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 24422018 社会工作督导基本规范 2018 - 01 - 12 发布 2018 - 02 - 01 实施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51/T 24422018 I 目 次 前 言 . . II 引 言 . . III 1 范围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1 4 功能与作用 . . 1 5 社会工作 督导类型 . . 2 6 伦理准则 . . 2 7 社会工作 督导者基本条件 . . 3 8 社会工作 督导者的配置 . . 4 9 社会工作 督导职责 . . 4 10 社会工 作督导内容 .
2、. 4 11 社会工 作督导过程 . . 5 12 社会工 作督导方式 . . 5 13 社会工 作督导成效评估 . . 6 14 退出机制 . . 7 参考文献 . . 8 DB51/T 24422018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四川省民政厅社会工作处提出制定。 本标准由四川省民政厅归口并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民政厅、成都市同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代曦、史柏年、陈涛、史铁尔、张洪英、黄宏、魏玺静、廖正涛、席曾苹、莫 娇。 DB51/T 24422018 III 引 言 制定社会工作督导基本规范
3、旨在针对四川省社会工作服务现状,以有利于行业发展为原则,制定出 具有指导意义的、非强制性的服务规范。本规范规定了社会工作督导的术语和定义、人员基本要求、服 务的方式、功能和角色、服务流程、服务技巧的工作内容,适用于社会工作督导服务。制定该规范的主 要目的是: 1)明确社会工作督导的基本概念、督导者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和履行的责任; 2)建立明确的社会工作督导伦理原则、流程及规范; 3)为社会工作督导的服务与管理提供依据; DB51/T 24422018 1 社会工作督导基本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明确了社会工作督导的功能、伦理准则,社会工作督导者设置、内容与要求、流程与方法, 并且规定了各类社会工作
4、督导者的工作职责和规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G-1503 注册社会工作督导培训标准体系(试行) MZ/T 059-2014 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绩效评估指南 3 术语和定义 3.1 社会工作督导 Social wor k supervision 社会工作督导是专业训练的一种方法,它是由资深的工作者,对机构内新进入的工作人员、一线初 级工作人员、实习学生及志愿者,通过一种定期和持续的督导程序,传授专业服务的知识与技术,以增 进其专业技巧
5、,进而促进他们成长并确保服务质量的活动。 3.2 社会工作督导者 Social w ork Supervisor 社会工作督导者由资深社会工作者担任,应当具备牢固的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理念、扎实的社会工作 理论知识、 丰富的社会工作实务经验, 掌握社会工作督导知识和方法技巧, 熟知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政策, 熟知可以利用的各种资源以及条件限制,以便在适当的时候给社会工作被督导者提供帮助和指导。 3.3 社会工作被督导者 Soc ial work Supervised 社会工作被督导者包括: 新进入服务机构的社会工作者; 服务年限短、 经验不足的初级社会工作者; 正在接受专业教育的社会工作实习学生;社会
6、服务机构的非正式人员,主要是志愿者。 4 功能与作用 4.1 功能 社会工作督导具有行政、教育、支持三大功能。 4.1.1 行政功能 DB51/T 24422018 2 要求社会工作督导者在被督导者的招募与选择、被督导者的引导与安置、工作计划与分配、工作监 督、回顾与评估、工作授权与协调等方面担负指导责任。 4.1.2 教育功能 要求社会工作督导者对被督导者培育专业价值观、传授专业知识及训练实务技巧,协助被督导者达 成专业上的发展。 4.1.3 支持功能 要求社会工作督导者向被督导者提供心理和情感上的支持, 促使被督导者感到自我的重要性与价值 感,让被督导者能轻松面对工作。 4.2 作用 4.
7、3 促进社会工作被督导者成长。 4.4 保障专业服务质量。 4.5 保障服务机构的正常运行。 4.6 促进社会、专业发展。 5 社会工作督导类型 按照社会工作督导关系互动形态分为师徒式、训练式、管理式和咨询式四种督导类型。 5.1 师徒式督导 师徒式督导着重于教育功能,强调学习过程。社会工作督导者主要担当教导者角色,被督导者主要 担当学习者角色。督导的主要目标是培育专业价值观,传授专业知识,并指导被督导者理解、掌握与运 用专业知识。 5.2 训练式督导 训练式督导着重于教育功能,强调能力训练。社会工作督导者主要担当培训者角色,被督导者主要 担当受训者或实习生角色。督导的主要目标是识别被督导者持
8、续教育和培训需求,开展训练提升其专业 服务能力,使其掌握专业服务技能,提升其专业服务水平,并对其专业服务成效负有督导责任。 5.3 管理式督导 管理式督导着重于行政功能,强调服务任务完成。社会工作督导者是被督导者的上级或主管,与被 督导者为上下隶属关系。 督导的主要目标是监察服务任务完成, 确保服务质量, 评估被督导者工作表现, 保障服务机构正常运行。 5.4 咨询式督导 咨询式督导着重于问题解决。社会工作督导者担当纯粹的咨询角色,与被督导者及其工作没有直接 关系和责任。督导的主要目标是根据被督导者提出的问题给予回应、指导和支持。 6 伦理准则 6.1 尊重 DB51/T 24422018 3
9、 社会工作督导者与被督导者应当尊重彼此独立价值和尊严。不因家庭背景、种族、国籍、性别、性 倾向、年龄、家庭、岗位、信仰、政治观念、智能、体能、社会及经济地位或对服务的贡献不同而有所 区别。在督导过程中应努力理解不同的观点,给予充分表达与说明的机会。 6.2 界限 社会工作督导者应明确与被督导者之间的专业界限。社会工作督导者应该回避存在个人、商业、治 疗和其他亲密关系的督导。当无其他可替代的督导时,应该与合适的人选一起明确可能存在的潜在冲突 和利益关系,并根据伦理标准讨论界限。 6.3 社会公平 作为社会工作的核心义务,社会公平原则应该指导督导服务的内容、选择、过程和目标,特别是对 待那些易受伤
10、害和弱势的群体。 6.4 个别化 社会工作督导者必须将被督导者看成独立个体并且适应他们的需求。 6.5 保密 除法律规定及威胁人身安全的情况之外, 社会工作督导者必须保证对被督导者的服务对象信息实施 保密,并对督导过程实施保密。 6.6 自我披露 为达到督导目标,社会工作督导者在督导过程中可自愿分享个人信息,但必须谨慎、简要并且避免 成为焦点。 6.7 安全意识 社会工作督导者应该让被督导者意识到服务安全问题, 并且训练他们如何应对工作冲突、 威胁骚扰、 袭击以及与服务对象间的感情问题。 7 社会工作督导者基本条件 7.1 执业操守 7.2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无违法犯罪行为和记录。 7.3
11、具备牢固的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理念,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7.4 遵守社会工作职业道德。 7.5 具有扶弱帮困的助人精神,致力于从事社会工作服务。 7.6 专业知识能力 7.7 熟悉社会政策、行业规范等。 7.8 具备基本的社会工作、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等多学科专业基础知识。 7.9 熟悉一个或多个具体的社会工作服务领域,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7.10 熟悉督导的专业过程和服务内容,能够独立开展工作。 7.11 掌握督导的专业技巧和方法,能根据服务对象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服务计划。 DB51/T 24422018 4 7.12 具有较强的专业敏锐性,能及时给予服务对象指导和建议。 7.13 近
12、5 年在社工行业范围内无有效投诉。 8 社会工作督导者的配置 8.1 按人数配置 针对社会工作服务机构, 建议每 40 名被督导者配置 1 名督导者, 40 名以下的至少配备 1 名督导者。 8.2 按需求配置 8.2.1 拥有 2 年以上的社会工作实务经验者,需每月接受 1 次 60 分钟督导。 8.2.2 拥有 2 年及以下社会工作实务经验者,需每周接受 1 次 60 分钟督导。 8.2.3 被督导者进入一个新的专业领域,或者重新回到工作状态的,需每 2 周接受 1 次 60 分钟督导。 8.2.4 正在接受专业教育的社会工作实习学生每 40 小时的实习,需接受 1 次 60 分钟督导。
13、8.2.5 社会服务机构的非正式人员,主要是志愿者,建议每季度接受 1 次 60 分钟督导。 9 社会工作督导职责 9.1 社会工作督导者职责: a) 协助成长: 协助被督导者完成个人成长, 包括专业社会工作知识和技巧的培训及个人职业规划。 b) 保证质量:保证被督导者为服务对象提供的服务达到或者超过实务的标准。当督导者给予被督 导者不适当的建议及任务,导致被督导者本身或其服务对象的利益受损时,督导者负有直接责 任。督导者应该保证其专业能力维持在先进水平,并能为被督导者提供专业知识及技能指导。 c) 评估责任:督导者有责任以公平的方式和清晰的标准来对被督导者进行评估。评估可以决定被 督导者是否
14、有能力独立工作且处理伦理决定。 评估也可以用于晋级、 奖惩、 绩效及薪酬等方面。 d) 记录责任:督导者应当作好督导服务记录。督导者应当协助被督导者学习合理地记录为服务对 象提供的服务,定期检查被督导者的服务记录,并保证较高标准的文件质量。 e) 伦理责任:督导者应保证整个督导过程及被督导者提供的服务均符合伦理标准,并引导被督导 者做出正确的伦理决定。当不符合伦理标准的行为发生时,督导者应该第一时间提醒被督导者 并且寻找解决办法, 如果被督导者未予接受, 督导者应当向上级汇报或向自己的督导寻求意见。 f) 角色榜样:督导者在被督导者的专业成长中扮演榜样角色。 g) 风险管理:监控被督导者的专业
15、工作活动。识别可能会危及到服务对象健康或者福利的行为, 迅速采取合理补救措施。 9.2 社会工作被督导者职责: a) 保密责任:被督导者必须在服务开始时告知服务对象,他的私人信息将会与督导者分享。 b) 参与责任:被督导者应积极参与督导过程,认真执行督导者为其设计的督导方案。当被督导者 感到督导没有达到预期成效时,应当提醒督导者和管理者。 c) 汇报责任:被督导者应全面、真实、及时地汇报其服务开展情况和督导需求。 10 社会工作督导内容 10.1 行政性督导的内容: a) 社会工作者的招募和选择。 DB51/T 24422018 5 b) 安置和引导工作人员。 c) 工作计划和分配。 d) 工
16、作授权、协调和沟通。 e) 工作监督、总结和评估。 10.2 教育性督导的内容: a) 教育有关“服务对象”的特殊知识。 b) 教导“社会服务机构”的知识。 c) 教导有关“社会问题”的知识。 d) 教导有关“工作过程”的知识。 e) 教导有关“工作者”本身的知识。 f) 提供专业性“建议和咨询”。 g) 有效缓解社会工作者压力。 10.3 支持性督导的内容: a) 协助被督导者适应和处理服务工作中所带来的挫折、不满等负面情绪,增强自我能力。 b) 给予关怀和支持,增强被督导者的安全感、工作积极性。 c) 协助被督导者发现工作成效,并能自我欣赏。 d) 激发士气,形成对机构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17、e) 给予被督导者从事专业的满足感和价值感,促进专业认同。 11 社会工作督导过程 11.1 需求评估。社会工作督导者需与督导对象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综合运用会谈、观察、问卷调查、 查阅文档等方式了解其现状,双方明确督导需求并达成一致。 11.2 制定计划。经社会工作督导者与被督导者共同协商,督导者应当在 15 个工作日内制定出个性化 督导计划,至少应包含督导的具体目标与任务;督导的主要内容;督导日程安排;督导者与被督导者各 自责任;督导记录查阅与提供范围;保密原则和隐私管理下的信息运用与限制;汇报责任;出现观点冲 突与其他争异问题的解决办法; 成效评估办法; 约定检查日期等内容, 并在以后的
18、督导过程中动态调整。 11.3 服务开展。社会工作督导者通过强化专业理念、教授专业知识、分享实践经验、处理伦理决定等 方式促进与支持被督导者提供专业服务。 督导者应该保持督导服务记录, 详细记录每次督导的阶段目标、 计划安排、督导方式、督导内容、成效评价与专业反思。及时检验督导进程,调整督导方案。 11.4 督导终止。当督导计划完成后,督导服务将终止。督导者应当在督导终止日期后 15 日内向机构 负责人提交督导相关文件和督导总结报告,督导总结报告内容应包含督导执行情况、督导成效自我评估 等内容,附件应包括督导服务记录、督导方案及执行跟踪记录、被督导者满意度调查表等资料。 11.5 转介。在社会
19、工作督导者因不可抗力无法完成督导任务的情况下,督导者应该在被督导者知情同 意的基础上,将被督导者转介给合适的督导者,以保证被督导者的利益。当督导者离开时,需要平稳交 接所有工作给新的督导者。 12 社会工作督导方式 12.1 个别督导 个别督导由1位督导者向1位被督导者提供督导服务,采用面对面讨论的方式,定期进行。 在个别督导中,督导者应做到: DB51/T 24422018 6 a) 诚恳地倾听社会工作者的诉说; b) 仔细研究和披阅被督导者的工作记录、 服务报告, 以便发现被督导者的不足, 提出教育的重点; c) 采取接纳的态度,接纳被督导者的感受; d) 在提出评价和建议时,语气要委婉,
20、以免被督导者出现抗拒心态; e) 要根据自己丰富的经验和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随时提供示范性的方法和技术,帮助被督导者 更直接处理客观情境下的案主需求和问题。 12.2 团体督导 团体督导由1个督导者和数位被督导者向多位具有较高同质性的被督导者提供督导服务,以定期举 行小组讨论会议的方式进行,小组成员通常由2-8人组成。 在团体督导中,督导者应做到: a) 熟悉团体成员的姓名、性格,并与之建立良好关系; b) 能引导团体成员集中注意力和向心力; c) 尽量促使团体成员,能自动自发和自由自在地提出问题、观点和建议; d) 事先早有准备,但讨论时宜负有弹性地加以修正; e) 敏锐地察觉团体成员的潜在
21、感受,并加以适当的处理和引导; f) 对“社会感情型”(感性)和“问题解决型”(理性)的成员所表现的观点,善加引导与应对; g) 在讨论的每个段落作“段落结论”,并在结束时提出清晰和具体的归纳及结论,以便被督导者 能够领悟和方便实施。 12.3 同事督导 同事督导由具有相同需求、观点或技术层次的社会工作者,通过个别互惠方式或团体讨论方式进行 的互动过程。 12.3.1 同事督导团体的组成一般应满足以下条件: a) 具有共同价值观和需求; b) 成员一般不超过 7 位,以确保团体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满足所有成员的需求; c) 同事督导会议还要清楚了解成员的各种期待,尝试发现潜在或隐藏的团体目标
22、; d) 团体成员要签订明确的契约,要明确成员的角色分工; e) 同事督导会议的反馈。 12.3.2 同事督导会议内容应包括: a) 设定会议基本规则。包括均衡分配时间给每位成员表达意见和反馈,避免无意义的奖励式意见 等; b) 每次会议都要安排一定时间,让所有成员表达他们对团体的希望和需求; c) 安排一些非正式交流时间。 13 社会工作督导成效评估 13.1 评估目标 13.1.1 评估督导服务目标的实现程度、督导效果。 13.1.2 总结督导经验,提炼督导技巧,提升督导服务水平。 13.1.3 作为督导者服务履约的依据。 13.1.4 项目成效实现程度。 DB51/T 24422018
23、7 13.2 评估内容 13.2.1 督导方案约定的督导目标达成情况。 13.2.2 督导方案约定的督导服务数量完成情况。 13.2.3 督导方案约定的被督导者专业理念、理论知识和实务能力改善情况。 13.2.4 评估被督导者与服务购买方对督导过程与成效的满意度。 13.3 评估流程 督导工作成效评估按照督导者提交自我评估报告、实地考核、档案查阅、机构与被督导者满意度测 评、方案约定的督导目标达成情况调查等环节开展。 14 退出机制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取消督导者资格: a) 在督导工作成效评估中持续 2 次不合格的。 b) 持续 3 年及以上未从事社会工作服务的,因病除外。 c) 任职期间遭到
24、有效投诉并造成严重后果的。 d) 违反社会工作职业操守的。 e) 在任职期间,有违法违纪事项的。 f) 有其他不适合担任督导的情况。 DB51/T 24422018 8 参 考 文 献 1 MZ/T 058-2014儿童社会工作服务指南 2 MZ/T 064-2016 老年社会工作服务指南 3 MZ/T 071-2016 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指南 4 美国社会工作督导标准(2012),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NASW) 5 澳大利亚社会工作督导指引(2014),澳洲社会工作者协会(AASW ) 6 香港社会工作督导服务指引(2007),社会工作者注册局 7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
25、99 8 徐明心,社会工作督导M.香港基督教服务处出版,2003 9 东莞市民政局社会工作督导人才选拔管理办法,2016 10 东莞市社会工作督导工作职责手册(试行),2016 11 深圳市社会工作者初级督导选拔考核管理办法(试行),深圳市社会工作者协会,2016 12 深圳市社会工作者中级督导选拔办法(试行),2016 13 深圳市社工督导人员工作职责手册(试行),深圳市社会工作者协会,2016 14 广东省社会工作专业督导认证及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2014 15 浦东新区关于社会工作督导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意见,中共浦东新区委员会办公室、浦东新区 人民政府办公室,2015 _ DB51/T 2442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