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40 B 61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 25872019 人工养麝饲养管理技术规范 2019 - 04 - 16 发布 2019 - 05 - 01 实施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51/T 25872019 I 目 次 前言 . . II 1 范围 . . 1 2 规范性引 用文件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1 4 岗位设置 和要求 . . 2 5 日常饲养管理 . . 2 6 特殊生理 发育阶段饲养管理 . 4 7 繁殖 . . 5 8 卫生防疫 . . 6 9 废弃物与 副产品处理 . . 7 10 标识管理 . . 8 11 规章制
2、度 . . 8 参考文献 . . 10 DB51/T 25872019 II 前 言 本标准接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编写。 本标准由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四川养麝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程建国、蔡永华、王承旭、戴晓阳、郑程莉、王建明、杨营、周磊、罗燕、付 文龙。 DB51/T 25872019 1 人工养麝饲养管理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开展人工养麝( Moschus sp.,俗称香獐、獐子、香子,CIETS组织附录、国家一级 保护动物)饲养管理的岗位设置、日常饲
3、养管理与特殊生理发育阶段饲养管理、繁殖、卫生防疫要求、 废物处理、标识管理和应建立的规章制度的基本内容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人工养麝场的饲养与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13078-2017 饲料卫生标准 GB/T 18596 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仔麝 Newborn musk deer 年龄在 6 月龄以内的麝。
4、 3.2 育成麝 Growing m usk deer 指年龄在 7 月龄1.5 岁龄之间的麝。 3.3 青年麝 Young m usk deer DB51/T 25872019 2 年龄在 1.5 岁龄2.5 岁龄之间的麝。 3.4 成年麝 Adult m usk deer 年龄在 2.5 岁龄以上的麝。 4 岗位设置和要求 4.1 岗位设置 养麝场应根据饲养规模和实际需要配备管理人员、技术人员、饲养人员和后勤保障人员,其中技术 人员应按照畜牧、兽医、营养等专业需求配置3名以上,至少有1名专业兽医,饲养人员宜按照60头/人 的工作量进行配置。 4.2 岗位技术要求 管理人员、技术人员、饲养人
5、员和后勤保障人员应进行岗前培训,确保其熟悉和掌握麝的基本生物 学习性、基本生理特征、饲养操作流程和生产管理要求。 5 日常饲养管理 5.1 饲料 5.1.1 饲料种类 麝的饲料种类包括青绿(多汁)饲料、干饲料、精饲料,种类如下: a)青绿(多汁)饲料主要有莴笋、空心菜、莲花白、生菜、苹果、南瓜、胡萝卜、樱桃叶、牯岭勾 儿茶(青皮藤)、李子叶、榆树叶、桑树叶、三角枫等。 b)干饲料主要有樱桃叶、牯岭勾儿茶(青皮藤)、李子叶、榆树叶、桑树叶、三角枫、苜蓿等经过 干制和存储的饲料。 c)精饲料主要由玉米、豆粕、麦麸、维生素、矿物质、食盐等组成。 5.1.2 饲料质量要求 a)饲料原料中有害物质及微生
6、物允许量应符合GB/T 13078-2017 饲料卫生标准 饲料卫生标准的相 关规定,不得从疫区采购饲料,不得使用制药工业的产品及各种抗生素滤渣作为饲料原料。 DB51/T 25872019 3 b)饲料应保持品质新鲜,不腐烂、不霉变。 5.1.3 饲料储存及使用 饲料储存及使用应符合下列要求: a)应设置专用饲料库房,库房通风良好、场地干燥清洁、排水良好、无污物,同时应防鼠防虫。 b)精饲料与原料不得直接接触地面存放,离地不得低于10cm。 c)饲料应按照批次储存和使用。 d)变质的饲料应作无害化处理。 e)应严格按照产品标签规定的用法、用量使用,超过保质期的饲料不得使用。 5.2 饮水 场
7、区水质应符合GB/T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相关要求。 5.3 日常饲养主要内容与要求 5.3.1 上午饲养主要内容与要求 a)巡查圈舍。主要观察麝的精神状态、采食情况、排粪排尿情况及粪尿形态变化情况,特别是要与 前一日的情况作出比较。 b)巡查情况报告、分析与处理。饲养人员将巡查圈舍情况向技术人员报告,技术人员经过分析、核 实,制定具体的处理方案。 c)圈舍清理。清收剩料和干饲料残渣、清理粪便、圈舍冲洗、清洗饲料盆和饮水盆。圈舍清理不留 死角。 d)添加饮水。 e)投喂青绿(多汁)饲料和干饲料。 f)配合技术人员开展麝疾病的防治工作。 5.3.2 下午饲养主要内容与要求 a)巡查圈舍
8、。要求参见5.3.1 a)。 b)巡查情况报告。要求参见5.3.1 b)。 c)配合技术人员开展麝疾病的防治工作。 DB51/T 25872019 4 d)投喂块根茎类饲料与精饲料调制形成的混合饲料。块根茎类饲料加工形成的颗粒宜为1cm 3 ,精饲 料按成年麝每日100g150g饲喂,育成麝按每日50g饲喂,随日龄的增长逐步增加。 5.3.3 地域和季节对饲养管理作业时间的调整 a)炎热的夏季适宜在10:00前完成上午作业,在16:00以后开展下午作业。 b)高原和高寒地区应使麝在饲料结冻前完成采食。 6 特殊生理发育阶段饲养管理 6.1 育成麝饲养管理 6.1.1 育成麝饲养 饲喂优质青绿(
9、多汁)饲料,促进生长。 6.1.2 驱虫 应按照计划进行秋、春季普遍性驱虫。依据寄生虫检查结果选用驱虫药物。 6.1.3 越冬管理 冬季做好育成麝圈舍保暖,避免育成麝直接暴露在寒风中,保障育成麝顺利越冬。 6.2 青年麝饲养管理 青年麝按照4头6头/组混群饲养,进入泌香季节时青年公麝单圈饲养。 6.3 公麝泌香期饲养管理 6.3.1 公麝营养储备 每年 3 月开始应加强公麝营养补充,投喂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饲料。 6.3.2 泌香期管理 泌香期间应密切观察和记录公麝的停食情况,停食超过 7 天后要及时采取静脉推注 5%葡萄糖注射 液 30ml、生理盐水 30ml、NaHCO 3注射液 10ml 或
10、口服吗丁啉 1 片、苏打片 2 片、健脾开胃散 1 袋等措施 让公麝恢复采食,投喂幼嫩新鲜的青绿(多汁)饲料和熟制黄豆等蛋白质含量较高的植物性饲料。 除疾病治疗等特殊需要外,泌香期间不应惊扰、抓捕公麝。 DB51/T 25872019 5 7 繁殖 7.1 环境要求 保持饲养环境安静,避免外界干扰、惊诧。 7.2 种麝评定与配种计划 每年10月前对成年麝群进行选种选育评定,评定内容包括公麝和母麝的体型外貌、生长与生产性能 等具体指标。选择谱系清楚、健康,综合评分符合种用标准的公麝和母麝,按照选种选配原则制定繁殖 配种计划。 7.3 适配比例 公、母麝适配比例为1:46。 7.4 配种合群准备
11、繁殖群合群之前,应剪短公麝犬齿,防止打斗时将母麝打伤或打死,修剪公麝和母麝的蹄甲,避免 麝在配种追逐中蹄甲损伤而影响配种。 7.5 配种监管 配种期应密切监控配种动态,对无发情配种表现的公麝应及时进行更换,并做好更换记录;被公麝 攻击的母麝应及时进行隔离、调换配种群。配种期应尽可能减少内、外干扰,包括饲养管理、参观考察、 工程施工等。 7.6 妊娠期饲养管理 母麝妊娠1个月4个月任其自由采食,加强营养;妊娠5个月6个月应控制采食量,避免胎儿发育 过大,引起难产。 采用单圈产仔,临产前2030天将怀孕母麝关入单圏饲养, 1头妊娠母麝1套产房。 避免强烈驱赶妊娠期的母麝,母麝发生疾病需要抓捕保定时
12、,动作要熟练准确,治疗时间不要超过 10分钟。 7.7 产前准备 每年5月份前做好产仔圈舍和食具、饮具、产仔板等生产用具的清理、消毒等产前准备工作。 DB51/T 25872019 6 7.8 产仔哺乳期饲养管理 7.8.1 产仔过程管理 产仔过程不应受到任何形式的干扰。 产程超过2h视为难产,出现难产症状的母麝及时采取助产措施。 7.8.2 仔麝代哺 产仔母麝出现死亡而其仔麝发育正常,宜用产仔期接近的母麝进行代乳;对无母乳的仔麝或母麝产 多仔中的1头或2头仔麝用产仔期接近的母麝进行代乳,必要时采用人工哺乳。 代乳时宜用代乳母麝粪尿涂抹仔麝进行气味混淆,避免代乳母麝出现拒绝哺乳或踢打仔麝;人工
13、哺 乳时注意刺激仔麝肛门使仔麝排便,做好仔麝清洁,避免粘染工作人员的气味。 7.8.3 仔麝断乳 根据仔麝的发育情况,在60日龄90日龄断乳。仔麝应及时断乳,隔离母麝。 7.9 配种公麝管理 配种期结束后隔离配种公麝进行单独饲养,活动空间达到40m 2 以上的。 8 卫生防疫 8.1 工作人员健康要求 工作人员应达到畜禽养殖从业人员的健康要求。 8.2 环境防疫 8.2.1 防疫设施 包括养殖区入口建立消毒池和设置衣帽间,建立与饲养区配套的工作区消毒设施等。 8.2.2 防疫要求 工作区应每 30 天进行 1 次消毒。定期进行环境杀虫(夏季每 15 天进行 1 次,冬季每 30 天进行 1 次
14、) 、灭鼠(每 20 天进行 1 次) 。 8.3 外来人员管理 DB51/T 25872019 7 外来人员应进行登记管理,经消毒处理后方可进入参观通道;外来人员、车辆禁止进入生产区域。 8.4 用具防疫 手术器械、用品每次使用后宜采用高压灭菌、烘干保存;工作服、鞋每天使用后在更衣间用紫外光 消毒 40 分钟0 分钟或密闭房间用高锰酸钾、甲醛、过氧乙酸等熏蒸消毒;工用具宜采用药物喷洒、 浸泡等方式消毒,每 7 天进行 1 次。 8.5 饲养区防疫 饲养区宜采用药物喷洒消毒,消毒时地面、墙面应完全浸润,炎热季节每周 1 次,冬季根据环境温 度每月 1 次2 次。 8.6 消毒药物要求 养麝场消
15、毒药物应备用 3 种5 种类型,轮换使用。 8.7 免疫接种 宜对 2 月龄仔麝应用羊用梭菌四联苗;同时,应根据当地畜牧兽医部门的安排及疫情发生种类紧急 接种相应的疫苗。进行免疫接种时应作好详细记录(包括:麝耳标号、年龄、性别、体重、疫苗类型、 疫苗批号、生产厂家、免疫时间、接种剂量、操作人员姓名等相关信息) ,入档保存。 8.8 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要求 应及时、准确记录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诊断、治疗与转归情况,治疗药物使用应符合兽药管理条 例的要求。养麝场应制定药物使用计划,每年检测药物的敏感性,调整药物使用计划。 8.9 重大疫病(情)管理 发生重大疫病(情)时,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
16、法的规定进行上报和处置。 8.10 死亡麝处理 麝因病或其他原因死亡,尸体应由兽医或疾病研究人员在专用解剖室进行解剖,并详细记录和采集 分析样本,作出解剖诊断结论和开展实验室分析诊断。 9 废弃物与副产品处理 DB51/T 25872019 8 9.1 废弃尸体处理 废弃尸体依据农业部印发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农医发201334 号)的要求进行处 置,并建立台账和记录。 9.2 医疗废弃物处理 在手术、疾病治疗、解剖等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弃物,消毒处理后分类装入医疗垃圾周转箱,交由 专业公司处理。 9.3 粪便、污水处理 粪便、污水处理应符合 GB/T 18596 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
17、范的要求。 9.4 副产品管理 公麝的香囊和犬齿由解剖人员处理后上交库房。 10 标识管理 10.1 标识 仔麝断乳后进行独立饲养时应在耳部进行标识牌标记。麝标识牌标记实行一个个体一个标记,编码 应具有唯一性,所标记信息应与个体档案信息一致。 10.2 安装 公麝标识牌装订在左耳,母麝标识牌装订在右耳。 10.3 维护 标识牌磨损或掉落后,应及时按照原编码进行重新标记。 10.4 系谱管理 个体信息档案宜采用四川养麝研究所开发的种麝管理系统或自主开发的种麝管理系统进行同步录 入,提高档案的规范化水平和利用效率。 11 规章制度 11.1 管理制度 DB51/T 25872019 9 养麝场应制
18、定日常管理制度,包括工作人员岗位职责、绩效管理制度、卫生防疫管理制度、物资管 理制度、药品管理制度、毒麻药品管理制度、环境管理制度,突发事件、安全防逃逸、突发疫病(情) 应急预案和处置措施。 11.2 操作规程 养麝场应制定饲养操作规程、饲料存储加工与调制作业规程、诊疗技术规程、消毒作业规程、麻醉 作业规程、巡护作业规程。 11.3 档案管理 11.3.1 建档范围 养麝场应建立种群系谱档案、生产报表、配种记录表、产仔登记表、耳号标记记录表、病历登记表、 解剖记录表、取香记录表、医疗废弃物及尸体处置记录表和与生产管理配套的饲料收购与发放表、消毒 记录表等其它档案。 11.3.2 档案保存 档案应按照月度、年度送到档案室进行分类存档。 DB51/T 25872019 10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1 6年7月第1版. 2 兽药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404 号),修订日期 2016 年 2 月 6 日.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17 号),发布日期:2004 年 8 月 28 日). 4 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农医发201334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