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11.040.40 C 45 DB61 陕西省地方标准 DB 61/T 12022018 I 型胶原蛋白通用技术要求 General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Type I Collagen 2018 - 11 - 13 发布 2018 - 12 - 13 实施 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61/T 12022018 I 目 次 前 言 . . II 1 范围 . . 1 2 规范性引 用文件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1 4 技术要求 . . 1 5 检验方法 . . 3 6 检验判定 . . 4 参 考 文 献 . . 5 DB61/T
2、12022018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陕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陕西省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院、陕西佰傲再生医学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蔡虎、张勇杰、黄文涛、罗阿利、刘晓、徐宝艳、刘立科、刘东鸣、刘博。 本标准由陕西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负责解释。 本标准首次发布。 联系信息如下: 单位:陕西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 电话:029-33585319 地址:陕西省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兴咸路中段 邮编:712046 DB61/T 12022018 1 型胶原蛋白通用技术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I型胶原蛋白的术语
3、和定义、技术要求、检验方法和检验规则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从动物组织中获取的胶原蛋白,可用于制备组织修复产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8292002 周期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 GB/T 9695.232008 肉与肉制品 羟脯氨酸含量测定 GB/T 16886.3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3部分:遗传毒性、致癌性和生殖毒性试验 GB/T 16886.4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4部分:与血液相互作用
4、试验选择 GB/T 16886.5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5部分:体外细胞毒性试验 GB/T 16886.6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6部分:植入后局部反应试验 GB/T 16886.10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10部分:刺激与皮肤致敏试验 GB/T 16886.11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11部分:全身毒性试验 GB/T 16886.20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20部分:医疗器械免疫毒理学试验原则和方法 YY/T 0771.120 09 动物源医疗器械 第1部分:风险管理应用 YY/T 0771.220 09 动物源医疗器械 第2部分:来源、收集与处置的控制 YY/T 0771.3 2009
5、动物源医疗器械 第3部分:病毒和传播性海绵状脑病(TSE)因子去除与灭活 的确认 YY/T 0771.42015 动物源医疗器械 第4部分:传播性海绵状脑病(TSE)因子的去除和/或灭活及 其过程确认分析的原则 YY/T 1453 2016 组织工程医疗器械产品 型胶原蛋白表征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型胶原蛋白 type I collagen 由编码链上的COL1A1和COL1A2基因表达的,动物皮肤组织中含量最丰富的胶原蛋白。型胶原蛋 白是胶原纤维组中的一部分,主要含甘氨酸、丙胺酸和羟脯胺酸。 4 技术要求 DB61/T
6、 12022018 2 4.1 一般要求 所用的动物应进行检验检疫,动物源性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来源、收集与处置以及病毒因子去除与 验证应符合YY/T 0771.12009、YY/T 0771.2 2009、YY/T 077 1.32009、YY/T 07 71.42015的要求。 4.2 外观 I型胶原蛋白可为固态、液态或胶态。 4.3 羟脯氨酸含量 应不小于总蛋白含量的5g/100g。 4.4 脂肪 应不大于1g/100g。 4.5 纯度 I型胶原蛋白的纯度应不小于95%(m/m)。 4.6 重金属 重金属总量(以Pb计)应不大于10mg/kg。 4.7 炽灼残渣 炽灼残渣应不大于10g/k
7、g。 4.8 微生物限度 需氧菌总数应不大于100cfu/g,应不含致病菌。 4.9 生物学性能 4.9.1 细胞毒性试验 细胞毒性反应不大于2级。 4.9.2 皮内反应试验 皮内反应平均分之差应不大于1.0。 4.9.3 急性全身毒性 应无急性全身毒性。 4.9.4 溶血试验 溶血率应不大于5%。 4.9.5 致敏试验 应无致敏反应。 4.9.6 肌肉植入试验 DB61/T 12022018 3 植入2周和4周后组织反应与阴性对照应无显著差异。 4.9.7 遗传毒性试验 应无遗传毒性。 4.9.8 免疫原性 应符合GB/T 16886.20的要求。 5 检验方法 5.1 外观 用肉眼直接观测
8、。 5.2 羟脯氨酸含量 应按照GB/T 9695.23 2008中规定的方法测定。 5.3 脂肪 应按照YY/T 14532016中规定的方法测定。 5.4 纯度 应按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四部通则0541中规定的第五法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进行测定。 5.5 重金属 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四部通则0821重金属检查法第二法测定。 5.6 炽灼残渣 精密称取胶原蛋白2.0g5.0g,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四部通则0841炽灼残渣检查法中规 定的方法测定。 5.7 微生物限度 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四部通则1105微生物计数法和四部通则1106控制菌检查法规定的方 法测定。 5.
9、8 生物学性能 5.8.1 细胞毒性试验 应按照GB/T 16886.5规定的方法测定。 5.8.2 内反应试验 应按照GB/T 16886.10规定的方法测定。 5.8.3 急性全身毒性 应按照GB/T 16886.11规定的腹腔注射方法测定。 DB61/T 12022018 4 5.8.4 溶血试验 应按照GB/T 16886.4规定的溶血试验方法测定。 5.8.5 致敏试验 应按照GB/T 16886.10规定的最大剂量方法测定。 5.8.6 肌肉植入试验 应按照GB/T 16886.6规定的方法测定。 5.8.7 遗传毒性试验 应按照GB/T 16886.3规定的Ames试验微核试验和
10、染色体畸变试验 (或小鼠精子试验) 方法进行测定。 5.8.8 免疫原性 应按照GB/T 16886.20规定的要求进行评价。 6 检验判定 6.1 抽样规则 应按照GB/T 28292002进行抽样。 6.2 合格判定 检验项目有一项不合格,即判定该产品不合格。 DB61/T 12022018 5 参 考 文 献 1 ASTM F221211 Standard Guide for Characterization of Type I Collagen as a Starting Material for Surgical Implants and Substrates for Tissue Engineered Medical Products (TEMPs) 2 EU/EC MEDDEV 2.5-8-1999 Guidelines on assessment of medical devices incorporating materials of animal origin with respect to viruses and transmissible agents Rev 2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