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20 B 33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 18632014 旱地油菜生产技术规程 2014 - 11 - 11 发布 2014 - 12 - 01 实施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51/T 18632014 I 目 次 前 言 . . II 1 范围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1 4 技术要求 . . 1 5 栽培管理 . . 2 6 收获与贮藏 . . 4 DB51/T 18632014 II 前 言 本标准按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进行编写。 本标准由四川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
2、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四川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永红、李奇、吴德芳、乔善宝、蒋梁材、雷超、蒲晓斌。 DB51/T 18632014 1 旱地油菜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旱地油菜生产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栽培管理以及收获和贮藏。 本标准适用于旱地油菜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 414 低芥酸低硫苷油菜种子 NY/T 794 油菜菌核病防治技术规程 N
3、Y/T 1231 油菜联合收割机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旱地 rainfed upland 指不筑田埂(坎)以经常蓄水,用以种植小麦、玉米、红薯等旱生作物的坡耕地、台地,是相对于 稻田的另一种耕地。 3.2 复种油菜 multiple c ropping rape 旱地多熟农作制度中,前茬收获后,适时种植的油菜,属于同一个地块上一年内种植的多季作物中 的一季。 4 技术要求 4.1 品种及种子选择 选择适合当地自然环境和耕作制度的油菜品种,种子经检验符合NY/T 414的要求。 4.2 种植模式 采用复种油菜种植模式,前茬作物收获后,适时种植油菜
4、。种植油菜时不间套种植其他十字花科植 物。 4.3 肥料施用准则 DB51/T 18632014 2 4.3.1 严禁施用油菜秸秆、果壳作为有机肥 4.3.2 非缺硫土壤不宜施用含硫化肥 4.3.3 采用平衡施肥技术,实行有机、无机肥结合,氮、磷、钾、硼肥结合,适当重施磷、硼肥 4.4 农药施用准则 施用高效低毒农药,严禁施用国家禁用农药。 5 栽培管理 5.1 播栽期 四川省旱地油菜生产可分为育苗移栽和直播。育苗移栽的适宜播期为9月5日至9月20日,直播的播 期比移栽推迟10 d15 d。 5.2 播栽方式 5.2.1 育苗移栽 5.2.1.1 苗床选择 选择背风向阳、排灌方便、地势平坦、肥
5、沃疏松、靠近大田且两年未种十字花科作物的砂壤土或易 于整细的旱地作苗床。苗床面积与大田面积比例为1:81:10。 5.2.1.2 苗床整地 精细整地,做到“细、平、实”,保证播种时落籽均匀,深浅一致。苗床按1.3 m1.7 m开沟作厢, 深沟高厢,方便排水及田间管理。 5.2.1.3 定量匀播 每667 m 2 苗床播种0.8 kg左右种子。播前晒种4 h6 h,提高种子的活力,将种子分厢定量并拌适 量的细土均匀撒播。 5.2.1.4 间苗定苗 齐苗后第1次间苗,将拥挤成丛的多余苗拔去,做到苗不挤苗。有1片真叶时第2次间苗,做到苗与 苗之间叶不搭叶。有3片真叶时定苗,每平方米留苗100120株
6、。 5.2.1.5 矮化壮苗 在幼苗34叶期,视苗情每667 m 2 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50 g兑清水50 kg喷施。 5.2.1.6 移栽整地 移栽时视土质情况可翻耕整地后移栽或免耕移栽。翻耕整地移栽须在前茬作物收获后深翻或深松, 耙平、耙细或旋耕12次;免耕移栽须施用除草剂除草。 5.2.1.7 移栽 苗龄25 d35 d、绿叶数67片时移栽,取苗前一天浇湿苗床。移栽时严格要求“三带”、 “三要”、 “三边”和“四栽四不栽”。即带泥、带肥、带药到本田;行要栽直,根要栽稳,苗要栽正;边取苗, DB51/T 18632014 3 边移栽,边浇定根水;大小苗分栽不混栽,栽新鲜苗不栽隔夜苗,栽
7、直根苗不栽弯根苗,栽壮苗不栽弱 苗。移栽分为等行种植和宽窄行种植,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以及种植时期确定移栽密度,移栽密度 为每667 m 2 60007000株。 5.2.2 直播 5.2.2.1 整地 前茬作物收获后,用秸秆粉碎还田机将秸秆粉碎再旋耕灭茬还田1次,也可使用具有相同功能的复 式机具作业。少免耕直播要求前茬作物玉米的留桩高度30cm,或者只对油菜种植带进行条带耕整12 次。 5.2.2.2 播种 窝播、条播、撒播或机播,每667 m 2 播种千粒重3.5 g左右的种子0.3 kg,根据不同品种特性和田 间实际状况,合理调节播种量。注意抢墒播种,播种适期内,如墒情稍差,采用“三湿
8、”播种,即用适 量水湿沟补墒,浸种6 h,并与湿土杂肥拌匀播种。成苗后,在三叶期进行1次间苗定苗,去弱留壮,适 宜密度为每667 m 2 2000030000株。 5.3 施肥 5.3.1 育苗移栽苗床施肥 苗床应施足底肥,以腐熟的人、畜粪尿和磷肥、钾肥及硼肥为主,并遵循4.3。每667 m 2 用腐熟的 人畜粪1000 kg1500 kg,尿素5 kg,过磷酸钙25 kg,氯化钾5 kg,硼砂1 kg,草木灰或堆渣肥100 k g 均匀撒在厢面上,均匀混拌,做到土、肥混合均匀。 5.3.2 大田施肥 5.3.2.1 肥料用量 每667 m 2 施用纯氮12 kg17 kg、 五氧化二磷4 k
9、g6 kg、 氧化钾8 kg12 kg、 硼砂1 kg, 按5.3.2.2 5.3.2.5分次施用。也可施用油菜专用复合肥(N、P、K有效含量20%、8%、12%),用量为每667m 2 50 kg 56 kg,其中50%混合农家肥作基肥底施, 12月下旬总用量的50%作为开盘肥追施,不再施用除硼肥外的 其它化肥。 5.3.2.2 底肥 腐熟的人畜粪水、沟肥、堆肥、厩肥、土杂肥、饼肥等农家肥和化学磷肥及硼肥均作底施;化学钾 肥和化学氮肥的60%均作基肥底施。禁忌施用的肥料遵循4.3。 5.3.2.3 返青肥 大田期总氮肥用量的10%用作返青肥于10月底追施。 5.3.2.4 开盘肥 大田期总氮
10、肥用量的30%和总钾肥用量的40%一起做开盘肥于12月下旬追施。 5.3.2.5 叶面追肥 在苔高15 cm20 cm时用硼肥0.1 5 kg兑水50 kg于晴天下午叶面喷施1次。 DB51/T 18632014 4 5.4 病虫草害防治 5.4.1 育苗移栽苗床期的病虫害防治 移栽前2 d3 d全面喷药1次。雨水多年份,每667 m 2 使用50% 2-苯并咪唑基氨基甲酸甲酯(多菌 灵)100 g兑水30 kg喷雾,防治霜霉病和猝倒病;干旱少雨年份,每667 m 2 使用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 酸盐12 g兑水30 kg喷雾,防治菜青虫、蚜虫、跳甲虫、猿叶虫、小菜蛾等害虫。 5.4.2 大田
11、病虫害防治 5.4.2.1 病害防治 田间出现病叶或病株后,每667 m 2 使用50% 2-苯并咪唑基氨基甲酸甲酯(多菌灵)100 g兑水30 kg 喷雾,或每667 m 2 使用75%四氯间苯二腈(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 g兑水30 kg喷雾,防治霜霉病。防治 油菜菌核病,可参考NY/T 794。 5.4.2.2 虫害防治 在调查监测的基础上,针对虫害达标田适时开展防治。防治菜青虫、蚜虫和小菜蛾,每667 m 2 使用 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12 g兑水30 kg喷 雾;或使用菜青虫、小菜蛾专用性诱剂诱杀成虫,悬挂黄 板诱杀蚜虫。 5.4.2.3 草害防治 播种前,每667 m 2 使
12、用10%草甘膦水剂750 ml1000 ml兑水30 kg喷雾;油菜移栽后,根据苗情及 草情适时防除杂草,每667 m 2 使用50%乙草胺60 ml兑水30 kg喷雾。 6 收获与贮藏 6.1 适期收获 6.1.1 人工收获 终花后30 d左右,当全田绝大部分植株主花序角果现黄,主轴基部角果呈枇杷色,种皮呈黑褐色时, 即应收获。油菜收割应在早晨带露水收割,收割时做到轻割、轻放,以防裂角落粒。 6.1.2 机械收获 机械收获可推迟5 d7 d收获,可选用适合四川省旱地油菜收获的直喂式谷物油菜联合收割机进行 收获,机械收获质量要求总损失率不大于8%,含杂率不大于6%,破碎率不大于0.5%,可参考NY/T 1231。 6.1.3 脱粒与贮藏 人工收割后在地里晾晒4 d5 d即可脱粒,选择晴朗的天气进行,脱粒时搞好油菜籽碾打、脱粒、 扬净。 _ DB51/T 1863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