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51 T 1884-2014 水稻抗稻曲病性鉴定技术规程.pdf

    • 资源ID:1491118       资源大小:549.29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51 T 1884-2014 水稻抗稻曲病性鉴定技术规程.pdf

    1、 ICS 65.020.20 B 22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 18842014 水稻抗稻曲病性鉴定技术规程 2014 - 11 - 11 发布 2014 - 12 - 01 实施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51/T 18842014 I 目 次 前 言 . . II 1 范围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1 4 材料 . . 2 5 田间鉴定 . . 2 6 鉴定结果 有效性判断 . . 4 7 接种后与 鉴定后材料的处理 . . 4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胁本哲氏固体培养基(X BZ)的制作与稻曲病菌固体培养 . 5 附录 B

    2、(规范性附录) PS 培养基的制作与稻曲病菌液体培养 . 6 附录 C(规范 性附录) 稻曲病接种体悬浮液的制备 . 7 DB51/T 18842014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进行编写。 本标准附录A、B、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四川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四川省农业厅植保站、 四川省农业厅种子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卢代华、王剑、徐翔、何芳、伏荣桃、姚琳、毛建辉、龚学书。 DB51/T 18842014 1 水稻抗稻曲病性鉴定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稻抗稻曲

    3、病性鉴定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水稻品种或材料对稻曲病的抗性鉴定及抗性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6959 植物保护机械名词术语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标准 GB/T 17980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 ISBN/S1676 农作物抗病虫性鉴定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人工接种artificial i noculation 用人工繁殖或收集的病原物,仿照自然情况,创造发病条件,按

    4、一定量接种,根据接种对象抗性表 现和发病程度确定品种抗性强弱。 3.2 接种体 inoculum 指用于人工接种鉴定用的稻曲病菌( Ustilaginoidea virens)的菌丝体和分生孢子悬浮液。 3.3 注射接种 injection i noculation 水稻孕穗中后期,用注射器将接种体从侧面注入穗苞。 3.4 喷雾接种 spray ino culation 水稻孕穗末期,用稻曲病菌的接种体喷雾接种于水稻叶面上。 3.5 田间鉴定 field ident ification DB51/T 18842014 2 参鉴材料种植于大田病圃,以自然诱发和人工接种相结合的方式鉴定水稻对稻曲病

    5、的抗性水平。 4 材料 4.1 培养基制作 所用材料和方法参见附录A、附录B、附录C。 4.2 仪器用具与设施 常用仪器及用具:试管、三角瓶、组织捣碎机、培养皿、超净工作台、冰箱、低温冰柜、生化培养 箱、湿热灭菌锅、干热灭菌箱、注射器、生物显微镜、恒温摇床、喷雾器。 设施:大棚温室,可控温控湿;田间自然抗性鉴定病圃。 5 田间鉴定 5.1 病圃设置 病圃应设在稻曲病常发区和重病田,选择雨日较多、排灌方便、肥力均匀的田块,也可选用大棚温 室作为病圃,鉴定圃四周设保护行,保护行品种采用感病品种。 5.2 田间管理 5.2.1 施肥 病圃施肥按高产栽培要求,施用纯氮(150180)kg/hm 2 ,

    6、秧田期占总纯氮1/4,以50作基肥, 其余50分两次于二叶期和移栽前7d 追施;移栽田占总纯氮3/4,以60作基肥,其余40分两次于秧 苗返青和孕穗期追施。 5.2.2 播种前除草 翻耕后于播种前25天,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灭生性农药除草,农药除草剂使用遵守GB4285 GB8321中有关规定。 5.2.3 播种 播种期按病区当地常规进行,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分23期播种,每隔10天播1期;参鉴品种经常 规浸种催芽后,条播或移栽;湿润育苗,每行播种2040g左右,每品种播13行,随机排列。 5.2.4 移栽 参鉴品种于播种后1月左右移栽,按随机区组排列,每品种3次重复,插单株,510行,在参鉴

    7、品 种四周插种保护行,按高产栽培方式进行田间管理。 5.2.5 施药 秧田和大田按照常规防治害虫, 孕穗前期可施用杀菌剂防治纹枯病和稻瘟病, 此后不再施用杀菌剂。 杀虫剂的使用根据病圃内害虫发生种类和程度而定,农药使用应遵循GB/T8321以及GB/T 17980和GB/T 17980合理使用准则。 5.3 接种 DB51/T 18842014 3 5.3.1 接种体准备 5.3.1.1 自然诱发接种体 采集病圃当地上年自然感染稻田中的稻曲球,密封冰箱(4)冷藏干燥保存备用,于次年用组织粉 碎机将稻曲球粉碎待用。 5.3.1.2 人工喷雾接种体 培养基的制作与稻曲病菌培养及悬浮液的制备见附录A

    8、、B、C。 5.3.2 接种方法 5.3.2.1 自然诱发接种 在水稻移栽前,以510g菌粉/m 2 稻曲球粉均匀撒入土壤中,进行自然诱发接种。 5.3.2.2 人工喷雾接种 水稻孕穗末期,用PS培养液培养病菌分生孢子和菌丝,PS培养基的制作与稻曲病菌培养见附录B。 当鉴定品种中某个品种率先进入孕穗末期幼穗分化(78)期进行第1 次喷雾接种,第2 次在50 品种的10稻株抽穗时进行,接种于16:00 进行。稻曲病菌悬浮液的制备见附录C。用手动喷雾器作 喷雾接种。 将准备好的分生孢子与菌丝体培养液打碎均匀, 在100倍显微镜下分生孢子浓度每1视野150 200个孢子,加吐温,接种量为500ml/

    9、m 2 ,平均每株水稻叶面上形成均匀的一层小水滴,要求整个穗部 能见到菌悬液。 5.3.2.3 人工注射接种 接种部位为水稻孕穗包内, 用注射器将接种液从侧面注入穗苞直至充满溢出(每穗12mL)。 下午4 5点无风时接种。保湿以利于发病。 5.4 调查时间 于参鉴材料腊熟期至黄熟期,即大约于接种后25d30d进行调查。 5.5 病情调查记载 每个小区全部调查,记载发病穗数,病穗率计算方法见公式1。 100(%) = C B A (1) 式中: A病穗率 B病穗数 C调查总穗数 测定结果取三次重复的算术平均值,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点。 5.6 病穗率分级标准 病级 病穗率(%) 抗性水平 0级

    10、无病 免疫 1级 病穗率0.13.0 高抗(HR) DB51/T 18842014 4 3级 病穗率在3.17.0 抗(R) 5级 病穗率在7.115.0 中抗(MR) 7级 病穗率在15.125.0 感(S) 9级 病穗率大于25.1 高感(HS) 6 鉴定结果有效性判断 每年品种抗稻曲病鉴定均设感病对照品种,感病对照品种为桂朝2号或两优培九或其它高感品种。 对照感病品种要求发病级别5 级,否则试验结果无效。 7 接种后与鉴定后材料的处理 剩余接种体带回实验室灭菌处理,鉴定材料发病调查后病株集中处理。 DB51/T 18842014 5 A 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胁本哲氏固体培养基

    11、(XBZ)的制作与稻曲病菌固体培养 A.1 培养基成分 马铃薯300g,蛋白胨5g,蔗糖15g,Ca(NO 3)24H2O 0.5g,Na 2HPO412H2O2g,琼脂16g,水1000mL。 A.2 制法方法 先将新鲜无病的马铃薯洗净,去皮后,称300g,切成小薄片,加水1000mL,煮沸20分钟后过滤,其 滤汁为马铃薯煮汁。然后加入蛋白胨5g,蔗糖15g,Ca(NO 3)24H2O 0.5g,Na 2HPO412H2O2g,琼脂16g,摇 匀,后补足水至1000mL,分装,在121下灭菌30min,备用。培养基在灭菌后加抑制细菌生长的氯霉素, 终浓度为50 g/ml。 A.3 稻曲病菌菌

    12、落培养 将分离纯化所得单孢菌株从斜面转至XBZ平板培养基,在 28恒温箱培养5d,待长出白色馒头状菌 落后,用打孔器打孔法将菌株PS液体培养。 DB51/T 18842014 6 B B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PS 培养基的制作与稻曲病菌液体培养 B.1 培养基成分 马铃薯200g,蔗糖20g,水1000mL。 B.2 制法方法 先将新鲜无病的马铃薯洗净,去皮后,称200g,切成小薄片,加水1000mL,煮沸20分钟后过滤, 其滤汁为马铃薯煮汁。然后加入蔗糖20g,摇匀后补足水至1000mL,分装,在121下灭菌30min, 备用。 B.3 稻曲病菌分生孢子培养条件 将稻曲病菌菌丝, 接

    13、种于装有灭菌的PS 培养基的三角瓶中, 在水平摇床上28黑暗条件下130r/min 恒温振荡培养57d,即可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 DB51/T 18842014 7 C C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稻曲病接种体悬浮液的制备 C.1 过滤菌丝 在PS 培养基培养57d 含有大量稻曲病菌分生孢子和菌丝,用双层灭菌纱布过滤,将菌丝用高速 组织捣碎机(10000120000)r/min;(35)min捣碎成小片段备用。 C.2 离心 过滤后的菌液,离心(3500 转/分,5min),弃上清液,保留下面分生孢子。 C.3 分生孢子量检测与菌悬浮液的制备 分生孢子菌液用3%4%的马铃薯煮汁稀释,要求在100倍显微镜下分生孢子浓度每1视野150200 个孢子,将捣碎的菌丝片段加入混匀即为接种菌悬浮液。 _ DB51/T 18842014


    注意事项

    本文(DB51 T 1884-2014 水稻抗稻曲病性鉴定技术规程.pdf)为本站会员(rimleave22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