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20 B 05 DB51 四川省 地方标准 DB51/T 26762020 小麦全程机械化 生产 技术规程 2020 - 4 - 15 发布 2020 - 6 - 1 实施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51/T 2676 2020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总则 . 1 4 机械耕整地 . 3 5 机械播 种与施肥 . 3 6 机械灌溉 . 4 7 机械植保 . 4 8 机械收获 . 5 9 烘干 . 6 10 秸秆处理 . 6 11 安全仓储 . 6 DB51/T 26762020 II 前 言 本标准依据 GB
2、/T 1.1-2009 给出的规定进行编写。 本标准由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归口并解释。 本标准由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农业机械研究设计院、 甘孜藏族自治州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达州 市达川区农业农村局、邛崃市 农业 农村局。 本标准起草人: 徐一 、 郭小文、 彭晓琴、 高茂宏 、 魏鼎才 、 唐波 、 徐为、褚红春、 杨昌敏 、 钟一 、 陈兴毅 、 黄文军 。 DB51/T 26762020 1 小麦 全程 机械化 生产 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 四川小麦 主产区生产总则 、耕整地、播种与施肥、 灌溉 、 植保、 收获、烘干、秸秆处 理 、 安全
3、仓储等主要环节的机械化作业 技术 规范和作业质量指标 。 本标准适用于 四川小麦 主产区全程机械化生产作业,其他生态条件相似地区亦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第 1部分 : 禾谷类 GB/T 20790-2006 半喂入联合收割机技术条件 GB/T 21016 小麦干燥技术规范 GB/T 24677.1 喷杆喷雾机 技术条件 GB/T 29402.1 谷物和豆类储存第 1部分 : 谷物储存的一般建
4、议 JB/T 5117-2017 全喂入联合收割机 技术条件 JB/T 6274.1-2013 谷物播种机 第 1部分 : 技术条件 JB/T 7723-2014 背负式喷雾喷粉机 JB/T 13544-2018 微型全喂入联合收割机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T 499-2013 旋耕机 作业质量 NY/T 500 秸秆粉碎还田机作业质量 NY/T 739-2003 谷物播种机械作业质量 NY/T 995 谷物 ( 小麦 ) 联合收获机械作业质量 NY/T 2274 缓释肥料效果试验和评价要求 DB 51/T 606 背负式机动喷雾喷粉机施药技术规范 3 总则 3.1 通
5、过农机 与农艺的融合,提高劳动生产率,达到每 667 m2小麦生产 380 kg 500 kg的产量目标 。 3.2 种子选择 3.2.1 优先选择由 种子公司生产销售的经过精选和包衣处理的 ,并 通过国家或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委员会审定 ,在当地试验示范表现优异的 小麦品种。 3.2.2 对于自留种子, 其 种子 质量应符 合 GB 4404.1的规定,种子应在播前进行精选,晴天晾晒 3天, 再按种子处理剂、壮苗拌种剂产品使用要求机械拌种。 DB51/T 26762020 2 3.3 前茬作物处理 3.3.1 前茬作物收获后, 宜 及 时灭茬。 可采用秸秆还田 或离田、表土作业等方式对残茬
6、进行处理 。 3.3.2 前茬作物为玉米 时, 应先 对秸秆进行 粉碎后 再 耕整 。 3.4 机 具配置 3.4.1 配置原则 机具配置原则: a) 应选用先进 成熟、安全可靠、环保节能 、满足农艺要求的机具 ; b) 所选作业机具 的安全性能和技术性能指标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有关机具的要求; c) 作业机具的操作者应经过培训,需持证上岗的应取得相应的资格。 3.4.2 秸秆还田 及 耕整地 机 具 3.4.2.1 秸秆粉碎 还 田机 秸秆粉碎还田机应满足: a) 秸秆粉碎长度不大于 8 cm; b) 配套动力不小于 8.82 kW( 12 马力),纯工作小时生产率达到产品明示质量指标
7、。 3.4.2.2 旋 耕机 旋耕机应满足: a) 与拖拉机配套使用 完成耕 整作业 ,平整地表,切碎埋在地表以下的根茬 ; 其耕深、碎土、地表 平整、植被覆盖率等技术指标应能满足机具技术要求和农艺要求 ; b) 配套动力不小于 8.82 kW( 12 马力),纯工 作小时生产率达到产品明示质量指标。 3.4.3 播种机 3.4.3.1 独立播种 机 独立播 种机应满足: a) 在秸秆还 田的土壤中使用圆盘开沟器; 在无秸秆的土壤中,亦可使用箭铲式开沟器; b) 播种深度: 2 cm 5 cm; c) 种子破损率、播种量偏差、 平均首次故障前使用时间等指标应能满足农艺要求 ; d) 配套动力不
8、小于 8.82 kW( 12 马力),作业量达到产品明示质量指标。 3.4.3.2 旋耕、播种、施肥及盖土一体化 播种 机 旋耕、播种、施肥及盖土一体化播种机应满足: a) 播种行数: 不小于 6行; b) 行距: 18 cm 25 cm; c) 播种( 施肥 ) 深度: 3 cm 5 cm; d) 耕深、种子破损率、播种量偏差、平均首次故障前使用时间等指标应能满足农艺要求; e) 配套动力大于 15 kW( 20马力),作业量达到产品明示质量指标 。 3.4.4 灌溉设施设备: 应 能满足农艺要求 。 DB51/T 26762020 3 3.4.5 植保机 3.4.5.1 植保 无人 飞机
9、植保无人飞机应满足: a) 植保无人飞机起飞全重不大于 50 kg; b) 载药量 不 少 于 5 L; c) 加装有飞行控制 模块 、电子围栏、避障系统软件、作业飞行数据实时记录存储设备和施药作业 系统,具备防重喷漏喷、防农药漂移功能,能够实现作业飞行可识别、可监测、可追查 ; d) 单台配备电池数量 不少于 4 组,并配备电池充电器 ; e) 多旋翼飞机药箱满载悬停时间 不少于 10分钟 ; f) 每组电池续航时间应能保证喷完额定载药量 ; g) 电池应有外壳和电路保护,防止在使用、充电、存储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 。 3.4.5.2 喷杆喷雾机主要技术 指标应符合 GB/T 24677.1的
10、规 定。 3.4.5.3 背负式机动喷雾喷粉机 背负式机动喷雾喷粉机应满足: a) 自带汽油发动机; b) 配套 动力 : 0.8 kW 2.3 kW; c) 发动机处于怠速 运转状态 , 主要性能应符合 JB/T 7723-2014 中 4.2.1的规定。 3.4.5.4 电动喷雾器 一次充电连续工作时间应 大于 10小时 。 3.4.6 谷物 联合收割机 3.4.6.1 喂入量:不低于 0.6 kg/s。 3.4.6.2 配套动力: 8.82 kW( 12马力)以上。 3.4.6.3 作业效率:应达到使用说明书 明示 值 80 % 的规定 。 3.4.6.4 总损失率 应满足 : a) 自
11、走式全喂入联合收割机 不大于 1.2 %; b) 自走式微型全喂入联合收割机不大于 2.0 %; c) 半喂入联合收割机 不大于 3.0 %。 4 机械耕整地 4.1 在土壤宜耕期内进行耕 整。 对需进行秸秆还田或灭茬的田块,选择秸秆还田机或反转旋耕灭茬机 进行秸秆还田或灭茬作业,其作业质量应符合 NY/T 500 的规定。 4.2 根据田间秸秆量,可采用翻耕或旋耕、反转旋耕方式作业,提高秸秆覆盖率。 4.3 进行旋耕作业时, 旋耕 深度不低于 15 cm,畦面平整 。其它 作业质量应符合 NY/T 499-2013 中 4.2 的规定。 DB51/T 26762020 4 4.4 长期旋耕的
12、田块,每 间隔 3 年深翻(松) 一次 , 作业 深度不低于 20 cm。 5 机械 播 种 与施肥 5.1 机械播种 5.1.1 播期 播期选择遵循如下原则: a) 多数品种应在 10 月 26 日 11月 5日播种 ; b) 海拔较高地区可在 10 月 20 日起开始播种; c) 春性较强品种应适当推迟,以 11 月 1 日 11 月 10日为宜,最迟不宜超过 11 月 15日; d) 春性较弱、生育期相对较长品种应适当提前,以 10 月 25日 28日为宜。 5.1.2 播种质 量 若田块太湿,播前采用开沟排湿方式处理田块,播种质量应满足: a) 每 667 m2基本苗 15 万 20
13、万; b) 发芽力正常千粒重 45 g 50 g 大粒型品种,每 667 m2播种量 10 kg 12 kg; c) 发芽力正常千粒重 45 g以下中小粒品种,每 667 m2播种量 8 kg 10 kg; d) 播种作业质量应符合 NY/T 739-2003 中 3.2的规定。 5.1.3 旱地小麦和沙壤地稻茬小麦,播后应适当镇压,利于种子发芽出苗。 5.2 机械施肥 5.2.1 施肥原则 施肥原则: a) 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氮、磷、钾肥配合,基追结合,氮肥 前 移;根据土壤硼、锌、锰等含 量针对性地使用微量元素 ; b) 肥料使用应符合 NY/T 496的规定 ; c) 可以选择小麦专
14、业型缓释肥,一次性基肥施入,缓释肥使用应符合 NY/T 2274 的规定 ; d) 施肥作业质量应符合 JB/T 6274.1-2013中 3.2.4的规定。 5.2.2 施肥总量 : 每 667 m2 施纯氮 9 kg 12 kg、五氧化二磷 5 kg 6 kg、氧化钾 6 kg 8 kg、硫酸锌 1 kg。 5.2.3 肥料分配原则 肥料分配 原则 : a) 有机肥、磷、钾化肥及锌肥一次性全部用作基肥; b) 氮肥的 50 % 60 %做基肥, 40 % 50 %拔节期追施。 5.2.4 施肥方法 : 基肥可采用旋耕 深施或旋耕施肥播种一体机施用。 6 机械灌溉 6.1 播种后灌施清粪水或
15、灌施跑马水 。 DB51/T 26762020 5 6.2 出苗期应加强水分管理,注意保湿。 7 机械植保 7.1 防控原则 防控原则: a) 选用的农药、除草剂应选用目前 普遍 使用的新型农药品种 ; b) 使用植保机械作业时应按 DB 51/T 606的规定进行; c) 田间喷药作业应在风力较小时进行, 3 级以上风速或风向不定时不应作业; d) 无人机的使用应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 7.2 化控防倒 : 在 苗期至 拔节 初期 ,每 667 m2 茎蘖数超过 80万的麦田及抗倒伏能力差的品种,喷施 矮壮素,防止倒伏,在拔节初期每 667 m2 用 0.15 % 0.3 %矮壮素溶液 50
16、kg 75 kg,叶面 均匀 喷施。 7.3 叶面喷肥 : 小麦抽穗至成熟前 20 d,每 667 m2 叶面喷施 0.3 % 0.4 %的磷酸二氢钾溶液 50 kg, 缺氮的麦田可加喷 1 % 2 %的尿素。可把磷酸二氢钾、尿素与杀虫剂、杀菌剂等混配,达到 “ 一喷三 防 ” 的效果。 7.4 病虫草害防控 7.4.1 化学除草 化学除草要求: a) 免耕麦田应在播前 7天 10天进行化学除草, 每 667 m2用 灭生性 除草剂 “ 克无踪” 200 mL 250 mL兑水 30 kg,均匀喷施于厢面杂草与残茬上,杀灭杂草与残茬,随后播种。 b) 小麦苗期( 12 月上旬)再进行一次化学除
17、草,重点防控看麦娘 、棒头草、 猪秧秧等杂草,每 667 m2 用 精噁唑禾草灵 50 mL、 双氟唑嘧胺 10 mL等对路药剂兑 水 30 kg混合喷施。 7.4.2 赤霉病防控 赤霉病防控要求: a) 在小麦抽穗扬花阶段,应密切注意天气变化,如气温达到 15 左右,气象预报连续 3 天有 雨,或 10 天内有 5 天以上是阴雨天气,或有大雾、重露时,应喷药预防赤霉病 ; b) 在初花期(开花株率 5 % 10 %)和盛花期喷药。 每 667 m2 用 70 % 甲基硫菌灵 100 g, 或 80 % 多菌灵超微粉 50 g或 氰烯菌酯 25 g 50 g 兑 水 30 kg 喷雾 ; c)
18、 在防治赤霉病时,若蚜虫达到了防治标准( 500 头 /百穗 ),可加入 10 % 吡虫啉 20 g 或 3 % 啶虫咪 20 mL或 4.5 %高效氯氰菊酯 40 mL, 混合喷雾防治 。 7.4.3 后期 “ 一喷三防 ” 后期“一喷三防”要求 : a) 稻茬小麦进入灌浆期后,随着气温的上升,很可能发生条锈病、蚜虫等多病虫混合危害,可在 4 月中下旬的适 当时候进行 “ 一喷三防 ” ; b) 每 667 m2 用 100 g 磷酸二氢钾、 10 % 吡虫 啉 20 g 和 15 % 三唑 酮 70 g兑 水 30 kg 混合喷雾。 喷药后 5 天 7 天,查看药效 ; c) 对蚜虫发生较
19、重田块,可单独再防一次,每 667 m2 用 10 % 吡虫啉 20 g 30 g,或溴氰菊酯 乳油 15 mL 20 mL兑 水 30 kg 喷雾。 DB51/T 26762020 6 8 机械收获 8.1 收获时期 收获时期选择如下 : a) 机械收获应在小麦的蜡熟末期或完熟期进行 ; b) 地块中应基本无自然落粒,植株不倒伏、地表无积水。 8.2 收获作业质量 8.2.1 对喂入量小于 1.5 kg/s的微型全喂入联合收割机,其作业质量应符合 JB/T 13544-2018 中 5.1 的 规定。 8.2.2 对喂入量大于 1.5 kg/s的 自走 式全喂入联合收割机,其作业质量应符合
20、JB/T 5117-2017中 4.1 的 规定。 8.2.3 对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其作业质量应符合 GB/T 20790-2006 中 4的规定。 8.2.4 对梳脱式谷物 (小麦 )联合收获机,其作业质量应符合 NY/T 995 的规定。 9 烘干 9.1 小麦收获后 应 及时烘干 , 烘干作业应符合 GB/T 21016 的规定。 9.2 烘干后小麦含水率不大于 13 %。 10 秸秆处理 10.1 对全喂入联合收割机收获的秸秆可直接还田。 10.2 对半喂入联合收割机收获的秸秆应离田运走或粉碎 还田,禁止田间焚烧秸秆。 11 安全仓储 小麦入库安全仓储要求应符合 GB/T 29402.1 的规 定。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