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40 B 61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 18132014 竹编生产工艺技术规程 平面竹编 2014 - 07 - 25 发布 2014 - 09 - 01 实施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51/T 18132014 I 目 次 前 言 . . II 1 范围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1 4 要求 . . 2 5 工艺流程 . . 3 6 生产技术 . . 3 7 包装、标 志、运输及贮存 . . 6 附录 A(资料 性附录) 平面竹编常用工具 . 7 DB51/T 18132014 II 前 言 本标准由
2、四川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林业厅负责解释。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四川省云华竹旅有限公司、青神县竹编协会、四川省眉山质量技术监督局、 眉山市林业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云华、张德明、王绪、杜平、佘勇、王群英、张强、蹇翠华、李仕华。 DB51/T 18132014 1 竹编生产工艺技术规程 平面竹编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平面竹编的 术语和 定义、要求、工艺流程、生产技术、装裱和包装、标志、运输及贮 存。 本标准适用于平面竹编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
3、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616 工业过氧化氢 HG/T 2748 直接红B(C.I.直接红23) HG/T 3390 直接桃红5 B(C.I.直接红31) HG/T 3391 直接灰D (C.I.直接黑17) HG/T 3437 直接黑L-N(C.I.直接黑9) HG/T 3891 直接红 D- 7B(C.I.直接红227) HG/T 3892 直接红 D- R(C.I.直接红224)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竹编 用竹剖劈成竹条、篾片或篾丝编织成各种生活用具和工艺品的一种手工艺。 3.2 平面竹编 用薄篾层编织
4、出平面图形的竹编。平面竹编以字画为主,所用竹丝细如发丝。 3.3 一年生竹 嫩笋经过一年生长长成的成竹。 3.4 伸长节 竹笋生长时,细胞快速分裂增长的节叫伸长节,位于竹节环上 1cm 内。 DB51/T 18132014 2 3.5 刮青 把竹子表面的青色角质层刮除,便于染色、上漆等。 3.6 丝数 1 厘米宽的篾片分出的竹丝根数。 3.7 仿编 按样品要求复制,编制出一模一样的复制品来。 3.8 心编 是指在心中绘成图谱,心随脑动,手随心动,编织出作品的方法。 3.9 坐标填格编制 把创作好的图样先绘在坐标纸底稿上,再用篾丝按图编织的方法。 3.10 看图编制 是指把样图作为底稿,按样图进
5、行编织的方法。 3.11 经线 平行于竹编制品表面长度方向的线条。 3.12 纬线 垂直于竹编制品表面长度方向的线条。 4 要求 4.1 生产人员 平面竹编生产人员应具备操作技能并掌握平面竹编加工技术。 4.2 加工器具 具备竹编生产用的工具篾尺、篾刀、刮刀、锋钢刀、钩针、剪刀、胶布、排针等。 4.3 漂白剂 用含量为30%的工艺过氧化氢(双氧水),且应符合GB 1616标准要求。 DB51/T 18132014 3 4.4 染色剂 直接红B(C.I.直接红23) 应符合 HG/T 2748标准要求。 直接桃红5B(C.I.直接红31)应符合HG/T 3390标准要求。 直接灰D(C.I.直接
6、黑17)HG/T 3391标准要求。 直接红 D-7B(C.I.直接红227)HG/T 3891标准要求 直接红 D-R(C.I.直接红224 )应符合HG/T 3892 标准要求。 5 工艺流程 平面竹编生产工艺流程:选竹 去节 刮青 削平 分块 分层 三防处理 染色 分丝 编织 装裱。 6 生产技术 6.1 选竹 选竹要领:1.应选用无伤痕、无色斑的一年生慈竹或单竹。2.选竹林中间的竹,竹节长的竹为佳。 3.砍竹时从竹头第一节竹筒下刀,砍伐后顺着竹与竹之间的缝隙拖出竹林,沿着竹枝长势向上剔掉竹枝 叶。 如需长途运输,必须用稻草等相互隔离,防止互相擦伤竹筒表皮。 6.2 去节 选好的竹错开伸
7、长节0.5cm左右垂直下锯,将竹杆锯成无节的竹筒。 6.3 刮青 挂青要领:1.把竹筒斜放约 45 ,用左手拇指压在竹的锯口上,跟食指和中指形成三角形将竹筒卡 住,增加竹筒的稳定性。2.刀口向下倾斜沿竹筒表面滑下去,向下不能刮青,刀向上滑动时抽直沿竹筒 刮起,即下不刮上刮,用力均匀,刮出色层一致的竹筒来。 完成刮青后,认准刮青后每节筒竹的部位,刮下的竹青显得光滑的是头部,带毛刺的是尾部。 6.4 削平 左手握竹筒掌心向内,右手持刀掌心向内,刀口向外,把竹筒头部锯口圆周均匀地削平整。 6.5 分块 分块要领: 1.以竹筒外圆基本平面为基准, 刀口直线通过圆心拍下第一刀。 2.按需要宽度分出竹块,
8、 分块时每次刀口直线须通过圆心, 再拍刀背。 3.分块完成后把竹筒按块剖开, 不能一块一块地撕开竹块。 6.6 分层 中、高、精档平面竹编的关键在竹篾分层。分层要领: 1.用篾层分层 a.第一次进刀。将削平口子的竹块 捏在左手心中,拇指和食指捏在离 削口1cm的位置,右手握刀, 刀口向内,目测竹块两边在上三分之一线上平口进刀,向左手腕内压进刀后的竹篾块,有分开的感觉后 DB51/T 18132014 4 用S型操作方法实施第一次分层。也可以向左腕内弯曲实施第一次分层。b.第二次进刀。刀口随竹外圆 约0.51mm厚进刀,得到厚度一致的用篾层。 2.薄篾层分层 第一步:剥层。a.把用篾层未 削口的
9、一头颠倒过来,在左手食指 第一指节用拇指压住约2cm长处向 内弯曲几下,使竹皮变得柔软。b.用单面刀片在 2cm内横划第一刀,左右手食指、拇指配合,右手食指 用适当的力剥出第一层,剥出的长度约2cm。c. 按第一刀的方法,连续划四次,分出五层薄篾层,每层 剥出的长度一致。d.要按编织产品需要来控制篾层的候与薄,下刀和收刀用力要均匀,刀口深剥出的篾 层后,刀口浅剥出的篾层薄。 第二步:启层。首先用双手分篾法把14层与第五层分开,再用四指分篾法把1、2层和3、4层分开, 最后把1层与2层、3层与4层分别分成薄篾层,1、2 层之间和3、4层之间分别留0.5cm长连接。 第三步: 整理。 用一节约10
10、cm的第一次分下的黄篾把卷曲的薄篾层拉直, 单数层向上挂在工作凳上。 把颜色相同,长度接近的挂在一起。启完后用宽约0.5cm的竹丝从中间穿过打结,挂在通风阴凉处吹干 备用。 3.黄篾分层 第二次分层的黄篾用同样的方法分出4层,用作编边子和6丝以内的产品。 第一次分出的黄篾按竹筒不同的壁厚可分出410层,主要用作编粗竹编用。 4.精档竹编篾层制作 精档竹编篾层是在最薄的篾层基础上刮出来的,合格的篾层需要反复刮6080次。 竹丝制作方法:磨利刀刃,把一本杂志固定在腿上,左手持已晾干的薄篾层,右手持刀呈三角形, 用拇指压在刀背上固定用力的程度和刀子的活动空间,刮得越薄越要小心,每刮一次中途不能停刀,
11、两 面刮。刮成功的篾双层重叠蒙在报纸上仍能清晰辨认报纸上的小字。 6.7 三防处理 竹篾需要进行防虫、防麻斑、防霉变三防处理。 三防处理方法:将平面竹编的竹篾放入 30%的工业过氧化氢(双氧水)按 1:2 配制的溶液中煮沸 , 按不同篾层的不同厚度,以及双氧水的不同浓度,确定煮篾时间。煮篾时必须分层拴、分层放,分拴时 要保留整支竹篾两倍的空隙。 6.8 染色 染竹篾的染料最好是直接染料,渗透性强,不易脱色。 染料配制方法:先将直接染料用白酒溶成糊状,按 1:100 比例倒入煮开的沸水中,充分搅匀。 染色方法: 用方格木质架子放在染锅内,把竹篾压入染液中,不压紧,让竹篾悬在沸水中。染色时 间因篾
12、层厚度及染料的浓度不同,一般在 12 个小时左右。 6.9 分丝 分丝工具一般采用排针。排针的绑扎要以编制用篾的宽度为准,每根针尖露出固定篾块约 5mm,相 间均匀,针尖调齐。 分丝方法:将左手拇指、食指握篾层横向平放在工作台上,右手姆指、食指、中指持排针向后倾斜 轻放在篾层上。左手向下用力拉动时,右手轻轻向下用力,在运动中划破篾层。排针分丝后,把两边过 宽、过窄的去掉,用隔一捡一的方式把手指镶入竹丝中,拉开头子。 6.10 编织 平面竹编采用的是经线和纬线的垂直相交编织方法。 DB51/T 18132014 5 平面竹编有仿编、心编、坐标填格编、看图编织四种编织方式。 进行仿编时要对样品的形
13、状、用篾宽度、厚度、起头、收尾、染色、油漆等进行细致的分析后才能 动手依葫芦画瓢,编织出一模一样的复制品来。心编把要编织的产品在心中绘成图谱,手随心动,编织 出新的合格的产品来。坐标填格编织把创作好的图样先绘在坐标底稿上,再用篾丝按图进行编织,这种 方法实际上就是借用村姑绣花制图方法。看图编织是平面竹编最常用的编织方法。 6.10.1 看图编织 看图编织一般要经历图案的设计与再创作、起头、星点编织、看图编织几个过程。 6.10.1.1 图案设计与再创作 选作平面竹编的画应以线条为主,选用人物、花鸟、山水、书法精品佳作。图案再创作中保留原稿 的精、气、神,充分体现原画风格。 6.10.1.2 起
14、头 编织时要根据不同的图稿选择不同的起头方法,直角外边起头法是平面竹编常用的起头方法。直角 外边起头法: a) 计划好篾条的长度,确保篾条不出现拼接。 b) 用染篾作径篾,先取排丝后未分成的连接篾 35 皮约 20 丝排在工作凳上,用压铁压上。 c) 从第一皮起,编篾与径篾必须垂直,也一定要用以同一块排针分丝的篾。 d) 从中间捡起一皮编入第一丝编篾,从捡起第一皮的两边各捡一皮编入第二丝,再从两边各捡一 皮编入第三丝,中间的一皮不捡,两边各捡一皮编入第四丝,中间的三皮不捡,两边各捡一皮 编入第五丝,完成直角起头。 6.10.1.3 星点编织 采用直角外边起头法编到第一个星点时,就要将起好头的平
15、面竹编贴在图纸上,开始星点编织。星 点编织方法: a) 在星点编织中,第一个星点定位后,第二个星点的置入是决定星点路线的横、竖方向的关键一 步。 b) 如果编的是条幅,星点的走向在对比色中为横向,画面中为纵向。如果编织的横幅,对比色中 的星点方法为纵向,画面中的星点为横向。 c) 在从第一个星点编到该捡第二个星点时,向左编入第二个星点,星点的排列方向为横向,向右 编入第二个星点,星点的排列方向为纵向。 d) 星点的疏密编织,增加了画面的层次。在四丝内捡星点得到的是深灰的效果,在七丝内捡星点 得到的时中灰的效果,在十丝内捡星点得到的是深黑和浅灰的效果。 6.10.1.4 看图编织 把设计好的图稿
16、和起好的头按编织要求(主要是决定星点的走向) ,用双面胶固定在画框线外缘, 开始看图编织。编制要点: a) 画内没有图案的地方按设计要求(据天空、大地、水面等灰度层次决定)丝数间隔编织星点。 b) 用中灰色编织天空,用深灰色编织地面,用原色编织物体形状,才有强烈的立体感。 DB51/T 18132014 6 c) 有图案的地方把径篾(染色篾)编在上面。图案在每丝编织中占 60%的就捡起来;占 40%的就 不捡不编。但有时也灵活机动地掌握尺度,尽量避免过长的抛篾出现。星点的切、合要上下吻 合。 d) 10 丝内的编织都用双手捡篾,灵活机动,速度快,10 丝以上则需要钩针挑丝。 e) 用双面胶分三
17、点粘在起好头的背面,把图纸的左上角紧贴在内角线上,要完全重合。按纵向编 织星点,直到编织面口子同图案的起点平接。 f) 编到图案时, 把与图案同宽的径篾 (染篾) 捡起来, 如果同星点产生硬翘, 星点要为图案让 “道” 而不捡. g) 编入图案后,竹编和图纸切不可挪动,边上每隔 3 用胶带固定一次。图案要编入随图案变化 而增减径篾(染篾)的多少,要保证完全还原图案。 6.11 装裱 按照传统书画装裱技术要求,对一幅编制完成的平面竹编,加上底座和框架。 7 包装、标志、运输及贮存 7.1 包装 7.1.1 产品采用纸箱包装,并附装箱清单。 7.1.2 包装中应放置适量该产品编织用篾丝,作备检样丝
18、。 7.2 标志 包装物上应标注产品名称、生产厂名、地址、产品标准号,以及“小心轻放”、 “防潮防火”、 “严 禁挤压变形”等字样或标志。 7.3 运输 装卸和运输应轻拿轻放,不得抛放,防止碰撞、挤压变形和雨淋。 7.4 贮存 贮存库房应清洁、干燥,注意防潮防火。 DB51/T 18132014 7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平面竹编常用工具 A.1 常用工具 A.1.1 齐刀(又名篾刀) :用于剖竹、启条、劈篾、分块等。 A.1.2 钢锯:用于锯竹、锯料等。 A.1.3 分层刀:用于竹篾分层。 A.1.4 刮青刀:用于竹筒刮青、削平等。 A.1.5 分丝刀:用于竹篾分丝。 A.1.6 排针:一种自制的简单实用的分丝工具。 A.1.7 钩针:平面竹编编织时用来挑丝的工具。 A.1.8 压铁:平面竹编编织时用来稳定竹编的物体。 _ DB51/T 1813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