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30 B 43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 17492014 简州大耳羊繁育技术规程 2014 - 04 - 08 发布 2014 - 06 - 01 实施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51/T 17492014 I 目 次 前 言 . . II 1 范围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1 3 选种选配 . . 1 4 配种繁殖 . . 1 5 妊娠诊断 . . 2 6 保胎护产 . . 2 7 繁殖指标 . . 2 8 纯种繁育 . . 2 9 育羔技术 . . 3 10 繁育生产记录 . . 3 附录 A(资料 性附录) 简州大耳羊繁育生产
2、记录 .4 DB51/T 17492014 II 前 言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四川省畜牧食品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西南民族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畜牧总站、简阳 市畜牧食品局、四川省简阳大哥大牧业有限公司。 本标准起草人:范景胜、熊朝瑞、王永、张红平、傅昌秀、郑水明、陈天宝、俄木曲者、杨益琼、 易军、蔡刚、邓中宝、陈小琴、熊玉龙。 DB51/T 17492014 1 简州大耳羊繁育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简州大耳羊的选种选配、繁殖配种、人工授精、妊娠诊断和育羔技术等。 本标准适用于简州大耳羊的纯
3、种繁育和杂交改良繁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51/ 538 简阳大耳羊 DB51/T 511 肉用山羊人工授精技术操作规程 3 选种选配 3.1 选种 3.1.1 严格按照 DB 51/538 的要求选择符合简州大耳羊品种标准的种羊作为种用。 3.1.2 种羊选留:公羊选留率 20%,母羊选留率 80%。 3.2 选配 3.2.1 初配年龄和体重 公羊12月龄,体重40kg以上;母羊8月龄,体重25kg以上。 3.2.2 选配原则
4、 3.2.2.1 纯繁应坚持同质选配的原则。 3.2.2.2 禁止有遗传缺陷的公羊、母羊互相交配。 3.2.2.3 交配公、母羊至少三代无亲缘关系。 3.2.2.4 纯繁群体内近交系数增量控制在 12.5%以内。 3.2.3 选配等级 公羊等级应高于或等于母羊的等级。 3.2.4 繁殖年限 公羊5年 6年,母羊6年 7年。 4 配种繁殖 DB51/T 17492014 2 4.1 发情鉴定 母羊平均发情持续时间48h。按DB 51/T 511操作规程进行母羊发情鉴定。 4.2 配种 4.2.1 人工辅助交配 公羊、母羊分群饲养。公羊配种一般每天不超过2次,每周至少停配2d。 4.2.2 人工授
5、精 按DB 51/T511操作规程进行采精配种。 5 妊娠诊断 5.1 外部观察 母羊配种后不再发情,表现出采食量增加,体重逐渐增达,腹部逐渐增大等特征时可判定为妊娠。 5.2 阴道检查 用开窒器打开阴道,怀孕20d左右的母羊,若黏 膜为白色,几秒钟后变为粉红色,且黏液量少、透 明;怀孕20d后由稀薄变得浓稠。 5.3 直肠腹壁触诊 在早上岀牧前空腹进行诊断。将母羊仰卧保定,排除直肠宿粪,再用涂上润滑剂的触诊棒(直径 1.5cm,前端钝圆),从肛门向直肠插入 30cm左右贴近脊柱;然后,一手把棒的直肠外端轻轻下压,使 直肠一端稍微挑起,同时另一手触摸腹部,若触摸到块状实体,可断定已孕。此法宜在
6、孕后2个月时采 用。 6 保胎护产 6.1 配种后 1wk 内避免噪音和惊吓,使母羊处于安静状态。 6.2 怀孕前期,在母羊日粮中适量补充铜、锰、钴等微量元素。 6.3 临产前 2wk3wk,给母羊肌注亚硫酸钠维生素 E,每只羊 2mL3mL。 6.4 临产前 3d,母羊进入产羔栏饲养,禁止剧烈运动。 6.5 羔羊出生后,及时给母羊补充 0.9%的食盐水。 7 繁殖指标 7.1 情期受孕率 90%。 7.2 初产母羊产羔率 150%,经产母羊产羔率 240%。 7.3 断奶成活率 96%。 8 纯种繁育 DB51/T 17492014 3 8.1 要求指标 将近交系数控制在12.5%以内。 8
7、.2 选育方法 采取群系继代繁育法或血缘更换繁育法。 8.2.1 群体继代繁育法 8.2.1.1 按本品种繁育的原则,最小纯繁群体至少由 150 只母羊、5 只公羊组成,在群内按照公、母 比例 1:30 有序组织配种。 8.2.1.2 按继代母羊组群,配备至少相距三个世代的公羊定群、定羊配种,避免近亲交配。 8.2.2 血缘更换繁育法 a) 最少由 30 只以上的纯种(系)繁殖羊组成纯种(系)繁殖群。 b) 在繁殖群中,按繁殖母羊数配备亲缘关系相距三代以上的纯种(系)种公羊 3% 5%; c) 坚持每年异地更换一次同品种(系)配种公羊; d) 群内所繁殖的公羊一律淘汰或外销,不得留群参繁。 8
8、.3 严格系谱记载与管理,记录记载内容参考附录 A。 9 育羔技术 9.1 初生羔羊前 7d 吃足初乳后,采取人工控制哺乳,哺乳 4 次6 次/d。 9.2 1 周龄后,供给羔羊母乳(包括人工乳)3 次4 次/d,并提早诱食和户外运动。 9.3 3 周龄时,补喂优质鲜草,喂乳次数可减至 2 次3 次/d;4 周龄时,喂乳次数减至 1 次2 次/d。 9.4 1 月龄后驱杀体内寄生虫;2 月龄时对非留种羔羊进行去势。 9.5 羔羊 2 月龄体重达到 10kg 以上时断奶。断奶后,分公、母入羔羊过渡群,并提高优质饲草比重, 构成过渡期(一般 3 月龄4 月龄)的日粮。 9.6 对秋羔和冬羔在饲养上
9、应注意防寒保暖,提高能量供应量,喂给优质青草。日粮的消化能 12.56MJ/kg、粗蛋白 15%。 10 繁育生产记录 生产记录按附录A 简州大耳羊繁育生产记录要求进行。 DB51/T 17492014 4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简州大耳羊繁育生产记录 A.1 简州大耳羊配种及产羔记录表,见表A.1。 表A.1 简州大耳羊配种及产羔记录表 繁殖母羊 配种公羊 配种 产羔 羔羊断奶 序 号 耳 号 年 龄 等 级 胎 次 耳 号 年 龄 等 级 日 期 预 产 期 日 期 产 羔 序 性 别 死 胎 初 生 重 /kg 日 期 体 重 /kg 体 长 /cm 体 高 /cm 胸 围
10、 /cm 管 围 /cm 耳 长 /cm 1 2 3 4 小 计 1 2 3 4 小 计 1 2 3 4 小 计 1 2 3 4 小 计 DB51/T 17492014 5 A.2 简州大耳羊种羊卡片,见表A.2。 表A.2 简州大耳羊种羊卡片 B 简州大耳羊配种产羔记录表 C 个体编号: _ 性别: D E 出生日期: _ 出生地点: 个体编号: _ 性 别: _ NO. _ 出生日期: _ 出生地点: _ (一) 系谱 系祖 编号 年龄 体型 体质 体重 产肉指数 外貌特征 等级 鉴定年度 父 祖 父 父 系 祖 母 母 外祖父 母 系 外祖母 (二)生长发育 测定时间 年龄 体重 体长
11、体高 胸围 管围 耳长 评定等级 (三)体质外貌 鉴定 年度 年龄 体型 体质 头型 耳 眼 角 鼻 颈部 体躯 四肢 乳房 毛色 评定 等级 (四)生产及配种产羔成绩 与配公羊 产 羔 断奶 年 度 泌 乳 期 产乳 量 平均 日产 羊号 年 龄 等 级 公 母 死 胎 窝 重 只 数 哺育 率 窝重 个体 均重 日增 重 留种或 淘汰 (五)后裔测定 与配羊 初生羔羊平均 双月断奶羊平均 六月龄 年 龄 等 级 只 数 胎 次 测 定 只 数 窝 重 个体 重 胎 产 哺 育 率 窝 重 个体 重 日 增 重 体 长 体 高 胸 围 体 重 体 长 体 高 胸 围 (六)综合评定 鉴定年度 年龄 系谱鉴定 后裔测定 生长发育 体质外 总评等级 _ DB51/T 1749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