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B53/T 9342019 油麦吊云杉栽培技术规程 2019 - 09 - 23 发布 2019 - 12 - 23 实施 ICS 65.020.20 B 05 云南省地方标准 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53/T 9342019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云龙县漕涧林场提出。 本标准由云南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YNTC02)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云龙县漕涧林场、大理白族自治州林业科学研究所、大理白族自治州森林资源管 理总站、丽江市林业局。 本标准起草人:李云芳、杨建荣、赵春艳、何绍禹、张国栋、尹
2、立新、张坤、赵国升、张雁东、肖 丽娟、李宏。 DB53/T 9342019 1 油麦吊云杉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油麦吊云杉( Picea brachytyla var. complanata)栽培的环境条件、苗木培育、苗 木出圃和造林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油麦吊云杉容器苗的培育与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53/T 663 苗木质量检测技术规程 3 环境条件 3.1 气候条件 年平均温度 7 12 ,最低温度-8 ,
3、最高温度30 ,年平均降水量1 200 mm,年均 相对湿度70。 3.2 地块选择 3.2.1 苗圃地 宜选择海拔2 000 m2 800 m,坡度平缓,排灌 良好,背风向阳、土层深厚肥沃,土壤pH值6.0 7.0,土质疏松的壤土地块。 3.2.2 造林地 宜选择海拔2 400 m3 300 m,全坡向,土层厚度40 cm,棕壤地块。 4 苗木培育 4.1 圃地准备 4.1.1 整地 播种前 2 个月, 除去圃地杂草、 石块, 深挖翻土 30 cm40 cm。 施复合肥 40 g/m 2 过磷酸钙 150 g/m 2 或施农家肥 750 g/m 2 。 4.1.2 作床 平整土地,作高床,高
4、10 cm20 cm,宽100 cm 120 cm,步道宽30 cm40 cm。 DB53/T 9342019 2 4.2 种子采集 10月中旬至11月,当球果颜色变成深紫色 ,果鳞微裂时,选择生长健壮、40 a70 a生,无病虫 害的母树采种,球果在阳光下曝晒至种子脱落,筛选种子,半年内用种,可装入布袋于室内阴凉通风处 保存。 4.3 幼苗培育 4.3.1 催芽 3月初,种子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浸泡24 h,按湿沙和种子41体积比拌匀,置于阴 凉通风处,当10以上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4.3.2 播种 播种前苗床浇透水,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6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1 00
5、0倍液喷洒苗床,筛出种 子,撒播,用种量10 g/m 2 15 g/m 2 。播种后用经0.2 cm孔径筛子筛出的细土覆盖,覆土厚度0.5 cm, 以不见种子为宜,浇透水。 4.3.3 搭拱棚 播种后,建高0.5 m的小拱棚,用薄膜覆盖,膜上再盖遮光度5070的遮阳网。 4.3.4 苗期管理 管理措施如下: 播种后一周内,每天早、晚浇水一次,以后适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当幼苗出土达80时,在傍晚撤去薄膜,3 d5 d后撤去遮阳网; 及时人工除草,除草后浇透水; 防治根腐病,出苗第一个月和第三个月用噁霉灵1 000倍液精甲霜锰锌500倍液喷洒苗床。 4.4 容器苗培育 4.4.1 容器和基质
6、采用规格14 cm17 cm的容器。基质按心土腐质土腐熟农家肥为532配制,混合均匀,每 m 3 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 g15 g兑成800倍液喷洒,消毒后装入容器。 4.4.2 容器摆放 平整土地,作低床,床面低于地面10 cm15 cm,宽100 cm120 cm,步道宽30 cm40 cm,将容 器摆放于床内。 4.4.3 幼苗移植 当苗高5 cm时,将幼苗移入容器。移植时间在早、晚或阴天,移植后浇透水。 4.4.4 搭拱棚 苗床上搭建1.5 m2 m高棚,棚上盖薄膜和遮光度70的遮阳网。 4.4.5 苗期管理 管理措施如下: DB53/T 9342019 3 移植一周内每天早、晚
7、浇水一次,以后适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30 d后,逐步揭去薄膜和遮阳网; 幼苗移植成活后每月追施复合肥一次,用量35 g/m 2 ,立秋后停止施肥; 及时人工除草,除草后浇透水; 防治根腐病在移植后第一个月和第三个月用噁霉灵1 000倍液精甲霜锰锌500倍液喷洒苗 床。 5 苗木出圃 5.1 苗木质量 苗木质量分级见表 1。 表 1 油麦吊云杉容器苗质量分级表 苗木等级 级苗 级苗 苗龄 苗高 /cm 地径 /cm 苗高 /cm 地径 /cm 综合控制指标 0.4-1.2 20 0.60 1520 0.400.60 0.4-2.4 35 0.80 3035 0.600.80 无检疫对象;苗干
8、通直, 木质化程度高,无损伤; 容器不破损。 5.2 苗木检测 出圃前按DB53/T 663检测。 6 造林技术 6.1 整地 4月5月整地。坡度15 采用穴状整地,规格40 cm40 cm40 cm;坡度15 采用穴状整地 或带状整地,带状整地沿等高线挖宽1 m、深30 cm的种植带,在带中央挖穴,规格30 cm30 cm30 cm, 带间距1 m。 6.2 施底肥 每穴施入农家肥2 kg,回土拌匀。 6.3 种植密度 株行距2 m2 m,密度2 500 株/hm 2 。 6.4 造林方式 6.4.1 纯林 DB53/T 9342019 4 立地条件较好的地块,可营造纯林,品字形配置。 6.
9、4.2 混交林 立地条件较差的地块,可选择与华山松、云南铁杉、丽江云杉、苍山冷杉、高山松、大果红杉,川 滇高山栎、枫树和小果垂枝柏等进行块状或带状混交,混交比例为64,品字形配置。 6.5 定植时间 6月8月。 6.6 定植方法 在种植穴上开挖小穴,将苗木去除容器后放于穴内,深度以苗木原根际处为宜,压实、扶正。 6.7 未成林抚育管理 6.7.1 补植 定植后3年内每年7月8月补植一次。 6.7.2 除草松土 35年内每年7月8月除草松土一次。 6.7.3 施肥 3年内每年结合除草松土施复合肥1次,每株100 g,沿树冠滴水线开沟,放入肥料后用土覆盖。 6.7.4 病害防治 主要病害为根腐病,发病后用噁霉灵1 000倍液精甲霜锰锌500倍液灌根一次。 _ DB53/T 934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