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51 T 2170-2016 组织实验室间比对指南.pdf

    • 资源ID:1491235       资源大小:901.23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51 T 2170-2016 组织实验室间比对指南.pdf

    1、ICS 03.120.10 A 00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 21702016 组织实验室间比对指南 2016 - 05 - 18发布 2016 - 10 - 01实施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51/T 21702016 I 目 次 前 言 . III 引 言 . IV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比对方案设计 . 1 5 结果的统计分析评价 .4 附录A(资料性附录) 组织实验室间比对确定实验室方法的可靠性示例 . 7 DB51/T 21702016 II 前 言 本标准为实验室质量管理和技术运作类标准,建议实验室将该标准

    2、与下列实验室管理和技术运作系 列标准结合起来使用。 实验室人力资源管理指南 实验室安全管理指南 实验室通风柜使用指南 实验室设施和环境条件监测指南 实验室服务和供应品采购管理指南 实验室检测仪器设备维护保养指南 实验室检测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期间核查指南 实验室样品记录及检测记录管理指南 化学分析实验室测量不确定度运用指南 化学分析实验室标准物质及标准溶液管理指南 化学分析实验室安全标志使用指南 化学分析实验室废弃物处置指南 化学分析实验室有效数字运用指南 本标准附录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进行起草。 本标准由四川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院提出并归口。 本标

    3、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由四川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院负责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院,四川省食品药品检验检测院,成都产品质量检 验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广元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郑卫东,胡 丹,李 伟,丁劲松 DB51/T 21702016 III 引 言 GB/T 2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5.9.1 要求:“所得数据应便于发现发展趋势, 如可行,应采用统计技术对结果进行审查。”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检验检测机构 资质认定评审准则4.5.21 规定:“ 通过分析质量控制的数据,当发现偏离预先判据时,应采取有 计

    4、划的措施来纠正出现的问题,并防止报告错误的结果。” 实验室现有的外部质量控制活动主要是参加能力验证计划。组织实验室间比对是实验室内部质量控 制活动中重要的技术运作措施之一,如何使用统计技术对实验室间比对结果进行评价,大多数实验室存 在理解和运用的难度。 GB/T 27043-2012合格评定 能力验证通用的要求中给出的部分对结果的统计 评价方法适合于实验室间比对结果的评价,但文件没给出具体的运用方法。本标准给出了实验室间比对 计划、组织、实施和结果评价的方法,旨在为组织实验间比对的实验室提供操作性较强的指南。 本标准主要由术语和定义、比对方案设计、结果的统计分析评价和1个附录组成。 DB51/

    5、T 21702016 1 组织实验室间比对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提出了组织实验室间比对指南。 本标准适用于组织较少实验室间比对,并满足GB/T 2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对实验室实验室间比对的要求。 本标准提供的方法也可作为实验室内部比对,如人员比对、仪器设备比对、方法比对等的参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4882-2001 数据的统计处理和解释 正态性检

    6、验 GB/T 4883-2008 数据的统计处理和解释 正态样本离群值的判断和处理 GB/T 4889-2008 数据的统计处理和解释 正态分布均值和方差的估计与检验 GB/T 10092-2009 数据的统计处理和解释 检测结果的多重比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标准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GB/T 3358.1-2009 统计学词汇及符号 第一部分: 一般统计术语与用于概率的术语 GB/T 3358.2-2009 统计学词汇及符号 第2部分 应用统计 GB/T 3358.3-2009 统计学词汇及符号 第2部分 实验设计 GB/T 4882-2001 数据的统计处理和解释 正态性检验

    7、GB/T 4883-2008 数据的统计处理和解释 正态样本离群值的判断和处理 GB/T 4889-2008 数据的统计处理和解释 正态分布均值和方差的估计与检验 GB/T 10092-2009 数据的统计处理和解释 测试结果的多重比较 4 比对方案设计 4.1 对实验室的要求 4.1.1 本比对方案适用于两个及以上实验室间比对,其目的是为了确定实验室所使用方法的可靠性和 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4.1.2 把组织比对的实验室叫做主实验室,被邀请参与比对的实验室叫做参与实验室。 4.1.3 如果可能,应确定一个实验室作为参照实验室,假定参照实验室的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将其他 参与实验室的检测结果与参

    8、照实验室的结果进行比较,得出参与实验室的检测结果是否准确可靠的结 论。 DB51/T 21702016 2 注:很多情况下,没有任何充分的理由认为某个实验室是参照实验室,因此确定参照实验室往往不可行。 4.2 对方法和检测程序的要求 4.2.1 所有参与比对的实验室应尽可能使用同一方法; 4.2.2 选用的方法应具有可接受的重复性,不会因为环境的变化和检测人员不同、使用的试剂和消耗 性材料不同而产生不可接受的差异; 4.2.3 所有参与比对的实验室应使用方法规定的统一程序进行检测。主实验室应在比对开始之前进行 必要的试验,也可委托有能力的实验室进行这项试验。例如实施耐用性试验,以获得应进行严格

    9、控制的 实验条件。必要时,应征求参与实验室的意见,尽可能在比对开始之前详细了解需要严格控制的检测条 件。 4.3 对样品的要求 4.3.1 用于比对的样品应具有足够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注:必要时,可参照CNAS-GL03:2006能力验证样品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指南的方法实施样品的均匀性和稳定 性评价。 4.3.2 如果有必要并可能的情况下,样品的前处理可统一由一个实验室完成。 4.3.3 如果确定参照实验室不可行,应尽可能使用标准样品,如实物标准物质或具有准确的接受参考 值的样品; 4.3.4 主实验室应正确分割样品,适当的包装及适当的样品发送运输方式,确保样品到达参与实验室 不会损坏、变质影

    10、响检测。 4.4 确定重复检测次数 4.4.1 主实验室应预先确定重复检测的条件。即样品是在重复性条件还是在再现性条件下实施独立重 复检测。 注:独立重复检测是从称取样品开始,到检测结果获取,每个重复之间相互独立。 示例:规定独立重复检测6次,实验室应独立称取6分样品,分别进行样品前期处置,分别检测,从每个样品获取 数据,这些数据相互独立。 4.4.2 如果确定在再现性条件下独立重复检测,主实验室应规定不可改变的条件和可以改变的条件; 4.4.3 依据 GB/T 10092-2009数据的统计处理和解释 检测结果的多重比较附录 A 的要求,有两种 方法可以确定重复检测的次数。 a) 一种是根据

    11、自由度要求确定每个实验室最少检测次数,计算公式为式(1): n= k f +1.(1) 式中: n各实验室重复样品检测次数; DB51/T 21702016 3 f自由度,一般要求自由度 f15; k参加实验室的个数。 b) 另一种是根据总体标准偏差确定。当方法的总体标准偏差 为已知,且实验室间检测结果有 显著性差异的比较有精度要求时,用式(2)和式(3)计算重复检测次数。 对有参照实验室(参照处理)的比较: 2 2 ) 2 ,(2 l fkd .(2) n 对无参照实验室(参照处理)的比较: n 2 2 ),( l fkq 2 .(3) 两式中: 已知的总体标准偏差。获得此标准偏差的途径是基

    12、于经验的,例如通过协同试验得到的方法 再现性标准偏差可作为典型的总体标准偏差。 k 参与比对实验室的个数,包含主实验室。 f自由度,一般情况下,按照自由度 f15来确定。 ) ,( fkd 当显著性水平为 ,实验室个数和自由度确定后,查 GB/T 10092-2009数据统计处 理和解释 检测结果的多重比较表 B.2得到的参数。 ),( fkq 当显著性水平为 ,实验室个数和自由度确定后,查 GB/T 10092-2009数据统计处理 和解释 检测结果的多重比较表 B.4得到的参数。 l 人为确定的比较精度。例如:假设实验室依据欧盟相关标准检测废水中总氮,污水中总氮的 限量值是 10 mg/l

    13、。许多欧盟国家推荐在该限量水平下, sRw 应位于 5%以内。此 sRw可作为比较的精度加 以引用。 采用式(2)和式(3)两式确定重复检测次数较为困难,所以推荐使用式式 1的方法。 DB51/T 21702016 4 c) 上述两种方法确定的是实验室最低检测样本数量。一般情况下,检测重复次数应尽可能的多, 以不少于 8为宜。 4.5 作业指导书或说明 4.5.1 主实验室应编制详细的作业指导书或比对说明,确保参与实验室能按统一的要求和程序实施检 测; 4.5.2 作业指导书或比对说明至少以下详细内容: a) 收到样品后,实施检查确认的内容,填写样品确认书的要求,样品保管说明; b) 至少应在

    14、收到样品后多少天内完成检测及结果报送的要求; c) 独立重复检测的样品个数和重复性/再现性条件规定; d) 样品处置程序及注意事项; e) 详细的检测程序及重要的注意、控制事项; f) 数据采集、计算转换、数据修约及有效位数要求,报送结果数量要求; g) 报送记录的内容要求; h) 参与实验室在结果报送文件中,有关特殊情况说明的要求; i) 联系方式、联系人等; j) 其他必要的说明(如果有) 5 结果的统计分析评价 5.1 数据预处理 5.1.1 正态性检验 多数情况下,检测结果服从正态分布。因此,可接受检测结果服从正态分布的假定而不必进行检验。 如果认为有必要,可按照 GB/T 4882-

    15、2001 (idt I SO 5479:1997)数据的统计处理和解释 正 态性检验提供的方法,对所有实验室的检测结果进行正态性检验。 d) GB/T 4882-2001 第 5 章为图方法检验。此为一个简单直观的方法,便于使用。有些情况下, 可能需要对数据进行对数或指数等方式转换,结果才服从正态分布。该标准给出了转换的方法。 c) 多数情况下,无现成的实验室间比对检验数据分布背景情况资料,例如无法获得丰度和偏度的 信息,所以经常使用GB/T 4882-2001第8章中的无方向检验。该标准8.1.2推荐了夏皮洛一威尔 克(Shapiro-Wil k)检验和爱泼斯一普利(Epps-Pulley)

    16、检验及其选用的经验规则。 当样本容量8 n50时,可选用夏皮洛一威尔克检验,小样本( n8) 对偏离正态分布的检 验不太有效; 当样本容量n 8时,可采用爱泼斯一普利检验,同样地,小样本( n8)对偏离正态分布的检验 不太有效。 d) 当有几组来自于同一个总体的独立样本,每组样本的样本量相同且 n8,可使用一种修正的夏 皮洛一威尔克检验,对这几组独立样本进行联合检验。见GB/T 4882-2001第9章。 DB51/T 21702016 5 e) 经正态性检验,若有不服从正态分布的数据组,不能参加后续的统计学评价,应予以剔除。考 虑到参加实验室数目有限,可能时,可要求被剔除的实验室查找原因,采

    17、取纠正措施后补测, 重新报告检测结果。 5.1.2 离群值检验 a) 结果正态性检验的数据组,还应进行离群值检验,剔除离群值。 b) 按照GB/T 4883-2008数据的统计处理和解释 正态样本离群值的判断和处理给出的方法进 行离群值检验和剔除离群值。 c) 由于不知所获得的比对数据组中含有多少离群值,总体标准偏差亦为未知的情形,故使用GB/T 4883-2008第8章规定的方法进行检验。该标准给出了偏度-丰度检验法和狄克松(Dixon)检验 法,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情形。应正确选用。 d) 如果有离群值,应按照GB/T 4883-2008第5章规定的方法进行处理。 e) 出于收集的数据有限的考

    18、虑,应要求被剔除数据的实验室查找原因,采取纠正措施后补测,重 新报告检测结果。 5.1.3 方差齐性检验 a) 按GB/T 10092-2009中5.3.2给出的方法,检验各组数据的方差齐性。 b) 因方差过大的数据组应剔除,不能参与后续的统计学评价。 c) 考虑到参加实验室数目有限,可能时,可要求被剔除的实验室查找原因,采取纠正措施后补测, 重新报告检测结果。 5.2 结果评价 5.2.1 比对实验室只有两个的情形 a) 这是一种极端的情形。属于方差未知,但两总体方差相等的情形,按GB/T 4889-2008 中6.1.2 给 出的方法,对两正态总体的均值进行比较。假设两总体均值相等,进行双

    19、侧检验。 b) 如果检验结果表明,接受两总体均值相等的假设,可判断两个实验室的结果均为准确可靠。如 果不能接受两总体均值相等的假设,则可以判断其中一个实验室的结果不准确,但不能确定何 为不准确的实验室,何为准确的实验室。 c) 出现 b)的情况,如果设定了参照实验室,则可认为参照实验室的结果准确,而另一个实验室 的结果不准确。 c) 如果使用的样品有接受参考值,则可采用GB/T 4889-2008 中5.1.2给出的方法,分别对实验室的 检测结果均值与接受参考值进行比较,选择双侧检验的情形。如果实验室检测结果均值与接受 参考值没有显著性差异,证明此实验室的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5.2.2 比对实

    20、验室有 3个及其以上的情形 5.2.2.1 有参照实验室的情形 如果设定了参照实验室,可假定参照实验室的结果为准确结果,按GB/T 10092-2009 中6.1给出的方 DB51/T 21702016 6 法进行比较。如果参与实验室的结果跟参照实验室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则认为参与实验室的结果不准 确。 5.2.2.2 无参照实验室的情形 若没有参照实验室的结果作为比较的基准,则需对参与实验室进行两两比较,可区别出准确和不准 确的实验室。比较的方法见 GB/T 10092-2009 中6.2。 也可以按照 GB/T 10092-2009 中6.3.1中给出的方法,将某个实验室的均值与所有实验室

    21、的总平均 值进行比较,通过比较的结果推断不准确的实验室。 DB51/T 21702016 7 A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组织实验室间比对确定实验室方法的可靠性示例 A.1 概述 本附录提供了通过组织实验室间比对,以确定实验室检测结果是否准确的例子。 把组织实验室间比对的实验室叫做主实验室,把选择的参与比对的实验室为参与实验室。当使用检 测结果为未知的普通样品作为实验室间比对的样品时,可假定参与实验室的结果是准确可靠的,将本实 验室的检测结果与参与实验室比较。采用这种方法存在的风险是,有可能参与实验室的结果本身就是错 误的,比对结论也就是错误的。实验室只能尽量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如果有足够

    22、的证据表明参与实验室 的结果是不可接受的,则只能宣布比对试验失败。如果比对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这种情况下也不能肯 定本实验室的结果就是可靠的。 鉴于上述方案存在的风险,推荐使用有证标准物质或者在未知样品中添加标准物质。 在未知样品中添加标准溶液的方式,是以未知样品作为空白样品,检测未知样品中添加的标准物质 的浓度或者含量,来推断检测结果的准确度。采用这种方案,虽然在检测过程中增加了由于添加标准溶 液的测量不确定度,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相比检测过程,添加标准溶液的测量不确定度可以控制到大 大小于测量过程的测量不确定度。 总之,在实验室比对活动中,应优先选择使用实物有证标准标准物质作为样品,其次是

    23、添加标准溶 液的未知样品,不得已的时候选择未知样品。 本附录所提供的方法还适用于实验室内部实施方法比对、人员比对和仪器设备比对。 A.2 方案的设计 A.2.1 参与实验室选择 应选择熟练掌握了拟比对方法的实验室作为参与实验室。可能在很多情况下,主实验室无法确认参 与实验室是否熟练掌握了拟比对的方法。此时,级别较高的实验室是一个较好的选择,但这仍不能可靠 地确认。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提前向参与实验室发送核查样品,核查样品最好是有明确的测量不确定度 及其置信范围的样品,通过回收的结果初步确认参与实验室是否能够使用拟比对的方法获得可靠的结 果。 A.2.2 检测程序确定 主实验室应对拟比对的方法进行

    24、详细的研究,必要时可使用耐用性试验研究影响方法的因素,掌握 在比对检测过程中应加以高度重视的那些因素。把所有的检测程序要求详细的写到比对作业指导书中, 包括样品保管、数据报送要求等,要求参与比对的实验室严格遵守。 A.2.3 样品准备和发送 按照本标准4.3的要求准备样品。样品的含量或浓度应确定为实验室经常检测的含量或浓度,最好 能在校准直线的浓度范围内选择两个以上的浓度或含量点。主实验室要充分确认样品是均匀的,至少要 保证从发出样品开始,到比对活动结束的时间范围内是稳定的。 DB51/T 21702016 8 A.2.4 比对试验方案 主实验室有很多比对方案可选择,取决于主实验室的技术人员对

    25、数理统计技术的熟悉程度。本附录 介绍一种典型的方案,以供参考。 依据本标准4.4.3的要求,确定重复检测的次数。 A.2.5 结果统计计算分析 按照GB/T 10092-2009数据的统计处理和解释 检测结果的多重比较第6章给出的方法进行数据 统计计算和分析。该标准中列出了 多种情况下的统计计算,6.1为 个处理与参照处理的比较方法,适 合于在实验室比对活动中确定了参照实验室的情形; 6.2为没有参照处理作为比较基准的统计计算方法, 适合于实验室比对活动中没有确定参照实验室的情形;6.3为几组处理均值间比较的方法,也适合于实 验室间比对,可酌情使用。 k A.3 实验室间比对实例 A.3.1

    26、方案设计 A.3.1.1 实验室选择 主实验室欲对ICP-AES检测茶叶中Cu的方法进行比对,以确认方法的准确度。为此,选择2个参与实 验室参与比对。由于对参与实验室掌握方法的程度不了解,故不作为参照实验室。实验室不能获得实物 标样,故采用在样品中添加标准溶液的方法准 备比对样品。选择市售茶叶样品,称样0.5 g左右,使用 微波消解法进行消解,在消解液中添加标准溶液,确保添 加的浓度为2.0 ug/ml,最后定溶至25 ml。主 实验室做好样品编号并做称样记录. 说明:消解方式和标准溶液添加对检测结果准确度有影响。为确保添加标准溶液和消解引入的测量 不确定度分量相同,采用统一消解和统一添加标准

    27、溶液的方式准备样品. A.3.1.2 样品数量确定 按照公式(1)确定重复检测次数。假定总自由度为15,参与比对的实验室为3个, k=3, f=15,则 每个实验室重复检测次数 n=6。另外,每个实验室发放3个未添加标准溶液的样品,作为空白对照。 A.3.1.3 报送结果的要求 各实验室对每个样品检测1次,报送三个未添加标液和6个添加标液样品的检测结果,只报送消解液 中目标组份的含量即可,结果保留4位小数。主实验室用实际称样量校正消解液中目标组份浓度,同时 计算回收率。 A.3.2 结果统计及初步整理 对收集的原始数据用称样量校正,扣除背景之后得到添加的标准溶液的检测结果,计算回收率、平 均值

    28、和标准偏差。见表A.1和A.2,单位:g/ml。 DB51/T 21702016 9 表A.1 未添加标准溶液的样品水解液检测结果 单位:g/ml 重复 主实验室 参与实验室 1 参与实验室 2 1 0.635 0 0.757 8 0.780 5 2 0.625 4 0.799 5 0.777 4 3 0.660 9 0.800 9 0.810 1 y 0.640 4 0.786 1 5.789 3 表A.2 三个实验室对添加标液样品的检测结果 单位: g/ml 主实验室 参加实验室 1 参加实验室 2 重复 消解液 浓度 扣除 背景 回收率 消解液 浓度 扣除 背景 回收率 消解液 浓度 扣

    29、除 背景 回收率 1 2.4872 1.846 8 0.923 4 3.043 0 2.256 9 1.128 5 3.150 8 2.361 5 1.180 8 2 2.5051 1.864 7 0.932 3 3.116 4 2.330 3 1.165 1 3.224 2 2.434 9 1.217 4 3 2.5995 1.959 1 0.979 5 3.127 6 2.341 5 1.170 7 3.232 6 2.443 3 1.221 7 4 2.4798 1.839 4 0.919 7 2.965 4 2.179 3 1.089 7 3.156 2 2.366 9 1.183 5

    30、 5 2.5056 1.865 2 0.932 6 3.252 7 2.466 6 1.233 3 3.234 8 2.445 5 1.222 8 6 2.5789 1.938 5 0.969 3 3.136 8 2.350 7 1.175 4 3.151 9 2.362 6 1.181 3 i y 2.526 0 1.885 6 0.942 8 3.107 0 2.320 9 1.160 4 3.191 8 2.402 5 1.201 2 s 0.050 37 0.025 19 0.096 72 0.048 36 0.042 67 0.021 34 2 s 10 -2 0.253 8 0.0

    31、63 4 0.935 4 0.233 9 0.182 1 0.045 5 A.3.3 统计计算及分析 假定三个实验室的检测结果服从正态分布,此处略去正态性检测的过程。 A.3.3.1 方差齐性检验 使用GB/T 10092-2009-2009数据统计处理和解释 检测结果的多重比较5.3所提供的方法,对三 个实验室的检测结果的方差进行检测。 DB51/T 21702016 10 统计量C的计算见公式(A.1)。 C= = k i i s s 1 2 2 max .(A.1) 式中: 各处理中最大方差; 2 max s 各处理的方差; 2 i s k 实验室个数; i 第 i 个实验室,i =1,

    32、2,3 k。 本例中:C=0.935 4/(0.935 4+0.253 8+0.182 1)=0.686 取置信概率 P=95, =0.05,试验重复次数 n=6,处理个数 k=3。查 GB/T 10092-2009 表 B.1,得临 界值 =0.707。 )3,6( )05.0( C C ,接受假设,说明三个实验室检测结果的方差没有显著性差异。 )3,6( )05.0( C A.3.3.2 多重比较 使用GB/T 10092-2009数据统计处理和解释 检测结果的多重比较6.1.1所提供的方法,将主实 验室的检测结果作为参照处理,主实验室检测结果平均值为 0 y 。对三个实验室的检测结果进行

    33、多重比 较。 按式(A.2) 计算公共方差 。 2 2 = = = k i i k i ii n sn 1 1 2 )1( )1( .(A .2) 式中: 各实验室重复检测次数; i n 其他符号意义同式 A.4。 本例中 =0.004 631。 2 取概率 P=95, =0.05, 自由度 = -k=15。查 GB/T 10092-2009表 B.2,得到临界值f N ) ,( fkd =2.44。 DB51/T 21702016 11 按式(A.3 )计算 的值: a l a l = ) ,( fkd n 2 2 .(A.3 ) 式中符号意义同式(A.4 )。 本例中 =0.135 6 a

    34、 l 计算置信限,( 0 y - , a l 0 y + )。 a l 本例中, 0 y =1.885 6,置信限为(1.750,2.021 2) A.3.3.3 讨论 根据 GB/T 10092-2009 的规定,如果参与实验室的平均值 落在计算得到的置信区间内,表明参与 实验室的结果平均值与主实验室结果的平均值没有显著性差异;反之,为有显著性差异。 本例中,参与实验室的平均值均不在在置信限范围内,说明参与实验室检测结果平均值与主实验室 检测结果的平均值有显著性差异。分析三个实验室的回收率,主实验室回收率(平均回收率94.28) 偏低,2个参与实验室的回收率(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16.02,1

    35、20.13)偏高,说明各实验室检测结果 不准确主要受到实验室回收率的影响。 A.3.4 用回收率校正之后的结果分析 计算个实验室的平均回收率,并用平均回收率校正检测结果,重新计算平均值及方差,见表A.3。 表A.3 平均回收率校正后的添加标液样品检测结果 重复 主实验室 参加实验室 1 参加实验室 2 1 1.997 0 1.944 9 1.966 0 2 2.016 3 2.008 2 2.027 1 3 2.118 4 2.017 8 2.034 0 4 1.989 0 1.878 1 1.970 4 5 2.016 9 2.125 6 2.035 9 6 2.096 1 2.025 8

    36、1.966 9 i y 2.038 9 2.000 1 2.000 1 s 0.054 48 0.083 35 0.035 52 2 s 10 -2 0.296 8 0.694 8 0.126 2 DB51/T 21702016 12 再用 A.3.3 相同的方法进行多重比较。 0 y =2.013; 2 =0.003 726; ) ,( fkd =2.44。 a l =0.121 6 置信限为(1.892 4, 2.134 6) 回收率校正后,三个实验室的检测结果平均值均在置信限范围内,说明三个实验室的结果用回收率 之后准确可靠。 本例说明,在实际检测过程中,使用回收率校正检测结果是非常重要的质量控制措施。 _ DB51/T 21702016


    注意事项

    本文(DB51 T 2170-2016 组织实验室间比对指南.pdf)为本站会员(amazingpat19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