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30 B 31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 4392014 代替 DB51/T 439-2004 毛木耳生产技术规程 2014 - 04 - 08 发布 2014 - 07 - 01 实施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51/T 4392014 I 目 次 前 言 . . II 1 范围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1 4 产地环境 . . 1 5 生产管理 . . 2 6 病虫害防治 . . 4 7 采收 . . 5 8 转潮管理 . . 5 9 菌渣处理 . . 5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培养料配方(推荐) .
2、 6 DB51/T 4392014 II 前 言 本标准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四川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由四川省食用菌菌种场、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忠乾、唐杰、姜邻、唐利民、王蓓、何晓兰、陈晓娟。 本标准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了“菌种”和“栽培种”的定义; 修改调整了“产地环境”的内容; 修改了菌种质量标准,增加了“菌种来源 ”; 增加了冬季抢温接种的内容; 增加了耳棚搭建要求; 将“病虫害防治”独立成章; 增加了“菌渣处理”。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第一次,DB51/T 4 39-2004
3、。 DB51/T 4392014 1 毛木耳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毛木耳生产的产地环境、生产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转潮管理及菌渣处理。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毛木耳熟料袋栽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12728 食用菌术语 NY 5095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 NY 5099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NY 5358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产地环境条件 DB51/ 33
4、6 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DB51/ 337 无公害农产品农药使用准则 DB51/T 1059 毛木耳菌种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菌种 生长在适宜基质上具结实性的菌丝培养物,包括母种、原种和栽培种。 GB/T 12728术语和定义2.5.6 3.2 栽培种 由原种移植、扩大培养而成的菌丝体纯培养物。栽培种只能用于栽培,不可再次扩大繁殖菌种。也 称三级种。 GB/T 12728术语和定义2.5.9 4 产地环境 4.1 环境选择 生产场地的环境条件应符合NY 5358的规定。 DB51/T 4392014 2 4.2 生产用水 培养料配制用水应符合D
5、B 51/336灌溉水质量的规定,出菇管理用水应符合GB5749的规定。 5 生产管理 5.1 栽培季节 毛木耳出耳的适宜温度为2230。通常自然条件下,菌袋生产季节在11月至翌年3月,适宜出 耳季节为4月至10月。 5.2 栽培方式 熟料袋栽,两头加中间开口出耳。 5.3 培养料配方与配制 5.3.1 材料选择 培养料以棉籽壳、 杂木屑、 玉米芯等农林副产物作为主料, 以米糠、 麸皮等作为辅料, 碳氮比以20:1 25:1为宜,所有原料应符合NY 5099的要求。栽培基质配方见附录A。 5.3.2 培养料的预处理 枝条、农作物秸秆等原材料粉碎或切成短节;玉米芯等颗粒较大或质地较硬的原材料用清
6、水或石灰 水预湿处理12h24h。 5.3.3 配制方法 先将各种干料按比例混合,加水充分搅拌均匀,再加入已预湿的原料一同搅匀,料水比(质量比) 为1:1.21.4。石灰水取上清液加入,使pH值达911。培养料可进行12h24h的堆制。 5.4 装袋灭菌 5.4.1 菌袋材料与规格 常压灭菌用高密度低压聚乙烯或聚丙烯塑料袋,高压灭菌用聚丙烯塑料袋。规格为20cm 22cm42cm48cm 0.025cm0.03cm。 5.4.2 装袋方法 边装料边压紧,装入袋中的培养料要松紧适度、均匀一致。袋口用绳子扎好或套塑料颈环用薄膜封 口,当天装袋,当天灭菌。 5.4.3 灭菌 5.4.3.1 常压灭菌
7、 当灶(锅)内温度达100时,保持恒温15h18h,停火,利用余热焖6h8h后开灶出袋。 5.4.3.2 高压灭菌 DB51/T 4392014 3 排尽锅内冷空气后,当压力上升到0.15MPa时,保持恒压3h4h,待压力表自然回零后,排尽余气, 开锅出袋。 5.5 接种 5.5.1 接种室(箱)的消毒 先用漂白粉溶液或石灰水彻底清洁接种场所的门窗、地板、天花板、墙壁和工作台。待灭菌后的料 袋冷却后,放入接种室(箱),关闭门窗,用气雾消毒剂熏蒸2h3h。接种前30min,再用卫生消毒剂 喷雾消毒。 5.5.2 品种选择 5.5.2.1 选择原则 选用抗病虫、优质高产、抗逆性强、商品性好的品种。
8、 5.5.2.2 菌种来源 菌种应来自经地方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具有资质的菌种生产经营者。 5.5.2.3 菌种质量 应符合DB/T1059的规定。 5.5.3 接种方法 手、种瓶(袋)外壁用75%酒精或卫生消毒剂消毒;用经火 焰灭菌后的接种工具去掉表层及上层老 化菌种,按无菌操作将栽培种接入待接袋口,适当压实,迅速封好袋口。用种量为一瓶栽培种(750ml 菌种瓶)接出菇袋8袋10袋,或一袋(22cm42cm )栽培种接30袋40袋。冬季可进行抢温接种,料 袋表面温度不超过35。 5.6 发菌培养 5.6.1 培养室的消毒 彻底打扫室内清洁卫生, 喷洒杀菌杀虫剂, 关闭门窗, 用气雾消毒剂熏
9、蒸, 使用药剂应符合DB 51/337 的规定。在使用前两天打开门窗通风换气。 5.6.2 培养条件 接种后的菌袋及时运入已消毒的培养室内,菌袋间温度控制在2025,培养室应加强通风,保 持空气新鲜,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遮光培养。 5.7 出耳管理 5.7.1 出耳场地及耳棚搭建要求 可利用空闲房屋或在田间搭建遮阳网塑料大棚、草棚等进行栽培。耳棚棚顶距耳架上层不低于1m, 耳棚顶部要有热空气交换设施,下部四周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可安装微喷灌设施。 5.7.2 耳房(场) 消毒 DB51/T 4392014 4 场地使用前要彻底打扫耳棚及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清除杂草、疏通沟渠,进行
10、杀菌杀虫处理,使 用药剂应符合DB 51/337的规定。 5.7.3 排袋 菌丝长满菌袋后,当气温达15以上时,即可进行排袋出耳管理。排袋方式有吊袋、夹袋、“井” 字形码袋、床架横卧和墙式排袋等。 5.7.4 催耳 5.7.4.1 开孔 可在袋身下侧开1个2个“一”字型出耳孔,利用两端袋口和出耳孔出耳。 5.7.4.2 环境调节 气温稳定在18以上,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85%95%,散射光照射。当耳基开始形成,及时去掉封 口纸,喷水保湿,逐渐加大通风换气。 5.7.5 耳片生长期环境调控 5.7.5.1 温度 适宜出耳温度2230。 5.7.5.2 湿度 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95%,干湿交替
11、管理。 5.7.5.3 光照 子实体生长发育期间需要散射光照,可通过环境的光照强度来调节耳片色泽。 5.7.5.4 空气 保持耳房(棚、场)内空气流畅、新鲜。 6 病虫害防治 6.1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虫优良品种,把好菌种质量关;对培养基进行彻底灭菌;接种室、培养室及出耳棚使用前 严格消毒;及时清除废弃料,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 6.2 物理防治 尽可能选用不孳生杂菌的材料建造耳棚,出耳棚(房)门、通风口用40目60目的防虫网罩护;黄 板诱杀菌蝇、菌蚊;糖醋液诱集螨虫、蛞蝓;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 6.3 生物防治 使用植物源农药和微生物农药等防治病虫害。 6.4 化学防治 D
12、B51/T 4392014 5 耳棚及环境消毒使用化学农药应执行DB51/337的规定。宜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与环境相容性好 的农药。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出耳期不使用化学农药。 7 采收 7.1 采收标准 耳片充分展开,开始卷边时即可采收。采前停止喷水或少喷。 7.2 采收方法 手握耳片基部,将整丛耳片摘下,不留耳基和小耳片。分级装框上市或加工。盛装器具应清洁卫生, 防止二次污染。产品质量应符合NY 5095的规定。 8 转潮管理 采后清除残耳, 停水养菌2d3d, 加强通风。 待创口愈合后, 加重喷水催耳, 耳片生长管理同5.7.5。 一般可采收34潮。 9 菌渣处理 全部采收结束后,菌渣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环境污染。 DB51/T 4392014 6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培养料配方(推荐) 比例(%) A1 A2 A3 A4 棉籽壳 30 56 85 杂木屑 27 29 40 玉米芯 28 40 麦麸或米糠 7 7 7 12 玉米粉 3 3 3 3 磷酸二氢钾 硫酸镁 石膏 1 1 1 1 石灰 4 4 4 4 含水量 6065 6065 6065 6065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