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150 B 52 DB52 贵州省地方标准 DB52/T 14302019 金鱼人工繁殖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rtificial propagation of goldfish 2019 - 09 - 27 发布 2020 - 04 - 01 实施 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52/T 14302019 I 目 次 前 言 . . II 1 范围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1 4 养殖条件 . . 1 5 设施设备 . . 2 6 亲鱼培育 . . 2 7 人工催产 . . 3 8 亲鱼
2、产卵 . . 4 9 人工孵化 . . 4 DB52/T 14302019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贵阳市水产站提出。 本标准由贵阳市农业农村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贵阳市水产站、小李红霖观赏鱼养殖场。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永兵、杨斌、刘青、王秀龙、张晋芳、王玉清、李尚勇。 DB52/T 14302019 1 金鱼人工繁殖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金鱼(珍珠、虎头、蝶尾)人工繁殖技术的术语和定义、养殖条件、设施设
3、备、亲鱼培 育、人工催产、亲鱼产卵及人工孵化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贵州省金鱼人工繁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 13078 饲料卫生标准 SC/T 5102 观赏鱼养殖场条件 金鱼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亲鱼 鱼类发育到性成熟阶段,有繁殖能力的雄鱼或雌鱼,也叫种鱼。 3.2 后备亲鱼 在养殖过程中品系特征明显,但生长期只有1龄,尚未完全达到性成熟年龄的雌雄金鱼。 3.
4、3 人工繁殖 根据鱼类自然繁殖习性,在人为条件下控制鱼类发育、成熟、产卵和孵化的技术措施。 4 养殖条件 水源充足,养殖池进排水独立水质符合GB 11607规定,养殖条件符合SC/T 5102要求。 DB52/T 14302019 2 5 设施设备 5.1 亲鱼池 单池面积30 m 2 40 m 2 ,池深50 cm60 cm,池底向排水口倾斜, 坡度比1:100,排水口设置于进水口 对角,地漏口直径15 cm20 cm,排水处1 m 2 内下陷1 cm1.5 cm。 5.2 产卵池 同5.1。 5.3 孵化池 利用生物饵料培养池,池底层为土壤结构,单池面积500 m 2 600 m 2 ,池
5、深0.8 m1.0 m。 5.4 棚内越冬池 池为砖混结构,单池面积40 m 2 60 m 2 ,池深70 cm90 cm,配套独立的进排水系统及增氧系统。 6 亲鱼培育 6.1 亲鱼来源 金鱼亲鱼由专业金鱼繁殖场、家庭渔场提供,经筛选的亲本符合亲鱼品种特征,见表1。繁殖用亲鱼 4年后淘汰,每年从养殖中挑选补充后备亲鱼,同时定期引进优良品种。亲鱼专池饲养,建立亲鱼档案, 严禁混入其它鱼品种。 表1 金鱼亲鱼品种特征表 品种 典型特征 亲鱼体色 珍珠 头部肉瘤发达颜色鲜红, 腹部呈圆形像乒乓球, 鳞片细小突出。 红白镶嵌为好,红色占多白色占少最佳。 虎头 头部肉瘤方形突起均匀饱满厚实有规则,背部
6、 呈弧形线条流畅。 鲜红颜色为好,头部也为鲜红颜色。 碟尾 碟尾完整居中对称,呈蝴蝶状展开有力,背部 有弧度。 纯黑色和红白色为好,红多白少镶嵌为佳。 6.2 清池消毒 繁殖前清整繁殖设施,繁殖池和孵化池在10 d15 d放水晒池,彻底清洗池壁及池底,用生石灰 800 g/m 3 1000 g/m 3 或漂白粉1 g/m 3 消毒后,加入新鲜水保持水深30 cm40 cm,经5 d7 d水质培养后备 用。 6.3 放养密度 后备亲鱼、亲鱼放养密度为8尾/m 2 10尾/m 2 ,在秋末或立春前雌、雄鱼分池培育,非生殖季节金鱼 亲鱼雌雄鉴别方法:雌鱼泄殖孔较大突出;雄鱼泄殖孔较小而内陷。 DB5
7、2/T 14302019 3 6.4 饲养管理 6.4.1 投饲 投饲应符合GB 13078饲料卫生标准,饲料粗蛋白 含量在27%以上的专用配合饲料,投饵量为鱼体重 2%4%,补充投喂红线虫,日投喂2次,上午、下午各投一次。 6.4.2 产前培育 亲鱼在越冬之前一个月,投喂足量饲料。当春季水温回升至8 以上时,适当少量投喂;水温达 13 以上时,投喂足量饲料,补充投喂红线虫,确保其性腺发育良好。 6.4.3 产后培育 雌雄亲鱼产卵排精后,经过10 d15 d强化培育,即可重新产卵排精,进行第二次人工繁殖。产后 亲鱼及时转入水质清新的亲鱼池中培育,每10 d15 d泼洒生石灰、漂白粉等(用量分别
8、为100 ppm与 1 ppm) ,以调节水质和预防鱼病。 6.4.4 越冬培育 每年12月到1月进入越冬时期,将金鱼转入棚内越冬池养殖,放养密度10尾/m 2 15尾/m 2 , 晴天开窗 通风,每天9时 10时投喂配合饲料1次,保持水深60 cm 70 cm及溶氧充足。 7 人工催产 7.1 繁殖季节与水温 繁殖水温为16 26 ,适宜繁殖水温为18 24 。将选定的雌雄亲鱼放入亲鱼池中,配对培 育1 d2 d,亲鱼有集群相互的追尾现象,即可进行亲鱼人工繁殖。人工繁殖前停食1 d2 d。 7.2 亲鱼选择与配组 繁殖用亲鱼应体质健壮,性腺发育良好,体型、体色、鳞被具有典型的品种特征,亲鱼年
9、龄在2龄 以上4龄以下,雌鱼体重100 g,雄亲鱼体重90 g,活力强而无伤,催产雌雄亲鱼配组比例为1:1.5, 人工授精雌雄亲鱼配组比例为1:2。 7.3 成熟亲鱼体表特征 雄亲鱼体型瘦长,胸鳍未端窄尖,腹中央有腹棱,生殖孔小而长向内,轻压雄亲鱼腹部,有白色浓稠 精液排除体外入水即散;雌亲鱼体型短粗,胸鳍未端宽圆,腹部膨大松软,腹中央无腹棱,生殖孔大而 圆向外突起,轻压雌亲鱼腹部,有颗粒均匀饱满的卵流出体外。 7.4 催情药物和剂量 雌亲鱼注射LRH-A 2 g/kg4 g/kg或HCG 500 IU/kg600 IU/kg, 雄亲鱼剂量减半。 注射液用0.7% 生理盐水配制,用量每1 kg
10、鱼用0.5 mL1 mL。 7.5 注射方法 采用胸鳍基部或背部肌肉注射。雌鱼一次注射和二次注射均可。采用二次注射时,第一次注射总剂 量1/61/8,间隔8 h10 h再注射全部余量。雄鱼一次注射,在雌鱼第二次注射时进行。 DB52/T 14302019 4 7.6 效应时间 注射水温与效应时间关系见表2. 表2 关系表 注射水温 效应时间 18 21 16 h19 h 22 25 12 h16 h 26 27 10 h12 h 8 亲鱼产卵 8.1 产前准备 8.1.1 繁殖工具 塑料盆作为亲鱼授精容器、人工鱼巢、遮阳用具。 8.1.2 人工鱼巢 选用质地柔软、有韧性、无毒的材料作鱼巢,如龙
11、须草、棕片及尼龙纱窗片等。 8.1.3 工具消毒 人工鱼巢用氯化钠5%10%或高锰酸钾20 mg/L30 mg/L,浸洗1 h2 h,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备用, 授精容器、捞网等工具用高锰酸钾20 mg/L30 mg/L,浸洗5 h6 h,清水洗净备用。 8.2 自然产卵 采用流水刺激和晒水升温方法促使亲鱼产卵, 晴天上午排出2/3的池水,用阳光晒水、升高水温, 亲鱼在晚上至黎明产卵。 8.3 人工授精 检查雌鱼时轻压腹部,若鱼卵能顺畅流出,即开始人工授精。采用干法人工授精,擦干亲鱼身上的 水,先在一个干净的瓷碗或面盆内挤入少量雄鱼的精液,挤入雌鱼的鱼卵,然后再挤入适量精液,用羽 毛搅拌2 min
12、3 min后将受精卵进行着巢或脱粘。每盆重叠放置尼龙纱窗片10张12张, 受 精卵着巢 3 min5 min后方可移动,操作全过程及 受 精卵搬动中均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9 人工孵化 9.1 自然孵化 9.1.1 孵化用水 用80目筛绢过滤,水质清澈透明,温度15 30 ,最适20 25 。 DB52/T 14302019 5 9.1.2 日常管理 附卵鱼巢移入孵化池,进行静水孵化。每日观察孵化情况,在水温18 25 之间,受精卵通过 4 d5 d的自然孵化仔苗出膜, 鱼苗离巢后,将鱼巢移出。 9.2 淋水孵化 室内淋水孵,要求室内空气流通及受精鱼卵湿润,每隔1 h淋水1次;保持室温20 25 进行孵 化。在水温22 时,受精卵3 d4 d孵化出苗,肉眼看见鱼卵的眼点后,在1 d2 d内及时入池。 9.3 开口投喂 鱼苗发育至腰点后即可长途运输。池塘静水孵化的鱼苗通常要在原塘培育至乌仔后再分塘或出售。 鱼苗出膜后沉于池底,卵黄囊经40 h60 h吸收,可投喂经100目纱布过滤后的鸡蛋黄。 _ DB52/T 1430-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