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91.040.99 P 33 DB52 贵州省地方标准 DB52/T 1198 2017 贵州省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规范 Construction regulations for forest health and wellness base in Guizhou province 2017 - 08 - 18 发布 2018 - 01 - 18 实施 发布贵州省 市场监督管理 局 DB52/T 1198 2017 I 目 次 前言 . . II 1 范围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2 4 设立基本条件 . . 2 5 分区建设 . . 4 6 康
2、养服务设施 . . 4 7 基础设施 . . 6 8 森林康养 基地主要建设技术要点 . 7 附录 A(规范 性附录) 森林康养基地服务设施种类 . 8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森林康养基地康养区资源条件八大维度指标 . 9 附录 C(规范性附录) 森林康养基地主要建设技术要点 . 10 DB52/T 11982017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贵州省林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贵州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3、贵州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贵州省林业对外合作项目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令君、姚建勇、刘隆德、张光辉、韦汉渝、张兴强、蒲应春、罗惠宁、罗姗、 侯拥军、侯伟、江波、陈勇、王华、刘晓、顾永顺、官加杰。 DB52/T 11982017 1 贵州省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贵州森林康养基地建设的术语和定义、设立基本条件、分区建设、康养服务设施、基 础设施、康养技术人员 本标准适用于贵州省范围内森林康养基地建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4、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8408 游乐设施安全规范 GB/T 10001.1 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 1 部分:通用符号 GB/T 10001.2 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 2 部分:旅游设施与服务符号 GB/T 10001.3 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 3 部分:客运与货运符号 GB/T 10001.4 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 4 部分:运动健身符号 GB/T 10001.5 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 5 部分:购物符号 GB/T 10001.6 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 6 部分:医疗保健符号 GB/T 10001.9 公共信息图
5、形符号第 9 部分:无障碍设施符号 GB/T 15566 公共信息导向系统 设置原则与要求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 16153 饭馆(餐厅)卫生标准 GB 16889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GB 18483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 GB 18485 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 GB 18871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 18918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 18973 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GB/T 20501 公共信息导向系统 导向要素的设计原则与要求 GB/T 50340 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 GB 50763 无障碍设计规范 GB/
6、T 50939 急救中心建筑设计规范 GB/T 51046 国家森林公园设计规范 CJJ 134 建筑垃圾处理技术规范 JGJ 62 旅馆建筑设计规范 DB52/T 1198 2017 2 JGJ 64 饮食建筑设计规范 LB/T 051 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 LY/T 2586 空气负(氧)离子浓度观测技术规范 LY/T 5132 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森林康养 Forest health and wellness 以森林景观、森林空气环境、森林食材、森林文化等为主要资源和载体,配备相应的养生休闲及医 疗、康体服务设施,开展以森林体验、修
7、身养性、调适人体机能、延缓衰老为目的的森林游憩、度假、 疗养、保健、养老和教育等活动的统称。 3.2 森林康养基地 Base of forest health and wellness 以森林资源及其赋存生态环境为依托,通过建设相关设施,提供多种形式森林康养服务,实现森林 康养各种功能的森林康养综合服务体。 3.3 森林康养资源 Resources of forest health and wellness 森林环境中有利人类健康并对心理产生积极影响,可以为森林康养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森林景观、森林空气环境、森林食材等各种要素的总和。 3.4 森林康养文化 Cul
8、ture of forest he alth and wellness 以森林为物理环境的一种长期形成的有关养护身体和生命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4 设立基本条件 4.1 面积 基地面积100 hm 2 。 4.2 基地地址选择 4.2.1 区位交通 基地距离交通枢纽和干线2 h车程。 4.2.2 权属 权属清晰,能够作为森林康养基地长期使用。 DB52/T 11982017 3 4.3 森林资源质量 4.3.1 森林覆盖率 森林覆盖率应在65%以上。 4.3.2 郁闭度 康养基地森林郁闭度应介于0.50.7。 4.4 风景资源质量 应至少包括地文、水文、生物、天象、人文五类森林风景资源中的三
9、类资源。 4.5 生态环境质量 4.5.1 水质 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GB 3838规定的类, 污水排放按照标准GB 18918中一级标准的B标准规定执行。 4.5.2 负离子含量 空气负离子含量平均值1200 个/cm 3 。 4.5.3 空气细菌含量 空气细菌含量平均值500 个/m 3 。 4.5.4 PM2.5 浓度 PM2.5浓度达到GB 3095环境空气污染浓度限值二级标准。 4.5.5 噪音 声环境质量达到GB 3096规定的1类标准。 4.5.6 人体舒适度指数 一年中基地人体舒适度指数为0级(舒适)的天数150 d。 4.5.7 土壤质量 土壤质量达到GB 15618规定的二级
10、指标。 4.5.8 环境辐射 远离天然辐射高本底地区,无通过工业技术发展变更的天然辐射,无有害人体健康的人工辐射,符 合标准GB 18871。 4.5.9 其他环境空气污染物 按照GB 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的二类区执行。 4.5.10 森林健康环境 森林健康环境参照DB11/T 725执行。 DB52/T 1198 2017 4 5 分区建设 5.1 分区结构 基地功能区划分接待区、康养区、游憩区,各功能区可根据基地功能需要,再设突出特色的功能区 域。 5.2 分区建设条件 5.2.1 接待区 选择地势平坦、集散方便、位置合理、视野开阔的地方,应能容纳较大规模的康养人群和车辆。 5.2
11、.2 康养区 康养基地康养区资源条件指标见附录B。 5.2.3 游憩区 根据基地发展功能特色,预留一定面积设置森林养生康复、休闲游憩、体育健身、自然教育等活动 的设施及场所。设施色彩、体量、布局应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5.3 分区建设内容 5.3.1 接待区 5.3.1.1 建设具有康养接待中心、停车场、餐饮、住宿、购物设施和必要的管理和职工生活用房。 5.3.1.2 建设具有数量充足、不同档次、不同类型、地理位置合理的餐饮、接待设施、旅游咨询服务 中心。 5.3.1.3 建设具有符合康养理念的特色餐饮,能够提供具有当地特色的绿色、有机食品。 5.3.2 康养区 5.3.2.1 设置 1 处以上
12、森林康养综合展示展览中心。 5.3.2.2 配置满足森林康养需要的保健、医疗等设施设备,如森林浴场、森林木屋、绿色餐厅、休闲 座椅、森林教室、瑜伽馆、医疗保健中心、冥想空间、康养步道、自然观察径等。 5.3.2.3 具有中医传统养生的疗养服务站、坐观场所,基地内物产数量丰富、品质高,能够提供安全 营养的绿色森林养生食品,制定有针对性的食疗菜单。 5.3.3 游憩区 配置满足森林康养游憩活动需要,符合健康要求的娱乐、休闲、体验设施,如自然教育中心、森林 多功能活动中心、森林文化创意坊、休闲建设活动中心等。 6 康养服务设施 6.1 主要康养服务设施建设种类 主要康养服务设施建设种类包括住宿、餐饮
13、、购物、管理服务、康养健身、休闲娱乐、科普教育、 医疗设施等,应根据基地功能分区确立旅馆的位置、等级、风格、造型、高度、色彩、密度、面积等, 具体建设内容见附录A。 DB52/T 11982017 5 6.2 住宿设施 6.2.1 基地住宿服务,应根据康养人群的规模和需求,确定宾馆、饭店、特色旅店的接待房间、床位 数量及档次比例,应根据康养产业发展需要预留扩建条件。 6.2.2 住宿服务设施设计按照 DB52/T 988 执行。 6.3 餐饮设施 6.3.1 餐饮服务点规模和布局,应按照游览里程和实际条件统筹安排,应在游人集散地和较为集中的 休憩点,设置餐饮服务设施。 6.3.2 餐饮点建筑造
14、型应与自然环境协调。 6.3.3 餐饮建筑设施设计按照 JGJ 64 执行。 6.4 购物设施 6.4.1 基地内具有相对集中、便捷的购物设施。各功能区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立购物场所,销售康养类 林产品。 6.4.2 购物设施设计按照 DB52/T 1161 执行。 6.5 管理服务设施 6.5.1 应在交通便利、位置明显区域进行建设,方便基地维护管理。 6.5.2 应根据康养人群容量、停车数量统筹安排进行建设。 6.5.3 管理服务设施设计按照 DB52/T 1089 执行。 6.6 康养健身设施 6.6.1 选址应在森林资源良好,气候条件适宜的区域,以森林医学为指导,充分利用森林保健功能, 合
15、理建设康养健身设施。 6.6.2 康养健身设施规模、类型和布局,应按照功能定位和实际条件统筹安排,应按照康养人群需要, 设置康养和运动等设施。 6.6.3 康养健身设施建筑造型应与周边自然环境协调。 6.7 休闲娱乐设施 6.7.1 选址和建设不得破坏康养基地原有景观和自然环境。 6.7.2 应结合基地内地形条件和现有设施,因地制宜布设休闲娱乐服务项目。 6.7.3 休闲娱乐设施设计,按照 GB 8408 执行。 6.8 科普教育设施 6.8.1 选址和建设应在森林类型多样、物种多样性丰富的区域。 6.8.2 设置森林生态科普、森林生态文化、森林康养知识解说牌。 6.9 医疗设施 建筑设施设计
16、按照GB/T 50939执行。 DB52/T 1198 2017 6 6.10 安全设施 6.10.1 应建立健全安全风险提示制度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完善安全控制和游客应急救治体 系。 6.10.2 应建立安全预警机制。 6.10.3 安全设施设计参照 LB/T 051 执行。 7 基础设施 7.1 道路系统建设 7.1.1 车行道 车行道路宜达到林区级道路标准,符合安全行车基本要求。 7.1.2 登山步道 宽度应1.0 m1.5 m,踏步宽度应30 cm,踏步高度应16 cm,台阶踏步数应2级。 7.1.3 徒步步道 宽度应1.5 m2.0 m,踏步宽度应30 cm,踏步高度应16
17、 cm,台阶踏步数应2级。 7.1.4 康养步道 康养步道应避免坡度过陡,铺设路面宜适宜残疾人员及病人患者游览需要。步道纵坡宜7%,步道 宽度分为三级,低强度以0.6 m0.8 m为宜;中等强度以1.2 m1.5 m为宜;高等强度以1.5 m2.0 m为 宜。铺设路面材质以当地材料为主,不宜硬化,应少设台阶。路面和形式富于变化,注重安全,自然、 简朴、舒适、最大化减少对森林环境的扰动。 7.1.5 步道系统解说牌 在步道转弯或分道处设置步道系统指引图、步行线路及现处位置图。按平均距离400 m500 m设置 解说牌,解说牌内容包括沿途地形地貌、步道线路及主要设施配置;现在位置点及溪流、桥、峡谷
18、、池 塘、悬崖、瀑布等目标位置;到达每一休息据点的距离与步程时间。步道每条线路以不同的颜色表示, 并标明平均坡度。 7.2 停车场 7.2.1 规模应与基地的游客接待容量相适应。 7.2.2 按照 GB 1775 中生态停车场建设执行。 7.3 无障碍设施 无障碍设施按照标准GB 50763第3项要求执行,无障碍设施符号按照标准现行国家标准 GB/T 10001.9执行。 7.4 辅助设施 7.4.1 环境监测设施 具备必要的环境监测设备(负离子、温度、湿度、噪音、PM2.5等),并实时显示监测数据。 DB52/T 11982017 7 7.4.2 厕所 森林康养基地厕所设置按照GB/T 18
19、973执行。 7.4.3 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按照GB 18918中1级标准的B执行标准规定。 7.4.4 餐饮卫生 餐饮场所卫生条件应按照GB 16153执行。油烟排放应按照GB 18483执行。 7.4.5 垃圾处理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应按照GB 16889或GB 184 85执行,建筑垃圾处理应按照CJJ 134执行,医疗垃 圾参照医疗垃圾管理条例。 7.4.6 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应按照GB 10001.1,GB 10001.2,GB 100 01.3,GB 10001.4, GB 10001.5,GB 10 006执行。 7.4.7 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计 应按照GB/T 155
20、66,GB/T 20501执行。 8 森林康养基地主要建设技术要点 具体建设内容详见附录C。 DB52/T 1198 2017 8 A 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森林康养基地服务设施种类 表 A.1 森林康养基地康养服务设施种类 类别 设施种类 住宿设施 休养所 * 、森林木屋 * 、休憩厅 * 、露营地 * 、树屋森林酒店、生态山庄、野外休息场所等。 餐饮设施 绿色餐厅 * 、休闲餐厅、餐饮服务点等。 购物设施 康养类有机绿色产品销售点 * 、工艺品销售点、中草药销售点等。 管理服务设施 接待中心 * 、停车场 * 、生态厕所 * 、垃圾站 * 、管理用房 * 、员工住宿等。 康养健身
21、设施 森林浴场 * 、冥想空间 * 、康养步道 * 、康养服务站 * 、休闲座椅 * 、坐观场所 * 、康体俱乐部、 药草花园、日光浴场、越野行走、山地自行车、攀岩、丛林穿越等。 休闲娱乐设施 森林多功能活动平台 * 、观景台、休闲健身活动中心、儿童游乐设施、吊桥、森林小火车 等。 科普教育设施 森林体验馆 * 、森林文化创意坊 * 、森林教室 * 、自然观察径 * 、动物观察台、探访道路、森 林博物馆、标本馆、图书资料馆、森林作业体验场、特色植物收集场、登山路等。 医疗设施 医疗保健中心 * 、康养所、急救中心、康复中心等。 安全设施 围栏 * 、护坡 * 、监控摄像头 * 、火险报警器 *
22、 、安全警示灯等。 注: *为必建设施,可根据功能需要,新建或对现有设施进行升级改造,设施规模根据需要确定。 DB52/T 11982017 9 B B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森林康养基地康养区资源条件八大维度指标 表B.1 森林康养基地康养区资源条件八大维度指标 指标 标准 绿化度 森林覆盖率应在 65%以上。森林郁闭度应介于 0.50.7。 人体舒适度 一年中人体舒适度指数为 0 级(舒适)的天数150 d。 高度 海拔2000 m。 负氧度 空气负离子含量平均值2000个/cm 3 。 洁净度 空气细菌含量平均值300 个/m 3 ;环境噪声达到 GB 3096 规定的 0 类标准
23、,PM2.5 达到 GB 3095 环境空气污染浓度限值一级标准;其他环境空气污染物按照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 的一类区执行。 通视度 通视距离达到50 m以上。 精气度 森林植被季相变化明显,小气候温润,有益于身心健康。有针对性的营造、补植释放植物精气 的具有保健性能植物,突出优质林分,提升康养林疗养功能。 优产度 具有中医传统养生的疗养服务站、坐观场所,基地内物产数量丰富、品质高,能够提供安全营 养的绿色、有机森林养生食品,制定有针对性的食疗菜单。 DB52/T 1198 2017 10 C C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森林康养基地主要建设技术要点 表C.1 森林康养基
24、地主要建设技术要点 设施分类 建设技术要点 自然观察径 选择在生物多样性丰富,林分人为干扰少,天然更新旺盛的森林中,树种结构以乡土树种 为主。通过解说的方式为游客介绍森林中的动植物及其习性、森林结构和功能、森林演替 过程等。 康养步道 优先选择在林木高大、植物精气浓郁的林分和有水景资源的瀑布、山泉、溪流、湖泊。修 建步道的材料以本地等自然材料为主,坡度较缓。 森林教室 选择在林木高大且树冠浓荫的林分中,每间森林教室容纳 3050 名学生为宜,座椅和讲台 用森林经营后的剩余物制作。 森林文化创意坊 选择在交通方便,容易获取森林剩余物的林分中。需配桌椅和制作工具。 森林多功能平台 选择在地势相对凹陷,周边有一定坡度的森林中,坡度在 1020。 森林浴场 选择在负离子含量高的针叶林中为最佳,如柏木林、松林、杉林等,要求林内空气流通。 森林冥想场所选择在安静、位置相对独立且浓荫的林分中,林木高大,地面灌木少,以铺 设碎石为宜。设置舒服的木质躺椅。 _ DB52/T 1198-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