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20 B 21 DB61 陕 西 省 地 方 标 准 DB 61/T 10412017 茶树品种 陕茶 1 号 Camellia sinensis cv. Shancha 1 2017 - 10 - 25 发布 2017 - 11 - 25 实施 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61/T 11042017 I 目 次 前 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登记编号 .2 5 品种来源 .2 6 特征特性 .2 7 适制性和品质特点 .2 8 栽培技术要点 .3 9 适宜地区及产量水平 .3 10 品种图例 .3 DB61/T
2、 1104 2017 II 前 言 本标准根据 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 本标准由陕西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提出并归口 。 本标准起草单位 : 陕西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 、 安康市汉水韵茶业有限公司 、 陕西省园艺蚕桑 技术工作站 、 安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 安康学院 、 汉中市茶产业办公室 、 安康市林业技术推广中心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 张建成 、 王衍成 、 孙越赟 、 纪昌中 、 陈余朝 、 苏京晶 、 周欣 、 郭康 、 张星显 、 宋金枝 。 本 标准由安康市汉水韵茶业有限公司负责解释 。 本标准首次发布 。 联系信息如下 : 单位 : 安康市汉水韵
3、茶业有限公司 电话 : 0915-3203370 地址 : 安康市汉滨区巴山西路 161号 邮编 : 725000 DB61/T 11042017 1 茶树品种 陕茶 1 号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陕茶 1号茶树品种的术语和定义 、 登记编号 、 品种来源 、 特征特性 、 适制性和品质特 点 、 栽培技术要点 、 适宜地区及产量水平 、 品种图例 。 本标准适用于陕茶 1号茶树品种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 凡是不注日期的 引用文件 , 其最新版本 ( 包括所有的新改单 ) 适用于本文件 。 关
4、于印发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的通知 ( 国品审 2014 2 号 ) 陕西省农业厅关于颁布 2010年非主要农作物登记品种的通知 ( 陕农业发 2011 17号 )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 3.1 品种 variety 指经过人工选育或者发现并经过改良 , 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一致 , 遗传性状相对稳定的植物群体 。 3.2 无性系 clone 指以植物营养体为材料 , 采用无性繁殖法繁殖的品种 ( 品系 )。 3.3 特征特性 character 品种的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 包括生育期 、 主要农艺性状等 。 3.4 品质 quality 品种的营养品质 、 商
5、品品质以及与加工品质有关的性状 。 3.5 抗逆性 stress resistance 品种对生物和非生物逆境的抵御或忍耐能力 , 包括抗病性 、 抗虫性 、 抗旱性 、 抗寒性 、 抗倒性 等 。 DB61/T 1104 2017 2 3.6 适制性 suited-processing 指具有某种理化性状的鲜叶适合制造某种茶类的特性 。 3.7 紫阳群体种 Ziyang tea variety 紫阳群体种俗称紫阳种 , 是指以传统紫阳茶区 ( 包括紫阳 、 岚皋 、 镇巴 、 汉滨 、 石泉 、 汉阴 、 平利 、 镇坪 、 西乡等县区 ) 为主保留下来的 、 分布面积较广的一个茶树群体品种
6、 , 主要分布在海拔 1000m以下 的低山丘陵及河谷地带 , 以中小叶类型为主 , 由紫阳槠叶种 、 紫阳大叶泡 、 紫阳小叶种 、 紫阳柳叶种 、 紫阳圆叶种 、 紫阳大青茶和紫芽种等组成 。 3.8 陕茶 1号 Camellia sinensis cv. Shancha 1 经 陕西省农业厅关于颁布 2010年非主要农作物登记品种的通知 ( 陕农业发 2011 17号 ) 颁布 , 登记编号为陕茶登字 2010001号 , 由安康市汉水韵茶业有限公司从紫阳群体种中采用单株无性扦插繁殖 技术系统选育而成的茶树品 种 。 4 登记编号 陕茶登字 2010001号 。 5 品种来源 从紫阳群体
7、种中采用单株无性系扦插系统选育而成 。 6 特征特性 6.1 植物学特征 灌木型 , 中叶类 , 树姿半披张状 ; 叶形呈椭圆形 , 叶色深绿 , 叶面隆起 、 光泽性强 , 叶脉浅绿 。 6.2 生物学特性 发芽早 , 芽叶肥壮 , 节间长 , 持嫩性强 , 生长势好 ( 旺 ), 适应性广 , 抗寒性强 。 7 适制性和品质特点 7.1 适制性 适制绿茶 , 亦宜制红茶 、 黑茶 、 白茶 、 黄茶 。 7.2 品质特点 采用春季一芽二叶制成的绿茶 : 香气清香高长 , 滋味鲜醇 、 爽口 、 回甘 ; 水浸出物 : 45%、 氨基 酸 : 4.0%、 茶多酚 : 12.0%、 咖 啡碱
8、: 2.5%。 DB61/T 11042017 3 8 栽培技术要点 8.1 选地 选择 PH值 4.5 6.5的土壤为宜 。 8.2 种植规格 8.2.1 单行种植 : 行距 150cm 左右 , 株距 30cm左右 , 每穴定植 2 株为宜 。 8.2.2 双行种植 : 大行距 160cm 左右 , 小行距 40cm 左右 , 株距 30cm 左右 , 每穴定植 1 株 2 株为宜 。 8.3 栽植时间 陕南地区 : 秋季 9月下旬至 10月下旬 ; 春季 2月下旬至 3月上旬 。 8.4 栽植方法 茶苗宜及时移栽 , 浇足定根水后应覆土 、 保墒 、 防冻 。 8.5 幼龄茶园管理 应及时采用人工或生物除草 , 定期施肥 , 防旱保苗 ; 第 1次定型修剪宜离地 15cm 25cm, 第 2次修剪 离地 30cm45cm, 第 3次修剪离地 45cm 55cm。 8.6 采摘 及时分期分批按鲜叶收购标准采摘 。 9 适宜地区及产量水平 9.1 适宜地区 宜陕南宜茶区及同类生态区栽培 。 9.2 产量水平 每公顷产鲜叶 ( 一芽二叶 ) : 1000kg。 10 品种图例 10.1 一年生茶树苗见图 1。 DB61/T 1104 2017 4 图 1 一年生茶树苗 10.2 定型单叶图 ( 正面 、 反面 ) 见图 2。 图 2 定型单叶图 ( 正面 、 反面 )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