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27.200 J 73 DB52 贵州省地方标准 DB52/T 13672018 农用组合冷库 Agricultural pre-fab cold store 2018 - 11 - 28 发布 2019 - 05 - 28 实施 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52/T 1367 2018 I 目 次 前言 . . II 1 范围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1 4 产品分类和型号 . . 2 5 技术条件 . . 2 6 试验方法 . . 5 7 检验规则 . . 9 8 标志、包 装和储运 . . 10 DB52/T 13672018 I
2、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贵州省机械电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贵州省机械电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遵义市产品质量检验检测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欧康宁、桂保华、邱筑东、曹珩、郜愿愿、徐能波、王玉琴、何木生、姜廷龙、 杨万烱。 DB52/T 13672018 1 农用组合冷库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农用组合冷库的产品分类和型号、技术条件、性能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 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硬质聚氨酯或聚
3、苯乙烯泡沫为隔热层、金属材料为面板的农用组合冷库(以下简称 冷库)。其他面板材料的冷库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2893 安全色 GB/T 13306 标牌 GB/T 13384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 50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3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 50014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 50015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 50017 钢结构设计标准
4、 GB 50072 冷库设计规范 GB 5020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5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JB/T 6527 组合冷库用隔热夹芯板 JB/T 9061 组合冷库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农用组合冷库 组成冷库的库板、蒸发器等在工厂预先制造好,现场组装即可使用,主要用于农产品保鲜及冷冻、 冷藏的冷库。 DB52/T 1367 2018 2 3.2 名义工况 与名义参数(通常规定在有关标准产品铭牌或样本上)相应的温度条件。 3.3 凝露 空气中的水蒸气在低于露点温度的表面上凝结成水珠的过程。 4 产品分类和型号 4.1 产品分类
5、 4.1.1 按用途分为冷冻库、冷藏库。 4.1.2 按库容分类见表 1。 表1 库容分类表 库容分类 型 型 型 型 库容范围(m 3 ) 100 100500 5001000 1000 4.1.3 按库温分类见表 2。 表2 库温分类表 4.2 型号 型号编制方法规定见图 1。 图1 型号编制方法规定图 5 技术条件 5.1 总则 5.1.1 冷库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 库温分类 高温 中温 低温 代号 G Z D 库温范围() -212 -10-2 -20-10 组合冷库代号 公称容积:阿拉伯数字,单位:m 3 ZK DB52/T 13672018
6、3 5.1.2 冷库设计名义工况环境温度为 25 ,相对湿度为 70%,冷却水温度为 23 。库内温度为每种 类型的最低温度。 5.1.3 环境温度不高于 38 时,冷库应能正常工作。 5.1.4 组装后的冷库,实测内容积应不小于公称容积的 98%。 5.1.5 对有特殊使用要求的冷库,制造厂可与用户协商,并在相应的技术文件中作出补充规定。 5.2 隔热夹芯板和库体 5.2.1 隔热夹芯板的质量应符合 JB/T 6527 的规定。 5.2.2 组装后的冷库库体接缝应均匀、严密,接缝错位应不大于 1.5 mm。使用的密封材料应无毒、无 嗅、耐低温、耐老化,有良好的隔热性和防潮性。 5.2.3 库
7、体表面涂层应色泽均匀,光滑平整,无明显划痕、擦伤,与金属板结合应牢固,无锈蚀、剥 落。 5.2.4 库门应开关灵活,无变形,密封良好,并应装有安全脱扣的门锁。 5.2.5 库温低于-5 的冷间,库门应装有电热丝以防结露和冻粘。所用电压应是安全电压。库温低于 -10 的冷间,库门上应设风幕或门帘。 5.2.6 库温低于-10 的冷间,库体上应装有压力平衡组件,以防库内、外压差过大使库体产生变形。 5.2.7 库内所有装置(冷风机、货架等)均应防锈处理,但不应使用镀镉件。木制构件应经干燥防腐 处理。 5.2.8 库内应在适当位置安装防潮照明灯。照明灯开关应防潮且置于库门外的侧边。 5.2.9 、型
8、库应在机组电控箱上明显位置设温度显示,不应使用玻璃水银温度计。型库的 温度、湿度应采用集中监测。 5.2.10 在冷库明显位置应设防火标志,并配备防火设施。 5.2.11 冷库的钢结构承重骨架的设计、制造及安装应按照 GB 50017、GB 50205 的有关规定进行。钢 筋混凝土承重骨架应按照 GB 50010、GB 50204 的有关规定进行。 5.2.12 冷库川堂的两边及库门的内、外两侧应设防撞装置,冷库其他部位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防撞自库脚向上的高度应不低于 450 mm,外表面应有防撞安全标志,防撞安全标志应符合 GB 2893 的 规定。 5.2.13 冷库隔热地坪的设计、
9、施工及验收应按设计要求进行。 5.2.14 冷库的川堂、月台、机房及电气控制室等应根据实际需要,参照 GB 50072 的有关规定设计、 施工。 5.2.15 在名义工况下,库内温度达到设计温度后,库体外表面不应有凝露水流淌。 5.2.16 冷库库体传热系数见表 3。 表3 库体传热系数表 库温代号 G Z D 传热系数 W/(m 3 K) 0.48 0.38 0.26 5.3 制冷系统 5.3.1 冷库的制冷设备性能参数和质量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设备应布局合理、紧凑。 5.3.2 制冷系统及管道、压力表、阀门等应完好无损,排列整齐,安装牢固。系统管道的连接及隔热 层应符合产品图样及技术文件
10、的要求。 5.3.3 制冷系统的安全保护应符合有关制冷设备安全规范的要求,各保护元器件应动作灵敏、安全、 可靠。 DB52/T 1367 2018 4 5.3.4 冷库的融霜装置应灵敏、可靠,融霜过程中库内温度升高应不超过 7 。 5.3.5 在名义工况下,制冷设备工作时间系数应小于或等于 0.80。 5.3.6 在名义工况下,空库降温时间见表 4。 表4 空库降温时间表 降 温 时 间(h) 单间库容 G Z D 型 1.0 1.5 2.5 型 2.0 2.5 3.5 型 3.0 3.5 4.5 型 4.0 4.5 5.5 5.3.7 冷库正常运行时,库内温度不均匀性见表 5。 表5 库内温
11、度不均匀性表 单间库容 、 型 、 型 库内温度不均匀性() 5.0 6.0 5.4 水路系统 5.4.1 给、排水系统的设计、施工应符合 GB 50013、GB 50014、 GB 50015 及 GB 50072 中有关规定的 要求。管道应连接牢固,并有防冻、防漏冷及气密措施,排水应迅速、畅通。 5.4.2 设置在低于 0 库内的加湿设备及管道应设加热装置或隔热,以防冰冻。 5.5 电气系统 5.5.1 冷库配用的电气设备应符合相应标准或规范的要求。设备及元器件应调整准确,动作应安全可 靠。 5.5.2 电气系统的设计、安装应符合电气安全规程的规定,设备应排布合理,各指示仪表、开关、 按钮
12、等应整齐、牢固。 5.5.3 库房内的温度、湿度应采用库外监测方式,实行集中监测的宜设自动记录仪。 5.5.4 电气设备应能在额定电压的 90%105%内正常工作。 5.6 冷库出厂时应包括: a) 整套库体的隔热夹芯板和库门; b) 制冷压缩机和制冷附属设备; c) 电气控制设备; d) 钢结构及附属材料; e) 各系统管路及隔热材料。 注: 室内冷库不包括 d)项内容。 5.7 保修期 用户在遵守产品说明书中各项规定条件下,从制造厂发货之日起18个月内,或在实际使用不超过12 个月时,冷库因制造质量不良而发生损坏或不能正常工作,制造厂应免费修理。 DB52/T 13672018 5 6 试
13、验方法 6.1 性能参数和仪器要求 6.1.1 使用主要物理量的名称、符号及其单位见表 6。 表6 使用主要物理量的名称、符号及其单位表 名称 符号 单位 传热系数 K W/(m 3 K) 容积 V m 3 温度 t 时间 min 6.1.2 测试仪器、仪表及其精度见表 7。 表7 测试仪器、仪表及其精度表 名称 精度 温度计 干湿球温度计 0.3 功率表 电流表 电压表 秒表 0.5 级 6.2 试验前的技术要求 6.2.1 库体总装完毕后,宏观目测应无影响外观的缺陷,且密封良好。库门开关灵活,机组和冷风机 安装位置合理、可靠。应符合 5.2 相应的要求。 6.2.2 对库容进行测定。测定时
14、按库内长、宽、高实际尺寸进行计算,其结果应符合 5.1.4 的要求。 6.2.3 按有关规定完成制冷系统的压力和真空试验,并按要求充灌制冷剂,做好管道隔热。 6.2.4 将自控系统、电路系统调整到规定值,各元件动作应准确、灵活、安全、可靠。 6.3 库体传热系数 K 值的测定 6.3.1 试验方法和要求 、型冷库库体传热系数 K 值的测定,采用库内装电加热器的内部加热法。应符合 5.2.16 中相 应要求。 6.3.2 试验规定 6.3.2.1 一般条件: a) 试验应在无日光直射和各种热流影响的室内进行,室内壁面(天花板)距离冷库库板(顶)最 小距离应在 200 mm 以上,测试过程中环境温
15、度各点的偏差不超过 2 ,风速不超过 0.5 m/s; b) 库体应预热直到库内、外温差不小于 20 ,并稳定 1 h 后开始测定; DB52/T 1367 2018 6 c) 对于计算热量各项参数的仪表读数,采用内部加热法时,应测定三种不同的库内、外温差,每 种温差之间不小于 4 ,在稳定状态下每种温差测定四次,每次间隔 15 min,各次温差值的 波动不超过 1 ,并取其平均值; d) 计算热量时的温度读数,为在同一时间内库内、外各测点的平均值; e) 在每种温差的测试时间内,供给的电加热量波动值不超过1%; f) 为使库内温度场均匀,允许使用风机进行搅拌,风机电动机功率应计入加入热量;
16、g) 冷库测试状态与正常使用状态基本相同时,允许将排水口及安装遗留的缝隙堵塞,不使空气流 通; h) 传热系数 K 取三种不同库内、外温差测试的平均值。 6.3.2.2 温度测点位置: a) 库内:距六个库(地)面每面几何中心 100 mm 各取一点,库室几何中心取一个点,共 7 个点; b) 库外:距五个库面每面几何中心 100 mm 各取一点,共 5 个点。 6.3.2.3 计算方法 内部加热法试验传热系数 K 由式(1) 、 式(2) 、式(3)求得: 12(- ) Q K Ft t (1) 12FFF (2) 12 +QPP (3) 式中: Q通过隔热板的传热量,W; F隔热板传热面积
17、,m 2 ; F1冷库外表面积,m 2 ; F2冷库内表面积,m 2 ; t1库内温度平均值,; t2库外温度平均值,; P1电加热器实耗功率,W; P2风机实耗功率,W。 6.3.3 传热系数 K 值的模拟测定和要求 、型冷库可采用 JB/T 9061 中规定的方法测定传热系数 K 值,应符合 5.2.16 中相应要求。 6.4 空库降温 6.4.1 恒温室法 6.4.1.1 试验方法 关闭库门,熄灭库内照明灯,启动制冷机组,对空库进行降温,记录库温降低速度,将温度控制器 调整到设计库温,当库温达到设计库温1 时,记录降温时间。 DB52/T 13672018 7 6.4.1.2 试验规定
18、6.4.1.2.1 一般条件: a) 试验应在无日光直射和各种热流影响的室内进行,环境温度保持在 25 2 、冷却水温度 23 3 ; b) 试验前将库门打开,使库内、外空气充分交换,时间应不少于 24 h,使库内、外温度一致; c) 空库降温时,开始 30 min 内每 5 min 记录一次,以后每隔 10 min 记录一次; d) 绘制降温曲线的测试温度,用在同一时间内库内各测点的平均值。 6.4.1.2.2 温度测点位置及绘制曲线 温度测点位置按 6.3.2.2 要求。 以库内温度的平均值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绘制空库降温曲线。符合 5.3.6 中相应要求。 6.4.2 热流量补偿法
19、6.4.2.1 试验方法库内用电加热器预热,使库温达到预定温度并保持稳定。 6.4.2.2 试验规定 6.4.2.2.1 一般条件: a) 试验环境应避免日光直射,场地周围应无各种热流影响,环境温度波动不超过 4 ; b) 关闭库门,熄灭库内照明灯,库内用加热器预热,使库内温度达到 25 ,并稳定 1 h 后进行 测试; c) 保持库内平均温度为 25 1 ,测定输入电加热量,并保持该输入电加热量; d) 测试时间内,输入电加热量波动值不超过1%; e) 启动制冷机组对空库进行降温,同时记录降温开始时间; f) 空库降温开始后,记录库内初始温度,开始 30 min 内每 5 min 记录一次,
20、以后每隔 10 min 记录一次; g) 测试过程中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应每隔 30 min 修正一次向库内输入的热量;修正值按式(4) 计算: 0 0 Q t 25- Q t (4) 式中: Q 热量修正值,W; Q0 试验初始输入热量,W; t0 试验初始环境温度,; t 环境温度变化值,。 h) 当库温达到设计温度时,记录降温结束时间; i) 绘制降温试验曲线,用同一时间内库内各测点的平均值。 6.4.2.2.2 温度测点位置及绘制曲线 按 6.4.1.2.2 要求,符合 5.3.6 中相应要求。 DB52/T 1367 2018 8 6.5 库内温度不均匀性及凝露试验 6.5.1 库内
21、温度不均匀性试验 空库降温试验结束后,制冷机组继续运行15 min,检查库内 各测温点温度差值,应符合5.3.7的相 应要求。 6.5.2 凝露试验 库内温度不均匀性试验结束后,制冷机组继续运行6 h,检查库外表面,符合5.2.15的相应要求。 6.6 制冷设备工作时间系数试验 6.6.1 试验方法和要求 本试验在6.4试验结束后进行。当库温达到6.4.1.1的规定(最低库温)时停机,库温回升5 时再 开机(小型冷库机组的开、停,由温度控制器自动控制)。记录每次开机和停机时间,重复记录5次。 试验结果应符合5.3.5的要求。 6.6.2 试验规定 6.6.2.1 一般条件 : a) 同 6.4
22、.1.2.1a)及 6.4.2.2.1a); b) 此项试验在空库情况下进行。 6.6.2.2 温度测点及计算方法 温度测点位置按 6.3.2.2 要求。 制冷设备工作时间系数按式(5)计算: K KS f (5) 式中: f 制冷设备工作时间系数; K全部运转周期内开机时间总和,h; S全部运转周期内停机时间总和,h。 6.7 融霜试验 6.7.1 试验要求 本试验只做融霜控制程序可靠性和融霜效果的检验,但融霜结束后,库内温度的升高应符合 5.3.4 的规定。 6.7.2 适用范围 本试验适用于以电加热、热气加热、热气加热同时加水融霜的场合。 DB52/T 13672018 9 6.7.3
23、试验方法融霜试验采用库内加湿法(如用电加热加热水产生蒸气法)进行。 6.7.4 试验步骤: a) 开动加湿装置,当库内有足够蒸气后开动制冷机组,并使 库内温度控制在设计温度- 1范围 内运行; b) 待蒸发器表面结满霜层后(入库观察)停止加湿,并使库 内温度控制在设计温度- 1情况下 继续运行 1 h; c) 用手动或自动控制进行融霜,并记录融霜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每 10 min 记录一次库内温度 变化情况; d) 检查蒸发器表面霜层融化情况,条件允许可测定融霜水量。 6.7.5 试验规定 6.7.5.1 一般条件 同 6.3.2.1a)及 6.4.2.2.1a)。 6.7.5.2 温度测点
24、位置及数据整 温度测点位置按 6.3.2.2 要求,数据整理按以下规定: a) 列表示出融霜开始和结束时间,融霜过程中库内温度变化情况,融霜水重量; b) 写出蒸发器表面融霜后融霜水排泄及自控装置运行状况。 7 检验规则 7.1 出厂检验 冷库及附属装置应经制造厂的质量管理部门按本标准和有关标准及技术文件(或根据用户和制造厂 的协议)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 7.2 型式检验和验收检验 7.2.1 在下列条件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 新产品鉴定; b) 设计、工艺和材料有重大改变时。 7.2.2 型式检验内容: a) 库体整体宏观检查; b) 库体传热系数测定; c) 空库降温和库内温度不均匀
25、性; d) 库体表面凝露试验; e) 制冷设备工作时间系数试验; f) 融霜试验。 7.2.3 冷库验收检验内容按 7.2.2 的 a)、c)项进行,其中 c)项在现场环境下进行,降温时间不作考 核。 DB52/T 1367 2018 10 7.3 冷库的性能试验 试验方法按第6章进行。试验中不合格的项目应进行修复,再重新试验,但修复不应超过三次。如 经三次修复试验仍不合格,则以不合格品论。 8 标志、包装和储运 8.1 冷库应在明显的位置上固定标牌,标牌的尺寸和技术要求按 GB/T 13306 的有关规定,标牌的内容 规定如下: a) 产品型号、名称,出厂编号; b) 生产日期(年、月、日); c) 主要技术参数:外形尺寸、容积、总功率、执行标准; d) 制造厂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8.2 冷库配套产品安装前的包装应符合 GB/T 13384 或产品包装图样的规定,验收时应随带下列文件: a) 装箱单; b) 配套设备的产品合格证; c) 安装要求及有关技术文件和图样。 8.3 包装储运标志应符合 GB/T 191 的规定,易锈部件应涂防锈剂,并应贮存在防潮、防腐和避免暴晒 的地方。 _ DB52/T 136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