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30 B 43 DB52 贵州省地方标准 DB52/T 13572018 思南牛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Feeding and Management of Sinan cattle 2018 - 11 - 02 发布 2019 - 05 - 02 实施 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52/T 1357 2018 I 目 次 前言 . . II 1 范围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1 4 牛场建设 . . 4 5 饲料 . . 5 6 饲养管理 . . 6 7 繁殖 . . 8 8 疫
2、病防控 . . 9 9 人员要求 . . 9 10 病(死 )牛及废弃物处理 . . 10 11 其他 . . 10 附录 A(资料 性附录) 种牛档案卡 . 11 附录 B(资料 性附录) 肉牛免疫程序 . 14 DB52/T 13572018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贵州梵净山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贵州省农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贵州梵净山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铜仁职业技术学院、铜仁市畜
3、牧技术推广 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华琦、高俊波、毛同辉、郭德林、朱锋钊、李秀富、王小清、蒋宇、吴有松、 桂干北。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DB52/T 13572018 1 思南牛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思南牛的术语与定义、牛场建设、饲料、饲养管理、繁殖、疫病防控、人员要求、病 (死)牛及废弃物处理等。 本标准适用于饲养思南牛的养殖场、养牛合作社及养殖大户,其他养牛场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
4、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3078 饲料卫生标准 GB 18596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NY/T 388 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 NY/T 815 肉牛饲养标准 NY/T 1446 种公牛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NY 5027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饮用水水质 NY 5030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饲养兽药使用准则 NY 5032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 NY 5126 无公害食品 肉牛饲养兽医防疫准则 NY/T 5128 无公害食品 肉牛饲养管理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45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7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
5、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思南牛 Sinan cattle 思南牛主产于贵州省思南县,分布于黔东、黔东北部分县市,是贵州省的优良地方黄牛品种之一, 毛色以黄色为主;成年公牛体高119厘米左右,肩峰肥厚,体重321公斤左右;成年母牛体高111厘米左 右,体重255公斤左右,肩峰不明显;具有体质结实,肢蹄强健,善于爬山,耐劳、抗湿及耐粗饲等特 点。 DB52/T 1357 2018 2 3.2 种公牛 Breedi ng bull 符合品种标准,具有繁殖育种价值并作选留的公牛。 3.3 育成母牛 Heifer 断奶后至配种前的母牛。 3.4 空怀母牛 Empty cow 产犊(流产)后至下次妊娠
6、前的母牛。 3.5 妊娠母牛 Pregna nt cow 配种并受孕后至分娩前的母牛。 3.6 围产期母牛 Perinatal cow 产前2周至产后2周的母牛。 3.7 犊牛 Calf 出生至6月龄的小牛。 3.8 育肥牛 Finishing cattle 用于催肥出栏,以生产牛肉为主要目的的牛。 3.9 饲料 Feed 能提供动物营养物质的食物。 3.10 日粮 Ration 满足一头动物一昼夜所需各种营养物质而采食的各种饲料总量。 DB52/T 13572018 3 3.11 精料补充料 Supplement 用以补充草食动物(牛、羊等)采食饲草导致营养不足而生产的,用多种饲料原料按一定
7、比例配制 的饲料,不能单独构成日粮。 3.12 青贮饲料 Silage 通过对高水分的青绿饲料进行厌氧发酵而制成的饲料。 3.13 干草 Hay 将青草或栽培青绿饲料在结籽实前的生长植株地上部分刈割,经干燥而制成的粗饲料。 3.14 秸杆 Straw 农作物籽实收获后所剩余的茎秆和残存的叶片。 3.15 人工授精 Artificial insemination 用人工方法利用器械采集公牛精液,精液经过检查和处理后,再利用器械把精液输送到发情母牛生 殖道适当部位,从而使其受孕的配种方法。 3.16 自然交配 Natural mating 让公、母牛自行交配的配种方法。 3.17 外观试情法 Ap
8、pearance teaser method 根据观察母牛性兴奋、外阴部变化等,也可用试情公牛主动试情来辨断母牛是否发情的方法。 3.18 直肠检查法 Rectal palpation 专业技术人员将手插入肛门伸入直肠,掏空直肠内积粪,再用手按压抚摸,根据卵巢上卵泡的大小、 质地来判断母牛是否发情、何时排卵;根据子宫角的大小、质地及其内容物,卵巢上有无突出的黄体来 判断母牛是否妊娠的方法。 DB52/T 1357 2018 4 4 牛场建设 4.1 选址 4.1.1 牛场用地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及当地政府土地使用规划相关要求。 4.1.2 牛场地势高燥,避风向阳,排水良好,环境应符合 NY
9、/T 388 的要求。 4.1.3 新建场址应满足 NY/T 5128 卫生防疫要求, 并且位于居民区及公共建筑群常年主风向的下风向。 4.1.4 场址水源充足,水质应符合 NY 5027 要求。 4.2 建筑布局 4.2.1 牛场包括生活管理区、养殖区、粪污无害化处理区、隔离区和观察区。生活管理区是牛场员工 生活、办公场所,位于养殖区的上风向;养殖区是饲养牛的场所,是牛场的核心;粪污无害化处理区是 对牛粪、 尿和病死牛等进行无害化处理的场所; 隔离区是对病牛隔离治疗的场所, 位于养殖区的下风向; 观察区是对新进牛隔离观察、治疗的场所,离养殖区不少于 500 米。养殖区与其他区之间应用围墙或绿
10、 化隔离带严格分开,在养殖区入口处设置第二次人员更衣消毒室和车辆消毒设施。 4.2.2 场内净道、污道分开,场区周围设绿化隔离带。 4.2.3 牛场门口设置卫生消毒池,养殖区门口设置更衣室、消毒室,消毒室按单向进出的要求设计, 进出场区人员及车辆严格消毒。 4.3 牛舍建设 4.3.1 牛舍分为公牛舍、母牛舍、产房、保育舍和育肥舍。牛舍要求干燥、通风、采光良好、冬暖夏 凉。 4.3.2 牛舍檐高不低于 3 米,长、宽根据牛场规模而定,每头牛占栏舍面积(舍内面积)参照表 1。 公牛舍、母牛舍外设运动场。 DB52/T 13572018 5 表1 栏舍面积及饲养头数 牛群 每头占栏面积(舍内面积、
11、m 2 ) 每栏建议饲养头数 备注 种公牛 1215 1 半开放式牛舍, 外设 60 m 2 运动场 后备(空怀)母牛 6.08.0 68 半开放式牛舍, 外设 80 m 2 运动场 围产期母牛 (产前、产后 15 天) 10.012.0 12 封闭式牛舍, 外设 60 m 2 运动场带保温设施 哺乳(带犊)母牛 10.012.0 34 封闭式牛舍, 外设 60 m 2 运动场带保温设施 妊娠母牛 5.06.0 810 半开放式牛舍, 外设 80 m 2 运动场 育肥牛 3.04.0 半开放式牛舍, 拴系或散栏 5 饲料 5.1 种类 包括精料补充料(精料)、新鲜牧草、干草、秸杆和青贮饲料等。
12、 5.2 精料补充料 饲料色泽正常,无发霉变质、结块,无异味;不含鱼粉、肉骨粉等动物源饲料原料;水分含量14% 以下;饲料添加剂的使用符合NY 5032的要求;卫生指标符合GB 13078的要求。 5.3 新鲜牧草 牧草包括人工种植牧草(如甜高粱、皇竹草、甜象草、巨菌草、黑麦草、苜蓿等)和天然杂草(如 田间地头、山坡自然生长的茅草、篙草、稗草等),收割后应尽快用完,不能堆积过夜。 5.4 干草 干草应呈绿色或黄绿色,具有该草特有的气味,不含异物,水分含量12%以下;无发霉变质。 DB52/T 1357 2018 6 5.5 秸杆 秸杆主要包括稻草、玉米秸杆和花生秧等,不含异物,水分含量12%以
13、下;无发霉变质。 5.6 青贮饲料 青贮饲料包括玉米青贮、甜高粱青贮和混合青贮等,应呈青绿色或黄绿色,具有明显的酸香味或酒 香味,不黏结成块,无腐烂霉变。 6 饲养管理 6.1 一般性饲养管理 6.1.1 饲养 参考NY/T 815确定不同生长阶段牛的营养需要, 配制日粮, 日喂料2次; 自由饮水, 水质应符合NY 5027 的要求。 6.1.2 日常管理 根据牛的性别、年龄、孕期、体重、体况等分群饲养,做好生产记录。每天清扫圈舍2次;观察牛 群采食、排粪和牛的精神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冬季保温,夏季防暑。 6.2 种公牛饲养管理 6.2.1 种公牛每天干物质采食量为体重的 2.0%2.2%
14、,其中精料为体重的 0.5%0.8%。 6.2.2 种公牛的初配年龄为 1618 月龄,体重不低于成年体重的 60%。成年公牛每天配种一次为宜, 连续配种 2 天要休息 1 天;或每周采精 2 次。 6.2.3 每天刷拭牛体一次,保持清洁卫生;不能粗暴对待公牛。每天至少在运动场自由运动 2 次以上, 时间不少于 2 小时。 6.2.4 每季根据交配母牛数、与配母牛受胎情况统计分析公牛的状况,不能使用的公牛及时淘汰。 6.3 母牛饲养管理 6.3.1 后备母牛饲养管理 6.3.1.1 每天干物质采食量为体重的 2.3%2.7%,其中精料为体重的 0.3%0.5%。 6.3.1.2 当母牛 182
15、0 月龄,体重达到成年体重 70%(180 kg200 kg)时,可配种。 6.3.2 妊娠母牛饲养管理 6.3.2.1 妊娠母牛根据妊娠期分栏小群饲养,不得与空怀母牛混养。 6.3.2.2 每天干物质采食量为体重的 2.3%2.7%。妊娠前期(妊娠 1 d90 d)每天供应占体重 0.3% 的精料,妊娠中期(妊娠 91 d180 d)供应占体重 0.4%的精料,妊娠后期(妊娠 181 d265 d)供 应占体重 0.5%的精料。 6.3.3 围产期母牛饲养管理 6.3.3.1 产前 2 周调入产房,并用 0.1%新洁尔灭或 0.3%过氧乙酸对产房和牛体进行喷雾消毒。产房地 面垫干稻草,保持安
16、静。 DB52/T 13572018 7 6.3.3.2 产前每天干物质采食量为体重的 2.3%2.6%,其中精料为体重的 0.3%0.5%,精料中的钙含 量降低到 0.2%0.3%。 6.3.3.3 分娩后喂麸皮汤(含麦麸 1.0 kg、食盐 50 g、碳酸钙 30 g)1 次,饲料喂量由少到多,每天 干物质采食量为体重的 2.3%2.6%,其中精料喂量为体重的 0.3%0.5%, 精料中的钙含量提高到 1.0% 。 6.3.4 哺乳母牛饲养管理 6.3.4.1 每天干物质采食量为体重的 2.6%3.0%,其中精料为体重的 0.6%1.0%。 6.3.4.2 对少乳的母牛,在日粮中适当增加精
17、料和青绿多汁饲料。 6.3.4.3 每天 7 点、13 点、20 点各查情一次,发现母牛发情及时配种并做好记录。 6.3.5 空怀母牛饲养管理 6.3.5.1 每天查情及配种工作同哺乳母牛。 6.3.5.2 每天干物质采食量为体重的 2.1%2.5%,其中精料喂量为体重的 0.0%0.3%。 6.3.5.3 根据母牛体况分栏饲养,每栏饲养 68 头;对于体况较差的母牛,视体重大小及体况,每天 每头增加体重 0.5%1.0%的精料。 6.4 犊牛饲养管理 6.4.1 新生犊牛护理 6.4.1.1 犊牛出生后,首先应清除口鼻黏液。如犊牛已将黏液吸入,可握住两后肢倒提犊牛,拍打其背 部,使黏液排出;
18、如犊牛产出时已无呼吸,但有心跳,可按每 68 秒一次按压与放松犊牛胸部进行人 工呼吸,直至犊牛自主呼吸为止。 6.4.1.2 犊牛呼吸正常后,接产人员用消毒剪刀在距腹部 6 cm8 cm 处剪断脐带,将脐带中的血液和 黏液挤净,用碘伏浸泡 1 min2 min 即可,待其自然脱落。 6.4.1.3 应任由母牛舔食新生犊牛身上黏液,利于建立母子感情;若母牛母性差,可人工擦拭。 6.4.1.4 犊牛出生后应尽早吃初乳, 对出生 2 小时内不能自主站立并寻找乳头吃奶的犊牛应进行人工辅 助哺乳。 6.4.2 犊牛饲养 6.4.2.1 哺乳期为 56 个月。 6.4.2.2 犊牛出生 1 周后开始训练采
19、食精料和青干草,3 周后开始饲喂优质的青绿多汁饲料。 6.4.2.3 断奶的时间应灵活掌握,需要根据犊牛的体况、季节和饲料质量确定(详见表 2)。当犊牛在 56 月龄时,能采食 0.5 kg1.0 kg 犊牛料、0.5 kg1.0 kg 干草且能有效反刍时,可以断奶。 表2 犊牛断奶条件 季节 月龄 体重 饲料采食量(干物质) 反刍情况 冬春 6 50 kg 1.0 kg 正常 夏秋 5 40 kg 0.8 kg 正常 DB52/T 1357 2018 8 6.5 育肥牛的饲养管理 6.5.1 育肥牛采用拴系饲养法或散栏饲养法,每天干物质采食量为体重的 2.0%2.8%。 6.5.2 育肥前期
20、每天干物质采食量为体重的 2.3%2.8%,日粮中的精料含量由 20%逐渐提高至 50%。 6.5.3 育肥后期每天干物质采食量为体重的 2.0%2.4%,增加精料至日粮的 60%70%,还可通过增加 饲喂次数进一步提高牛的采食量。 6.5.4 当育肥牛满膘,采食量下降时可出栏。 6.5.5 牛出栏后,及时清洗圈舍,消毒 1 周后,方可重新进牛。 6.6 放牧牛的饲养管理 6.6.1 有草场的牛场应有计划地放牧。放牧前应对草场面积、植物种类、产草量进行调查,确定载畜 量,并将草场划分为若干小区,实行轮牧。当人工草场牧草生长至 30 cm 高时,天然草场在牧草返青后 期即可放牧。 6.6.2 母
21、牛、能独立活动的犊牛及架子牛宜放牧饲养。 6.6.3 放牧时间以早、晚为主,要避开曝晒、暴雨等恶劣天气,必要时根据天气调整放牧时间。 6.6.4 保证放牧牛吃饱,必要时补料。保持饮水充足。 6.6.5 发现有毒草(草木樨、闹羊花、蕨等),要及时清除;当草场的豆科牧草比例过大时,应控制 放牧采食量或在放牧前饲喂一定量的秸秆饲料。 6.6.6 草场施肥后 7 天内禁止放牧。 7 繁殖 7.1 引种 7.1.1 种牛从具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和动物防疫合格证的种牛场引进。 7.1.2 引进的种牛,要在引种隔离观察区观察 45 天,经检测布病、结核病均为阴性且无其他传染病 后,方可供繁殖使用。 7.1
22、.3 不得从疫区引种。 7.2 种公牛选择 7.2.1 根据系谱,将父母优秀、品种纯正、生长发育良好的 6 月龄断奶公犊初选为备选公牛。 7.2.2 备选公牛 12 月龄时,选择体型良好,体质健壮,精力充沛的个体作为备选种公牛。 7.2.3 备选种公牛 18 月龄时,终选体型良好、体质健壮、性欲旺盛、精液品质良好,体重 220 kg 250 kg,具有典型品种特征的个体为后备种公牛。 7.3 母牛选择 7.3.1 根据系谱选择品种纯正、生长发育良好的 6 月龄母犊为备选母牛。 7.3.2 备选母牛 18 月龄时,选择体型良好,无遗传缺陷,具备品种特征,乳房发育良好,乳头大小、 长短适中,体重
23、180 kg220 kg 的个体为后备母牛。 7.4 配种 7.4.1 采用人工授精或自然交配的方法;做好配种记录,填写种牛档案卡(详见附录 A)。在采精、 配种过程中保持安静。 DB52/T 13572018 9 7.4.2 采用外观试情法或直肠检查法鉴定母牛发情,自然交配在确定母牛发情后 2 小时实施,人工授 精在确定母牛发情后 8 小时实施。 7.4.3 人工授精的输精部位为子宫颈后半部,输精量为 12 毫升,有效精子数为 0.51 亿个。 7.5 精液检查 在正常使用中,每月对公牛进行1次精液检查,填写检查记录(精子活力和密度),要求原精活力 大于或等于0.6。 7.6 妊娠诊断 7.
24、6.1 配种后 1823 天不返情即视为妊娠;返情及时配种。 7.6.2 配种后 60 天采用直肠检查法确认母牛妊娠。 7.7 分娩与助产 7.7.1 发现母牛有分娩征兆时, 用 0.1%0.2% 的高锰酸钾温水或 2%3% 来苏儿溶液洗涤外阴部及其 附近,并用毛巾擦干,待其自然分娩。 7.7.2 当出现难产征兆时,应进行人工助产。 8 疫病防控 8.1 免疫 8.1.1 牛群的免疫严格按免疫程序(详见附录 B)执行。免疫用具在免疫前后应彻底消毒,剩余或废 弃的疫苗以及使用过的疫苗瓶要做无害化处理。 8.1.2 免疫 30 天后检测血液中的相应抗体水平,若免疫失败应重新免疫。 8.2 兽药使用
25、 犊牛、生长牛必须治疗时,药物使用要符合NY 5030的要求。育肥后期的肉牛,尽量不使用药物, 必须治疗时,根据所用药物执行休药期。 8.3 卫生消毒 8.3.1 牛选用的消毒剂应符合 NY 5126 的规定。选择对人和牛安全、没有残留毒性、对设备没有破坏、 不会在牛体内产生有害积累的消毒剂,比如聚维酮碘、新洁尔灭、过氧乙酸等。 8.3.2 养殖区的出入口设消毒室,人员、车辆、器具等需经消毒后方可进入养殖区。 8.3.3 每周对圈舍、饲道、场内道路消毒 1 次;出现疫情时每天消毒 1 次。 8.4 驱虫 8.4.1 春、秋季用伊维菌素、芬苯达唑拌料对牛群各驱虫 1 次。 8.4.2 对于放牧牛
26、,每周检查体表寄生虫 1 次,必要时对牛群喷雾驱虫。 9 人员要求 9.1 牛场要有从事饲养和疫病防控的专业技术人员。 DB52/T 1357 2018 10 9.2 牛场工作人员每半年进行健康检查 1 次,人畜共患病患者不得从事饲料加工、饲养和疾病诊治工 作。 9.3 场内兽医不得外出诊治动物疫病,牛场繁殖员不得对外开展动物配种工作。 10 病(死)牛及废弃物处理 10.1 牛场不得出售病牛、死牛。 10.2 发生重大疫情的牛,应在指定地点扑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10.3 有使用价值的病牛应隔离饲养、治疗,病愈后归群。 10.4 牛粪尿首先进行固、液分离,固体部分用于生产有机肥,液体部分采
27、用沼气池发酵处理。 10.5 养牛场的污水、污物处理应符合国家环保要求,污染物排放应符合 GB 18596 规定的要求。 11 其他 11.1 做好日常生产记录,记录内容包括引种、配种、产犊、哺乳、断奶、生长发育、牛群变动、饲料 采购与消耗、药品采购与使用、消毒、防疫、疾病诊治等。 11.2 种牛应有来源、系谱、特征、主要生产性能记录。 11.3 做好饲料配方及各种添加剂使用情况的记录。 11.4 兽医应做好免疫、用药、发病和治疗情况记录。 11.5 每批出场的牛应有出场牛号、销售地记录。 11.6 牛的运输按照 NY/T 5128 中的规定执行。肉牛运输前,需经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检疫,并出具检
28、疫 证明。 11.7 资料应尽可能长期保存,最少保留 2 年。 DB52/T 13572018 11 照片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种牛档案卡 种牛编号: 品种: 特征: 种牛来源: 出生日期: 表A.1 体重记录 单位:kg 年龄 出生 1 月龄 3 月龄 6 月龄 12 月龄 初配 初产 产二胎 日期 体重 表A.2 配种与产犊记录 第一次配种 第二次配种 第三次配种 生产 胎次 日期 公牛 日期 公牛 日期 公牛 预产期 实产期 犊牛重 断奶日 断奶重 1 2 3 4 5 6 7 8 9 父: 祖父: 祖母: 种牛血统 母: 外祖父: 外祖母: DB52/T 1357 201
29、8 12 表A.3 免疫记录 免疫项目 免疫日期 口蹄疫 结核 巴贝斯虫病 牛出败 其他 口蹄疫 结核 巴贝斯虫病 牛出败 其他 表A.4 疾病记录 日期 疾病(症状) 诊断治疗 备注 DB52/T 13572018 13 B 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肉牛免疫程序 表B.1 肉牛免疫程序 牛 接种日龄 疫苗名称 接种方法 免疫期及备注 150 牛 O 型口蹄疫灭活苗 肌肉注射 6 个月 240 牛巴氏杆菌灭活苗 肌肉注射 9 个月 犊牛 330 牛巴贝斯虫细胞苗 肌肉注射 6 个月 牛 O 型口蹄疫灭活苗 肌肉注射 6 个月 牛巴氏杆菌灭活苗 肌肉注射 9 个月 每年3月 牛巴贝斯虫细胞苗 肌肉注射 6 个月 牛 O 型口蹄疫灭活苗 肌肉注射 6 个月 牛巴氏杆菌灭活苗 肌肉注射 9 个月 成年牛 每年9月 牛巴贝斯虫细胞苗 肌肉注射 6 个月 _ DB52/T 135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