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35.240.01 L 01 DB52 贵州省地方标准 DB52/T 14462019 政务服务网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of government services network 2019 - 12 - 03 发布 2020 - 01 - 01 实施 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52/T 14462019 I 目 次 前言 . . II 1 范围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1 4 总架构 . . 1 5 应用系统 . . 2 6 网上服务功能 . . 3 7 安全保障 . . 4 DB52/T 14
2、462019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贵州省信息中心和贵州省政府政务服务中心提出。 本标准由贵州省大数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贵州省信息中心、贵州省政府政务服务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墩、王儒强、林文昊、龚翼、杨丽丽、杨海霞、黄兵、安政伟、吴鹏、吴通 勋、邵前兵。 DB52/T 14462019 1 政务服务网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政务服务网的术语和定义、总架构、应用系统、网上服务功能、安
3、全保障。 本标准适用于贵州省、市(州)、县、乡、村五级政务服务网的建设和应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2239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政务服务网 government ser vices network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通过互联网和电子政务外网设立的,为群众和组织集中提供本级行政权力事项和 公共服务事项办理及服务的网上办事平台。 3.2 云上贵州平台 y
4、unshang guiz hou platform 贵州自主搭建的实现政府数据“统筹存储、统筹共享、统筹标准和统筹安全”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 3.3 政务服务中心 government se rvice centre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的,集中办理本级政府权限范围内的行政许可、行政给付、行政确认、行政 征收及其他服务项目的综合性管理服务机构。 4 总架构 4.1 服务网构成 政务服务网构成应包括基础设施层、数据资源层、支撑层、应用层、展示层。 DB52/T 14462019 2 4.2 服务网要求 4.2.1 基础设施层 应包括云上贵州平台提供硬件设施和基础软件。 4.2.2 数据资源层 应
5、包括审批服务、电子监察、电子证照批文、办件信息等。 4.2.3 支撑层 应包括单点登录、统一信任授权管理、数据交换与服务调用等。 4.2.4 应用层 4.2.4.1 应包括审批服务系统、 电子监察系统、电子证照批文库、政务服务中心网站群、政务服务大 数据分析系统、“贵博士”智能咨询服务系统、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电子文件档案库、实名认 证系统、政务服务信息资源目录系统、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双公示平台、政务服务事项管理平台、中介 服务平台、基层政务服务综合受理平台等。 4.2.4.2 应部署于电子政务外网端和互联网端。 4.2.4.3 应通过云上贵州平台实现电子政务外网端和互联网端的数据交换。
6、 4.2.5 展示层 4.2.5.1 应包括公众访问、办事,集成政务服务中心网站群。 4.2.5.2 应部署于互联网端的在线平台,实现政务服务信息公开。 5 应用系统 5.1 通用审批系统 应具有普通业务审批、业务联办、业务上报、业务督办、业务查询统计、文书打印、业务数据管理、 业务督察、特别程序处理、双公示录入、表单管理、收费管理等功能,应在电子政务外网上运行。 5.2 电子监察系统 应具备业务流程监督、时限监察、红黄牌预警监察、规范性文书监察、逆程序监察、办事指南完整 性监察、综合监察报表统计打印、按区划分级综合监察报表打印等功能。 5.3 电子证照批文库 应具备证照目录梳理、证照模板配置
7、、证照录入、证照打印、电子签章、证照变更、证照共享、效 能监察、证照统计分析、证照到期预警、国家证照数据交换等功能。 5.4 政务服务大数据分析系统 应具备地区管理、各地区部门事项情况统计、各地区部门一网通办情况统计、各地区业务受理情况 统计、各地区办件评价及光荣榜信息展示、各地区事项承诺跑腿次数信息展示、各地区投资项目信息展 示等功能。 DB52/T 14462019 3 5.5 电子文件档案库 应具备对电子文件材料的接收、四性检测、数字签名校验、整理、加密、全文检索、统计和利用等 功能,并提供OFD(开放版式文档)版式文件,且实现在线浏览和下载功能。 5.6 实名认证系统 应具有用户注册、
8、用户登录、用户实名认证、应用系统对接、用户等级划分、用户统计、系统管理 等功能,并具有完成实名认证系统与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对接功能。 5.7 政务服务信息资源目录系统 应具有用于梳理省内政务信息资源,具有资源目录分类、 元数据填报、 目录发布、 资源发布、 元数 据统计等功能。 5.8 政务服务事项管理平台 应具有国家目录管理、目录清单管理、实施清单管理、事项版本管理、事项历史版本对标、事项统 计、事项对外服务等功能,并具有完成事项与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数据对接功能。 5.9 中介服务平台 应具有中介机构注册审核、业主注册、业主发布需求、中介机构在线竞标、中标信息展示、事项信 息检索、事项信息展示、
9、中介服务服务评价、中介资质登记、中介资质审核等功能。 5.10 实体政务大厅一号服务系统 应具备排队取号、窗口叫号、排队统计、评价统计、终端管理、窗口管理、窗口服务之星展示、办 事指南打印等功能。 5.11 基层政务服务综合受理平台 应具备网上预审、综合业务受理、文书打印、短信发送、邮寄出件、业务审批、业务时限监控、综 合查询统计、综合窗口管理、业务表单管理、业务预警督办、补正补齐收件、双告知及多证合一等功能。 6 网上服务功能 6.1 网上注册/登录 6.1.1 用户可通过网络采集自然人身份或法人登记信息,并经审核验证确立政务服务主体法律关系的 访问者,成为注册用户。 6.1.2 注册用户可
10、访问政务服务网、检索静态信息、在线咨询,并在专属用户空间查询申办事项的过 程信息和历史信息,维护用户空间信息。 6.1.3 未通过实名注册的访问者定为普通用户。 6.1.4 普通用户只可访问政务服务网、检索静态信息、进行在线咨询。 6.2 网上预约 6.2.1 提供 24 小时网上或 APP(应用程序)受理预约申请服务(系统维护时间除外)。 6.2.2 网上提供公众预约窗口和事项、日期和时间段选择。 6.2.3 网上预约申请提交后应明确提示是否成功。 DB52/T 14462019 4 6.3 网上申请 6.3.1 网上提出办事申请,并上传申请材料。 6.3.2 网上提供原件预审、原件核查。
11、6.3.3 网上提供全流程办理。 6.4 网上预审查 6.4.1 网上提交申请人的信息,进行审核确认,给出反馈。 6.4.2 网上不能受理的申请,应提示告知申请人可到政务服务办事窗口提交申请。 6.5 网上受理 6.5.1 应网上向申请人发出决定或不予受理结果。 6.5.2 应网上向申请人发出一次性补正材料通知书。 6.6 网上审查 应网上进行受理申请的审查,提出审查意见,根据审查人提出的审查意见,决定人决定申请批准。 6.7 网上支付 应向申请人提供办理事项交费网上支付服务。 6.8 邮政速递 应网上提供申请人自主选择邮政速递方式,送达申请材料或领取审批结果。 6.9 网上查询 应网上提供申
12、请人查询申请事项办理状态。 7 安全保障 7.1 网络安全 应按 GB/T 22239 的规定执行。 7.2 数据记录管理 公众访问、办事及各级管理操作维护应进行详细记录,并提供统计、审计与分析功能。 7.3 系统提醒警示 审批服务系统应提供在线帮助或操作指南,对执行后会产生不良后果的功能应设置警告提示。 7.4 CA 数字认证 宜建立集成CA(电子商务认证授权机构)数字认证服务体系,CA数字认证提供机构应取得合法电子 认证资格。 7.5 数据安全传输 7.5.1 数据安全传输系统应包括传输服务管理中心、传输服务器和传输代理。 DB52/T 14462019 5 7.5.2 传输管理中心实施数
13、据安全传输系统的信息传输策略的制定和下发,并对传输服务器与传输代 理进行集中管理。 7.5.3 传输服务器为管辖区域内用户及跨域用户提供文件集中交换和传输服务,接受并执行传输服务 管理中心下发的传输策略。 7.5.4 传输代理内嵌于应用系统中,接受并执行传输服务管理中心的要求。 7.6 数据质量监控 可针对数据集目录,设置数据质量监控任务,根据任务配置,实时进行数据监控,若数据出现异常, 应自动发布预警信息,并生成监控报告,通知进行异常处理。 7.7 安全隐私监控 应提供信息隐私库,监控已发布数据,根据各数据集之间的关联关系,挖掘数据潜在信息,若发现 存在安全隐私隐患,应自动发布预警信息,并生
14、成监控报告,通知进行安全隐私隐患的处理。 7.8 数据交换监控 7.8.1 应监控数据交换全过程,及时发现数据交换过程中数据交互失败、数据缺失、数据遗漏、数据 重复等,保障数据交换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7.8.2 数据交换监控应包括数据交换配置与任务、数据交换运行情况、交换数据的完整性、消息中间 件运行性能和效率、数据库的连通性、表空间使用情况、数据备份情况。 7.9 数据更新监控 应监控信息资源库各数据主题的数据更新活动,观察统计数据增量、数据流量、更新时间、提供部 门、异常数据等,并提供相关分析统计视图。 7.10 服务接口监控 7.10.1 应监控服务接口,主动追踪业务请求,改善服务质量,满足业务接口需求。 7.10.2 宜用可量化、可视化、自动化方式实时监控业务接口的响应性能、审计服务接口的变更、服务 接口的健康检查、服务使用者的调用频度、服务占用的流量分析,准确把控整体业务的性能和质量状况, 保持服务接口持续可用。 _ DB52/T 1446-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