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51 T 1857-2014 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pdf

    • 资源ID:1491206       资源大小:509.96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51 T 1857-2014 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pdf

    1、 ICS 65.020.20 B 31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 18572014 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 2014 - 11 - 11 发布 2014 - 12 - 01 实施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51/T 18572014 I 目 次 前 言 . . II 1 范围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1 4 茶园选择 . . 1 5 茶园建设 . . 2 6 转换期 . . 2 7 茶树品种 . . 2 8 土肥管理 . . 2 9 病虫草害防治 . . 3 10 茶树修 剪与鲜叶采摘 . . 3 11 管理体系 . . 3 附录 A

    2、(规范性附录) 有机茶园允许使用的肥料和改良物质 . 4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有机茶园病虫害防治允许使用的植物保护产品 . 5 DB51/T 18572014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进行编写。 本标准附录A、附录B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四川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四川省园艺作物技术推广总站、四川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马边县农业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叶晖、张冬川、黄苹、唐晓波、付润华、邓力强。 DB51/T 18572014 1 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有机茶园选择、茶园建设、转

    3、换期、茶树品种,土肥管理、病虫草害防治、茶树修剪 与鲜叶采摘、管理体系等。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有机茶生产及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9137 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 11767 茶树的种子和苗木 GB/T 19630.1 有机产品 第1部分:生产 GB/T 19630.4 有机产品 第4部分:管理体系 DB

    4、51/T 877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 茶叶 DB51/T 1687 生态茶园建设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有机茶园 Organic t ea garden 在生产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肥料、除草剂、生长调节剂和转基因品种等物质,符合有机农业 生产要求,并经有机认证机构颁证的茶园。 4 茶园选择 4.1 有机茶园应离城区、工矿区、工业污染源、生活垃圾场5 km;应离交通主干线1 km。 4.2 有机茶园的环境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土壤环境质量符合 GB 15618 中的二级标准; b) 农田灌溉用水水质符合 GB 5084 的规定; c) 环境

    5、空气质量符合 GB 3095 中二级标准和 GB 9137 的规定。 4.3 有机茶园应具备水土保持良好,生物多样性指数高,具有较强的可持续生产能力。 DB51/T 18572014 2 4.4 有机茶园应边界清晰,与常规农业生产区域应有明显的边界和隔离带。 5 茶园建设 5.1 基础设施建设 按DB51/T 1687中4.2.1的规定执行。 5.2 茶园生态建设 按DB51/T 1687中4.2.2的规定执行。 6 转换期 6.1 常规生产向有机生产发展需要经过转换,生产者在转换期间应完全符合有机生产要求。 6.2 有机茶园的转换期至少为收获前的 36 个月。 6.3 新开垦的、撂荒 36

    6、个月以上的或有充分证据证明 36 个月以上未使用本标准禁用物质的茶园,也 应经过至少 12 个月的转换期。 6.4 已获得有机认证的茶园或处于转换期的茶园,因当地政府机构为处理某种病害或虫害而强制使用 禁用物质时, 应重新开始转换, 可以缩短 6.2 规定的转换期, 但应关注施用产品中禁用物质的降解情况, 确保在转换期结束之前,土壤或茶叶中的残留不得检出。 6.5 同一生产单元内,存在有机茶园和常规茶园平行生产时,生产者应在最短时间内对常规茶园实施 转换,并制定合理的有机转换计划,获得有机认证时间最多不超过年。 7 茶树品种 7.1 不应使用转基因工程繁育的种子和苗木。 7.2 种子和苗木应来

    7、自有机农业生产系统,但在有机生产的初始阶段无法得到认证的有机种子和苗木 时,允许使用未经禁用物质处理的常规种子和苗木。 7.3 选择适应基地环境条件和适制茶类,并对当地主要病虫害有较强抗性的品种。加强不同遗传特性 品种的搭配。 7.4 种子和苗木质量应符合 GB ll767 中一、二级标准的规定。 8 土肥管理 8.1 按照 GB15618 标准要求每年检测一次。根据检测结果,有针对性地采取土壤改良技术措施。 8.2 不应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城市污水污泥等。 8.3 采取修剪枝叶覆盖、种植豆科植物、合理耕作等措施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 8.4 当 8.3 无法满足茶树生长需要时

    8、,可采用土壤培肥、施用改良物质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但应避 免过度施用造成环境污染。外购的天然矿物肥料和生物肥料应经过认证机构许可后使用。 8.5 有机体系内肥料可循环生产使用,配套发展养殖业,为有机茶园提供营养物质。 8.6 使用动植物源的肥料时,应充分腐熟和无害化处理。 8.7 使用溶解性较小的天然矿物肥料,不应使用化学处理提高其溶解性。 8.8 可使用微生物源的肥料。为使堆肥充分腐熟,可在堆制过程中添加来自于自然界的微生物,但不 应使用转基因生物及产品。 8.9 采取林、茶、果一系列植物间作模式等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土壤沙化和盐碱化。应充分考虑土 壤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创造有利于天敌繁衍

    9、的环境条件,保护天敌及其栖息地,保持有机茶园生态 DB51/T 18572014 3 系统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8.10 有机茶园生产中可使用的肥料和改良物质见表 A.1。 9 病虫草害防治 9.1 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技术,按照 DB51/T 877 的规定执行。 9.2 不应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的植物保护产品。 9.3 可使用有机体系外的微生物源、动植物源和矿物源植物保护产品。外购植保产品应经过认证机构 许可后使用。矿物源农药应严格控制在非采茶季节使用。 9.4 应充分利用秸秆还田,秸秆不应焚烧处理,除非因控制病虫害的需要 9.5 有机茶园病虫害防治允许使用的植物保护产品见表 B

    10、.1。 10 茶树修剪与鲜叶采摘 10.1 茶树修剪 按DB51/T 877的规定执行。 10.2 鲜叶采摘 按DB51/T 877的规定执行。采摘的鲜叶应有标签和记载。 11 管理体系 11.1 生产者应对有机茶园有合法的土地经营权和合法的经营证明文件。 11.2 生产者应按照 GB 19630.4 的要求建立有机生产管理体系,包括该管理体系文件应加以实施和保 存。 11.3 有机生产管理体系文件内容应包括 a) 按比例绘制有机茶园位置图,标注种植区域分布、河流、相邻或边界土地的利用等。 b) 适合本有机茶园生产的操作规程。 c) 田间生产档案记录,并保持 5 年以上。内容包括:时间、地块号

    11、、负责人、执行人、农事内容(施 肥、防治病虫、采摘、修剪、耕作、除草等)。施肥和病虫害防治要记录投入品的来源、数量、 使用方式和用途等。采摘要记载品种、数量、级别、采摘方式和运输方式。 d) 所有生产投入品的台帐(来源、购买数量、使用去向与数量、库存数量等)及购买单据。 e) 有机茶园中的生产垃圾及时清理出园,集中处理并记载。 11.4 应按照 GB 19630.4 的要求配备至少一名内部检查员,建立内部检查制度,负责内部培训和内部 检查,配合认证机构的检查和认证。 DB51/T 18572014 4 A 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有机茶园允许使用的肥料和改良物质 类别 名称和组分 使用

    12、条件 农家肥 允许使用 茶树修剪枝叶 允许使用 有机农业体系内 生产的物质 绿肥、秸秆 允许使用 畜禽粪便及其堆肥(包括圈肥) 经过堆制并充分腐熟 畜禽粪便和植物材料的厌氧发酵产品 (沼肥) 限用于浇施茶树根部 木料、树皮、锯屑、刨花、木灰、木炭 及腐殖酸类物质 来自采伐后未经化学处理的木材,地面覆盖或经过堆制 蘑菇培养废料和蚯蚓培养基质 培养基的初始原料限于本附录中的产品,经过堆制 食品工业副产品 经过堆制或发酵处理 草木灰 作为薪柴燃烧后的产品 植物和动物来源 饼粕 不能使用经化学方法加工 磷矿石 天然来源,镉含量90mg/Kg五氧化二磷 钾矿粉 天然来源,未通过化学方法浓缩。氯含量60%

    13、 硫磺 天然来源,未经化学处理、未添加化学合成物质 镁矿粉 天然来源,未经化学处理、未添加化学合成物质 石灰石、石膏和白垩 天然来源,未经化学处理、未添加化学合成物质 微量元素 天然来源,未经化学处理、未添加化学合成物质 矿物来源 石灰 仅用于茶园土壤pH值调节 可生物降解的微生物加工副产品, 如酿 酒和蒸馏酒行业的加工副产品 未添加化学合成物质 微生物来源 天然存在的微生物提取物 未添加化学合成物质 DB51/T 18572014 5 B B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有机茶园病虫害防治允许使用的植物保护产品 类别 名称和组分 使用条件 楝素(苦楝、印楝等提取物) 杀虫剂 天然除虫菊素(除

    14、虫菊科植物提取液) 杀虫剂 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苦参等提取物) 杀虫剂 鱼藤酮类(如:毛鱼藤) 杀虫剂 小檗碱(黄连、黄柏等提取物) 杀菌剂 大黄素甲醚(大黄、虎杖等提取物) 杀菌剂 植物油(如:薄荷油、松树油、香菜油) 杀虫剂、杀螨剂、杀真菌剂 寡聚糖(甲壳素) 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 天然诱集和杀线虫剂(如:万寿菊、孔雀 草、芥子油) 杀线虫剂 天然酸(如:食醋、木醋和竹醋) 杀菌剂 具有驱避作用的植物提取物 (大蒜、 薄荷、 辣椒、花椒、薰衣草、柴胡、艾草的提取 物) 驱避剂 植物和动物来源 昆虫天敌(如:赤眼蜂、瓢虫、草蛉等) 控制虫害 石硫合剂 杀真菌剂、杀虫剂、杀螨剂 波尔多液 杀真菌剂,每年每公顷铜的最大使用量 6kg 氢氧化钙(石灰水) 杀真菌剂、杀虫剂 硫磺 杀真菌剂、杀螨剂、驱避剂 矿物来源 轻矿物油 杀虫剂,杀真菌剂 真菌及真菌提取物剂 (如:白僵菌、轮枝 菌、木霉菌等 ) 杀虫、杀菌、除草剂 细菌及细菌提取物 (如: 苏云金芽孢杆菌、 枯草芽孢杆菌、蜡质芽孢杆菌、地衣芽孢 杆菌、荧光假单胞杆菌等) 杀虫、杀菌剂、除草剂 微生物来源 病毒及病毒提取物 (如: 核型多角体病毒、 颗粒体病毒等) 杀虫剂 其他 昆虫性外激素 仅用于诱捕器和散发皿内 物理措施(如:色诱、灯诱、机械诱捕) 诱捕器、屏障 覆盖物(网) _ DB51/T 18572014


    注意事项

    本文(DB51 T 1857-2014 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pdf)为本站会员(registerpick11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