日 复核人: 年 月 日

    32、 DB61/T 12472019 17 表C.2 煤矿地下水水位日监测原始记载表 基本信息 监测时间及水位埋深 统一编号 原孔号 位置 监测时间(年月日时分秒) 埋深/m 水温/ 注: 监测时间(年月日时分秒)填写如:20180101010100;水位埋深保留2位小数。 DB61/T 12472019 18 表C.3 煤矿泉流量监测原始记载表 监 测 站 统一编号 地理位置 陕西省 市 县(区) 镇 村 泉类型 所属矿 山 坐标 经度: 含水层 纬度: 堰槽类型、尺寸、角度说明 流速流量仪类型及型号说明 监测日期 堰槽法 流速流量仪法 水 温 / 气 温 / 年 月 日 累计泄 流时间 /h

    33、泄流水深/cm 泉流量 /(L/s) 累计泄 流时间 /h 过水断 面面积 (m 2 ) 流速流量 泉流量 /(L/s) 第一次 读数 第二次 读数 平均值 第一次 读数 第二次 读数 平均值 记载人: 年 月 日 校核人: 年 月 日 复核人: 年 月 日 DB61/T 12472019 19 表C.4 煤矿地下水水质监测原始记载表 监 测 站 统一编号 地理位置 陕西省 市 县(区) 镇 村 地下水类型 所属矿山 坐标 经度: 含水层 纬度: 样 品 实验室名称 送检编号 送检日期 检测编号 检测日期 气温 / 水温 / PH 色度 浊度 /NTU 嗅和味 肉眼可见物 水质类型 K + /

    34、( mg/L) Cl - ( mg/L) CO 3 2- ( mg/L) Fe( mg/L) Na + ( mg/L) NO 2 - ( mg/L) HCO 3 - ( mg/L) Mn( mg/L) Ga 2+ ( mg/L) NO 3 - ( mg/L) F - ( mg/L) As( mg/L) Mg 2+ ( mg/L) SO 4 2- ( mg/L) CN - ( mg/L) Hg( mg/L) Cr 6+ ( mg/L) 总硬度( mg/L) 氨氮( mg/L) Cd( mg/L) 挥发酚( mg/L) 溶解性总固体 ( mg/L) 高猛酸盐指数 ( mg/L) Pb( mg/L)

    35、 大肠杆菌 ( MPN/100mL) DB61/T 12472019 20 B D 附 录 D (规范性附录) 煤矿地下水监测统计资料 煤矿地下水水位自动化监测成果统计表、煤矿泉流量监测成果统计表、煤矿泉流量水温监测成果统计表、煤矿地下水监测井水温自动化监测成果 统计表、 煤矿地下水水质监测成果统计表见表D.1、表D.2、表D.3、表D.4、表D.5。 表D.1 煤矿地下水水位自动化监测成果统计表 监测站 统一编号 地理位置 陕西省 市 县(区) 镇 村 所属煤矿 监测仪型号 含水层 坐标 经度: 经度: 高程 /m 井深 /m 日期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6、 平 均 值 最 高 值 最 低 值 平 均 值 最 高 值 最 低 值 平 均 值 最 高 值 最 低 值 平 均 值 最 高 值 最 低 值 平 均 值 最 高 值 最 低 值 平 均 值 最 高 值 最 低 值 平 均 值 最 高 值 最 低 值 平 均 值 最 高 值 最 低 值 平 均 值 最 高 值 最 低 值 平 均 值 最 高 值 最 低 值 平 均 值 最 高 值 最 低 值 平 均 值 最 高 值 最 低 值 1 31 月 统 计 日平均最高水位 /m 日期 日平均最低水位 /m 日期 年统计 最高水位: m 月 日 最低水位: m 月 日 平均水位: m 月 日 年变幅:

    37、 m 年末差: m 制表人: 年 月 日 校核人: 年 月 日 审核人: 年 月 日 DB61/T 12472019 21 表D.2 煤矿泉流量监测成果统计表 监测站 统一编号 地理位置 陕西省 市 县(区) 镇 村 所属煤矿 测量方式 含水层 坐标 经度: 经度: 高程 /m 泉类型 日期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平 均 值 最 高 值 最 低 值 平 均 值 最 高 值 最 低 值 平 均 值 最 高 值 最 低 值 平 均 值 最 高 值 最 低 值 平 均 值 最 高 值 最 低 值 平 均 值 最 高 值 最 低 值 平 均 值 最 高 值 最 低

    38、 值 平 均 值 最 高 值 最 低 值 平 均 值 最 高 值 最 低 值 平 均 值 最 高 值 最 低 值 平 均 值 最 高 值 最 低 值 平 均 值 最 高 值 最 低 值 10 20 30 月 统 计 月平均最大流量 / ( L/s) 月平均最小流量 / ( L/s) 月平均流量 /( L/s) 年统计 最大流量: L/s 月 日 最小流量: L/s 月 日 平均流量: L/s 月 日 年变幅: L/s 制表人: 年 月 日 校核人: 年 月 日 审核人: 年 月 日 DB61/T 12472019 22 表D.3 煤矿泉流量水温监测成果统计表 监测站 统一编号 地理位置 陕西省

    39、 市 县(区) 镇 村 所属煤矿 测量方式 含水层 坐标 经度: 经度: 高程 /m 泉类型 日期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平 均 值 最 高 值 最 低 值 平 均 值 最 高 值 最 低 值 平 均 值 最 高 值 最 低 值 平 均 值 最 高 值 最 低 值 平 均 值 最 高 值 最 低 值 平 均 值 最 高 值 最 低 值 平 均 值 最 高 值 最 低 值 平 均 值 最 高 值 最 低 值 平 均 值 最 高 值 最 低 值 平 均 值 最 高 值 最 低 值 平 均 值 最 高 值 最 低 值 平 均 值 最 高 值 最 低 值 10 20 30 月 统 计 月平均最高水温 / () 月平均最低水温 / () 月平均水温 /() 年统计 最高水温: 月 日 最低水温: 月 日 平均水温: 月 日 年变幅: 制表人: 年 月 日 校核人: 年 月 日 审核人: 年 月 日 DB61/T 12472019 23 表D.4 煤矿地下水监测井水温自动化监测成果统计表 监测站 统一编号 地理位置 陕西省 市 县(区) 镇 村 所属煤矿 监测仪型号 含水层 坐标 经度: 经度: 高程 /m 井深 /m 日期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注意事项

    本文(DB61 T 1247-2019 煤矿地下水监测规范.pdf)为本站会员(testyield36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