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6 65.020.30 B43 DB51 四川省 地方标准 %51/T 26742020 稻鸭共作及 水稻绿色防控融合技术 规程 2020 - 4 - 15 发布 2020 - 6 - 1 实施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51/T 20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鸭品种及来源 . 1 5 鸭的饲养管理 . 1 6 稻田的准备 . 2 7 水稻绿色防控 . 3 8 收获 . 3 9 生产记录 . 3 DB51/T 26742020 II 前 言 本标准依据 GB/T 1.1 2009给出的规定进行编写。 本标
2、准由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归口并解释。 本标准由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 四川省畜牧总站、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植物保护站 本标准起草人:马敏、徐旭、徐翔、王继文、王万霞、李亮、 尹勇、 封传红、郑灿财、 韩春春、 胡 继伟、 何经纬 、田卉 、 李明镜 DB51/T 26742020 1 稻鸭共作 及水稻绿色防控 融合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稻鸭共作 及 水稻绿色防控 融合技术 规程,包括术语和定义、鸭品种 及来源 、鸭的饲养 管理、稻田的准备、水稻绿色防控、 收获 、生产记录等。 本标准适用于 水稻产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引用是必
3、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 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 版 )适用于本文件。 GB 13078 饲料卫生标准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 用 规范总则 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 农业部令 3 术语和定义 3.1 稻鸭共作 指在水稻栽后活棵 至抽穗阶段,将脱温雏鸭放养在水稻田,稻田为鸭的生长提供食物、水域、遮荫 等生活条件,鸭为水稻生长除草、灭虫、施肥、松土等的 一项种养结合、降本增效的生态农业 生产 模式 。 3.2 水稻绿色防控 指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技术措施控制水稻病虫害的植物保 护措施
4、, 以 减少化学农药使用 , 确保水稻生产、稻米质量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 。 4 鸭品种 及来源 应选择适应性广、耐粗饲、抗逆性强的中、小型杂交鸭或地方品种。 雏鸭应来自于具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和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的种鸭场或孵化场 , 要求 毛色整齐、眼大有神、叫声响亮、手握挣扎有力、脐部吸收良好。 5 鸭的饲养管理 5.1 育雏期管理 5.1.1 雏鸭 ( 0 10 日龄)宜采用集中 网上 育雏。建议小规模养殖户到专业鸭场购买脱温鸭苗。 DB51/T 26742020 2 5.1.2 育雏温度控制:育雏期 1 日龄2 日龄,室温保持在 28 30 , 3 日龄 26 28 , 以后每天下降
5、1 2 ,直至达到外界温度。育雏过程中应注意观察鸭群健康情况,如采食状况 和粪便颜色,若遇天气变化,可在饮水中添加 维生素 以减小应激。 5.1.3 饮水:雏鸭出壳后 24 h 内应给予清洁饮水,可采用 5 %葡萄糖 或 电解多维温水。育雏期间不能 中断供水。 5.1.4 喂料: 雏鸭饮水 1 h 2 h 后开始喂料, 开食料选用破碎料, 2 天 3 天后饲喂全价雏鸭配合 饲料,自由采食。 5.1.5 免疫:按免疫程序接种疫苗,雏鸭免疫程序见表 1: 表 1 雏鸭免疫程序 免疫时间(日龄) 免疫疫苗 免疫方式 免疫剂量( ml) 1 病毒性肝炎抗体 颈部皮下注射 1.0 7 浆膜炎疫苗 颈部皮
6、下注射 0.5 9 禽流感疫苗 颈部皮下注射 0.5 5.2 适时放养 5.2.1 试水:育雏 5 天后 ,选择晴天的中午,根据鸭群数量将雏鸭放(赶)入水盆或浅水沟,让其在 水中自由活动,首次下水时间不宜超过 10 分钟 。 雏鸭湿毛后即将其从水中赶起至保温灯或太阳下,待 其羽毛完全干后再放(赶)入水中。 开始时每天 1 2 次, 逐渐 增加到 3 4 次, 直至雏鸭羽毛具备防水 功能 。 5.2.2 放鸭下田:秧苗移栽后 7 天 10 天,雏鸭 10 日龄 15 日龄时,将雏鸭放入准备好的稻田;放 鸭时间最好选在晴天上午 10点下午 4点之间;雏鸭下田前 3天可在饮水中添加复合多维以减小应激
7、。 稻秧定根以后才可放鸭下田,注意水稻秧龄和鸭龄的匹配。 5.2.3 放鸭密度:每亩按 10 只 15 只投放。 5.3 放养期管理 5.3.1 加强调教,建立良好的人鸭关系:稻田鸭补饲要做到定人、定时,并在补饲时给出特定的声音, 让鸭形成良好的条件反射,能主动配合养鸭人。 5.3.2 合理补饲:刚放下稻田的雏鸭,每天分早、晚补饲两次全价雏鸭料。 20 天以后,逐渐减少雏鸭 料,更换为肉鸭料或 饲喂浸泡过的小麦、玉米、适量酒糟、青饲料等混合的饲料 , 补饲次数减少至下午 一次,补饲量以鸭群吃饱不剩为原则。 饲料应无发霉、变质、结块、异味 、异嗅,卫生条件符合 GB 13078 要求。 5.3.
8、3 加强巡查,防止鸭群遭受 黄鼠狼、猫 、 犬 等 的 伤害。 6 稻田的准备 6.1 稻田选择 DB51/T 26742020 3 选择水源较丰富的田块,秧田需施足底肥。 6.2 围网搭棚 稻田 2 亩 3 亩围成一片,围网高 0.5m,在田边或田埂搭一简易遮阳棚(按 10 只 / 12 只 /搭 建),遮阳棚边建投料台或放 置 饲喂槽,作为鸭群休息、补饲、遮风挡雨和防 晒 的场所。 6.3 饮水区准备 在稻田进水口处设置一深沟或小水塘,便于晒田时为鸭群提供充足的饮水。 7 水稻绿色防控 7.1 秧田病虫害防治 7.1.1 诱杀螟虫:分别在水稻螟虫(二化螟、三化螟、大螟)越冬代成虫羽化前 5
9、 天 7 天(水稻育 秧后揭膜前),按田间平均每亩放置 1 套性诱器诱杀螟蛾。 7.1.2 移栽前 7 天 10 天用植物免疫诱抗剂处理,提高水稻抗逆和抗病虫害能力。 7.1.3 带药移栽:水稻移栽前 3 天 5 天选用 符合 NY/T 1276 规定 的杀菌剂和杀虫剂,首选生物制剂 秧田喷雾,预防本田叶瘟,防治稻水象甲、水稻螟虫。 7.2 本田病虫害防控 7.2.1 性诱剂诱杀:分别在水稻螟虫(二化螟、三化螟、大螟)、稻纵卷叶螟等害虫各代成虫羽化前 5 天 7 天,按田间平均每亩放置 1 套性诱器诱杀螟蛾。 7.2.2 灯光诱杀:按 30 亩安装一盏频振式杀虫灯或太阳能杀虫灯诱杀趋光性害虫。
10、从二化螟成虫始见 开始开灯,至当年水稻生育期二化螟成虫终见止关灯。 7.2.3 生物农药防治: 肉鸭在田时, 利用鸭的活动 进行生物防治,肉鸭离田后,视水稻病虫 害 发生状 况用 符合 NY/T 1276 规定的生物农药控制穗颈瘟、纹枯病、 稻曲病等病害。 8 收获 8.1 鸭的出栏 水稻乳熟前,应结束放养。在鸭群上市前 1 周 2 周,可适当补饲全价饲料或能量水平较高的饲料 对鸭群集中育肥。装运前 6 h 8 h 停止喂料, 1 h 2 h 停止供水。运输途中防止挤压和碰伤。 8.2 水稻收获 当水稻籽粒黄熟时及时收获。 9 生产记录 按照农业部 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 建立生产记录档案 。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