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B53/T 9442019 甘蔗抗褐锈病基因 Bru1 的 PCR 检测技术规程 2019 - 09 - 23 发布 2019 - 12 - 23 实施 ICS 65.020 B 15 云南省地方标准 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53/T 9442019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云南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YNTC07)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晓燕、李文凤、黄应昆、张荣跃、单红丽、仓晓燕、李婕、罗志明、尹炯。
2、 DB53/T 9442019 1 甘蔗抗褐锈病基因 Bru1 的 PCR 检测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甘蔗抗褐锈病基因 Bru1 PCR检测方法的原理、设备和器具、引物和试剂、操作步骤 及结果判定等。 本标准适用于甘蔗属及其杂交种抗褐锈病基因 Bru1的 PCR检测。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本。 2.1 甘蔗褐锈病 是指由黑顶柄锈菌( Puccinia melanocephala H. Sydow & P. Sydow)侵染引起的甘蔗病害。 2.2 Bru1 Bru1 是在甘蔗栽培品种 R570上发现和定位的第 1 个甘蔗抗褐锈病主效基因,被定位于甘蔗 第 7 条染
3、色体的 0.42 cM 区域内,该基因对褐锈病菌具有广谱抗性。 3 原理 根据甘蔗抗褐锈病基因 Bru1序列设计区域特异性引物,提取不同甘蔗品种/材料的总 DNA,对试样 进行 PCR扩增,依据是否扩增获得预期大小的 DNA及酶切片段来判断样品是否携带该抗病基因。 4 4 设备和器具 4.1 设备 电子天平(感量 0.01 g0.0001 g)、涡旋混匀器、恒温水浴锅、台式离心机、PCR扩增仪、微波 炉、电泳槽、电泳仪、凝胶成像仪、-20 冰箱、可调微量移液器。 4.2 器具 移液枪头、离心管、PCR管等,所有器具使用前需经高压蒸汽121 灭菌30 min。 5 引物和试剂 5.1 基本要求
4、所有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灭菌去离子水。 DB53/T 9442019 2 5.2 PCR 引物 PCR 引物为: a) R12H16 标记:上游引物为 5-CTACGATGAAACTACACCCTTGTC-3 ,下游引物为 5-CTTATGTTAGCGTGACCTATGGTC-3,预期扩增产物长度为 570 bp。 b) 9O20-F4 标记:上游引物为 5-TACATAATTTTAGTGGCACTCA GC-3 ,下游引物为 5-ACCATAATTCAATTCTGCAGGTAC-3,扩增产物经 Rsa I酶切后得到的预期产物长度为 200 bp。 5.3 PCR 试剂 PCR试剂包括: a)
5、 2EasyTaq PCR SuperMix(含染料) b) 其他试剂:限制性内切酶 Rsa I( 10 U/L), DNA 分子量标记。 5.4 电泳缓冲液 5.4.1 TAE 电泳缓冲液 5.4.1.1 50TAE 存储液 取 242 g Tris 和 37.2 g Na 2 EDTA 2H 2 O,加入约 800 mL 去离子水充分搅拌溶解;加入 57.1 mL 冰 乙酸,充分溶解;用 NaOH 调节 pH 至 8.3,加去离子水定容至 1000 mL,室温保存。 5.4.1.2 1TAE 工作液 用去离子水将 50TAE存储液稀释 50倍,即为工作液。 5.4.2 TBE 电泳缓冲液
6、5.4.2.1 5TBE 存储液 取 54 g Tris, 3.72 g Na 2 EDTA2H 2 O, 27.5 g 硼酸,加入约 800 mL 去离子水充分搅拌溶解;用 NaOH 调节 pH 至 8.0,加去离子水定容至 1000 mL,室温保存。 5.4.2.2 0.5TBE 工作液 用去离子水将 5TBE存储液稀释 10倍,即为工作液。 5.4.3 扩增产物电泳检测试剂 琼脂糖、核酸染料。 6 对照 对照为: a) 以已知含抗褐锈病基因 Bru1的甘蔗品种 /材料为阳性对照。 b) 以已知未含抗褐锈病基因 Bru1的甘蔗品种 /材料为阴性对照。 c) 以灭菌去离子水作为空白对照。 7
7、 操作步骤 DB53/T 9442019 3 7.1 样品采集 取甘蔗植株充分展开的第一片新叶,放入密封袋中,于 -20 保存备用。 7.2 蔗叶总 DNA 的提取 蔗叶总DNA按以下方法提取: a) 取 0.1 g蔗叶样品,用液氮冷冻研磨至粉状,用植物基因组 DNA提取试剂盒(具体方法步骤按照 提取试剂盒说明书操作)提取蔗叶总 DNA; b) 提取后用蛋白 /核酸分析仪检测 DNA质量,当 A260/A280比值为 1.8 2.0时,适合于 PCR扩增。 7.3 PCR 扩增 7.3.1 R12H16 标记的 PCR 扩增 按以下方法进行PCR扩增: a) 在 20 L PCR管中按序加入灭
8、菌去离子水 9.5 L、 2EasyTaq PCR SuperMix 12.5 L、 DNA模板 2.0 L、上游引物 0.5 L( 20 M)、下游引物 0.5 L( 20 M),充分混匀后快速离心 10 s后放进 PCR仪; b) 扩增程序为: 94预变性 5 min; 94变性 30 s, 55退火 30 s, 72延伸 45 s, 35个循环; 72 延伸 5 min。 7.3.2 9O20-F4 标记的 PCR 扩增 按以下方法进行 PCR扩增: a) 在 20 L PCR管中按序加入灭菌去离子水 12.7 L、 2EasyTaq PCR SuperMix 10.5 L、 DNA模板
9、 1.0 L、上游引物 0.4 L( 20 M)、下游引物 0.4 L( 20 M),充分混匀后快速离心 10 s后放进 PCR仪; b) 扩增程序为: 94预变性 5 min; 94变性 30 s, 55退火 30 s, 72延伸 45 s, 35个循环; 72 延伸 5 min; c) 扩增结束后 , 在另一个新的 20 L PCR管中按序加入灭菌去离子水 6.5 L、 10酶切 Buffer 2.5 L、 Rsa I( 10 U/L) 1.0 L、 PCR产物 15.0 L,充分混匀后快速离心 10 s后放进 PCR仪; d) 酶切程序为: 37 2 h, 65 10 min。 7.3.
10、3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按以下方法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 a) R12H16 标记的 PCR 产物用 1.5%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9O20-F4 标记的 Rsa I 酶切产物用 2.0%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b) 用琼脂糖加入 1 TAE 缓冲液或 0.5 TBE 缓冲液中配制成 1.5%和 2.0%(W/V)的溶液,加热至 琼脂糖完全熔化; c) 待凝胶冷却至 5060时,加入 0.005%的核酸染料混匀,将其倒入制胶板上,插上梳板; d) 充分冷却后,轻轻拔去梳板,放入装有 1 TAE 缓冲液或 0.5 TBE 缓冲液的电泳槽中; e) 每个样品取 10 L PCR 产物依次加入点样孔里,
11、在其中一个点样孔中加入 DNA 分子量标记,140 V 电压下电泳 20 min,把胶板取出后用凝胶成像仪观察、拍照。 8 结果判定 当阳性对照的 R12H16和 9O20-F4-Rsa I标记都出现目的条带,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无目的条带时, 检测结果有效。当检测结果有效时,参照附录 A并依据表 1进行结果判定。 DB53/T 9442019 4 表1 甘蔗抗褐锈病基因 Bru1 PCR检测结果判定标准 R12H16( 570 bp) 9O20-F4-Rsa I( 200 bp) 阳性对照 阴性对照 空白对照 结果判定 有 有 有 无 无 含 Bru1基因 有 无 有 无 无 不含 Bru1基
12、因 样品 无 有 有 无 无 不含 Bru1基因 DB53/T 9442019 5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甘蔗抗褐锈病基因 Bru1 的 PCR 检测电泳图 A.1 R12H16 标记 R12H16标记见图 A.1。 图A.1 甘蔗新品种(系)抗褐锈病基因 Bru1检测的R12H16标记PCR扩增电泳图 M: DNA分子量标记; 1-13:甘蔗新品种(系)材料; PC:抗病对照 R570; NC:感病对照选蔗 3号; CK:空白对照 A.2 9O20-F4-Rsa I标记 9O20-F4-Rsa I标记见图A.2。 图A.2 甘蔗新品种(系)抗褐锈病基因 Bru1检测的9O20-F4- Rsa I标记酶切电泳图 M: DNA 分子量标记; 1-13:甘蔗新品种(系)材料; PC:抗病对照 R570; NC:感病对照选蔗 3 号; CK:空白对照。 _ DB53/T 944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