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61 T 1106-2017 甘薯田间生产技术规范.pdf

    • 资源ID:1492562       资源大小:595.55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61 T 1106-2017 甘薯田间生产技术规范.pdf

    1、ICS 65.020.20 B 61 DB61 陕 西 省 地 方 标 准 DB 61/T 1106 2017 甘薯田间生产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Field production of sweet potatoes 2017 - 10 - 25 发布 2017 - 11 - 25 实施 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61/T 11062017 I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产地环境 . 1 5 栽培技术 . 2 6 有害生物控制 . 3 DB61/T 11062017 II

    2、 前 言 本标准根据 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 本标准由宝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提出 。 本标准由陕西省农业厅归口 。 本标准起草单位 : 宝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 刘明慧 、 王钊 、 樊晓中 、 高文川 、 豆利娟 、 邢泽农 、 陈永利 。 本标准首次发布 。 联系信息如下 : 单位 : 宝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电话 : 0917-8226161 地址 : 陕西省岐山县朝阳路 56号 邮编 : 722499 DB61/T 11062017 1 甘薯田间生产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甘薯田间生产有关的术语和定义 、 产地环境 、 栽培技术 、 有害

    3、生物控制等要求 。 本标准适用于陕西省甘薯田间生产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 其最新版本 (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 适用于本文件 。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3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 三 ) GB/T 8321.7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 七 ) GB/T 8321.8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 八 )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1200 甘薯脱毒种薯 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3 术语和

    4、定义 下面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 3.1 脱毒种薯 ( 苗 ) virus-free seed(seeding) 从育种家种子繁殖脱毒试管苗开始 , 经逐代繁殖增加薯 ( 苗 ) 数量的种薯生产体系生产出来的种薯 ( 苗 )。 NY/T 1200-2006, 定义 3.2 3.2 垄距 ridge distance 采用垄作栽培方式 , 相邻两个垄中心之间的距离 。 4 产地环境 4.1 区域要求 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 NY/T 5010的规定 。 4.2 土壤条件 DB61/T 11062017 2 地势平坦 , 排灌方便 , 土层深厚 , 疏松 。 一般高产田要求土壤有机质含量大于 1%

    5、, 速效氮含量约 65mg/kg, 速效磷含量大于 30mg/kg, 速效钾含量大于 80mg/kg。 沙性土壤或壤土较为理想 。 三年以上未 重茬栽培甘薯 。 5 栽培技术 5.1 整地起垄 结合施肥 , 栽前适时整地 , 耕深 25cm以上 。 一般垄距 70cm 100cm, 垄高 20cm 35cm。 要求垄形高 胖 。 5.2 合理施肥 甘薯施肥应以农家肥为主 , 化肥为辅 ; 基肥为主 , 追肥为辅 , 氮磷钾比例以 2:1:4为宜 。 所用肥料 应符合 NY/T 496的规定 。 拒绝使用含氯 ( Cl) 化肥 。 禁止施用重金属含量超标的肥料 。 5.3 选择壮苗 茎粗 , 节

    6、间短 , 叶片大而肥厚 , 无气生根 , 剪口浆汁浓 , 无病虫害 。 一般宜顶三叶齐平 , 苗高 25cm 以上 , 5个 7个节位 。 5.4 栽插时间 春薯露地定植 , 在气温稳定 15 以上时开始栽插 。 地膜覆盖栽培可提前 10d左右 。 在温度适宜的条 件下 , 提倡适时早栽 。 5.5 栽插密度 一般 2500株 /667m 2 4500株 /667m 2 , 根据品种特性 , 土壤肥力 , 栽插早晚 , 地膜覆盖等情况具体确 定适宜的密度 。 5.6 栽插方法 5.6.1 斜栽法 薯苗与地面约成 45夹角 , 露出地面 3个 4个叶片 , 栽后补水 。 5.6.2 改良水平栽法

    7、 适用于水地 。 在垄面开沟 , 深 10cm左右 , 浇足沟水 , 将薯苗根部垂直插进沟底 3cm左右 , 再把薯苗 各节水平压入沟内 , 覆土 5cm 8cm, 头部 3片 4片叶露出地面 。 5.7 地膜覆盖 5.7.1 总则 春薯生产推荐地膜覆盖栽插 。 5.7.2 旱地 旱地塬区趁墒整地覆膜 , 适温栽苗 , 采用斜栽法 。 5.7.3 水肥地 DB61/T 11062017 3 水肥地一般采用改良水平栽法 ,先栽插 , 后覆膜 。 栽插后 , 立即用地膜将垄面覆盖 , 用土将膜边 覆 严压实 。 晚霜前早栽的薯苗 , 可在膜内生长 3d 5d, 根据膜内温度适时破口通气 , 下午破

    8、膜放苗 。 气温 较高时 , 立即将地膜划一小口 , 将苗尖钩出膜外 , 用土将苗周围膜口封严 。 5.8 田间管理 5.8.1 补苗 栽后 7d内查苗补苗 。 5.8.2 灌溉 缓苗后 , 小水渗灌 。 中后期 , 遇旱及时浇水 , 灌溉用水应符合 GB 5084的规定 。 遇雨积水及时排水 防涝 。 5.8.3 追肥 收获前 30d 40d, 叶片发黄早衰地块 , 叶面喷施 0.2%磷酸二氢钾和 0.5%尿素溶液 30kg/667m 2 。 5.8.4 控旺 茎叶旺长田 , 用 25g/667m 2 30g/667m 2 的 5%烯效唑粉剂兑水 30kg, 间 隔 5d 7d叶面喷施 1次

    9、 , 连续喷 施 2次 3次 。 禁止翻蔓 。 5.9 收获贮藏 5.9.1 收获 地温低于 10 前 , 选择晴天 , 适时收获 , 减少机械损伤 。 收获后将薯蔓 、 病薯 、 残膜等及时清理出 田间 。 5.9.2 贮藏 收获后 , 晾晒 1d以上 , 伤口愈合后即可入窖 。 贮藏温度宜为 10 15 , 相对湿度 85%RH 95%RH。 6 有害生物控制 6.1 总则 预防为主 , 综合应用 “ 农业防治 、 生物防治 、 物理化学防治 ” 等措施控制有害生物的发生和危害 。 6.2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 。 实行轮作倒茬 。 培育无病壮苗 , 高剪苗 。 生长期及时清除田间病株

    10、。 收获后消除病 株 、 病残体 。 严格检疫制度 , 控 制病害大范围传播 。 6.3 物理化学防治 6.3.1 原原种 、 原种薯 ( 苗 ) 繁殖可在 40 目防虫网内进行 , 控制病毒病发生 。 6.3.2 针对食叶性害虫 , 在成虫发生期 , 可用杀虫灯 、 糖酒醋液诱杀成虫 。 6.3.3 喷施噻唑磷微胶囊剂 、 辛硫磷微胶囊剂 、 吡虫啉等防治茎线虫 、 地下害虫等 。 所用农药应符合 GB/T 8321.3、 GB/T 8321.7、 GB/T 8321.8 的规定 。 DB61/T 11062017 4 6.4 生物防治 采用白僵菌试剂 、 阿维菌素等防治蛴螬等地下害虫 。 6.5 草害防治 6.5.1 在杂草较多的地块 , 于栽插前 , 用异丙甲草胺或乙草胺 , 均匀喷洒于垄面 , 形成一层药膜 。 栽 插后用药 , 尽量避开薯苗 。 用黑色地膜覆盖 控制杂草 。 6.5.2 封垄前 , 结合中耕除草 , 深锄沟底 , 浅锄垄背 ; 封垄后 , 人工拔除杂草 。 _


    注意事项

    本文(DB61 T 1106-2017 甘薯田间生产技术规范.pdf)为本站会员(arrownail38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