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61 T 1017-2016 陆相页岩气储层评价方法.pdf

    • 资源ID:1492498       资源大小:367.12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61 T 1017-2016 陆相页岩气储层评价方法.pdf

    1、ICS 75.080 E 11 DB61 陕西省地方标准 DB 61/T 1017-2016 陆相页岩气储层评价方法 Evaluating methods for lacustrine shale gas reservoirs 2016-05-09 发布 2016-08-01 实施 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61/T 10172016 I 前 言 本标准根据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编写。 本标准由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陕西省能源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丽霞、姜呈馥、高潮、杨潇、孙建博、高胜利、

    2、郭超、孙兵华、尹锦涛、 曹成。 本标准由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解释。 本标准首次发布。 联系信息如下: 单位: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29-88899676 地址:西安市科技二路75号 邮编:710075 DB61/T 10172016 1 陆相页岩气储层评价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陆相页岩气储层评价的术语和定义、评价分类、评价地质基础、综合评价、技术和方 法、成果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陆相页岩气储层的评价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

    3、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7412.2-1998 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GB/T 23561.9 煤和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测定方法 第九部分: 煤和岩石三轴强度及变形参数测定方 法 SY/T 5336-2006 岩心分析方法 SY/T 5368 岩石薄片鉴定 SY/T 5735 陆相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方法 SY/T 5788.3-2014 油气井地质录井规范 SY/T 5940-2010 储层参数的测井计算方法 SY/T 6994 页岩气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规范 DB61/T 576 页岩气井取心及取样方法 DB61/T 577 页岩气井岩样分析测试方法

    4、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陆相页岩气 lacustrine shale gas 以吸附、 游离和少量溶解相态赋存于陆相沉积成因的富有机质页岩及其夹层状的泥质粉砂岩或其他 岩性夹层中的天然气。 3.2 陆相页岩气储层 lacustrine shale gas reservoirs 形成于陆相沉积环境下,能够生成并 储存页岩气的岩层 。岩性以泥页岩为主,同时包括夹层状粉砂 岩、细砂岩、粉砂质泥岩及碳酸盐岩等。夹层单层厚度不大于3m、总厚度小于储层总厚度的30%。 4 陆相页岩气储层评价分类 DB61/T 10172016 2 4.1 厚度 按厚度h分级见表1。 表1 陆

    5、相页岩气储层厚度类型划分 储层厚度类型 储层厚度 h m 厚层 h40 中厚层 30h40 薄层 15h30 4.2 总有机碳含量 按总有机碳含量TOC分级按见表2。 表2 陆相页岩气储层有机质丰度类型划分 页岩储层有机质丰度类型 总有机碳含量 TOC % 高有机质 TOC3 中有机质 1TOC3 低有机质 TOC1 4.3 夹层密度 按夹层密度D分级按见表3。 表3 页岩气夹层密度类型划分 储层夹层发育程度 夹层密度 D % 发育 D15 中等发育 10D15 弱发育 D10 4.4 总含气量 按总含气量V分级见表4。 DB61/T 10172016 3 表4 页岩气储层总含气量类型划分 含

    6、气类型 总含气量 V m 3 /t 富含气 V3 含气 1V3 弱含气 V1 5 陆相页岩气储层评价地质基础 5.1 岩石学特征 5.1.1 宏观特征 5.1.1.1 颜色 对沉积岩层选择新鲜面,区别原生色和次生色,观察颜色深浅,确定原生色与沉积环境的关系,应 符合SY/T 5788.3- 2014中5.2的规定。 5.1.1.2 成分 针对不同岩石类型进行定性和定量描述,应符合SY/T 5788.3- 2014中5.3的规定。 5.1.1.3 结构 针对不同岩石类型观察描述其主要结构特征,应符合SY/T 5788.3- 2014中5.4的规定。 5.1.1.4 构造 构造能反映岩石的沉积和成

    7、岩环境,针对不同岩石类型观察其规模,测量其产状,应符合SY/T 5788.3-2014中5.5的规定。 5.1.1.5 厚度 考虑页岩厚度下限的标准,重点对富有机质页岩厚度进行评价。 5.1.1.6 层内夹层 考虑夹层下限的标准,对页岩气储层内夹层厚度、产状、分布范围、成因进行分析。 5.1.1.7 岩石类型 主要指粉砂质泥页岩,按GB/T 17412.2-1 998中的8.1的规定执行。 5.1.2 微观特征 使用X-衍射测试、岩石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分析确定页岩储层的岩石学特征。 5.2 沉积相 5.2.1 研究对象 DB61/T 10172016 4 陆相页岩气储层沉积相侧重于半深湖-深湖

    8、相沉积环境细粒沉积物的研究。 5.2.2 相分析对象 利用露头、钻井、测井及实验室分析资料进行相分析,包括: a) 露头相分析:以野外露头剖面测量与描述获得的各种定性和定量参数为依据,将露头区与覆盖 区进行对比,在单井测井沉积相、连井相对比和露头相分析的基础上,为确定平面上湖水的进 退、沉积相演变提供依据,建立沉积相模型。 b) 岩心相分析:主要对取心井,特别是取心段的颜色、岩性、结构、沉积构造、生物类型、地层 接触关系等进行系统观察描述,确定相标志,划分沉积相类型。 c) 测井相分析:进行测井相分析,并建立各种岩性、岩相与多种测井信息的对应关系,确定岩相 并单井划相。 5.2.3 沉积相研究

    9、内容 陆相页岩气储层的沉积相研究包括: a) 沉积相标志识别: 1) 岩性标志:岩石的颜色、成分、结构、构造、岩石类型及其粒序变化。 2) 古生物标志:实体化石和遗迹化石。 3) 地球化学标志:不同沉积相带微量元素的种类,含量和变化。 4) 电性标志:利用自然伽马、自然电位、电阻率、密度及中子测井等划分沉积相。 5) 地震相标志:利用地震反射特征,形态特征及内部结构特征划分沉积相。 b) 露头相、单井相、平面相研究。 5.3 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选取影响储层物性和生气潜力的总有机碳含量和镜质体反射率作为主要的有机地球化学评价参数, 通过实验测定,按SY/T 5735的规定执行。 5.4 储集空间

    10、类型及物性特征 储集空间类型及物性特征研究包括: a) 储集空间类型: 通过薄片分析、 扫描电镜及氩离子抛光技术, 对储层中的储集空间类型及特征进行分类观察和 描述。 b) 储层物性: 1) 孔隙度的测定按 SY/T 5336-2006 中 5.5.2 的规定执行。 2) 渗透率的测定按 SY/T 5336-2006 中 6.4 .1.3 的规定执行,计算按 SY/T 5336 2006 中 D.6.8.4 的规定执行。 3) 饱和度的测定按按 SY/T 5336-2006 中 4.7 的规定执行。 4) 总含气量的测定按 DB61/T577 的规定执行。 5.5 含气性特征 利用直接解析法对

    11、各相态页岩气含量进行测定,直接测定钻井取心现场页岩的损失气、解吸气及残 余气量,以评价陆相页岩气储层的总含气量,按照DB61/T 577的规定执行。 5.6 岩石力学特征 DB61/T 10172016 5 5.6.1 实验室测定方法 优选已取心井的样品进行泊松比、杨氏模量、剪切模量的实验测试,按GB/T 23561.9的规定执行。 5.6.2 利用测井资料求取 未取心的井可根据测井数据对泊松比、 杨氏模量、 剪切模量等参数进行计算, 应按照SY/T 5940-2010 第5章规定执行。 6 陆相页岩气储层综合评价 6.1 评价内容 陆相页岩气储层评价的内容包括: a) 产气层有效厚度评价;

    12、b) 储层敏感性评价; c) 含气性评价; d) 预测有利储层分布。 6.2 评价参数选择 选择反映储层分类评价的主要参数和辅助参数。主要评价参数包括页岩储层厚度、夹层密度、总有 机碳含量、页岩含气性,辅助参数包括孔隙度、孔隙结构、有机质成熟度、脆性矿物含量、岩石力学参 数、非均质性参数、含水饱和度、储层温压参数等。 6.3 建立储层评价参数分类标准 6.3.1 从页岩储层产能出发,井层压后产能结合储层评价参数,以及渗流理论分析建立产能分类标 准,建立产能与储层评价参数间的相关方程,确定反应产能的主要参数和辅助参数。 6.3.2 以产能分类标准结合页岩储层厚度、夹层密度、总有机碳含量、页岩含气

    13、性、孔隙度、孔隙结 构、有机质成熟度、脆性矿物含量、岩石力学参数、非均质性参数、含水饱和度、储层温压参数等建 立储层的分类标准。 6.4 储层综合评价 依据储层分布特征及主要参数与辅助参数资料,分区、分层段对页岩储层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各类 储层分布,为钻井部署和储量计算提供依据。 7 技术和方法 7.1 野外地质调查 在野外剖面上确定储层集中分布的层段,精确到组、段。 7.2 室内分析化验 室内分析化验按SY/T 5368、SY/T 5735、DB61 /T 576、DB61/T 577的规定执行。 7.3 地质录井方法 DB61/T 10172016 6 系统观察和描述岩屑、岩心及少量井壁取

    14、心岩样的颜色、岩性、沉积结构和构造、古生物类型及气 测录井识别特征要求,按SY/T 5788.3- 2014中第6章的规定执行。 7.4 地球物理测井方法 针对陆相页岩气储层段,利用测井资料,结合地震、岩心分析、测试及地质等相关材料,建立测井 解释模型及解释标准,对页岩气储层的测井资料进行综合解释。测井资料的处理与解释按SY/T 6994的 规定执行。 8 成果要求 8.1 图件 陆相页岩气储层评价成果所需图件包括: a) 地层综合柱状剖面图; b) 区域地层对比剖面图; c) 沉积相图; d) (泥)页岩等厚图; e) 孔隙度、渗透率平面分布图; f) 暗色泥页岩百分比图; g) TOC 和 Ro 平面分布图; h) 储层分类图; i) 储层综合评价图。 8.2 报告 页岩气储层评价成果所需报告包括: a) 陆相页岩气储层实验测试报告; b) 陆相页岩气储层评价成果报告。 _


    注意事项

    本文(DB61 T 1017-2016 陆相页岩气储层评价方法.pdf)为本站会员(花仙子)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