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53 T 980-2020 复配岩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pdf

    • 资源ID:1492338       资源大小:793.85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53 T 980-2020 复配岩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pdf

    1、复配岩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2020 - 04 - 26 发布 2020 - 07 - 26 实施 DB53/T 9802020 ICS 93.080.20 P 66 云南省地方标准 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53/T 9802020 I 目 次 前 言 . . III 1 范围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1 3 术语定义 . . 1 4 缩略语和代号 . . 2 4.1 缩略语 . . 2 4.2 代号 . . 2 5 原材料 . . 2 5.1 一般规定 . . 2 5.2 RCA 技术要求. . 2 6 配合比设计 . . 2 6.1 掺入方式 . . 2 6.2

    2、 RCA 掺量. . 3 6.3 掺量确定 . . 3 6.4 混合料 级配范围 . . 3 6.5 性能试验 . . 4 6.6 目标配 合比设计 . . 5 6.7 试件制备 . . 5 6.8 生产配 合比设计与验证 . . 6 7 现场施工 . . 6 7.1 RCA 贮存. . 6 7.2 工艺流程 . . 6 7.3 混合料拌制 . . 6 7.4 混合料运输 . . 6 7.5 摊铺 . . 7 7.6 压实成型 . . 7 7.7 接缝 . . 8 7.8 施工注意事项 . . 8 7.9 开放交通 . . 9 8 施工质量管理 . . 9 8.1 施工前 的材料与设备检查 .

    3、 . 9 8.2 铺筑试验段 . . 9 8.3 施工过 程中的质量管理与检查 . 9 8.4 交工验 收阶段工程质量的管理与检查 . 12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RC A 复配岩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工艺流程 . 13 DB53/T 9802020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 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云南省公路科学技术研究院提出。 本标准由云南省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YNTC13)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云南省公路科学技术研究院、广西大学、云南畅坦科技有限公司、广西路冠 科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严世祥

    4、、孟勇军、杜杰贵、封基良、赵小洁、朱杰、毛明亮、马存祥、潘莉 娜、周彬、贾敬鹏、李晖。 DB53/T 9802020 1 复配岩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复配岩改性沥青路面施工的术语和定义、缩略语和代号、原材料、配合比设计、现场 施工、施工质量管理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复配岩改性沥青路面施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TG D50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E20-2011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

    5、TG E40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JTG E42-2005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 E60-2008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G F40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80/1-2017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复配岩沥青改性添加剂 采用岩沥青、高分子材料、硅类稳定胶等通过复合改性制成的添加剂。 3.2 复配岩沥青改性添加剂掺量 复配岩沥青改性添加剂的质量, 占整个沥青混合料总质量 (包括复配岩沥青改性添加剂) 的百分率。 3.3 复配岩改性沥青混合料“干法”工艺 复配岩沥青改性添加剂先与集料拌和均匀,再与沥青进行拌和生产

    6、的生产工艺。 3.4 复配岩改性沥青路面 添加了复配岩沥青改性添加剂的改性沥青混合料铺筑的路面。 4 缩略语和代号 4.1 缩略语 DB53/T 9802020 2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RCA 复配岩沥青改性添加剂(Rock Compoun d modified Asphalt) SMA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tone Ma stic Asphalt) 4.2 代号 下列代号适用于本文件。 AC 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含粗型和细型) RCA-AC 添加复配岩沥青改性添加剂的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 RCA-SMA 添加复配岩沥青改性添加剂的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 VMA 矿料间隙率 VF

    7、A 沥青饱和度 5 原材料 5.1 一般规定 5.1.1 沥青路面使用的石油沥青、粗集料、细集料、矿粉、RCA 等原材料的技术指标应满足设计文 件的要求。 5.1.2 若设计文件无特殊说明,所有技术指标应符合 JTG F40 的相关要求。 5.1.3 沥青试验按照 JTG E20-2011 给出的方法进行,集料试验按照 JT G E40、JTG E42 给出的方法 进行。 5.2 RCA 技术要求 RCA的技术要求及其对应的试验方法,详见表1。 表1 RCA 技术要求 指 标 单 位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颜色 褐色 目测 形态 粉末状 目测 沥青含量 % 30 JTG E20-2011中第3章

    8、:T 07351 灰分 其中:碳酸钙 % % 65 60 JTG E20-2011中第3章:T 0614 密度 g/cm 3 1.351.55 JTG E42-2005中第5章:T 0352 闪点 260 JTG E20-2011中第3章:T 0611 含水率 % 2 JTG E20-2011中第3章:T 0612 6 配合比设计 6.1 掺入方式 RCA在工程应用中均采用干法直投外掺,即按RCA掺量与集料拌和均匀后再加入沥青拌和的方式,生 产复配岩改性沥青混合料。 6.2 RCA 掺量 DB53/T 9802020 3 6.2.1 RCA 掺量按照下列要求确定: a) 根据路面结构使用层位、

    9、费用成本、工程项目所处地区的气候和交通量条件等因素确定; b) 根据已有的工程经验,特别是本地区 RCA 应用经验确定。 6.2.2 施工单位尚没有 RCA 工程应用经验时,可参考表 2 给出的 RCA 掺量值范围,并结合工程情况及 RCA 复配岩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测试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对抗车辙性能要求高的沥青中、上面层可适当 增加 RCA 的用量,但不应大于 2.0%。 表2 RCA 掺量推荐参考范围 掺量选取范围(%) 推荐掺量(%) 1.02.0 1.21.5 6.3 掺量确定 根据目标配合比,以初步选定的RCA掺量为中心,以0.3 %为级差,向增加掺量值方向和减少掺量值 方向各做1组试

    10、验, 并分别进行不同的RCA掺量的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测试, 对测试得到的马歇尔稳定度、 低温性能、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等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后,确定最佳的RCA掺量值。 6.4 混合料级配范围 6.4.1 RCA-AC 的级配范围详见表 3。 表3 RCA-AC 矿料级配范围 RCA-AC不同级配通过筛孔的质量百分比(%) RCA-AC-25 RCA-AC-20 RCA-AC-16 RCA-AC-13 RCA-AC-10 RCA-AC-5 筛孔尺寸 ( mm) 上限 下限 上限 下限 上限 下限 上限 下限 上限 下限 上限 下限 31.5 100 100 26.5 100 88 100 100

    11、19 90 77 100 91 100 100 16 85 67 95 78 100 90 100 100 13.2 76 60 80 63 92 76 100 92 100 100 9.5 65 48 75 54 80 60 85 68 100 90 100 100 4.75 52 25 56 28 62 34 79 40 75 45 100 90 2.36 45 18 46 20 48 22 50 26 58 30 75 55 1.18 33 14 33 14 36 15 38 18 44 20 55 35 0.6 24 10 24 10 26 10 28 12 32 13 40 20 0

    12、.3 17 7 17 7 18 7 20 10 23 11 28 12 0.15 13 5 13 5 14 5 15 7 16 7 18 7 0.075 8 4 8 5 8 5 8 5 8 5 10 5 6.4.2 RCA-SMA 的级配范围详见表 4。 DB53/T 9802020 4 表4 RCA-SMA 矿料级配范围 RCA-SMA不同级配通过筛孔的质量百分比(%) RCA-SMA-20 RCA-SMA-16 RCA-SMA-13 RCA-SMA-10 筛孔尺寸 ( mm) 上限 下限 上限 下限 上限 下限 上限 下限 26.5 100 100 19 100 90 100 100 16

    13、 92 74 100 90 100 100 13.2 82 64 85 65 100 92 100 100 9.5 55 42 65 45 75 53 100 90 4.75 30 20 32 20 34 22 60 28 2.36 22 15 24 15 26 17 32 20 1.18 20 14 22 14 24 16 26 14 0.6 16 12 18 12 22 13 22 12 0.3 14 10 15 10 18 11 18 10 0.15 13 9 14 9 16 10 16 9 0.075 12 9 12 8 13 9 13 8 6.5 性能试验 6.5.1 对 RCA-A

    14、C 相关项目进行试验,试验项目、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详见表 5。 表5 RCA-AC 试验项目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 单位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马歇尔试件尺寸 mm 101.6 63.5 JTG E20-2011 中第 4 章:T 0702 马歇尔试件双面击实次数 次 75 JTG E20-2011 中第 4 章:T 0702 空隙率 % 37 JTG E20-2011 中第 4 章:T 0705 矿料间隙率 a % 内插法确定 JTG E20-2011 中第 4 章:T 0705 沥青饱和度 % 5585 JTG E20-2011 中第 4 章:T 0705 马歇尔稳定度 kN 8.0 JTG E

    15、20-2011 中第 4 章:T 0709 流值 mm 14 JTG E20-2011 中第 4 章:T 0709 残留稳定度 % 90 JTG E20-2011 中第 4 章:T 0709 冻融劈裂强度比 % 85 JTG E20-2011 中第 4 章:T 0729 动稳定度 b (60,0.7MPa) 次/mm 7000 JTG E20-2011 中第 4 章:T 0719 动稳定度 b (70,0.7MPa)/(60,1.0MPa) 次/mm 5000 JTG E20-2011 中第 4 章:T 0719 动稳定度 b (70,1.0MPa) 次/mm 2500 JTG E20-201

    16、1 中第 4 章:T 0719 低温弯曲破坏应变 2500 JTG E20-2011 中第 4 章:T 0715 渗水系数 ml/min 120 JTG E20-2011 中第 4 章:T 0730 a 矿料间隙率按照 JTG F40 的规定由内插法确定最小值。 b 对炎热地区或特重及以上交通荷载等级道路,可根据气候条件和交通状况适当提高试验温度或增加试验荷载。 6.5.2 对 RCA-SMA 相关项目进行试验,试验项目、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详见表 6。 DB53/T 9802020 5 表6 RCA-SMA 试验项目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 单位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马歇尔试件尺寸 mm 101.6

    17、 63.5 JTG E20-2011 中第 4 章:T 0702 马歇尔试件双面击实次数 a 次 50 JTG E20-2011 中第 4 章:T 0702 空隙率 % 34 JTG E20-2011 中第 4 章:T 0705 矿料间隙率 b (VMA) % 17 JTG E20-2011 中第 4 章:T 0705 沥青饱和度 b (VFA) % 7585 JTG E20-2011 中第 4 章:T 0705 马歇尔稳定度 c kN 6.0 JTG E20-2011 中第 4 章:T 0709 流值 mm 14 JTG E20-2011 中第 4 章:T 0709 残留稳定度 % 90 J

    18、TG E20-2011 中第 4 章:T 0709 冻融劈裂强度比 % 85 JTG E20-2011 中第 4 章:T 0729 动稳定度 d (60,0.7MPa) 次/mm 8000 JTG E20-2011 中第 4 章:T 0719 动稳定度 d (70,0.7MPa)/(60,1.0MPa) 次/mm 6000 JTG E20-2011 中第 4 章:T 0719 动稳定度 d (70,1.0MPa) 次/mm 3000 JTG E20-2011 中第 4 章:T 0719 低温弯曲破坏应变 2500 JTG E20-2011 中第 4 章:T 0715 渗水系数 ml/min 8

    19、0 JTG E20-2011 中第 4 章:T 0730 谢伦堡沥青析漏试验的结合料损失 % 0.1 JTG E20-2011 中第 4 章:T 0732 肯塔堡飞散试验的混合料损失或 浸水飞散试验 % 15 JTG E20-2011 中第 4 章:T 0733 a 对集料坚硬不易击碎,通行重载交通的路段,也可将击实次数增加为双面 75 次。 b 对高温稳定性要求较高的重交通路段或炎热地区,设计空隙率允许放宽到 4.5,VMA 允许放宽到 16.5,对于 RCA-SMA-16 或 16RCA-SMA-19,VFA 允许放宽到 70。 c 稳定度难以达到要求时,容许放宽到 5.0 kN(非改性)

    20、或 5.5 kN(改性),但动稳定度检验必须合格。 d 对炎热地区或特重及以上交通荷载等级道路,可根据气候条件和交通状况适当提高试验温度或增加试验荷载。 6.6 目标配合比设计 6.6.1 按 JTG F40 给出的方法对常规沥青(即未掺入 RCA)混合料的配合比进行设计,包括原材料的 检验、沥青混合料级配,以及最佳沥青含量的确定和性能检验。 6.6.2 添加 RCA 的改性沥青混合料,可在确定的普通沥青混合料最佳油石比基础上,降低沥青用量 (RCA-AC 可降低 0.4 %0.8 %,RC A-SMA 可降低 0.8 %1.2 %),进行复配岩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配合 比设计,并根据混合料性能试

    21、验结果,最终确定复配岩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 6.6.3 制备 RCA-SMA 时,可将纤维稳定剂的投放量降低 0.1 %0.2 %,并根据混合料性能试验结果确 定最佳投放量。 6.7 试件制备 6.7.1 按照目标配合比设计所确定的参数制备试件,复配岩改性沥青混合料采用“干法”工艺拌和。 具体拌和顺序和要求如下: a) 将预热的目标级配集料加入到室内试验用的小拌和机中,干拌时间应30 s; b) 按掺配比例将 RCA 加入拌和锅中拌和,宜将拌和锅搅拌叶自转速度调整为 70 r /min 80 r /min,公转速度调整为 40 r/min 50 r/min,拌和时间应90 s; DB5

    22、3/T 9802020 6 c) 加入沥青拌和,拌和时间应90 s; d) 加入矿粉再拌和,拌和时间应90 s; e) 将拌制好的混合料按照压实温度制作试件。 6.7.2 温度控制参见表 7。 表7 复配岩改性沥青混合料室内试验温度 石油沥青的标号 试验温度 50 号 70 号 90 号 110 号 沥青加热温度() 170180 165175 160170 155165 矿料加热温度 矿料加热温度应比相应标号的沥青加热温度高 10 30 RCA 温度 常温 沥青混合料出料温度() 160180 155175 150170 145165 混合料废弃温度 () 210 205 200 195 试

    23、件击实温度 () 170180 165175 160170 155165 6.8 生产配合比设计与验证 6.8.1 RCA-AC 混合料、RCA-SMA 混合料宜参照 JTG F40 给出的方法进行配合比设计。 6.8.2 按照设计给出的生产配合比进行试拌、试铺时,从拌和楼中取出生产好的混合料,重点检验沥 青混合料质量的稳定性,并进行车辙、浸水马歇尔试验等性能检验,确定最佳的生产配合比,用于批量 生产。 7 现场施工 7.1 RCA 贮存 RCA 应在通风、干燥、避光的环境中贮存,并采取防雨、防潮、防污染、消防安全及环境保护等措 施。 7.2 工艺流程 附录 A 图 A.1 为 RCA 复配岩

    24、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应遵循的工艺流程。 7.3 混合料拌制 7.3.1 RCA 投放设备应具有自动称量计量装置,采用密闭输送管直接与拌和锅相连,按生产配合比, 在 10 s 内将 RCA 密闭输送投放至拌和锅中与集料进行拌和。 7.3.2 混合料应在沥青拌和厂(场、站)采用拌和机械“干法”拌制,拌和时间:RCA-AC 为 45 s 55 s;RCA-SMA 为 55 s60 s。拌和时:先将预热后的集料送入拌和楼内,之后通过专用投放设备 将 RCA 送入拌和楼内与集料干拌 10 s15 s;最后将符合配合比用量的沥青和矿粉分别送入拌和楼 内拌和。 7.4 混合料运输 复配岩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运输应

    25、符合 JTG F40 中的相关规定,运输中应采取保温、防雨、防污染措 施。 DB53/T 9802020 7 7.5 摊铺 7.5.1 宜采用履带式摊铺机,开工前应提前 0.5 hl h 预热熨平板至不低于 100 。 7.5.2 摊铺速度宜控制在 1 m/min3 m/min。当发现混合料摊铺过程中出现明显的离析、波浪、拖痕 时,应即时予以消除。 7.5.3 复配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不应低于表 8 的要求,每天施工开始阶段宜采用较高温度 的混合料。下列情况之一时,不应进行路面摊铺施工: a) 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气温低于 10。 b) 其他等级公路气温低于 5。 c) 雨天或路面潮湿。

    26、 d) 寒冷季节遇大风降温。 e) 受环境、设备或其他条件制约,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压实。 表8 复配岩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控制 石油沥青的标号 项 目 50 号 70 号 90 号 110 号 沥青加热温度() 170180 165175 160170 155165 间隙式拌和机 矿料加热温度应比相应标号的沥青加热温度高 10 30 矿料加热温度() 连续式拌和机 矿料加热温度应比相应标号的沥青加热温度高 5 10 沥青混合料出料温度() 160180 155175 150170 145165 混合料贮料仓贮存温度 贮料过程中温度降低不超过 10 混合料废弃温度() 210 205 200 1

    27、95 运输到现场温度() 160 155 150 145 正常施工 150 145 140 135 混合料摊铺温度() 低温施工 170 160 150 145 正常施工 145 140 135 130 开始碾压的混合料 内部温度() 低温施工 160 155 145 140 钢轮压路机 80 70 65 60 轮胎压路机 85 80 75 70 碾压终了的表面温度 () 振动压路机 75 70 60 55 开放交通的路表温度() 50 50 50 45 7.5.4 摊铺机的螺旋布料器应与摊铺速度相协调,并保持稳定速度均衡转动,两侧均应保持有不少于 送料器 2/3 高度的混合料。 7.5.5

    28、在雨季铺筑沥青路面时,应加强与当地气象台(站)的联系,己摊铺的沥青层因遇雨未行压 实的应予铲除。 7.6 压实成型 7.6.1 宜采用钢筒式静态压路机与轮胎压路机或振动压路机组合的方式压实,压实层最大厚度不宜大 于 10 cm,压实成型的沥青路面其压实度及平整度应符合 JTG F40 的相关要求。 7.6.2 沥青路面施工应根据施工各阶段的温度要求配备压路机,施工气温低、风大、碾压层薄时,应 适当增加压路机的数量,正常情况下高速公路铺筑双车道沥青路面的压路机数量不宜少于 5 台。 7.6.3 压路机的碾压速度应符合表 9 的规定。 DB53/T 9802020 8 表9 压路机碾压速度 单位

    29、为千米每小时(km/h) 初压 复压 终压 压路机类型 适宜 最大 适宜 最大 适宜 最大 钢筒式压路机 23 4 35 6 36 6 轮胎压路机 23 4 35 6 46 6 振动压路机 23 (静压或振动) 3 (静压或振动) 34.5 (振动) 5 (振动) 36 (静压) 6 (静压) 7.6.4 压路机碾压时,被碾压面的温度应符合表 8 的要求,并根据混合料种类、压路机、气温、层厚 等情况经试压确定。在不产生严重推移和裂缝的前提下,初压、复压、终压,都尽可能在被碾压表面处 于较高温度时进行,并设有专人观察指挥碾压,不应在低温状况下反复碾压。 7.6.5 初压应在紧跟摊铺机后进行,通常

    30、采用钢轮压路机静压 2 遍 3 遍,并保持较短的初压区长度, 尽快使表面压实,减少热量散失。 7.6.6 复压宜采用胶轮压路机紧跟在初压后进行,压路机碾压段的总长度通常不超过 40 m 60 m。密 级配沥青混凝土的复压宜优先采用重型的轮胎压路机,冷态时的轮胎充气压力不小于 0.55 MPa,轮胎 发热后不小于 0.6 MPa,应保持各个轮胎的气压大体相同,相邻碾压带应重叠 1/3 1/2 的碾压轮宽度, 碾压至要求的压实度为止。 7.6.7 终压应紧跟在复压后进行。终压宜采用关闭振动的振动压路机碾压不少于 2 遍,至无明显轮迹 为止。 7.7 接缝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表面层横向接缝应采用垂直

    31、的平接缝,详见图1中的图a)所示;以下各层可采 用自然碾压的斜接缝, 详见图1中的图b)所示; 沥青层较厚时也可作阶梯形接缝, 详见图1中的图c)所示, 其他公路各层均可采用斜接缝。 a)平接缝 b)斜接缝 c)阶梯形接缝 图1 接缝示意图 7.8 施工注意事项 7.8.1 雨季施工应遵循下列要求: a)关注当地气象台(站)的预报,加强工地现场、沥青拌和厂及气象台站之间的联系,控制施工 长度,各项工序紧密衔接; b)运料车和工地应备有防雨设施,并做好基层及路肩排水。 7.8.2 铺筑好的沥青层应严格控制交通,做好保护,保持整洁,防止造成污染,不应在沥青层上堆放杂 物,亦不应在已铺就的沥青层上制

    32、作水泥砂浆。 DB53/T 9802020 9 7.9 开放交通 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应待摊铺层完全自然冷却,混合料表面温度低于 50 后,清除影响交通安全 的障碍物,方可开放交通。 8 施工质量管理 8.1 施工前的材料与设备检查 8.1.1 施工前应进行下列准备: a) 拟供货单位应取得由法定检测机构出具的产品质量检验报告; b) 采购时应逐一查验材料的合格证,必要时委托法定机构进行检验,符合质量要求方可订货; c) 使用单位对所有拟使用的材料,均应由法定检测机构按照相关标准的规定抽样检测; d) RCA 小于或等于 50 t 时,仅需进行含水量和灰分检验;大于等于 100 t 时,以每 5

    33、0 t 为一个 批次,进行全项检验,检验结果应符合 5.2 表 1 中所列 RCA 的各项技术要求。 8.1.2 施工前应对沥青拌和楼、摊铺机、压路机等各种施工机械和设备进行调试,对机械设备的配套情 况、技术性能、传感器计量精度等进行检查、标定,并得到监理部门的认可。 8.2 铺筑试验段 8.2.1 试验段的长度应根据试验目的确定,不少于 300 m,选在正线上铺筑。 8.2.2 试验段铺筑分为试拌及试铺两个阶段,应包括下列试验内容: a) 检验各种施工机械的类型、数量及组合方式是否匹配; b) 对拌和机计量及温度控制装置进行校准; c) 通过试铺确定混合料的摊铺、碾压工艺,确定松铺系数等;

    34、d) 验证生产配合比,提出生产用的标准配合比、最佳沥青用量以及 RCA 最佳掺量; e) 检测试验段的渗水系数,并给出符合或优于标准的实际可控值; f) 建立钻芯法与无核密度仪路面密度检测的相关修正系数,确定压实度的快速无损检测方法: 1) 无核密度仪检测应在碾压成型后热态测定,以 13 个测点的平均值为 1 组数据,一个试验 段采集不少于 3 组; 2) 钻芯法应在第 2 天以后检测,芯样数应6 个。 8.2.3 试验段铺筑应由有关各方共同参加,及时商定有关事项。试验段铺筑结束后,施工单位应就各项 试验内容提出完整的试验路施工、试验检测结果的总结报告,取得业主或监理部门的批复。 8.3 施工

    35、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与检查 8.3.1 复配岩改性沥青面层施工,施工方应在得到开工令后方可开工,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与检查应 执行 JTG F40 的相关规定。 8.3.2 复配岩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检测频度、质量要求及允许偏差见表 10。 DB53/T 9802020 10 表10 复配岩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检测频度和质量要求 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 项 目 检查频度及单点检验 评价方法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其他等级公路 试验方法 混合料外观 随时 观察集料粗细、均匀性、离析、油石比、色泽、 冒烟、有无花白料、油团等各种现象 目测 沥青、集料 的加热温度 逐盘检测评定 符合表 8 的规定 传感器自动检测 逐

    36、车检测评定 符合表 8 的规定 传感器自动检测 出厂时还需逐车按 JTG E60-2008 中第 14 章:T 0981 的要求进行 人工检测 拌和 温度 混合料 出厂温度 逐盘测量记录,每天 取平均值评定 符合表 8 的规定 传感器自动检测 0.075 2 2.36 5 4.75 逐盘在线检测 6 计算机采集数据计算 0.075 1 2.36 2 4.75 逐盘检查,每天汇总 l 次取平均值评定 2 执行 JTG F40-2004 附录 G 的规定 0.075 2 2 2.36 5 6 矿料 级配 (筛孔 mm) 4.75 每台拌和机每天 l 次2 次,以 2 个试 样的平均值评定 6 7

    37、抽提,JTG E20-2011 中第 4 章:T 0725 筛分与标准级 配比较的差 逐盘检查,每天汇总 l 次取平均值评定 0.1 JTG F40-2004 附录 F 总量检验 每台拌和机每天检查 l次2次,每次取两 个样做平行试验, 以2 个试样的平均值评定 0.3 0.4 抽提, JTG E20-2011 中第 4 章: T 0721、T 0722 沥青用量(油石比) 逐盘在线监测 0.3 计算机自动采集数据计算 马歇尔试验: 空隙率、稳定度、流值 每台拌和机每天 l 次2 次,以 4 个6 个试件的平均值评定 符合 JTG F40 规定 JTG E20-2011 中第 4 章:T 07

    38、02、T 0709, 以及JTG F40-2004附录B、 附录 C 浸水马歇尔试验 必要时(试件数同马 歇尔试验) 符合 JTG F40 规定 JTG E20-2011 中第 4 章:T 0702、T 0709 车辙试验 必要时(以3个试件的 平均值评定) 符合 JTG F40 规定 JTG E20-2011 中第 4 章:T 0719 8.3.3 复配岩改性沥青路面铺筑过程中应随时对铺筑质量进行评定,质量检查的内容、频度、允许差应 符合表 11 的规定。 DB53/T 9802020 11 表11 复配岩改性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标准 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 项 目 检查频度及 单点检验评

    39、价方法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其他等级公路 试验方法 外观 随时 表面平整密实,不得有明显轮迹、裂缝、推挤、油 盯、油包等缺陷,且无明显离析 目测 随时 紧密平整、顺直、无跳车 目测 接缝 逐条缝检测评定 3 mm 5 mm JTG E60-2008 中第 6 章:T 0931 摊铺温度 逐车检测评定 符合表 8 的规定 JTG E60-2008 中第 14 章:T 0981 施工 温度 碾压温度 随时 符合表 8 的规定 插入式温度计实测 每一层 随时,厚度 50 mm 以下 厚度 50 mm 以上 设计值的 5% 设计值的 8% 设计值的 8% 设计值的 10% 施工时插入法量测松 铺厚度及

    40、压实厚度 每一层 1 个台班区段的平均值 厚度 50 mm 以下 厚度 50 mm 以上 -3 mm -5 mm 行业标准 JTG F40 附录 D 总量检验 总厚度 每 2000 m 2 一点单点评定 设计值的-5% 设计值的-8% 厚度 a 上面层 每 2000 m 2 一点单点评定 设计值的-10% 设计值的-10% JTG E60-2008 中第 4 章:T 0912 压实度 b 每 2000 m 2 检查 1 组逐个试 件评定并计算平均值 试验室标准密度的 97% 最大理论密度的 93% 试验段密度的 99% JTG E60-2008 中第 5 章:T 0924、T 0925 上面层

    41、 随时,接缝处单杆评定 3 mm 5 mm JTG E60-2008 中第 6 章:T 0931 平整度(最 大间隙) c 中下面层 随时,接缝处单杆评定 5 mm 7 mm JTG E60-2008 中第 6 章:T 0931 上面层 连续测定 1.2 mm 2.5 mm 中面层 连续测定 1.5 mm 2.8 mm 下面层 连续测定 1.8 mm 3.0 mm 平整度(标 准差) 基 层 连续测定 2.4 mm 3.5 mm JTG E60-2008 中第 6 章:T 0932 宽度 有侧石 检测每个断面 20 mm 20 mm JTG E60-2008 中第 4 章:T 0911 纵断面高程 检测每个断面 l0 mm 15 mm JTG E60-2008 中第 4 章:T 0911 横坡度 检测每个断面 0.3% 0.5% JTG E60-2008 中第 4 章:T 0911 沥青层层面上的 渗水系数 d 每 1km 不少于 5 点 每点 3 处取平均值 120 ml/min JTG E60-2008 中第 4 章:T 0971 a 表中厚度检测频度指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钻芯频


    注意事项

    本文(DB53 T 980-2020 复配岩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pdf)为本站会员(sofeeling20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