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炮防雹作业流程规范 ICS 07.060 A 47 DB51 四 川 省 地 方 标 准 DB51/T 21942016 2016 - 06 - 24 发布 2016 - 07 - 01 实施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51/T 2194 2016 I 目 次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2 3 术语和定义 . 2 4 作业流程 . 2 5 作业公告 . 3 6 作业方案 . 3 7 作业准备 . 3 8 作业指挥 . 3 9 作业实施 . 4 10 作业总结 . 4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作业射击组合方式 . 6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高炮防雹作业登记表样式 .
2、7 附录 C(资料性附录) 防雹区内外雹灾比较评估法 . 8 附录 D(规范性附录) 作业信息表样式 . 10 1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四川省气象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 标准 起草单位: 四川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刘晓璐、王维佳、郝克俊、李慧晶、林丹、张元、郑飒飒、任超 。 DB51/T 2194 2016 2 高炮防雹作业流程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炮防雹作业的 术语和定义、 作业流程、 作业公 告、作业方案、作业准备、作业指挥、 作业实施 以及作业总结 。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
3、范围内高炮防雹作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QX/T 165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用 37mm高炮安全操作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 标准 。 3.1 冰雹云 hail cloud 可形成降雹的对流云。 3.2 人工防雹 artificial hail suppression 用高 炮、火箭、地面发生器等向云中适当部位播撒适量的催化剂,抑制或削弱冰雹 危害的科学技术 措施 。 QX/T 151 2012,定义 2.5 3.
4、3 发射仰角 launch elevation 高炮、火箭从地面向空中目标云体发射时与水平面构成的角度。 QX/T 151 2012,定义 5.1 3.4 发射方位 launch direction 高炮、火箭从地面向空中目标云体发射时与正北方向构成的角度。 QX/T 151 2012,定义 5.2 4 作业流程 DB51/T 2194 2016 3 高炮防雹作业流程,主要包括作业公告、作业方案、作业准备、作业指挥、 作业实施、作业总结。 5 作业公告 作业地的气象主管机构发布 作业公告,主要包括作业时段、作业区域、作业装备 、安全措施 等。 6 作业方案 在作业前 3h 24h内,根据短期或
5、短临天气预报、冰雹云数值模拟结果等资料,指挥人员制作作业 方案,主要包括 天气形势概述 、 作业时段、作业范围、作业装备 等 。 7 作业准备 作业前的人员、装备、弹药需满足以下要求: a) 作业人员待命; b) 检测作业装备和通讯设施,确保状态正常; c) 调配弹药,确保作业所需 。 8 作业指挥 8.1 作业时机 依据雷达监测信息, 利用当地的冰雹云 雷达产品 判别指标,确定作业时机。 8.2 作业部位 依据雷达监测信息,作业部位宜 选择在有利冰雹粒子增长的 冰雹云 上升气流区。 8.3 用弹量 8.3.1 理论用弹量 考虑到高炮防雹炮弹爆炸效应,防雹作业用弹量可用下式计算: 91 0 /
6、M V Q G f E n 式中: M 防雹作业用弹量,单位为发; V 作业目标云体积,单位为立方千米( km3),可由雷达监测资料 估算; Q 作业云区内含水量 ,单位为克每立 方米( g m-3),采用绝热含水量,可由地面气象资料或 探空资料计算得到; G 0层高度单个不成灾冰雹粒子的水质量,单位为克( g),一般取 0.5g; f 催化剂成核率,单位为个每克(个 g-1) ,通常取温度为 -10时的成核率; E 人工冰核可增长成人工雹胚的形成概率,一般取 10-4; n 1发炮弹的催 化剂 AgI含量,单位为克( g)。 8.3.2 经验用弹量 DB51/T 2194 2016 4 根据
7、冰雹云的不同类型 及不同生命期,总结出了 一次 降雹 过程的 防雹作业经验用弹量,具体见表 1。 表 1 防雹作业经验用弹量 单位为发 冰雹云 类型 初生期用弹量 发展期用弹量 总用弹量 单体 小于 50 100 150 多单体 50 100 150 150 200 超级单体 大于 100 大于 200 大于 300 8.4 作业方式的选择 根据雹云的移向、移速、距作业点的水平距离、作业炮弹的自炸时间,计算发射方位、发 射仰角、 射高、射程 等参数,确定作业 射击 组合方式,具体参见附录 A。 8.5 作业 指令 在作业前 0h 3h内,根据实况观测资料,指挥人员制作作业指令,主要包括作业时段
8、、作业点、 发 射 方位、 发射 仰角、作业用弹量。 8.6 空域申请 按照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空域申请规定和程序,指挥人员向当地空域管制部门申请作业点、作业时段 和作业高度,经批准后下达作业指令,作业完成后及时回复空域管制部门,并做好登记备案。 9 作业实施 作业实施按 以下要求执行: a) 指挥人员向作业人员传达作业指令; b) 作业人员按作业指令内容,遵守 QX/T 165 的要求实施作业; c) 作业人员应在空域管制部门批准的时空范围内作业,作业后及时回复; d) 超过作业 时限还需作业,应重新申请空域; e) 按 照 附录 B 的 要求,填写作业登记表,有条件时宜拍摄作业情况。 10 作
9、业总结 10.1 资料收集 10.1.1 作业资料 收集高炮 防雹 的 作业资料包括: a) 作业日期、作业起止时间; b) 作业指令下达人员、作业人员 ; c) 炮弹 信息; d) 用弹量; e) 发射 方位 、发射 仰角; f) 作业中 需说明的 情况; DB51/T 2194 2016 5 g) 记录作业情况的 文字资料、 图片 资料 、视频 资料 。 10.1.2 灾情资料 收集降雹地区的灾情资料包括: a) 降雹起止时间、受灾地点、冰雹大小、积雹厚度; b) 受灾面积、经济损失、人员伤亡情况; c) 记录受灾情况的 文字资料、 图片 资料 、视频 资料 。 10.1.3 气象资料 收
10、集降雹前后 的气象资料包括: a) 降雹地的地面气象观测站的降雹记录; b) 降雹前 3h降雹后 1h、 全省 范围的 地面气象观测站逐分钟降水资料; c) 降雹前 3h降雹后 1h、全省范围的 闪电定位监测资料; d) 降雹前 3h降雹后 1h、 全国 范围的 气象卫星基数据; e) 降雹前 3h降雹后 1h、降雹地 300km 范围内的天气雷达基数据; f) 降雹前 12h降雹后 12h、降雹地 300km 范围内的探空站观测资料。 10.2 作业效果评估 10.2.1 物理检验 依据当地的 冰雹云雷达产品 判别指标,比较作业前后冰雹云雷达回波参数与卫星反演参数的变化, 检验其差值,得出防
11、雹效果。 10.2.2 防雹区内外雹灾比较评估法 选取一次降雹过程的防雹成本 、农经作物价格 、 保护面积、 受灾 面积、种植面积 等作为统计变量, 通过对作业前后统计变量 进行对比分析和检验,综合评估防雹效果(参见附录 C)。 10.3 作业信息上报 作业后 0h 24h内,按照附录 D的要求将作业信息及时报送上级有关部门。 10.4 效果改进 根据作业效果评估结果,提出改进建议,指导后续作业开展。 DB51/T 2194 2016 6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作业射击组合方式 A.1 前倾梯度射击组合式 当云体呈前倾状态向作业点移 来时,用相同引信的炮弹,不同扇面和射角,弹距基
12、本相等,迅速射 击, 使炮弹在不同高度和水平 距离上迅速相继爆炸,弹着点在云内呈上小下大前倾式梯度形分布。 A.2 垂直梯度射击组合式 当云体呈立柱式状态向作业点移来时,采用相同扇面、低射角发射短引信炮弹,高射角发射长引信 炮弹,弹距基本相等 ,使炮弹在不同高度、同一水平距离相继爆炸,弹着点在云内呈立体垂直梯形 分布。 A.3 水平射击组合式 当云体逼近作业点时,采用相同扇面、低射角发射长引信炮弹,高射角发射短引信炮弹,弹距基本 相等,使炮弹在同一高度、不同水平距离迅 速相继爆炸, 弹着点在云内呈平面梯形分布。 A.4 同心圆射击组合式 当云体移到天顶时,用低射角发射长引信炮弹,高射角发 射短
13、引信炮弹,连续旋转点射 360若干 圈, 弹距基本相等,使炮弹在天顶周围同一高度上形成同心圆分布。 A.5 后倾射击组合式 当云体刚移过作业点呈后倾状态时,采用相同或上小下大的扇面,不同射角发射相同引信的炮弹, 弹距相等,使炮弹在云内形成一个后倾平面或梯形分布相继迅速爆炸。 A.6 扇形连续点射式 当作业云体减弱时,以相同引信的炮弹、几个射角、几个扇面、对云体的某一高度进行弹发连续点 射,弹距基本相同,使弹着点在云中形成扇形分布。 A.7 侧向连续射击式 当雹云经过炮点侧面时,可对准云的前部,进行侧向射击, 以云宽的 1/2 1/3为扇面 ,以不同射角 发射长引信炮弹。 DB51/T 2194
14、 2016 7 B B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高炮防雹作业登记表样式 B.1 高炮防雹作业登记表样式 作业实施中需要填写的高炮防雹作业登记表样式按 表 B.1进行 。 表 B.1 高炮防雹作业登记表 样式 C 作点所在县(市)名称: 作业点位置及编号: 作业日 期 a 作业起 止时间 b 作业指令 下达人员 作业人员 作业点天气实况 炮弹信息 用弹量 (发) 发射 方位 () 发射 仰角 () 备注 风向 () 风速 ( m/s) 生产厂 家代码 型号 a 按照 yyyy-mm-dd 格式填 写。 b 按照 hh:mm-hh:mm 格式填写。 DB51/T 2194 2016 8 C D
15、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防雹区内外雹灾比较评估法 C.1 通过计算防雹效益、投入产出比、防雹减少损失等评估一次防雹作业的效果 具体 计算 公式如下: /do do coR S S . (C.1) 式中: doR 防 区外 农经作物种 受灾率; doS 防区外 农经作物种 受灾面积; coS 防区外 农经作物种植 面积。 /di di ciR S S . (C.2) 式中: diR 防区内 农经作物种 受灾率; diS 防区内 农 经作物种 受灾面积; ciS 防区内农经作物种植 面积。 /da dt ctR S S . (C.3) 式中: daR 农经作物种 平均受灾率; dtS 农经作
16、物种 总受灾面积; ctS 农经作物种 总种植面积。 d ci do di cL S R R P . (C.4) 式中: dL 减少的直接损失; cP 农经作物价格。 i co do da cL S R R P . (C.5) 式中: iL 减少的间接损失 。 h d iL L L . (C.6) 式中: hL 减少 的 损失 总和 。 h f g tC A W O . (C.7) 式中: hC 防 雹成本; fA 弹药费; DB51/T 2194 2016 9 gW 工资; tO 其它(交通、通讯、网络、空域协调、设备折旧费 用 等)。 h h hB L C . (C.8) 式中: hB 防
17、雹效益。 /p h hR C L . (C.9) 式中: pR 防雹 投入产出比。 DB51/T 2194 2016 10 D E 附 录 D (规范性附录) 作业信息表样式 D.1 作业信息表样式 表 D.1给出了作业后 0h 24h内需及时报送上级有关部门的作业信息表样式。 表 D.1 作业信息表样式 序 号 作业 站点 编码 a 作业 日期 b 作业 器具 类型 c 作业 类型 d 高炮 炮弹 用量 (发 ) 火箭 弹用 量 (枚 ) 烟条 用量 (根 ) 其 他 用 量 作 业 开 始 时 间 作 业 结 束 时 间 作 业 前 天 气 状 况 e 作 业 后 天 气 状 况 f 作业 面积 (km2) 作 业 效 果 填 报 人 填 报 单 位 填 写 日 期 备注 a 按 2013 年上报的站点编码( 9 位)填写 。 b 按照 yyyy-mm-dd 格式填 写。 c 作业 器具类型包括: 高炮、火箭、烟炉 等。 d 作业类型包括: 增雨、增雪、防雹、消减雨、消雾、防霜、试射、其它 等。 e 如晴、阴、多云、小雨、中雨、大雨、暴雨、降雹等。 f 如晴、阴、多云、小雨、中雨、大雨、暴雨、降雹等。 _ DB51/T 2194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