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20 B 01 DB52 贵州省地方标准 DB52/T 13172018 贵州无公害魔芋生产技术规程 The pollution-free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Production of Amorphophallus rivieri Durieu in Guizhou 2018 - 08 - 13 发布 2019 - 02 - 13 实施 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52/T 13172018 I 目 次 前言 . . II 1 范围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1 4 产地环境条件 .
2、 . 2 5 生产技术 . . 2 6 采收贮藏 . . 4 附录 A(资料 性附录) 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 5 DB52/T 13172018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内容,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贵州省农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兴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站、 贵州省生物技术研究所、黔西南州经济作物站、 兴义市中药材和茶叶技术推广站、兴义市乡里人家农副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兴义市正利农产品开发有 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3、张义、赵鹏、肖洪艳、朱良玉、朱琴佳、王红、丁海兵、丁敏、董云富、黄凌 昌、费伦敏、王利武、王福兴、唐进春。 DB52/T 13172018 1 贵州无公害魔芋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贵州无公害魔芋生产的产地环境、生产技术和采收贮藏。 本标准适用于贵州无公害魔芋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T 8321.19 农
4、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2798.3 生产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范 第3部分:蔬菜 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HJ 555 化肥使用环境安全技术导则 HJ 556 农药使用环境安全技术导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芋鞭 rhizome of Amorphophallus rivieri Durieu 魔芋球茎萌发生长出的根状茎。 3.2 二芋(二代芋)second generat ion seed of Amorphophallus rivieri Durieu 用子芋或芋鞭种植培育出的第二代种芋
5、。 3.3 魔芋换头 main shoo t change for Amorphophallus rivieri Durieu 魔芋生长过程中生长出新的球茎,脱离母体,重新生根成长的现象。 DB52/T 13172018 2 3.4 魔芋倒苗 sprout tumb le for Amorphophallus rivieri Durieu 魔芋生长成熟后地上部植株黄化倒伏的现象。 4 产地环境条件 4.1 产地应选择在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 4.2 应选择排涝保水、土层深厚、土壤疏松、富含有机质、酸碱值中性或微酸性的壤土。 4.3 产地环境空气、灌溉水、土
6、壤中各项指标应符合 NY/T 5010 的规定。 5 生产技术 5.1 品种选择 花魔芋。 5.2 种芋质量 选择芽莴小而浅,肩宽,球茎充实,顶芽粗壮,表面光滑,无病无伤,顶芽鲜红色,单个种芋球茎 质量250 g;芋鞭长达20 cm以上可切为2段3段;种芋按大小分区种植。 5.3 栽培模式 5.3.1 一年制栽培模式 用二芋种植,当年种植当年收获的栽培模式。 5.3.2 两年制垄作免耕栽培模式 在同一地块以两年为周期起垄栽培,采用头年春季种植,不挖收,秋季播种绿肥,次年秋后再挖收 的栽培模式。 5.4 栽培方法 5.4.1 套作 采用以下方式: a) 芋粮间套种:魔芋与高杆作物间套种; b)
7、林果魔芋间套种:选择 1 年3 年生的经济林或较稀疏的用材林地,荫蔽度 40%60%为宜。 5.4.2 净作 海拔1800 m以上地区可净作。 5.4.3 覆盖栽培 在播种培土后用稻草、麦草等按3 cm4 cm厚度覆盖。 DB52/T 13172018 3 5.5 整地 头年冬季深耕,耙碎整细,每667 m 2 用生石灰100 kg200 kg等对土壤进行消毒灭菌,调节土壤pH 值在66.5。 5.6 播种 5.6.1 播种期 3月上旬至4月下旬。 5.6.2 播种量 生产商品芋, 一年制栽培用种300 kg/667 m 2 400 kg/667 m 2 , 两年制垄作免耕栽培用种150 kg
8、/667 m 2 250 kg/667 m 2 。 5.6.3 消毒 晒种2 d3 d,用0.15%的四霉素水剂6001000倍液或用24%的噻呋酰胺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 均匀喷施消毒,待自然晾干后再喷施,如此反复2次3次。 5.6.4 密度 行距在 30 cm35 cm,芋鞭、子芋株距 8 cm15 cm,二芋株距 20 cm28 cm。 5.6.5 种植 起垄开厢,垄高度20 cm25 cm,厢面宽度90 cm115 cm,沟宽30 cm40 cm。点播,每厢种3行。 安放种芋时邻近两行应错位斜放,摆种后覆土5 cm8 cm,可用稻草、麦草等按3 cm4 cm厚度覆盖。 5.7
9、除草 人工除草。 5.8 防涝 暴雨及水涝时疏沟排水。 5.9 施肥 5.9.1 原则 合理施肥,肥料施用应符合NY/T 496规定,化肥施用应符合HJ 555规定。 5.9.2 基肥 每667 m 2 施腐熟有机肥1500 kg2000 kg,三元复合肥50 kg75 kg。 5.9.3 追肥 在魔芋出苗后,结合中耕培土,667 m 2 追施三元复合肥15 kg,魔芋换头后追施三元复合肥40 kg,魔 芋换头后一个半月追施硫酸钾肥20 kg。 DB52/T 13172018 4 5.10 病虫害防治 5.10.1 原则 农药的使用应符合GB/T 8321的规定,农药施用应符合HJ 556规定
10、。 5.10.2 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见附录A.1。 6 采收贮藏 6.1 采收 在魔芋倒苗15 d后,选择晴天收获,避免机械损伤球茎。 6.2 贮藏 采收后,进行晾晒2 d3 d,按照种芋大小进行分类存放,先预贮3 d4 d,待失水15%以上,再放 入贮藏室保存,保持贮藏温度在5 15 ,湿度在60%80%。 6.3 产品质量安全 应符合GB 2762、GB 2763、 NY/T 2798.3规定。 DB52/T 13172018 5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表A.1 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病虫害名称 病征识别/危害状 病原菌及发生规律
11、/发生 规律 防治方法 软腐病 (Erwinia carotovora pv.Carotovora) 组织腐烂,有恶臭味。初发 时植株的小叶出现水浸状 暗褐色病斑,小叶黄化,整 个复叶枯萎,引起倒苗,叶 柄组织呈条状腐烂,球茎初 起孔洞,最后全部软腐烂 掉。 致病菌软腐细菌,寄主广。 该细菌生长温度为 8 40,最适温度为 25 30,发病盛期在 6 月下 旬8 月,在球茎、土壤、 病残体和杂草根际越冬, 成为初次侵染的病原。 a)避免人为或昆虫机械损伤植株; b)发现病株立即拔除,在周围撒生石灰, 对拔除病株进行无害化处理; c)实行 3 年以上的轮作; d)出苗后用0.15%四霉素水剂 6
12、001000 倍液灌根 12 次。展叶后,可防治 35 次,每次可选用下列一种药液喷雾:77% 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 400600 倍液;1% 中生菌素水剂 8001200 倍液等,隔 7d 15d 喷 1 次,连喷 12 次。 白绢病 (Sclerotium rolfsii) 在叶柄基部与地面接触处, 呈现淡红湿腐软化状,从此 处折断倒伏,发病部位缠绕 丝绢辐射状的白色菌丝束 及小球状菌核,菌核色由白 变淡黄,再变成棕褐色,最 后成形如黑褐色的油菜籽 粒状,病菌随后危害地下球 茎,引起腐烂。 病原真菌为齐整小核菌, 生长温度为 1035, 最适温度为 2528, 最适 pH 值 6.0, 如p
13、H值达 8.0,菌丝和菌核均不能正 常生长萌发。病菌以菌丝 和菌核在土壤、球茎、病 残体和杂草根际越冬,为 来年的初次侵染病源。 a)田园清洁,彻底清除病残体; b)发现病株立即拔除,在周围撒生石灰, 对拔除病株进行无害化处理; c)实行 3 年以上轮作; d)可选用下列一种药液喷雾:24%噻呋酰 胺悬浮剂 10002000 倍液、5%井岗霉素 可湿性粉剂 600800 倍液,从 7 月份开 始隔 7d 喷 1 次,连喷 3 次以上。 甘薯夜蛾 (Spodoptera litura) 低龄幼虫啃食叶肉成小孔 洞,3 龄后沿叶缘食成缺 刻。 一年发生 45 代,昼伏夜 出,危害盛期 7-8 月。 a)人工捕捉; b)频震式杀虫灯诱杀成虫; c)2%苦参碱 8001200 倍液或 25%噻嗪酮 可湿性粉剂 7501000 倍液喷洒。 蛴螬 蛴螬咬食幼苗嫩茎,块根被 钻成孔眼。 一年发生 1 代,春秋两季 危害重。 a)频震式杀虫灯诱杀成虫; b)2%苦参碱 8001200 倍液或 25%噻嗪酮 可湿性粉剂 7501000 倍液灌根。 _ DB52/T131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