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65.020.30 DB51 备案号: 25379 2009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350 2009 代替DB51/3502003 无公害蜂产品 蜂王浆生产与质量 Non-environmental Pollution Bee Products Royal Jelly Production and Quality Monitoring 2009-06-02 发布 2009-06-10 实施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51/T350 2009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蜂王浆生产 . 1 5 质量要
2、求 . 3 6 检验方法 . 4 7 产品判定原则 . 4 8 标签、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 4 DB51/T350 2009 II 前 言 本标准代替DB51/350-2003无公害蜂产品 蜂王浆生产与质量。 本标准是对DB51/350-2003的修订。本标准与DB51/350-200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由条文强制性标准改为推荐性标准。 新增DB51/T803-2008 无公害蜂产品蜜蜂饲养管理为引用文件。 新增10-羟基-2-癸烯酸、台基为术语和定义。 新增蜂王浆真实性要求。 调整了水分、蛋白质含量的限值。 修改了蜂王浆的定义、感官要求。 对部分用语作了规范性修改。 本标准按GB/
3、T1.12000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和GB/T1.22002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 素内容的确定方法要求编写。 本标准于2003年3月18日首次发布。2008年12月11日第一次修订。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原DB51/350-2003无公害蜂产品 蜂王浆生产与质量同时作废。 本标准由四川省畜牧食品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由四川省蜂业管理站、四川省蜂产品质量检验中心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平、邹志坚、王顺海、李念周、罗勤、唐友海。 DB51/T350 2009 1 无公害蜂产品 蜂王浆生产与质量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蜂产品蜂王浆的术语和定义、蜂王浆生产、
4、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标签、标志、 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蜂王浆的生产、收购、加工、运输、贮存、销售。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4789-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GB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9697-2008 蜂王浆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5009.11 食品中总砷的测定方法 GB/T5009.
5、12 食品中铅的测定方法 GB/T5409 牛乳中氯霉素测定方法 NY/T5039-2001 牛乳中呋喃唑酮测定方法 NY/T5134-2002 无公害食品 蜂蜜 NY/T5135-2002 无公害食品 蜂王浆与蜂王浆冻干粉 DB51/T803-2008 无公害蜂产品 蜜蜂饲养管理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蜂王浆 工蜂咽下腺和上颚腺分泌的,主要用于饲喂蜂王和蜂幼虫的乳白色、淡黄色或浅橙色浆状物质。又 称蜂皇浆。 10-羟基-2- 癸烯酸 分子式为C 10H18O3, 目前天然产物中只存在于蜂王浆中的脂肪酸。又称蜂王浆酸。 台基 无卵或幼虫的蜂王巢房,用纯蜂蜡或无毒塑料制造。人
6、造台基主要用于育王和生产蜂王浆。 蜂王浆生产 生产条件 基本条件 蜂群健康无病,生产期间禁用一切蜂药,各龄子脾齐全,蜜粉饲料充足。 气温 外界气温在15以上。 DB51/T350 2009 2 饲养管理 符合DB51/T803-2008无公害蜂产品 蜜蜂饲养管理标准要求。 生产工具 1. 4.1.4.1 采浆框:巢框式采浆框 2. 4.1.4.2 台基条:无毒塑料制造,一般每条有 25-33 个杯形台基。 3. 4.1.4.3 移虫针:一般采用牛角舌片制成。 4. 4.1.4.4 取浆器:用无毒材料制成的器具。 5. 4.1.4.5 浆框盛放箱:一般用木板制成,用于运送浆框。 6. 4.1.4
7、.6 巢脾承托盘:一般用木板或不锈钢制成,用于移虫时承托巢脾。 7. 4.1.4.7 其它用具及设备:镊子、不锈钢刀、盛浆瓶、冰箱或冰柜、沙布、毛巾、消毒酒精等。 蜂群的组织 时间安排 蜂群群势在7框以上,外界有丰富蜜粉源,移虫前1天2天组织好蜂群。 箱内布局 用隔王板将蜂隔成繁殖区和生产区,生产区内放1张2张蜜粉脾、1张2张幼虫脾,其余为新封盖 子脾,采浆框插在幼虫脾与蜜粉脾或封盖子脾之间,繁殖区放卵虫脾、空脾、即将或开始出房的蛹脾、 蜜粉脾,使生产群蜂脾相称或蜂略多于脾。 取浆卫生要求 取浆人员:健康无病,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口罩,保证手和工作服清洁。 取浆用具:一切接触蜂王浆的用具,取浆
8、前用 75%的酒精消毒。 取浆场地:移虫取浆房间与生活区分开,保持清洁,并定期消毒。 生产程序: 安装台基 将台基条用无毒或无污染材料捆绑或粘到采浆框上。 清扫台基 生产蜂王浆前,将新组装好的采浆框插入生产群内,让工蜂清扫24h以上。 移虫 用巢脾承托盘承托幼虫脾,用移虫针把12h-24h的幼虫从巢房中移出,放在台基底的中央,每个台 基放一只幼虫。 插框 移好虫的采浆框,及时插入生产群内。 补虫 采浆框插入蜂群后,过3h-5h提出来检查,对丢失幼虫的台基,应补移一只虫龄与原来相近或稍大 些的幼虫。 提框 移虫后68h-72h,将采浆框从蜂群中提出,将框上蜜蜂抖净。 割台 用不锈钢刀将台基加高的
9、部分平整地割去。不要将幼虫割破。 捡虫 用镊子将幼虫一个不漏地捡出来,不能夹破幼虫。不慎割破或夹破幼虫,把台基内的蜂王浆挖出另 外保存。 取浆 用取浆器取浆。取出的蜂王浆存于盛浆瓶中。 清台 DB51/T350 2009 3 取完蜂王浆的台基条,清理后备用。 装瓶 蜂王浆采收装瓶后立即密封,贴上标签,并尽快将其放到冰箱或冰柜中冷冻保存,或及早送交收购 单位。 质量要求 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符合表1要求。 null 表 1 感官要求 项 目 指 标 色泽 乳白、淡黄、浅橙色,有光泽。冰冻状态有冰晶的光泽。 状态 常温下呈粘浆状,具有流动性。无气泡和杂质。 气味 粘浆状态时,有本品特有的香气,称为:
10、蜂王浆香气。气味纯正,不得有发酵、酸败气味。 滋味 粘浆状态时,有明显的酸、涩、辛辣味。冰冻状态时,初尝有颗粒感,逐渐消失,出现与 粘浆状态相同口感。 杂物 无幼虫、蜡屑等杂物,不得有外来异物。 理化要求 理化要求符合表2规定 null 表 2 理化要求 项 目 指 标 水分(g/100g) 68 蛋白质(g/100g) 13 酸度(1mol/L)NaOH)mL/100g) 3053 灰分(g/100g) 1.5 总糖(以葡萄糖计)/(g/100g) 15 淀粉 不得检出 10羟基2癸烯酸(g/100g) 1.6 微生物要求 微生物要求应符合表3的规定。 null 表 3 微生物要求 项 目
11、指 标 菌落总数(cfu/g) 1000 大肠菌群(MPN100g) 30 霉菌(cfu/g) 50 酵母(cfu/g) 50 致病菌(系指肠道致病菌、致病性球菌) 不得检出 有毒有害物质限量要求 有毒有害物质限量要求应符合表4规定。 DB51/T350 2009 4 null 表 4 有毒有害物质限量 砷以As计(mg/kg) 0.3 铅以Pb计(mg/kg) 0.5 六六六(mg/kg) 0.05 滴滴涕(mg/kg) 0.05 氯霉素 不得检出 呋喃唑酮 不得检出 真实性要求 蜂王浆中不得添加或取出任何成分。 检验方法 取样条件 在相对湿度35、温度025左右的洁净干燥间里,迅速抽取样品
12、。 感观及理化指标检验 按GB9697-2008及本标准规定检验。 菌落总数 按GB4789.2 规定检验。 大肠菌群 按GB4789.3规定检验。 霉菌 按GB4789.15 规定检验。 酵母 按GB4789.15 规定检验。 致病菌 按NY/T5135-2002规定检验。 砷 按GBT5009.11规定检验。 铅 按GBT5009.12规定检验。 六六六、滴滴涕 按NY/T5135-2002 规定检验 氯霉素 按GB/T5409 规定检验 呋喃唑酮 按 NY/T5039-2001规定检验 产品判定原则 根据5.1,5.2,5.3,5.4,5.5条各项指标要求进行判定。 标签、标志、包装、运
13、输、贮存、 标签、标志 产品包装上注明下述内容:产品名称、花种、产地、净含量、生产日期、收购日期、收购单位、检 验人等。其他按GB7718、GB/T191有关规定执行。 DB51/T350 2009 5 包装 盛装蜂王浆的容器采用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带盖塑料瓶或桶。用前清洗干净,并用75的食用酒精 消毒,晾干后再用。运输包装采用木箱或瓦楞纸箱。 运输 运输工具应清洁干净,产品应低温运输,不得与有异味、有毒、有腐蚀性和可能发生污染的物品同 车混运。 贮存 蜂王浆采收后,及时冷冻贮存,储存温度在-18以下。产品按生产日期、花种、产地分别存放。 产品不得与有异味、有毒、有腐蚀性和可能产生污染的物品同库存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