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20 B 15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 25192018 水稻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2018 - 07 - 23 发布 2018 - 08 - 01 实施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51/T 25192018 I 目 次 前 言 . . II 1 范围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1 3 水稻主要病虫害 . . 1 4 防控策略与原则 . . 1 5 主要防控技术 . . 1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指标和防治时期 . 4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指标和防治参考化学药剂 . 5 附录 C(规范性
2、附录) 水稻生产禁止或限制使用的农药种类 . 6 DB51/T 25192018 II 前 言 本标准依据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定进行编写。 本标准中附录A、B、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四川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规范起草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四川省农业厅植物保护站。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伏荣桃、徐 翔、卢代华、王 剑、罗怀海、陈晓娟、陈诚、罗 曦、李星月、 毛建辉、龚学书、张 鸿。 DB51/T 25192018 1 水稻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四川省水稻主要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
3、水稻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3 水稻主要病虫害 3.1 主要病害 水稻病害主要有恶苗病( Gibberella fujikuroi) 、立枯病( Fusarium oxysporum) 、稻瘟病( Pyricularia oryzae) 、纹枯病( Rhizoctonia solani) 、稻曲病( Ustilaginoidea virens) 、白叶枯病( Xanthomona
4、s oryzae) 等。 3.2 主要害虫 水稻害虫主要有二化螟( Chilo supperssalis (Walker))、三化螟( Tryporyza incertulas (Walker))、 稻纵卷叶螟( 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白背飞虱( Sogatella furcifera (Horvath))等。 4 防控策略与原则 4.1 防控策略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选用农业防治、理化调控和生物防治等非化学控制技术,科学使用化学农药。 4.2 防控原则 以水稻为中心,从稻田生态系统出发,根据有害生物、有益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 自然控制
5、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协调应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控制,在上述措施无 法控制的情况下,科学、合理、安全使用化学药剂防治,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以获得 最佳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5 主要防控技术 5.1 农业防治 DB51/T 25192018 2 5.1.1 选用抗病品种 使用农业主管部门推荐的,适合本地种植的抗(耐)病虫、高产优质的水稻品种。 5.1.2 处理菌虫源 在水稻收获后及时处理病稻草,如未处理的,在水稻播栽7 d前处理完田间稻草、稻桩等病害越冬 寄主、宿主,结合整田打捞纹枯病、稻曲病菌核和越冬寄主病残体,并集中深埋。在螟虫越冬代化蛹高 峰期( 4月),
6、对冬闲田进行翻耕,将残留稻桩、稻草翻入土中,并灌 5 cm10 cm的水淹没,保持 3 d 5 d。 5.2 生态调控 在稻区周围,宽田埂边种植芝麻、向日癸、大豆等显花植物;窄田埂边种植香根草等诱集植物。 5.3 生物防治 5.3.1 稻田养鸭 在水源条件好的区域,推行稻鸭共育技术。以 0.67 hm 2 0.8 hm 2 为单元,用钢丝网或尼龙网围栏, 栏高 0.8 m 1 m,每个单元靠田角按每 10 只 /m 2 计算,建立一个简易的雨棚。在秧苗移栽后 10 d、直播 后 20 d( 3叶期)趁晴天按 15 只 /667 m 2 20 只 /667 m 2 计算,放入注射过疫苗的 10
7、日 12 日龄雏鸭。水 稻破口期前收鸭。 5.3.2 人工释放赤眼蜂 在集中成片的水稻区,于二化螟越冬代蛾高峰期和稻纵卷叶螟迁入代蛾高峰期开始释放赤眼蜂,每 代放蜂 1次 2 次,间隔 3 d 5 d。 5.3.3 生物药剂防治 防治稻螟选用Bt(苏云金杆菌),稻飞虱选用球孢白僵菌,防治稻瘟病选用枯草芽孢杆菌或春雷霉 素,防治稻曲病和纹枯病选用井枯草芽孢杆菌。具体防治指标和防治时期见附录A。 5.4 灯光诱杀 在成虫发生初期, 田间安装杀虫灯。 山区每 1.33 hm 2 2 hm 2 亩安装 1盏灯, 平原每 2.67 hm 2 3.34 hm 2 1盏,晚上开灯时间避开天敌活动高峰期( 2
8、3:00-次日 2:00),每隔 35 d清扫虫子。 5.5 性引诱剂诱杀 在稻螟每代成虫羽化始期,每 667 m 2 放置 1 个 2 个稻螟诱捕器,内置相应螟虫诱芯 1 个,每代换 一次诱芯。诱捕器之间距离 25 m,放置高度在水稻分蘖期以高出地面 30 cm50 cm为适宜,穗期高出作 物 10 cm,采取横竖成行,外密内疏的模式放置。 5.6 化学药剂防治 5.6.1 种子消毒 水稻种子播种前用植物免疫诱导剂或用咪酰胺浸种 24 h48 h,或用丁硫克百威拌种,预防苗期病虫 害。 DB51/T 25192018 3 5.6.2 带药移栽 秧苗移栽前 7 d10 d,选用植物诱导免疫剂喷
9、雾;秧苗移栽前 3 d5 d,选用三环唑或咪鲜胺加氯虫 苯甲酰胺喷雾,预防叶瘟,防治水稻螟虫等。用药防治时严格遵守 GB/T 8321规程。 5.6.3 本田期防治 水稻移栽后主要病虫害防治指标和防治参考化学药剂见附录B。用药防治时严格遵守GB/T 8321规 程,水稻生产禁止或限制使用的农药种类见附录C。 DB51/T 25192018 4 A 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指标和防治时期 病虫害名称 防治指标或防治时期 秧苗期恶苗病和稻瘟病 水稻浸种时预防,移栽前 3 d5 d施药,带药移栽。 稻瘟病 分蘖期田间出现急性病斑或发病中心,老病区、感病品种及遇适温阴雨天气在
10、水 稻破口期喷药 1次进行水稻穗瘟预防,叶瘟严重的田块 7 d后再喷 1次药。 纹枯病 在水稻分蘖末期封行前丛发病率达 20%,或拔节到孕穗期丛发病率达 40%防治。 稻曲病 水稻破口抽穗前 5 d7 d左右施药,如遇适宜发病天气, 7 d后需要第 2次施药。 白叶枯病 老病区在暴雨来临前或过后,对病田或感病品种立即全面喷药 1次,特别是洪涝 淹水的田块。用药次数根据病情发展情况和气候条件决定,一般间隔 7 d10 d喷 1次, 发病早的喷 2次,发病迟的喷 1次。 二化螟 一代,分蘖期枯鞘株率 35%;二代,孕穗末期 -抽穗初期(卵孵化高峰期)。 三化螟 螟卵盛孵期(孕穗中期),水稻孕穗期到
11、抽穗不到 80%的田块,每亩有 60个卵块 时喷药。 稻飞虱 主害前 1代为百丛 100 头 200头,主害代为百丛 1000 头 1500 头。 稻纵卷叶螟 分蘖及圆秆拔节期每百丛 40 头 50 头,穗期有效虫量百丛 20 头 30 头。 DB51/T 25192018 5 B B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指标和防治参考化学药剂 病虫害名称 推荐药剂 防治时期 安全间隔期 (天) 稻瘟灵 苗期始见发病中心或急性型病斑时对感病品种田 防治或预防叶瘟;破口期对感病品种田喷药一次,预 防穗瘟。 28 稻瘟病 三环唑 防治时期同上。 21 苯甲 丙环唑 纹枯病病丛率 10%以
12、上喷药。 破口前 5 d7 d施药防 治稻曲病 28 纹枯病 / 稻曲病 戊唑醇 防治时期同上。 28 白叶枯病 叶枯净 老病区在暴雨来临前或过后,对病田或感病品种 立即全面喷药 1 次,特别是洪涝淹水的田块。用药次 数根据病情发展情况和气候条件决定, 一般间隔 7 d10 d喷 1 次,发病早的喷 2 次,发病迟的喷 1 次。 10 二化螟 氯虫苯甲酰胺 一代,分蘖期枯鞘株率 35%,二代,孕穗末期 - 抽穗初期(卵孵化高峰期)。 15 三化螟 氯虫苯甲酰胺 螟卵盛孵初盛期。 15 吡虫啉 若虫盛孵期。 14 稻飞虱 噻虫嗪 防治时期同上。 14 氯虫苯甲酰胺 1、 2龄幼虫高峰期。 15
13、稻纵卷叶螟 茚虫威 防治时期同上。 21 DB51/T 25192018 6 C C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水稻生产禁止或限制使用的农药种类 农药种类 名 称 禁用原因 无机砷 砷酸钙、砷酸铅 高毒 有机砷 甲基胂酸锌、甲基胂酸铁铵、福美胂、福美甲胂 高残留 有机锡 三苯基氯化锡、氯化锡、三苯基醋酸锡、毒菌锡 高残留 有机汞 氯化乙基汞、脂酸苯汞 剧毒、高残留 有机杂环类 敌枯双 致畸 氟制剂 氟化钙、氟化钠、氟乙酰胺、氟乙酸钠、氟铝酸钠 剧毒、高毒、易药害 有机氯 DDT、六六六、五氯酚钠、林丹、艾氏剂、氯丹 高残留 卤代烷类 二溴乙烷、二溴氯丙烷 致癌、致畸 甲拌磷、乙拌磷、甲胺磷、久效磷、甲基对硫磷、乙基对 硫磷、氧化乐果、治螟磷、蝇毒磷、水胺硫磷、磷胺、内 吸磷、毒死蜱与三唑磷(限用) 高毒或中毒 有机磷 稻瘟净、异稻瘟净 异臭味 氨基甲酸脂类 涕灭威、克百威(呋喃丹) 高毒 二甲基甲脒类 杀虫脒 致癌、致畸 拟除虫菊酯类 所有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及复配产品 对鱼毒性大 苯基吡唑类 氟虫腈 对甲壳类水生生物和蜜蜂具有 高风险,在水和土壤中降解慢 取代苯类 苯菌灵、五氯硝基苯、五氯苯甲醇 国外有致癌报道或二次药害 二苯醚类 草枯醚、除草醚 慢性毒性 注:以上所列农药是目前国家明令禁用或限用的农药,该名单将随国家新规定而修订。 _ DB51/T 2519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