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150 B 52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 18162014 克氏原螯虾养殖技术规范 苗种 2014 - 09 - 19 发布 2014 - 10 - 01 实施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51/T 18162014 I 目 次 前 言 . . II 1 范围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1 3 环境条件 . . 1 4 虾苗来源 . . 1 5 虾苗培育 . . 2 6 病害防治 . . 3 DB51/T 18162014 II 前 言 本标准由四川省水产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由四川省水产学校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
2、人:权可艳、李丽鹃、谢光美、李锐、甄阳光。 DB51/T 18162014 1 克氏原螯虾养殖技术规范 苗种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克氏原螯虾( Procambarus clarkia)苗种培育的环境条件、虾苗来源、虾苗培育、病 害防治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克氏原螯虾苗种培育。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T 18407.4-2001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NY 5051 无公害食品 淡
3、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5072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SC/T 1008 池塘常规培育鱼苗鱼种方法 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2003)第31号 3 环境条件 3.1 场地选择 养殖场地符合GB/T 18407.42001的要求,通风向阳,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排灌方便。 3.2 水质 水源水质应符合 GB ll607 的规定。养殖池水质应符合 NY 5051 的规定。虾苗池池水透明度以 30cm35cm 为宜。 3.3 养殖池条件 苗种培育池以土池较好,培育池面积以1334m 2 2000m 2 ,池埂坡
4、度以1:3,池深以1.2m1.5m 为宜。 池底部平坦,池底淤泥宜 10cm。培育池的出水口要有面积2 m 2 4m 2 、深约0.5m 的集虾坑,并要修建 好排水系统和拦虾设施。 3.4 防逃设施设置 塘埂四周用塑料板、薄膜等材料埋入土中20cm30cm,上部高出土层30 cm50 cm,每隔1.0 m 支 撑固定。防止敌害生物进入和虾苗逃逸。 4 虾苗来源 DB51/T 18162014 2 来源于国家批准的原(良)种场,并经检疫合格。 5 虾苗培育 5.1 培育池准备 池塘按SC/T 1008的规定清塘与施肥培水,注水50cm60cm,施肥,待7d10d后轮虫达到高峰时下 塘。进水口用6
5、0目网布过滤。 虾苗进池前, 培育池中要移植和投放一定数量的沉水性及漂浮性植物。 水草面积占虾塘面积的20% 30%。沉水性植物可用金鱼藻、轮叶黑藻、眼子菜等。亦可用水蕹菜搭建浮床,固定在培育池的角落或 池边,以供幼虾攀爬、栖息和蜕壳时作为隐蔽场所,还可作为幼虾的饲料,保证幼虾培育有较高的成活 率。 5.2 放养规格和密度 以放养脱离母体,规格为8mm左右的虾苗为宜。适宜的放养密度为10万尾/667m 2 20万尾/667m 2 。 5.3 放养时间 5月份后,当水温稳定在25以上时,即可进行虾苗的放养。 5.4 虾苗放养 放养时,要注意同池中虾苗规格保持一致,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放养时间宜选
6、择在晴天早晨或傍 晚;要带水操作,将虾苗投放在浅水水草区,投放时动作要轻快,以避免虾苗受伤。放虾苗时还要注意 培育池的水温与运虾袋中的水温一致,如不一致则要调温,调温的方法是将虾苗运输袋去掉外袋,单袋 浸泡在培育池内l0min30min,待水温一致后再开袋放虾。 5.5 投饲 虾苗下塘后视水中天然饵料丰欠适时补充人工饵料,如豆浆、奶粉、蛋黄等。一般,每667m 2 每天 用1.5 kg2.5 kg黄豆磨 浆全池泼洒,一天泼浆2次3次,每次间隔时间为5 h6 h。 虾苗体长至1.5cm左右,可适当投喂鱼肉糜、绞碎的螺、蚌肉等,并逐渐增加投放粉状配合饲料; 配合饲料的日投饲率为4%8%,具体投喂量
7、要根据天气、水质和虾的摄食量灵活掌握。配合饲料的使用 应符合NY 5072的规定。 5.6 日常管理 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每3d5d加水1次,每次加水5cm10cm,保持池水“肥、活、嫩、爽”; 虾苗下池10d后泼洒1次生石灰水,浓度为30mg/L50mg/L,进行池水水质调节和增加池水中离子钙的含 量,提供幼虾在蜕壳生长时所需的钙质。培育池要保持水温的相对稳定。 按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要求填写生产记录和用药记录。 5.7 出池规格 克氏原螯虾虾苗经3次6次生长蜕壳,培育到2cm以上,即可将幼虾捕捞起来,经检疫合格,即可 转入成虾饲养。 5.8 幼虾捕捞 DB51/T 18162014
8、 3 在捕捞前3天禁止向池中冲水,防止幼虾大量蜕壳,捕捞时造成伤害。捕捞前应缓慢排放池水,待 幼虾进入集虾池后用抄网捕捞。 6 病害防治 虾苗常见疾病及其防治方法可参见表 1,药物使用应符合 NY 5071 的规定。 表1 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 常见疾病 病原 症 状 防治方法 甲壳溃烂 病 具有几丁质分解 能力的细菌, 如 假单胞菌、气单 胞菌等。 刚感染的病虾甲壳局部出现一些颜 色较深的斑点, 接着斑点边缘溃烂, 导 致最后出现空洞,严重时, 出现较大或 较多空洞以致病虾内部感染, 病虾死 亡。 (1)虾苗虾种在运输和投放时要避免损伤 虾体; (2)饲养时, 饲料要均匀、足量投喂, 避免 相
9、互争食或残杀; (3)发病后, 用15m g/L 20mg/L茶粕浸泡液 全池泼洒; (4)每667用5kg 6 kg的生石灰全池泼 洒; (5) 用1m g/L 2mg/L的漂白粉全池泼洒; 黑鳃病 真菌 鳃由肉色变为褐色或深褐包,直至完全变 黑,引起鳃萎缩,病虾往往伏在岸边不动, 最后因呼吸困难而死。 ( 1)保持水体清洁,溶氧充足,定期用生石灰 调节水质; ( 2)患病虾用 3% 5%的食盐水浸洗 2 3 次, 每次 3 5min,或用亚甲基蓝 10mg/L 溶水全池 泼洒。 聚缩虫病 聚缩虫 病虾体表污物较多, 摄食和活动能力逐渐 减弱, 多在黎明前死亡。镜检可发现虾体 步足、 头胸甲、 鳃和额部布满聚 缩虫, 虾难以顺利蜕壳, 病虾往往在蜕壳过程 中死 亡, 对幼虾危害较严重。 ( 1)用 30mg/L 45mg/L 石灰水全池泼洒; ( 2) 用 5mg/L 10mg/L 的高锰酸钾 +0.5mg/L 1mg/L 的 新洁尔灭混和液 浸浴病虾 15min30min。 _ DB51/ 1816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