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30 B 52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 23442017 大宗淡水鱼池塘苗种培育技术规范 2017 - 05 - 19 发布 2017 - 07 - 01 实施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51/T 23442017 I 目 次 前 言 . . II 1 范围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1 4 环境条件 . . 2 5 放养前的准备 . . 2 6 鱼苗培育 . . 4 7 鱼种培育 . . 6 8 鱼病防治 . . 8 9 档案管理 . . 9 DB51/T 23442017 II 前 言 本标准依据GB/
2、T 1.12009给出的规定进行编写。 本标准由四川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水产学校。 本标准起草人:权可艳、胡海平、李丽鹃、谢光美、付碧容。 DB51/T 23442017 1 大宗淡水鱼池塘苗种培育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宗淡水鱼 ( conventional freshwater fish) 鱼苗、鱼种池塘培育的环境条件、放 养前的准备、鱼苗培育、鱼种培育、病害防治等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大宗淡水鱼鱼苗、鱼种池塘培育。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3、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T 18407.42 001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NY 505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5072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SC/T 1008-2012 池塘常规培育鱼苗鱼种方法 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2003)第31号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此文件。 3.1 大宗淡水鱼 ( conventional freshwater fish) 指青鱼、草鱼、鲢
4、、鳙、鲤、鲫、鲂(鳊)。在我国占淡水鱼产量的60%以上。 3.2 试水 ( water testing) 清塘后,用少量水产养殖对象活体检验池水中药物毒性是否消失的方法。 3.3 鱼苗 (fry) 受精卵发育出膜后至卵黄囊基本消失,鳔充气、能平游和主动摄食阶段的仔鱼。 3.4 乌仔 (fingerlings with 15 mm 20mm in size) 经过7d10 d 的饲养,体长达15 mm 20 mm 的鱼苗称为“乌仔”。 DB51/T 23442017 2 3.5 夏花鱼种 (snnnnerling) 鱼苗经过20d以上的饲养,鱼体出现鳞片,鳍条分枝,侧线明显,体长达到25mm50
5、 mm,称为“夏 花”鱼种。 3.6 鱼种 (fingerling) 鱼苗生长发育至体被鳞片、长全鳍条,外观已具有成体基本特征的幼鱼。 3.7 鱼苗培育 ( fry rearing) 鱼苗经18d30 d培养,养成3 cm左右的夏花鱼种,此阶段的培育称鱼苗培育。 3.8 鱼种培育 (fingerling rearing) 夏花鱼种再经3个5个月的饲养,养成8cm20cm长的鱼种,称鱼种培育。 4 环境条件 4.1 环境位置 苗种场符应合GB/T 18407.42001的要求,通风向阳,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排灌方便,交通便利, 无工业“三废”、农业及生活污染源。 4.2 水源与水质 水源充足。水
6、质符合GB 11607的规定。 养殖池水质符合 NY 5051 的规定。 4.3 池塘条件 ( 1)苗种池的适宜面积和水深可以参考表 1。 表1 苗种池规格参考表 类型规格 面积(m 2 ) 池深(m) 水深(m) 长宽 备注 鱼苗池 13342668 1.52.0 1.21.5 21 可兼作鱼种池 鱼种池 20004000 2.02.5 1.52.0 231 (2)池底平坦,淤泥厚度小于20cm。池塘底质应符合GB/T 184 07.42001中3.3的要求。 (3)进排水渠分开。 (4)配备增氧机。 5 放养前的准备 5.1 鱼池修整 DB51/T 23442017 3 排干池水,暴晒池底
7、7d10d,清除杂物与过多淤泥,修整池埂。 5.2 清塘消毒 每年进行一次,在放养鱼苗前10d15d进行。清塘药物的种类和方法见表2。 表2 常用清塘药物的使用方法 药物及 清塘方法 用量 (kg/667m 2 ) 使用方法 清塘功效 毒性消失 时间 干法清塘 60 75 排除塘水,倒入生石灰溶化, 趁热全池泼洒。 第 2 天翻动底 泥,3d 5 d 后注入新水 生 石 灰 清 塘 带水清塘 125 150 (水深 1 m) 排除部分水, 将生石灰化开成 浆液,趁热全池泼洒 1.能杀灭野杂鱼、蛙卵、蝌蚪、水生昆 虫、螺、水蛭、蟹、虾、青泥苔及浅根 水生植物、致病寄生虫及其他病原体 2.增加钙肥
8、 3.使水呈微碱性,有利浮游生物繁殖 4.疏松池中淤泥结构,改良底泥通气条 件 5.释放出被淤泥吸附的氮、磷、钾等 6.澄清池水 7d 10 d 干法清塘 1 先排除塘水至 10cm 左右,然 后将漂白粉加水溶化, 拌成糊 状,然后稀释,全池泼洒 漂 白 粉 清 塘 带水清塘 13 13.5 (水深 1 m) 将漂白粉溶化后稀释, 全池泼 洒 1.效果与生石灰清塘相近 2.药效消失快,肥水效果差 4d 5 d 生石灰、漂白 粉混合清塘 漂白粉 6.5,生石灰 65 80(水深 1 m) 加水溶化, 然后稀释全池泼洒 比两种药物单独清塘效果好 7d 10 d 5.3 加注新水 清塘3d后注水,鱼
9、苗池注水0.4m0.5m,鱼种池注水0.8m1.0m。注水时用60目的筛绢网过滤。 5.4 施基肥培养适口饵料 在鱼苗下塘前4d5d,鱼苗、鱼种池施经发酵腐熟的有机肥100kg/hm 2 150kg/667m 2 ,也可施用各 种生物肥。 鱼苗池施肥后,用铁耙翻动塘泥,促进轮虫休眠卵萌发,使下塘鱼苗有适口的饵料生物。 5.5 拉空网 鱼苗在入池前1d3 d要用密眼网拉几次空塘, 一方面使堆积在池底的剩余清塘药物充分溶解反应, 以防毒害鱼苗;另一方面,进一步清除敌害,如果发现大型浮游动物、水生昆虫等敌害,可用 0.2mg/L 0.5mg/L 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进行杀灭。 5.6 调节水质 可根据
10、水色、透明度和饵料生物情况判断水的肥度,如发现池水过肥,可加注新水调节,池水的肥 度不够,应立即补施经发酵腐熟的有机肥、豆浆、其它生物肥等增肥。 DB51/T 23442017 4 5.7 试水 试水按SC/T 1008-20 12中5.6的规定执行。 6 鱼苗培育 6.1 放养密度 将鱼苗一次性养至夏花,每667 m 2 可放养15万尾20万尾;若将鱼苗养至乌仔分池,每667m 2 可放养 20万30万尾;乌仔养至夏花,每667m 2 可放乌仔8万10万尾。若要求培育至夏花的时间短,可适当稀 放。 6.2 鱼苗放养注意事项 6.2.1 适时下塘 适时下塘包含两层含义,一是鱼苗能否主动摄食。人
11、工繁殖的鱼苗必须待鳔充气、能平游、能主动 摄取外界食物的混合营养阶段下塘;二是在放养池塘轮虫生物量达到8000个/L10000个/L的高峰期下 塘。 6.2.2 缓苗 鱼苗入池时要求池水温度与运鱼水温之差不超过2,如果水温相差过大,就应先逐渐调整温差, 待鱼苗适应后再放入池塘。用塑料袋运输的鱼苗,在入池前应先将塑料袋缓慢放入事先安置在鱼池中的 网箱内,待池内水温与袋内一致,再打开袋口,使池水与袋内的水逐渐混合,5min10 min后再将鱼苗 连水一起缓慢倒人网箱内,借此调节水温差和鱼苗对袋内外气压改变的适应。 6.2.3 上风头或较深水处缓慢放苗 鱼苗入池一定要注意缓慢而轻放,鱼苗入池后不要立
12、即离开,要等鱼苗散开游入池中后再离去,如 发现鱼苗密集成团,要用水滴轻轻泼洒,使其散开游入池中。遇到风天,要在上风头深水处放苗,以免 鱼苗被风浪吹到池坡或压到池底而造成伤亡。 6.2.4 饱食下塘 鱼苗入池前每10万尾鱼苗喂1个蛋黄或饲料酵母,如能捞取轮虫投喂更理想,其成活率或生长度都 比不喂的有明显提高。 6.2.5 同一池塘应放养规格一致的同种鱼苗 尽量争取一次放足,以免发生出池规格不齐的现象。同时,鱼苗培育一般都采取单养。 6.3 培育方法 6.3.1 以豆浆为主的培育方法 黄豆先用水浸泡,每1.5kg1.75 kg黄豆加水20kg22.5 kg。18时浸泡10h12 h,2530 时浸
13、泡6h7 h。将浸泡后的黄豆与水一起磨浆,磨好的浆及时投喂。每天喂2次,分别在8:009:00 和13:0014:00。鱼苗初下池时,每667m 2 每天用黄豆3kg4 kg,以后随水质的肥度而适当调整。经泼 洒豆浆10d左右,水质转肥,可投喂浓稠的豆糊。 DB51/T 23442017 5 6.3.2 混合饲养法 按5.4的方法培育浮游动物,待轮虫高峰期鱼苗下池后,每天投喂豆浆,每天每667m 2 施黄豆(磨成 浆)1 kg左右,一般分23次投喂。在鱼苗下池7d10d左右,向池塘中遍洒粉状配合饲料,粉状配合 饲料的粗蛋白含量约36%40%,配合饲料应符合NY 5072的要求。并随着鱼苗的生长
14、,逐渐投喂适口的 破碎配合饲料,在夏花鱼种出池前进行摄食驯化。 6.4 饲养管理 6.4.1 注水 鱼苗下池时池塘水深为40cm50 cm,以后每隔3d5 d注水一次,每次注水15cm20cm,培育期间 共加水34次,一般在夏花鱼种出池时池水深度达1.2m1.5m。注水时必须在注水口用密网拦阻。 6.4.2 追肥 鱼苗入池后,根据水质的肥度变化,灵活进行追肥。每667m 2 每次可追施发酵好的肥料25kg50kg 或适量施入生物肥, 6.4.3 投饲和摄食驯化 鱼苗下池7d10 d后及时补充人工饲料。一般投喂蛋白含量为36%40%的粉状配合饲料。也可将鱼 种颗粒饲料用粉碎机粉碎,再经60目筛网
15、过筛,取筛下料全池遍洒,以后随鱼苗个体增大,增大粉状配 合饲料粒径。 投喂3d5d后,已明显能观察到鱼苗在水面采食的“水点”后,逐渐缩小投喂面积,有风天气在池 塘的上风口投喂,无风天气投半池,最后集中在池塘固定投食点投喂。饲料粒径逐渐增大,到夏花鱼种 出池前,可投喂粒径为0.5mm的破碎饲料。 从投喂粉状配合饲料开始,上述摄食驯化过程需要7d10d,鱼苗即可到固定投食点集中抢食了。 鱼苗集中摄食后,可按鱼体重的8%10%投喂配合饲料。配合饲料应符合NY 5072的规定。 6.4.4 日常管理 在早晨、中午和傍晚分3次巡塘。早晨巡塘主要是观察鱼浮头现象。若发现鱼苗出现严重浮头,日 出之后仍不解除
16、,应立即加注新水抢救,并减少甚至停止施肥投饲。巡塘时还要注意观察鱼病情况,如 果有鱼离群,身体发黑,沿池边缓慢游动,要马上捞出检查,确定病因,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鱼病严 重时,要少投饲、施肥,甚至停止投饲施肥。巡塘时应随时捞取杂草、脏物、蛙卵、蝌蚪等。并按水 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的要求作好生产记录。 6.5 拉网锻炼和出池 6.5.1 时间 鱼苗经约20d培育至全长3cm左右时及时拉网锻炼,准备出池。 6.5.2 拉网锻炼 选择晴天,在上午9:00左右拉网。第一次拉网,只需将乌仔或夏花鱼种围集在网中,检查鱼的体质 后,随即放回池内。隔1天进行第二次拉网,将鱼种围集后,在其边上装置好谷池(为一
17、长形网箱,用 于夏花鱼种囤养锻炼、筛鱼清野和分养),将皮条网上纲与谷池上口相并,压入水中,在谷池内轻轻划 水,使鱼群逆水游入池内。鱼群进入谷池后,稍停,将鱼群逐渐赶集于谷池的一端,以便清除另一端网 DB51/T 23442017 6 箱底部的粪便和污物,不让黏液和污物堵塞网孔。然后放入鱼筛,筛边紧贴谷池网片,筛口朝向鱼种, 并在鱼筛外轻轻划水,使鱼种穿筛而过,将蝌蚪、野杂鱼等筛出,再清除余下一端箱底污物,并清洗网 箱。第二次拉网后再隔1 d,进行第三次拉网锻炼,操作同第二次拉网。如鱼种自养自用,第二次拉网 锻炼后就可以分养。 如需进行长途运输, 第三次拉网后, 将鱼种放入水质清新的池塘网箱中,
18、 经一夜“吊 养”后方可装运。吊养时,夜间需有人看管,以防止发生缺氧死鱼事故。 6.5.3 筛选与计数 采取重量法或杯量法计数。为保证计数准确,在计数前要先经过筛,将大小不同规格分开,将筛选 后的夏花随机取样,按单位重量或容积的夏花尾数乘以总重量或容积,即为夏花的总数量。随机取出30 尾测量全长与体重,求出平均规格。再按不同规格分别计数。 7 鱼种培育 7.1 环境条件 鱼种培育的环境条件按 4 的要求执行。 7.2 放养前的准备 放养前的准备按5.1、5.2、5.3、5.4的规定执行。 7.3 鱼种放养 7.3.1 放养时间 一般在6月7月份放养。鲤一般不培育鱼种,从夏花可以直接养殖食用鱼。
19、 7.3.2 混养搭配 多采用草鱼、鲂、鲤、鲫等中下层鱼类分别与鲢、鳙等上层鱼类进行混养,其中以一种鱼类为主养 鱼,搭配1种2种其他鱼类。主养鱼提前下塘,配养鱼推迟放养。 7.3.3 放养密度 鱼种出池规格是确定夏花鱼种放养量的主要因素。精养池塘每667 m 2 夏花鱼种放养量,可参考表3 确定定放养密度。 表3 每 667m 2 夏花放养量 主养鱼 放养量 (尾) 出塘规格 配养鱼 放养量 (尾) 出塘规格 放养总数 (尾) 鲢 500 200g300 g 鳙 200 150g 5 000 200g250g 鲫 2000 50g75g 77 00 鲢 500 150g200 g 草鱼 8 0
20、00 100g150g 鳙 200 150g 87 00 鲢 500 200g300g 团头鲂 5 000 50g 鳙 200 150g200 g 6 200 DB51/T 23442017 7 表 3(续) 主养鱼 放养量 (尾) 出塘规格 配养鱼 放养量 (尾) 出塘规格 放养总数 (尾) 鳙 200 150g200 g 鲢 500 200g300 g 15500 鳙 200 150g 草鱼 300 600g 鲫 10000 50g 鲤 500 750g 7.4 饲料投喂 7.4.1 驯食 在池边上风向阳处,选择一固定的投饵点,夏花下塘第2天开始投喂。每次投喂前发出固定声响, 然后每隔10
21、s撒一小把饵料。无论吃食与否,如此坚持数天,每天投喂4次,一般经过3d5d的驯食能使 鱼种集中上浮吃食。 7.4.2 投饲量 根据水温和鱼体重量,每隔10d检查鱼种的生长情况,然后计算出全池鱼种总重量,参照日投饵率 就可以估算出该池当天的投饵数量,并及时调整投饵量。也可根据现场测定来确定投饵量。具体的操作 方法是每天投喂3次4次,每次投饲量以鱼种自由采食30min40 min吃完为宜,统计当天的投饲量, 并作为第2天投饲的基础。 7.4.3 投饵次数 夏花放养后,每天投饵2次4次,7月中旬后每天增加到4次5次,投饵时间集中在上午8:00至下 午18:00。每次投饵时间持续30min40 min
22、。投饵频率不要太快。一般来说,当绝大部分鱼种吃饱游走, 可以停止投饵。9月下旬后投喂2次3次,10月份每天投1次2次。 7.4.4 投饵方法 投饵坚持“四定”原则,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 7.5 日常管理 7.5.1 每日早晨、中午和晚上各巡塘一次,观察水色和鱼种的动态:早晨如鱼类浮头应及时注水解救。 下午检查鱼类吃食情况,以便确定次日的投饵量。结合巡塘捞除蛙卵、水生昆虫等敌害生物,并清除池 边杂草和池中杂物。 7.5.2 适时注水,调节水质:每月注水 2 次3 次,每次加水 10cm20 cm。在 79 月,每隔半月向 池中泼洒生石灰水一次,使水体生石灰浓度达到 30mg/L40 mg/
23、L。高产池塘必须配备增氧机,每 667m2 配备增氧机功率应不小于 0.75 kw,并做到合理使用增氧机。 7.5.3 定期捡查鱼种生长情况:如发现生长缓慢,必须加强投饵。如个体生长不均匀,应及时拉网, 进行分级饲养。 7.5.4 要经常清草除害:对池塘和池堤的杂草都应清除干净。池中蓝藻大量繁生时,换新水 1/22/3, 用 0.7mg/L0.8 mg/L 的硫酸铜全池泼洒,泼洒 1h2 h 后水色变为浑白,立即换水,将杀死的蓝藻大 部分排出池外。可以在池中放些树枝或在池边设置防鸟网防水鸟。 DB51/T 23442017 8 7.5.5 做好防洪、防逃等工作:在雨季前要整修堤坝和注排水渠道,
24、水位上涨和大雨后,应及时检查 注排水口,以防逃鱼。必要时夜间应专人值班,负责检修。 7.6 鱼种出池或原池越冬 鱼种养至供食用鱼放养规格后,可出池销售或转入食用鱼池饲养,亦可留在原池待第二年春季再出 池销售或转入食用鱼饲养。 留塘越冬鱼种在冬季仍必须加强管理,晴天中午较暖和,可少量投饲,并严防水鸟危害。 8 鱼病防治 8.1 预防 8.1.1 引进鱼苗、鱼种应该严格检疫,不从疫区引种苗种。 8.1.2 池塘消毒:消毒药物及方法按 NY5071 的规定执行。 8.1.3 鱼种消毒:鱼种出人池塘应检疫和药物消毒。消毒药物及方法按 NY 5071 规定执行。 8.1.4 饲料台、饲料框、食场及工具等
25、消毒:鱼病流行季节,每半月消毒一次。 8.2 治疗 发现病鱼及时诊断和治疗。大宗淡水鱼池塘苗种培育期间常见疾病及治疗方法可参考表4。渔药的 使用应按NY 5071规定执行。 表4 苗种常见病及治疗方法 病 名 症 状 治 疗 方 法 出血病 (细 菌性 败血 症) 口腔、鳃盖及鳍条均充血,鳃丝灰白,肌肉微 红,肠充血,肛门红肿,腹部膨胀,轻压腹部 即有淡黄色积水流出 全池泼洒三氯异氰尿酸 0.3mg/L0.5mg/L,隔天用 药1次,连用3次,每100kg体重每天口服磺胺间甲氧 嘧啶与甲氧苄氨嘧啶 (TMP)以41比例同用5g 10g,首次药量加倍,连用5d7d 烂鳃病 鳃丝腐烂带有污泥,鳃盖
26、骨内表皮充血,严重 时鳃盖骨中央腐蚀成透明小窗 全池泼洒漂白粉 1.5mg/L,或五倍子 2mg/L4mg/L, 口服大黄、黄芩、黄柏(三者比例为 523),每千 克体重每天 5g10g,连用 4d6d 白头白嘴病 病鱼吻端、头部明显发白,在水中更容易看清 楚,主要危害 6cm 以下的鱼种。 氯制剂全池泼洒,用法用量按 NY5071 的规定执行。 车轮虫病 寄生于体表的车轮虫,严重时可见嘴部、鳍等 处有一层白翳; 寄生于鳃丝则引起鳃丝颜色变 淡,粘液增多,镜检可发现大量车轮虫,主要 危害 5cm 以下的苗种,可造成死亡,流行于 4 月5 月。 (1)硫酸铜和硫酸亚铁 0.5 mg/L 和 0.
27、2mg/L 全池 泼洒。 (2)全池泼洒 1.8%的阿维菌素使水体浓度达 0.08ml/m 3 。 DB51/T 23442017 9 表4(续) 病 名 症 状 治 疗 方 法 小瓜虫病 肉眼可见病鱼体表及鳍条上出现白色小点状 囊泡。大量寄生于鳃时,鳃丝颜色变淡,粘液 增多,此病危害苗种较危害成鱼严重。流行于 56 月。 每 667m 2 水深 1m,用辣椒粉 250g,干姜片 100g,先 粉碎、混合加水煮沸,30min 后连渣带汁全池遍洒, 每天泼 1 次,连泼 2-3 次 斜管虫病 严重感染时鲇上粘液增多,鳃丝末端发白、腐 烂。此病主要危害苗种,可致鱼死亡,4 月流 行。 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0.5 mg/L +0.2mg/L)全池泼 洒。 粘孢子虫病 病鱼体表上分布着许多白色小点状孢囊, 显微 镜检测可发现粘孢子虫的孢子。 此病严重影响 生长,流行于 5 月6 月。 0.3mg/L0.4 mg/L 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视情况泼 洒 2 次3 次。 气泡病 鱼苗腹腔内有小气泡,病鱼失去平衡,腹部朝 上,挣扎乱游,最后死亡。 对苗种池适时加注新水,保持水质良好。 9 档案管理 按水产养殖安全管理规定填写生产记录和用药记录。 _ DB51/T 2344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