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20 B 05 DB52 贵州省地方标准 DB 52/T 1157.22016 香禾有机生产技术规程 第 2 部分: 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of Organic Kam Rice Pat2: Cultivation 2016 - 11 - 15 发布 2017 - 05 - 14 实施 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52/T 1157.22016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1 3 要求 . 1 4 栽培技术 . . 1 5 资料记录 . . 2 6 有机认证 . . 3 附录 A(资料性
2、附录) 有机作物种植允许使用的土壤培肥和改良物质 . 4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有机作物种植允许使用的植物保护产品物质和措施 . 5 附录 C(规范性附录) 稻(香禾)- 鱼-鸭共生体系.6 附录 D(资料性附录) 香禾大田病虫害防治用药方法 . 7 DB52/T 1157.22016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这些专利的责任。 DB52/T 1157-2016香禾 有机生产技术规程为系列标准: 第1部分 产地环境; 第2部分 栽培技术规程; 第3部分
3、 采收、贮藏与加工。 本部分为DB52/T 1157-2016的第2部分。 本标准由黔东南州农业科学院提出。 本标准由贵州省农业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黔东南州农业科学院、黔东南州质量技术监督局、黎平县农业局、从江县农 业局、榕江县农业局、贵州省黎平县侗乡米业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立、陈建祥、程红、潘春晓、杨志刚、郑桂云、吴锡锋、梁翠竹、袁仕华、 严中华、杨正林、赵建荣。 DB52/T 1157.22016 1 香禾 有机生产技术规程 第 2 部分: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香禾有机栽培基本要求,包括育秧、移栽、田间管理、有害生物防控、资料记录,以 及稻(香禾)-
4、鱼-鸭共生体系等操作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香禾的有机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 GB/T 19630.1 有机产品第一部分:生产 NY 525 有机肥料 NY 884 生物有机肥 3 要求 3.1 投入品管理 3.1.1 有机香禾栽培允许使用的土壤培肥和改良物质应符合 GB/T 19630.1 规定,参见附录 A。 3.1.2 有机香禾栽培控制病虫草害的植物保护产品应符合 GB/T 19
5、630.1 规定,参见附录 B。 3.2 平行生产控制 如果有机香禾田周边存在平行生产,应在有机和常规生产区域间设置缓冲带或物理障碍,以防有机 种植禁用物质漂移到有机稻田,以保证有机生产不受污染 。平缓稻区缓冲带应在100 m以上,低山丘陵 稻区上游不能种植非有机作物。 4 栽培技术 4.1 品种选择 生产用种应选择通过贵州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或认定的香禾品种,且符合GB 4404.1质量要求。 4.2 育秧 采用水育秧或湿润育秧技术(4月下旬至5月底播种),培育壮秧。种子处理和秧田管理中,禁止使 用有机栽培禁用物质。 4.3 移栽 DB52/T 1157.22016 2 一般在5.57.5叶
6、龄移栽。穴栽23粒谷秧,中等肥力田每667 栽0.6万穴0.8万穴,落田苗 4.56万苗;下等肥力田每667 栽0.85万穴左右,落田苗6.5万苗左右。 4.4 大田管理 4.4.1 施足底肥 每667 施足符合NY 525要求的优质腐熟农家肥100 0 kg,或经有机认证机构认证的符合NY 884要 求的生物有机肥40 kg80 kg。 4.4.2 水分管理 栽秧后保持水层3 cm5 cm促分蘖,收获前10 d15 d断水落干。 4.5 有害生物防控 4.5.1 种类 主要害虫: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稻飞虱、稻叶蝉;主要病害:穗颈瘟、纹枯病、稻曲病, 主要草害:稗草。 4.5.2 防控
7、措施 4.5.2.1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培育壮苗,合理稀植。 4.5.2.2 物理防治 采用杀虫灯、黄板等诱杀害虫。 4.5.2.3 生物防治 建立稻(香禾)-鱼-鸭共生体系,控制病虫草害,见附录C。 4.5.2.4 药剂防治 当病虫害达到防治技术指标时,应采用药剂防治,参见附录D。 4.5.2.5 杂草防治 杂草发生时人工拔除。 5 资料记录 5.1 产地地块图 地块图应清楚标明有机水稻生产田块的地理位置、田块号、边界、缓冲带以及排灌设施等。 5.2 农事活动记录 农事活动记录应该真实反映整个生产过程,包括投入品的种类、数量、来源、使用原因、日期、效 果以及出现的问题和处理结果等。 D
8、B52/T 1157.22016 3 6 有机认证 生产有机水稻除按上述要求操作外,还应到相关部门申请有机食品认证。在认证机构接受申请到正 式发放有机食品认证证书之前,都不能做为有机产品销售。 DB52/T 1157.22016 4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有机作物种植允许使用的土壤培肥和改良物质 物质类别 物质名称、组分和要求 使用条件 作物秸秆和绿肥 有 机农业 体系内 畜禽粪便及其堆肥(包括圈肥) 秸秆 与动物粪便堆制并充分腐熟后 畜禽粪便及其堆肥 满足堆肥的要求 干的农家肥和脱水的家畜粪便 满足堆肥的要求 海草或物理方法生产的海草产品 未经过化学加工处理 来自未经化学处理木
9、材的木料、树皮、锯屑、 刨花、木灰、木炭及腐殖酸物质 地面覆盖或堆制后作为有机肥源 未搀杂防腐剂的肉、骨头和皮毛制品 经过堆制或发酵处理后 蘑菇培养废料和蚯蚓培养基质的堆肥 满足堆肥的要求 不含合成添加剂的食品工业副产品 应经过堆制或发酵处理后 草木灰 不含合成添加剂的泥炭 禁止用于土壤改良;只允许作为盆栽基质使用 饼粕 不能使用经化学方法加工的 I.植物 和动物 来源 有机农业 体系以外 鱼粉 未添加化学合成的物质。 磷矿石 应当是天然的,应当是物理方法获得的,P 2O5中镉含量 90 mg/kg 钾矿粉 应当是物理方法获得的,不能通过化学方法浓缩。氯的含 量少于 60%。 硼酸岩 微量元素
10、 天然物质或来自未经化学处理、未添加化学合成物质 镁矿粉 天然物质或来自未经化学处理、未添加化学合成物质 天然硫磺 石灰石、石膏和白垩 天然物质或来自未经化学处理、未添加化学合成物质 粘土(如珍珠岩、蛭石等) 天然物质或来自未经化学处理、未添加化学合成物质 氯化钙、氯化钠 窑灰 未经化学处理、未添加化学合成物质 钙镁改良剂 II.矿 物来源 泻盐类(含水硫酸岩) 可生物降解的微生物加工副产品,如酿酒和蒸馏酒行 业的加工副产品 III.微 生物来 源 天然存在的微生物配制的制剂 DB52/T 1157.22016 5 B 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有机作物种植允许使用的植物保护产品物质和措
11、施 物质类别 物质名称、组分要求 使用条件 印楝树提取物及其制剂 天然除虫菊(除虫菊科植物提取液) 苦楝碱(苦木科植物提取液) 鱼藤酮类(毛鱼藤) 苦参及其制剂 植物油及其乳剂 植物制剂 植物来源的驱避剂(如薄荷、熏衣草) 天然诱集和杀线虫剂 (如万寿菊、孔雀草) 天然酸(如食醋、木醋和竹醋等) 蘑菇的提取物 牛奶及其奶制品 蜂蜡 蜂胶 明胶 I.植物和 动物来源 卵磷脂 铜盐(如硫酸铜、氢氧化铜、氯氧化铜、辛酸铜等) 不得对土壤造成污染 石灰硫磺(多硫化钙) 波尔多液 石灰 硫磺 高锰酸钾 碳酸氢钾 碳酸氢钠 轻矿物油(石蜡油) 氯化钙 硅藻土 粘土(如:斑脱土、珍珠岩、蛭石、沸石等) II
12、.矿物来源 硅酸盐(硅酸钠,石英) 真菌及真菌制剂 如白僵菌、轮枝菌 细菌及细菌制剂(如苏云金杆菌,即 Bt) 释放寄生、捕食、绝育型的害虫天敌 III.微生物 来源 病毒及病毒制剂(如:颗粒体病毒等) 氢氧化钙 二氧化碳 乙醇 海盐和盐水 苏打 软皂(钾肥皂) IV.其他 二氧化硫 物理措施(如色彩诱器、机械诱捕器等) 覆盖物(网) 昆虫性外激素 仅用于诱捕器和散发皿内 V.诱捕器、屏 障、驱避剂 四聚乙醛制剂 驱避高等动物 DB52/T 1157.22016 6 C C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稻(香禾)-鱼-鸭共生体系 C.1 养育技术 C.1.1 开挖鱼坑、渔沟 在靠近进水口的田角
13、或方便管理的田埂边挖一个深3050 cm, 面积35 m2的四方形或长方形鱼坑。 在稻田四周距田埂80100 cm的地方开挖环田鱼沟,并根据田块大小再开挖“十”字或“井”字形中心 鱼沟,沟深30 cm,宽40 cm,与鱼坑连通。 C.1.2 鱼苗投放 香禾移栽5 d后投放鱼苗。一般每667 投放体重50 g鲤鱼100尾,体长10 cm15 cm草鱼510尾。 C.1.3 饲养管理 经常巡视田埂及检查拦鱼网栅,清除堵塞网栅的杂物,保持排水畅通,防止漏水和溢水逃鱼。 C.2 养鸭技术 C.2.1 搭建简易鸭舍 在鱼坑上方用树木立架,下方离水面15 cm20 cm用竹(木)条铺面,舍高以便于鸭子活动
14、为宜, 木皮或水泥瓦盖顶。 C.2.2 设置围栏 用粗铁丝把细尼龙网的上下两端穿上,网高60 cm,每隔3 m用一个木桩固定。 C.2.3 鸭苗投放 香禾移栽10 d后投放鸭苗,一般每667 投放脱温鸭苗(10日龄)25只。 C.2.4 饲养管理 雏鸭(4周龄前)早晚各补饲谷料1次,按早上半饱晚喂足的原则确定补饲量,逐减喂饲次数和数量, 促使鸭自由采食。 中鸭(4周龄-5周龄)可根据放养鸭啄食杂草、野菜、昆虫的情况,给放养鸭补饲谷料。 大鸭(6周龄-出栏)以放养为主,晚上回棚舍后进行补饲谷料;抽穗灌浆后收回鸭子,实行圈养; 成熟收割后二次赶鸭下田。 C.3 水分管理 一般香禾秧苗分蘖期浅灌,保
15、持3 cm6 cm的水层,孕穗后水层保持8 cm12 cm或更深些。水稻 收割后如继续养鱼,水位应再加深。 DB52/T 1157.22016 7 D D 附 录 D (资料性附录) 香禾大田病虫害防治用药方法 名称 防治时期与指标 防治方法 每 667 m 2 用 5%井岗霉素 400 ml兑水 50 kg60 kg均匀喷雾防治。 稻纹枯病 发生高峰期 每 667 m 2 用 2%井冈.8 亿个/克蜡芽菌悬浮剂 100 g150 g300 倍500 倍液 45 L60 L 细雾均匀喷洒在穗部和叶片表面。 每 667 m 2 用 5%井岗霉素 400 ml 兑水 50 kg60 kg均匀喷雾。
16、 稻曲病 水稻抽穗期 每 667 m 2 用 2%井冈.8 亿个/克蜡芽菌悬浮剂 100 g150 g300 倍500 倍液 45 L60 L 细雾均匀喷洒在穗部和叶片表面。 稻瘟病 孕穗期,第 1 次在 5%破口 抽穗期,第 2 次在齐穗期 每 667 m 2 用 2%井冈.8 亿个/克蜡芽菌悬浮剂 100 g150 g300 倍500 倍液 45 L60 L细雾均匀喷洒在穗部和叶片表面。 螟 虫 稻苗枯鞘高峰前期 每 667 m 2 用 1.1%百部楝烟乳油 50 ml 兑水 50 kg60 kg喷雾,施药后保 水至少 3 d 以上。 稻飞虱 稻叶蝉 当百穴虫量达 2000 头以 上时 用 1.1%百部楝烟乳油进行药剂防治,针对稻株中下部喷雾。 稻 纵 卷叶螟 1-2 龄幼虫盛发期(稻叶初 卷期),当分蘖期百穴幼虫 85 头以上、孕穗期 60 头以 上 用 1.1%百部楝烟乳油进行药剂防治。 草害 适 时 人工拔除。 _ DB52/T 1157. 2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