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61 T 1007-2016 温拌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pdf

    • 资源ID:1492462       资源大小:705.46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61 T 1007-2016 温拌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pdf

    1、ICS 93.080 P51 DB61 陕西省地方标 准 DB 61/T 10072016 温拌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tions for construction of warm asphalt pavement 2016-02-24发布 2016 - 05 - 01 实施 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61/T 1007-2016 I 前言 本标准根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陕西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西安公路研究院、陕西省交通建设集团公司、中国公路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郭平、祁峰、申来明

    2、、李岁论、王晓琴、张晓峰、弓锐、徐峰、弥海晨、管国 栋。 本标准由西安公路研究院负责解释。 本标准首次发布。 联系信息如下: 单位:西安公路研究院 电话:029-87827253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高新六路60号 邮编:710065 DB61/T 1007-2016 1 温拌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添加有机类温拌剂的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材料要求、配合比设计、施工、质量管理与验 收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陕西省添加有机类温拌剂的各等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设计和检查验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3、。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4472 化工产品密度、相对密度测定通则 GB/T 21781 化学品的熔点及熔融范围试验方法 JTG D50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E20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G E42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 F40-2004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80-1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温拌剂 warm mix additive 通过物理化学作用,在保证沥青混合料工作性的前提下,可降低施工温度的一种沥青添加剂。 3.2 有机类

    4、温拌剂 organic warm mix additive 主要成分为有机物的一类温拌剂,包括表面活性类和高分子蜡类温拌剂。 3.3 表面活性类温拌剂 surface activity warm mix additive 具有固定亲水、亲油活性基团的温拌剂。 3.4 高分子蜡类温拌剂 polymer wax warm mix additive 以熔融温度在85 116 之间的高分子蜡类温拌剂。 3.5 温拌沥青 warm asphalt 添加了一定比例温拌剂的道路石油沥青或改性沥青。 3.6 温拌沥青混合料 warm mix asphalt 以温拌沥青作为胶结料的一种沥青混合料,即WMA。 3

    5、.7 DB61/T 1007-2016 2 低温施工 low temperature construction 气温低于10条件下的沥青路面施工。 4材料 4.1 一般规定 4.1.1 材料出场应附有质量检验单,材料到场后应对其进行检验验收。 4.1.2 材料进场后应在室内集中储存,避免长时间在阳光下放置。 4.1.3 各种材料应设置标示牌,标示内容包括材料名称、规格、用途、产地等。 4.2 温拌剂 温拌剂质量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和表2的规定。 表 1 表面活性类温拌剂质量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 单位 技术指标 试验方法 密度(20) g/cm 3 GB/T 4472 pH值 811 附录B 胺值

    6、mg/g 220 附录C 外观 液态,色泽均匀且呈褐色或墨绿色 观察 气味 无明显刺激性气味 观察 表 2 高分子蜡类温拌剂质量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 单位 技术指标 试验方法 密度(20) g/cm 3 GB/T 4472 熔点 100120 GB/T 21781 外观 白色或淡黄色固体小颗粒 观察 气味 无气味 观察 4.3 沥青 4.3.1 道路石油沥青和改性沥青的技术要求应符合JTGF40-2004中表4.2.1-2和表4.6.2中的相关规 定。 4.3.2 添加表面活性类温拌剂的温拌沥青,其技术要求应符合 JTG F40-2004中表 4.2.1-2和表 4.6.2 中的相关规定。 DB

    7、61/T 1007-2016 3 4.3.3 添加高分子蜡类温拌剂的温拌沥青,其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3和表 4的规定。 表 3 温拌沥青(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 单位 技术指标 试验方法 A级 B级 针入度(25,5s ,100g) 0.1mm 不小于40 JTJ 052(T0604) 针入度指数 -1.5+1.0 -1.8+1.0 JTJ 052(T0604) 软化点T R&B 45 43 JTJ 052(T0606) 延度(10) cm 15 10 JTJ 052(T0605) 旋转粘度(135) Pas 1.0 JTJ 052(T0625) 蜡含量 % 2.2 3.0 JTJ 0

    8、52(T0615) 闪点 245 260 JTJ 052(T0611) 软化点差(贮存稳定性离析,48h) 2.5 JTJ 052(T0641) 溶解度 % 99.0 JTJ 052(T0607) 密度(15) JTJ 052(T0603) TFOT(或RTFOT) 后残留物 质量变化 % 1.0 JTJ 052(T0610) 或 JTJ 052(T0609) 针入度比(25) % 不小于60 JTJ 052(T0604) 延度(10) cm 6 4 JTJ 052(T0605) 表 4 温拌沥青(SBS(-C) 改性沥青)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 单位 技术指标 试验方法 针入度(25,5s ,1

    9、00g) 0.1mm 40 JTJ 052(T0604) 针入度指数 PI -0.4 JTJ 052(T0604) 软化点 T R&B 55 JTJ 052(T0606) 延度(5,5cm/min) cm JTJ 052(T0605) 旋转粘度(135) Pas 3.0 JTJ 052(T0625) 闪点 230 JTJ 052(T0611) 软化点差(贮存稳定性离析,48h) 2.5 JTJ 052(T0641) 弹性恢复(25) % 65 JTJ 052(T0662) 溶解度 % 99.0 JTJ 052(T0607) 密度(15) JTJ 052(T0603) TFOT(或 RTFOT)

    10、 后残留物 质量损失 % 1.0 JTJ 052(T0610)或 JTJ 052(T0609) 针入度比(25) % 60 JTJ 052(T0604) 延度(5) cm JTJ 052(T0605) DB61/T 1007-2016 4 4.4 集料和填料 粗、细集料和填料的质量技术要求应符合JTG F40的规定。 5 温拌沥青制备与存储 5.1 一般规定 5.1.1 制备温拌沥青前应对沥青罐进行标定。 5.1.2 应采用有搅拌功能的沥青罐制备和存储温拌沥青。 5.2 温拌沥青制备 5.2.1 温拌剂掺量 表面活性类温拌剂掺量应为沥青质量的0.6%1.0%, 高分子蜡类温拌剂掺量应为沥青质量

    11、的1.5% 3.0%;具体的温拌剂掺量应由室内试验确定。 5.2.2 沥青加热温度 掺加温拌剂前,应将基质沥青加热至140150,将改性沥青加热至150160。 5.2.3 温拌沥青制备工艺 温拌沥青制备工艺应符合以下规定: a) 表面活性类温拌剂可一次性掺入到沥青中;高分子蜡类温拌剂应至少分三次缓慢投入,每次投 入时间间隔不应少于20min; b) 试验室制备温拌沥青小样时,掺入温拌剂后的搅拌时间不应少于20min; c) 工地制备温拌沥青时,掺入温拌剂后的搅拌时间不应少于120min。 5.3 温拌沥青存储 温拌沥青的长期存储温度应为常温,存储时间不应超过180d;其中,道路石油沥青的短期

    12、存储温度 不宜超过140,SBS(1-C) 改性沥青的短期存储温度不宜超过150,两者的短期存储时间不宜超过7d。 6 温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6.1 一般规定 6.1.1 温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采用马歇尔试验方法,其技术标准应符合 JTGF40-2004的相关 规定。 6.1.2 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水稳性能、高温性能或低温性能均应符合 JTG F40-2004的规定。 6.1.3 温拌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应符合 JTG F40-2004的规定。 6.2 配合比设计步骤 6.2.1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确定 应按照JTG F40的规定确定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 DB61/T 1007-2

    13、016 5 6.2.2 目标降温幅度和试件击实温度的确定 应根据环境温度和工程需要确定温拌沥青混合料目标降温幅度和试件击实温度。 6.2.3 温拌剂最佳掺量确定 温拌剂最佳掺量的确定应按以下方法确定: a) 应以确定的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 按附录A 成型不同温拌剂掺量的温拌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 件,测定试件空隙率。试件个数不应少于 6个,当测定值中某个测定值与平均值之差大于标准 差的1.82倍时,该测定值应予以舍弃,并以其余测定值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 b) 应以温拌剂掺量为横坐标,马歇尔试件空隙率为纵坐标,绘制空隙率与温拌剂掺量曲线图; c) 对添加表面活性类温拌剂的温拌沥青, 应以热拌沥青

    14、混合料马歇尔试件最佳油石比对应的空隙 率+0.5%,对应的温拌剂掺量为基准掺量 A(应以百分比为单位) ;应以基准掺量 A 为中值,选 取A-0.1%、A、A+0.1%三个掺量进行性能试验,以车辙试验动稳定度、低温弯曲试验破坏应变、 浸水马歇尔试验残留稳定度、冻融劈裂试验残留强度等指标均满足 JTG F40-2004中 5.3 的相 关要求时的最小掺量确定为温拌剂最佳掺量; d) 对添加高分子蜡类温拌剂的温拌沥青, 应以热拌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件空隙率对应的温拌剂掺 量为最佳掺量,且车辙试验动稳定度、低温弯曲试验破坏应变、浸水马歇尔试验残留稳定度、 冻融劈裂试验残留强度等指标均应满足JTG F4

    15、0-2004中 5.3的相关要求。 7 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 7.1 一般规定 7.1.1 满足以下条件时,方能进行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 a) 风力应不大于级; b) 若在高速公路、一级公路进行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则环境温度不得低于0; c) 若在二级及以下等级公路进行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则环境温度不得低于-5。 7.1.2 在施工前应铺筑试验段,其长度不应少于 200m。 7.2 施工温度 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的施工控制温度应符合表5的要求。根据施工工序和沥青型号的不同,其具体 的施工控制温度应通过试验路确定。 表 5 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控制温度 单位为摄氏度 施工工序 施工控制温度 道路石油沥

    16、青为70 号 道路石油沥青为90 号 沥青加热 155165 150160 集料加热 正常施工 140160 135155 低温施工 T 1低 =T 1正常 +A(10-t) 注: T 1低 、T 2低 、T 3低 、T 4低 、T 5低 为低温施工控制温度, T 1正常 、T 1正常 、T 1正常 、T 1正常 、T 1正常 为正常施工控制温度,t为施工 环境温度;A 为风力影响系数,根据风力大小取值:集料加热温度中取 1.52.0,其他工序中取 1.01.5。 DB61/T 1007-2016 6 表 5 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控制温度 (续) 单位为摄氏度 施工工序 施工控制温度 道路石油沥

    17、青为 70号 道路石油沥青为90 号 混合料出料 正常施工 135155 130150 低温施工 T 2低 =T 2正常 +A(10-t) 混合料贮料仓贮阶段 贮存过程中混合料温度降低不超过10 混合料到场时 正常施工 125 120 低温施工 T 3低 =T 3正常 +A(10-t) 混合料摊铺施工时 正常施工 115 110 低温施工 T 4低 =T 4正常 +A(10-t) 混合料初压施工时 正常施工 110 105 低温施工 T 5低 =T 5正常 +A(10-t) 混合料碾压终了时 65 60 路表(开放交通时) 50 注: T 1低 、T 2低 、T 3低 、T 4低 、T 5低

    18、为低温施工控制温度, T 1正常 、T 1正常 、T 1正常 、T 1正常 、T 1正常 为正常施工控制温度,t为施工环境 温度;A为风力影响系数,根据风力大小取值:集料加热温度中取1.52.0,其他工序中取1.01.5。 表 6 温拌沥青(SBS(-C)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控制温度 单位为摄氏度 施工工序 施工 控制 温度 沥青加热 160175 集料加热 正常施工 145165 低温施工 T 1低 =T 1正常 +A(10-t) 混合料出料 正常施工 140160 低温施工 T 2低 =T 2正常 +A(10-t) 混合料贮料仓贮阶段 贮存过程中混合料温度降低不超过10 混合料摊铺施工时

    19、正常施工 130 低温施工 T 3低 =T 3正常 +A(10-t) 混合料初压施工时 正常施工 120 低温施工 T 4低 =T 4正常 +A(10-t) 混合料碾压终了时 70 路表(开放交通时) 50 注: T 1低 、T 2低 、T 3低 、T 4低 为低温施工控制温度,T 4正常 、T 4正常 、T 4正常 、T 4正常 为正常施工控制温度,t为施 工环境温度;A为风力影响系数,根据风力大小取值:集料加热温度工序中取1.52.0,其他工序中取1.01.5。 DB61/T 1007-2016 7 7.3 施工要求 7.3.1 拌和设备的性能和计量装置应能满足施工的要求。 7.3.2 运

    20、输车辆的车厢四周应包裹,运料时应采用 3层覆盖(防火、保温、防雨),卸料时不应揭开 篷布,防止混合料温度降低。每次卸料后应及时清理车厢周围残留的混合料。 7.3.3 摊铺机熨平板应提前 1h预热,温度不得低于130。 7.3.4 若在平均风速大于 2m/s时进行温拌沥青路面施工,则应在作业面两侧设置挡风墙,挡风墙高度 不得低于1.5m。 7.3.5 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拌和、运输、摊铺、碾压和接缝处理等施工的要求,均应符合 JTG F40-2004 中5.4 5.9对热拌沥青混合料施工的相关要求。 8 施工质量管理和检查验收 8.1 一般规定 8.1.1 应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对施工各工序的质量进行

    21、检查。 8.1.2 应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实行动态质量管理。 8.2 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和检查 8.2.1 温拌剂 温拌剂的质量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和表2的规定。对温拌剂进行检验时,应以每5t为一批;总量不足 5t的,按一批计。 8.2.2 其他材料 其他材料的质量技术要求均应符合JTG F40的规定。 8.2.3 温拌沥青混合料取样及试件成型 温拌沥青混合料取样及试件成型应符合以下规定: a) 应按照JTG E20 的规定进行取样,同时应测定温度,取样量至少应为试验需要量的3 倍; b) 在样品运输过程中,应对其采取保温措施,保证混合料温度下降不得超过20; c) 应将取回的样品立即放入烘箱

    22、保温。样品应成堆堆放,烘箱温度应设定为出料温度,恒温 2h; d) 应按JTG E20 的规定成型试件。 8.2.4 温拌沥青混合料 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检查项目及其频度要求和试验方法,均应符合JTG F40-2004中11.4的相关规定。 8.2.5 温拌沥青路面施工 温拌沥青路面的施工应按照JTG F40-2004的相关执行。 8.3 交工验收阶段的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 交工验收阶段的工程质量检查和验收应符合JTG F40-2004中11.5的相关规定。 DB61/T 1007-2016 8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温拌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件成型方法 A.1 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温拌沥青混合料的

    23、马歇尔试件成型。 A.2 仪具和材料要求 本方法的仪具、材料的种类和指标应符合以下规定的要求: a) 击实仪:标准击实仪和大型击实仪; b) 试验室用沥青混合料拌和机:容量不小于 10L,搅拌叶自动转速度应为 70 r/min 80 r/min、 公转速度应为40 r/min 50 r/min; c) 试模: 应由高碳钢或工具钢制成, 规格尺寸应为: 内径101.6mm0.2mm, 高87mm 和内径155.6mm 0.3mm,高 83mm; d) 天平:感量不大于0.1g; e) 烘箱:大、中型各一台,均应装有温度调节器; f) 其他应具备的仪具:电炉、拌合锅 、卡尺等。 A.3 马歇尔试件

    24、制作各环节温度控制 马歇尔试件制作各环节温度控制应符合以下规定: a) 成型时间前应确定温拌沥青混合料目标降温幅度T; b) 沥青加热温度应与热拌沥青混合沥青控制温度相同; c) 设置集料加热温度应比热拌沥青混合料集料加热温度降低T,且加热时间不少于 4h; d) 拌和锅的预热温度应比集料加热温度降低10。 A.4 温拌沥青混合料的制备 温拌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应与同级配热拌沥青混合料的相同。 A.5 试件成型 应按照JTJ 052-2000进行马歇尔试件制作。 DB61/T 1007-2016 9 AA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表面活性剂类温拌剂 pH 值检测方法 B.1 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

    25、用于测定表面活性类温拌剂的pH值。 B.2 仪具和材料技术要求 本方法的仪具和材料的技术指标应符合以下规定: a) pH试纸:应为测量范围为 7.6 8.5、8.2 10和9.5 13的精密 pH试纸,精度为 0.2级; b) 天平:感量不大于0.1g; c) 电炉:应可调温,且有石棉垫; d) 其他应具备的仪具:烧杯、温度计、玻璃棒。 B.3 方法和步骤 应按照以下方法和步骤测定表面活性类温拌剂的pH值: a) 先称取20g 温拌剂,加入180g蒸馏水中,配置浓度为 10%的标准温拌剂水溶液; b) 在60条件下采用玻璃棒以匀速 5r/s的速度搅拌 10min至均匀; c) 溶液冷却至25后

    26、,采用 pH试纸测定溶液的 pH值。 B.4 结果报告 对同一试样应进行至少3次平行测试,当3次平行试验结果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时,取3次测试结果的 平均值为测试结果,精确至0.1。 B.5 允许误差 重复性试验的允许误差应为测试结果平均值的5%。 DB61/T 1007-2016 10 BB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表面活性剂类温拌剂胺值检测方法 C.1 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表面活性类温拌剂的胺值。 C.2 仪具和材料技术要求 本方法的仪具和材料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以下规定: a) 锥形瓶:容量应为250mL; b) 滴定管:容量应为50 mL; c) 盐酸:分析纯,0.5mol/L盐酸异丙醇

    27、标准溶液; d) 无水乙醇; e) 异丙醇:分析纯; f) 溴酚蓝:分析纯,0.2%溴酚蓝溶液, 称取 0.2溴酚蓝溶于 100mL无水乙醇中。 C.3 步骤和方法 C.3.1 测定步骤 在250mL锥形瓶中,加入1g 5g(精确至0.01g)试样,然后加入50mL无水乙醇,在电炉上煮沸1min, 除去游离氨,冷却至室温,加入5滴溴酚蓝指示剂,用0.5mol/L盐酸异丙醇溶液滴定至黄色为终点。 C.3.2 结果的计算 总胺值应按公式(C.1)计算: 56.11VC X m = (C.1) 式中: X总胺值,单位为毫克每克(mg/g); V盐酸标准溶液的用量,单位为毫升(mL); C盐酸标准溶液

    28、的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m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C.4 结果报告 对同一试样应进行至少3次平行测试;当3次平行试验结果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时,取3次测定结果的 平均值为测试结果。 C.5 允许误差 DB61/T 1007-2016 11 重复性试验的允许误差应为测试结果平均值的10%。 DB61/T 1007-2016 12 CC 附录D (资料性附录) 温拌沥青混合料低温施工温度计算实例 D.1 范围 表D.1表D.8给出了温拌沥青混合料在环境温度为0和5时, 不同风力等级下的施工温度计算实 例,进行工程施工时可参考使用。 D.2 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控制温度 D.2.1 温

    29、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控制温度在环境温度为0,风力小于级时,宜参照表D.1取值: 表 D.1 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控制温度(环境温度 0,风力小于级) 单位为摄氏度 施工工序 施工控制温度 道路石油沥青标号为 70号 道路石油沥青标号为 90号 沥青加热 155165 150160 集料加热 157177 152172 混合料出料时 147167 149162 混合料贮料仓贮阶段 贮存过程中混合料温度降低不超过10 混合料到场时 130 125 混合料摊铺施工时 120 115 混合料初压施工时 115 110 混合料碾压终了时 65 60 路表(开放交通时) 50 50 D.2.2 温拌沥青混合料施

    30、工控制温度在环境温度为0,风力为级级时,宜参照表D.2取值: 表 D.2 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控制温度(环境温度 0,风力级级) 单位为摄氏度 施工工序 施工控制温度 道路石油沥青标号为70 号 道路石油沥青标号为 90号 沥青加热 155165 150160 集料加热 160180 155175 混合料出料时 150170 145165 DB61/T 1007-2016 13 表 D.2 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环境温度 0,风力级级) (续) 单位为摄氏度 施工工序 施工控制温度 道路石油沥青标号为 70号 道路石油沥青标号为 90号 混合料贮料仓贮阶段 贮存过程中混合料温度降低不超过10

    31、混合料到场时 140 135 混合料摊铺施工时 130 125 混合料初压施工时 125 120 混合料碾压终了时 65 60 路表(开放交通时) 50 50 D.2.3 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控制温度在环境温度为5,风力小于级时,宜参照表D.3取值: 表 D.3 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控制温度(环境温度 5,风力小于级) 单位为摄氏度 施工工序 施工控制温度 道路石油沥青标号为 70号 道路石油沥青标号为 90号 沥青加热 155165 150160 集料加热 149169 144164 混合料出料时 141161 136156 混合料贮料仓贮阶段 贮存过程中混合料温度降低不超过10 混合料到场时

    32、131 126 混合料摊铺施工时 121 116 混合料初压施工时 116 111 混合料碾压终了时 65 60 路表(开放交通时) 50 50 D.2.4 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控制温度在环境温度为5,风力级级时,宜参照表D.4取值: DB61/T 1007-2016 14 表 D.4 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控制温度(环境温度 5,风力级级) 单位为摄氏度 施工工序 施工控制温度 道路石油沥青标号为 70号 道路石油沥青标号为 90号 沥青加热 155165 150160 集料加热 150170 145165 混合料出料时 143163 138158 混合料贮料仓贮阶段 贮存过程中混合料温度降低不超

    33、过 10 混合料到场时 133 128 混合料摊铺施工时 123 118 混合料初压施工时 118 123 混合料碾压终了时 65 60 路表(开放交通时) 不高于50 不高于 50 D.2.5 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控制温度在环境温度为0,风力小于级时,可参照表D.5取值: 表 D.5 温拌沥青(SBS(-C)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控制温度 (环境温度 0,风力小于级) 单位为摄氏度 施工工序 施工控制温度 沥青加热 160175 集料加热 162182 混合料出料时 152172 混合料贮料仓贮阶段 贮存过程中混合料温度降低不超过 10 混合料摊铺施工时 142 混合料初压施工时 132 混合料

    34、碾压终了时 70 D.2.6 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控制温度在环境温度为0,风力级级时,可参照表D.6取值: DB61/T 1007-2016 15 表 D.6 温拌沥青(SBS(-C)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控制温度 (环境温度 0,风力级级) 单位为摄氏度 施工工序 施工控制温度 沥青加热 160175 集料加热 165185 混合料出料时 155175 混合料贮料仓贮阶段 贮存过程中混合料温度降低不超过 10 混合料摊铺施工时 145 混合料初压施工时 135 混合料碾压终了时 70 D.2.7 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控制温度在环境温度为5,风力小于级时,可参照表D.7取值: 表 D.7 温拌沥青(

    35、SBS(-C)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控制温度(环境温度 5,风力小于级) 单位为摄氏度 施工工序 施工控制温度 沥青加热 160175 集料加热 154174 混合料出料时 146166 混合料贮料仓贮阶段 贮存过程中混合料温度降低不超过 10 混合料摊铺施工时 136 混合料初压施工时 126 混合料碾压终了时 70 D.2.8 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控制温度在环境温度为5,风力级级时,可参照表D.8取值: DB61/T 1007-2016 16 表 D.8 温拌沥青(SBS(-C)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控制温度(环境温度 5,风力级级) 单位为摄氏度 施工工序 施工控制温度 沥青加热 160175 集料加热 155175 混合料出料时 148168 混合料贮料仓贮阶段 贮存过程中混合料温度降低不超过 10 混合料摊铺施工时 138 混合料初压施工时 128 混合料碾压终了时 70 _


    注意事项

    本文(DB61 T 1007-2016 温拌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pdf)为本站会员(刘芸)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