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40 B 61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 18112014 苦竹笋用林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2014 - 07 - 25 发布 2014 - 09 - 01 实施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51/T 18112014 I 目 次 前 言 . . II 1 范围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1 4 种苗繁殖 . . 2 5 栽培技术 . . 3 6 经营管理 . . 4 7 病虫害防治 . . 6 8 竹笋采收 . . 6 附录 A(规范 性附录) 禁止使用的农药 . 8 附录 B(规范 性附录) 推荐使用的主要农药
2、 . 9 附录 C(资料 性附录) 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法 . 10 DB51/T 18112014 II 前 言 本标准由四川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林业厅负责解释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覃志刚、魏宗华、蒲春林、干少雄、张小平、蒋俊明、闵安民、鄢武先。 DB51/T 18112014 1 苦竹笋用林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苦竹( Pleioblastus maculatus)笋用林丰产栽培的术语、种苗繁殖、栽培技术、经 营管理、病虫害防治和竹笋采收。 本标准适用于苦竹笋用林的栽培和经营管理。其
3、它与苦竹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相近似的笋用竹种可 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84 农业灌溉水质标准 GB/T 6001 育苗技术规程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 HJ 332 食用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LY/T 1607 造林作业设计规程 NY/T 5295 无公害食品 产地环境评价准则 DB51/ 336 无公害农产品(或原料)产
4、地环境条件 DB51/ 337 无公害农产品农药使用准则 DB51/ 338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用肥使用准则 DB51/T 380 造林经营环境保护规程 森林植物检疫技术规程(国家林业局林护通字199843号)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混生竹 Mixed Bambo o Species 地下茎为复轴型,既有在地下横向生长的竹鞭,又有粗大短缩的秆基,竹株在竹林地上既稀疏散生 又密集成丛的竹子。 3.2 笋用林 Bamboo Sh oot Forest 以培育竹笋为目的的竹林。 DB51/T 18112014 2 3.3 苦竹母竹 Bitter Ba mboo Moth
5、er Stalk 从苦竹成年竹林中挖取的用于繁殖或造林的带鞭竹株。母竹竹株应选择竹秆直径1cm3cm,秆高2m 以下(带34盘枝),竹鞭直径2cm3cm,来鞭10cm20cm,去鞭20cm30cm。要求竹株生长健壮,分 枝较低,枝叶繁茂,竹节正常,鞭色鲜黄,鞭芽健壮,无病虫害。 3.4 苦竹小母竹 Bitter Bamboo Sm all Mother Stalk 从苦竹种苗基地或竹林中通过分株、埋鞭等方法培育的带有竹鞭的竹苗。 要求苗龄1年2年,秆径 0.5cm以上, 竹秆保留长度60cm,鞭2条以上,鞭长10cm以上,鞭芽饱满,竹苗新鲜,无明显失水,无明 显损伤,无病虫害。 3.5 苦竹竹
6、鞭 Bitter Bam boo Rhizome 指苦竹的地下茎,用作繁殖材料的竹鞭要求鞭段长40cm80cm,鞭径2cm3cm,鞭根健全,鞭色鲜 黄,鞭芽健壮,无病虫害。 4 种苗繁殖 4.1 圃地选择 苦竹笋用林育苗的圃地要求土层厚度60cm以上,土壤结构良好,质地为壤土或砂壤土,肥力水平中 等以上,排灌条件良好,土壤病虫害较少,pH值4.57.0,地形平坦或坡度在10以内的均匀坡地。育 苗圃地应尽可能靠近造林地且交通方便,空气相对湿度应达75%90%。 4.2 育苗技术 4.2.1 繁殖材料 苦竹育苗的繁殖材料主要有小母竹、母竹及竹鞭。 4.2.2 整地作床 育苗圃地于秋季或冬季进行深翻
7、,翻垦深度30cm左右,除去石块、草篼、树根等杂物,同时施入经 充分腐熟的厩肥、堆肥或饼肥,并适量施用钙镁磷肥或过磷酸钙。结合施基肥还可撒施一定量的代森锌 粉剂对土壤进行消毒。 移栽前, 再行翻耕一次, 碎土耙平, 然后作床。 苗床宽2.0m3.0m, 高0.2m0.3m, 长度随地形而定。在缓坡地带不积水的圃地育苗时,可不作苗床。 4.2.3 育苗季节 苦竹小母竹及母竹移栽育苗季节为早春和秋末,埋鞭育苗应在竹笋出土前1个月左右进行。 4.2.4 育苗方法 4.2.4.1 小母竹育苗 将竹苗按株行距2.0m2.0m栽植于规格为50cm50cm30cm的植苗穴内,分层覆土填实,并浇水壅 土,第2
8、年3年起,每年挖取健壮竹苗用于造林。 DB51/T 18112014 3 4.2.4.2 母竹育苗 将母竹按株行距2.0m3.0m栽植于规格为80cm50cm30cm的植苗穴内,分层覆土填实,并浇水壅 土,第2年3年起,每年挖取健壮竹苗用于造林。 4.2.4.3 埋鞭育苗 先按30cm50cm的沟距开沟,再将鞭段连续平放 沟内,芽向两侧,覆土约为鞭径的3倍,压紧、盖 草、浇水。第2年3年起,每年挖取健壮竹苗(小母竹)用于造林。 4.3 苗期管理 4.3.1 保湿和除草 整个育苗期间都应保持圃地土壤湿润,防止积水。苗圃应经常除草,除草时不要伤及幼苗、蘖苗、 嫩笋或松动根部。雨后、浇水或追肥后可适
9、当松土壅篼。 4.3.2 施肥 苗圃施肥应坚持“少量多次”的原则,肥料种类和施肥方式应符合有关产地环境要求。秋季育苗的, 在翌年3月(春季育苗在栽植30天45天后)可适量施用10%15%清粪水;6月在施用人畜粪水的同时, 可适量加入0.2%0.3%的尿素或0.4%0.6%的碳酸氢铵;7月9月上旬应施肥2次3次,肥料种类为有 机肥、尿素或复合肥,有机肥与无机肥应交替使用;9月下旬起应停止施用速效肥。 5 栽培技术 5.1 立地选择 5.1.1 苦竹笋用林立地级 苦竹笋用林立地级划分为三个等级。 立地级:年平均气温1620,一月均温4以上,极端低温0以上,全年10的活动积温 5000以上。位于四川
10、盆地平原、丘陵及低山海拔1000m以下,降水量1000mm1500mm,光照充足、水源 良好的平坝、坡脚、沟槽及山腰地带,土壤疏松、湿润、肥沃、有机质丰富,土层厚度80cm以上,土壤 pH值4.57.0。 立地级:年平均气温1620,一月均温4以上,极端低温4以上,全年10的活动积 温4500以上。位于四川盆地平原、丘陵及中低山海拔1200m以下, 降水量900mm1500mm,光照较充足、 水源良好的平坝、坡脚、缓坡及丘陵一、二台地地段,土壤疏松、湿润,肥力状况中等,有机质含量较 高,土层厚度60cm以上,土壤pH值4.57.0。 立地级:年平均气温1620,一月均温4以上,极端低温4以上,
11、全年10的活动积 温4000以上。位于四川盆地平原、丘陵及中低山海拔1300m以下,降水量900mm1500mm,光照较好、 水源有保障的平坝、缓坡地带,土壤较疏松、肥力中等,土层厚度40cm以上,土壤pH值4.57.0。 5.1.2 产地环境 苦竹笋用林丰产栽培基地应选择在无污染和生态条件良好的地区。基地选点应远离工矿区,避开工 业和城市污染源的影响, 同时苦竹生产基地应具有可持续的生产能力。 产地环境应符合HJ332和DB51/336 的规定。 DB51/T 18112014 4 5.1.3 适宜发展区域 四川盆地南部和西部的泸州、宜宾、乐山、眉山、成都及雅安等市的低中山、低山及部分丘陵区
12、的 、立地级上可成片地发展苦竹笋用林丰产基地,在立地级上不宜成片营造苦竹笋用林。 5.2 规划设计 苦竹笋用林造林规划及作业设计应严格按GB/T 15776、LY/T 1607、DB51/336和 DB51/T 380执行。 5.3 栽培技术 5.3.1 造林整地 坡度在5以下的平缓地,采用全垦整地,整地深度30cm;坡度在625时,采用带状整地,带 宽1.5m 2.0m,整地深度30cm;坡度2635时,实行块状整地,地块的大小为2.0m2.0m,整地 深度30cm。清林整地时,应清除树篼、树根、杂灌及石块。 栽植穴长80cm100cm,宽40cm 60cm,深40cm60cm。 5.3.2
13、 种植材料 苦竹栽植所使用的种植材料主要有小母竹和母竹两类。 5.3.3 造林密度 根据造林地立地条件,小母竹造林的株行距为2.0m2.0m3.0m3.0m;母竹移竹造林的株行距为 2.0m2.0m3.0m4.0m。 5.3.4 造林季节 苦竹小母竹及母竹造林可在早春或秋季进行。 5.3.5 栽植方法 先将表土垫入穴底,将小母竹、母竹放入穴中,使鞭根舒展,分层盖土踏实,让鞭根与土壤密接, 竹鞭或根盘上面与穴面持平或略低。天气干旱或土壤湿度较低的地方,还要先行适当灌水,再行覆土。 覆土厚度以高出原入土深度3cm5cm为宜,并将栽植穴堆成馒头形,最后表层再覆盖一层松土,浇透定 根水。 6 经营管理
14、 6.1 幼林抚育 6.1.1 保护管理 造林成活率低于85%的应及时补植,遇有露根、 露鞭或竹篼松动,要及时培土填盖。在幼林阶段应 禁止放牧。 6.1.2 灌溉排涝 对新造幼林,土壤水分不足时,应及时灌溉, 灌溉用水应符合GB 5084所规定的三类水质标准;当 林地积水时,应及时挖沟排涝。 DB51/T 18112014 5 6.1.3 除草松土 新造竹林应在郁闭前每年除草松土两次,第一次在5月6月,第二次在7月8月。除草松土时,应 注意不要损伤竹鞭、竹篼和笋芽。松土深度5cm15cm为宜。 6.1.4 疏笋疏竹 新造竹林当年出笋尽量不留或留养少量的壮笋培养母竹,造林后的第2年起应及时疏去弱
15、笋、小笋、 退笋及病虫笋。幼林期间,竹株过密时应于秋冬季节进行疏伐。 6.2 成林经营 6.2.1 抚育管理 发笋期间禁止牲畜进入林地;每年进行一次刀抚,砍去竹林中的杂草、藤蔓及灌木;每隔2年3 年锄抚一次,在冬末至初春进行,锄抚深度10cm20cm。 6.2.2 蓄笋养竹 从竹林出笋高峰前期所发竹笋中均匀选留健壮的竹笋, 蓄笋养竹。 留养的母竹在竹林中应分布均匀, 每年留养母竹数量约为竹林总株数的30%35%。同时对留养的母竹应标记打号,标注母竹的出笋年份。 保留1年3年生母竹,采伐4年生以上老竹,清理病虫竹,风倒竹、雪压竹。采伐量与当年留养新竹数 量大体相当,以不改变竹林密度和立竹均匀度为
16、准,保留密度以9000株/hm 2 12000株/hm 2 为宜。采伐季 节一般在冬季,伐桩应低于10cm,伐后立即打通伐桩节隔。 6.2.3 覆盖促笋 竹林结构合理,壮龄竹达到3/4,生长旺盛,无病虫害,坡度较小,水肥管理方便且充分满园的竹林 地可实行覆盖。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采用竹叶、松针、谷壳、作物秸秆、锯木屑、有机肥等覆盖竹 林地(以竹叶为佳),覆盖厚度15cm30cm,覆盖物保持60%水分,并可在覆盖物上加盖一层农膜。竹园 覆盖1-2年后,应间歇2-3年,进行轮换。 6.3 竹林施肥 6.3.1 施肥原则 按照NY/T 496的规定执行。所施用的肥料不对竹林环境和竹笋品质产生不
17、良影响,是农业行政主管 部门登记或免予登记的肥料。 6.3.2 允许使用的肥料种类 包括有机肥料(堆肥、沤肥、厩肥、沼气肥、绿肥、作物秸杆肥、泥炭肥、饼肥、腐殖酸类肥、人 畜废弃物加工而成的肥料等)、微生物肥料(微生物制剂和微生物处理肥料等)和化肥(包括氮肥、磷 肥、钾肥、硫肥、钙肥、镁肥及复合肥等),推荐使用有机肥和复合肥。 6.3.3 限制使用的肥料 限制使用含氯化肥和含氯的复合(混)肥。 6.3.4 施肥方法 DB51/T 18112014 6 化肥在竹林郁闭前采用穴施,郁闭后采用沟施,沟间距0.5m,深10cm,施后覆土;人畜粪尿冲水2 倍4倍,浇蔸施肥;其它有机堆肥等可采用撒施。 6
18、.3.5 施肥时间和数量 栽植当年7月8月, 结合中耕除草每株施复合肥0.25Kg0.5Kg, 11月12月每穴施入有机肥10Kg 20Kg;以后每年施肥4次,每年施用肥料总氮素60kg/hm 2 90kg/hm 2 ,磷素12kg/hm 2 20kg/hm 2 ,钾素 25kg/hm 2 40kg/hm 2 ,氮、磷、钾3种营养元素的施用比例约为4.5:1:2。第1次于2月3月施长笋肥,以 有机肥和复合肥为主;第2次于5月6月施产后肥或长鞭肥,以复合肥、磷肥和尿素为主;第3次于9月 10月施催芽肥,以复合肥和尿素为主,第4次结合覆盖于11月12月施孕笋肥,以有机肥为主。 根据生产经验,可适量
19、增施硼肥。 7 病虫害防治 7.1 主要病虫害种类 苦竹主要虫害有金龟子、竹卷叶螟、竹笋泉蝇、竹笋夜蛾、竹象、竹蝗、蚜虫、介壳虫及白蚁等, 主要病害有竹苗立枯病、竹苗猝倒病、竹丛枝病、竹黑粉病、竹秆锈病、竹煤污病及笋腐病等。 7.2 防治方法 7.2.1 营林技术措施 选用抗逆性强的苦竹优良种源进行育苗,用壮苗造林,做到适地适竹。 加强竹林培育,改善竹子生长环境,控制病虫繁衍和传播。 科学采笋,促进竹子健壮生长,提高竹林自身抗病虫能力。 7.2.2 物理防治 对枯梢病、丛枝病、竹秆锈病等应及时防治,清理病源,把带病的竹枝或竹株集中烧毁,防止蔓延。 对夜蛾等有趋光性的害虫可采用黑光灯等灯光进行诱
20、杀。 利用某些害虫(如泉蝇)对糖、醋液有趋性的特性,在糖、醋液中加入农药进行诱杀。 对竹象类、金龟子等虫体较大易于辨认的害虫,可进行人工捕捉。 对夜蛾等有中间寄主的害虫可采用清除中间寄主(如禾本科杂草)的方式控制害虫。 保护螳螂、蜘蛛、绒茧蜂、鸟类等害虫天敌。有条件的,可针对性地人工释放天敌。 7.2.3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和致畸、致癌、致突变农药(附录A)。提倡使用生物 源和矿物源农药,推荐使用低毒、低残农药(附录B)。 严格控制允许使用农药的浓度和剂量,并按安全间隔期使用,注意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交替使用和 合理混用。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法按附录C进行。 8 竹
21、笋采收 8.1 合理挖笋 对于已经满园的竹林,应在出笋盛期留养母竹。 DB51/T 18112014 7 对于覆盖的竹林,其出笋盛期提前12个月,在此期间的气温较低,不宜留养母竹,所有竹笋一律 挖取,待到4月份再留养母竹。挖笋后,宜在穴内施少量尿素后覆土。 8.2 采挖时间 苦竹笋采挖应在4月5月发笋期(因经营水平和气候差异,各地笋期有所不同)进行,除蓄笋养竹 部分外,其余全部采挖;鞭笋应少挖多埋。 8.3 采笋方法 挖活笋、挖全笋,并及时挖去病虫笋、弱笋;采挖时应注意不损伤竹鞭、鞭芽和鞭根,挖后覆土; 采挖的鲜竹笋应立即装箱、运离采挖现场。 DB51/T 18112014 8 A A 附 录
22、 A (规范性附录) 禁止使用的农药 种类 农药名称 禁用原因 有机氯类杀虫(螨)剂 六六六、滴滴涕、林丹、硫丹、三氯杀螨醇 高残毒 有机磷杀虫剂 久效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治螟磷、地虫硫磷、蝇毒磷、 丙线磷(益收宝)、苯线磷、甲基硫环磷、甲拌磷、乙拌磷、 甲胺磷、甲基异硫磷、氧化乐果、磷胺 剧毒高毒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 涕灭威(铁灭克)、克百威(呋喃丹) 高毒 有机氮杀虫剂杀螨剂 杀虫脒 慢性毒性、致癌 有机锡杀螨剂杀菌剂 三环锡、薯瘟锡、毒菌锡等 致畸 有机砷杀菌剂 福美砷、福美甲砷等 高残毒 杂环类杀菌剂 敌枯双 致畸 有机氮杀菌剂 双胍辛胺(培福朗) 毒性高,有慢性毒性 有机汞杀菌剂
23、 富力散、西力生 高残毒 有机氟杀虫剂 氟乙酰胺、氟硅酸钠 剧毒 熏蒸剂 二溴乙烷、二溴氯丙烷 致癌、致畸、致突变 二苯醚类除草剂 除草剂、草枯醚 慢性毒性 注: 国家规定禁止使用的其他农药从其规定。 DB51/T 18112014 9 B B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推荐使用的主要农药 通用名称 剂型及含量 主要防治对象 施用量 (稀释倍数) 施用 方法 间隔 期 (天) 实施要点 及说明 敌敌畏 烟剂 80%乳油 竹笋泉蝇、蚧壳虫、竹笋绒茎蝇、竹 蝗、竹织叶螟竹野、金黄镰翅野螟、 竹云纹野螟、小竹斑蛾、黄纹竹斑蛾、 半球竹连蚧、其它食叶害虫 10kg/1000hm 2 、 100020
24、00 倍液 放烟、 喷雾 21 选择阴天或傍 晚、竹林密时 选择晴天气温 高时放烟 氧化乐果 40%乳油 蚜虫及蚧壳虫的若虫、竹螨、山竹缘 蝽、竹象、竹小蜂、竹织叶螟竹野、 金黄镰翅野螟、竹云纹野螟、刚竹毒 蛾、竹华毒蛾、竹后刺长蝽、卵圆蝽、 半球竹连蚧 10002000 倍 液、5 倍液 喷雾、 涂干、 21 随配随用 辛硫磷 2%粉剂 一字竹象 2000 倍液 喷雾 20 不能与碱性农 药混用、随配 随用 敌百虫 90%晶体 竹笋夜蛾、淡竹笋夜蛾、笋秀禾夜蛾、 山竹缘蝽、竹织叶螟竹野、金黄镰翅 野螟、竹云纹野螟、小竹斑蛾、黄纹 竹斑蛾、黄脊竹蝗、青脊竹蝗、竹后 刺长蝽、卵圆蝽 100015
25、00 倍液 喷雾、 飞机 喷雾 50 倍 液 28 随配随用 灭幼脲 25%悬浮剂 竹笋夜蛾、淡竹笋夜蛾、笋秀禾夜蛾 8001000 倍液 喷雾 25 不能与碱性农 药混用 溴氰菊脂 2.5%乳油 竹笋绒茎蜂 1000 倍液 喷雾 28 不能与碱性农 药混用 已酰甲胺磷 30% 竹织叶螟竹野、金黄镰翅野螟、竹云 纹野螟 5 倍液 注干 14 不能与碱性农 药混用 石硫合剂 45%结晶 竹赤团子病、竹煤病(杀蚧壳虫)、竹 杆锈病(0.5-1 波美度) 300400 倍液 喷雾 10 气温低于 4 高于 30不宜 用药 波尔多液 硫酸铜:石灰:水 0.5:0.5:100 枯梢病、笋腐病、竹苗立枯病
26、 0.5%等量式 喷雾 15 现配现用 甲基托布津 70%可湿性粉剂 枯梢病、竹杆锈病 8001500 倍液 喷雾 15 不能与碱性农 药混用 多菌灵 50%可湿性粉剂 枯梢病、竹杆锈病 600800 倍液 喷雾 21 不能与碱性农 药混用、随配 随用 高锰酸钾 0.1% 竹苗立枯病、笋腐病 喷雾 土壤消毒 注: 带“”号的为生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 DB51/T 18112014 10 C C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法 病虫害种类 危害部位 防治方法 注意事项 竹笋夜蛾 淡竹笋夜蛾 笋秀禾夜蛾 笋、叶 1.除草培土消灭越冬卵。2.清除退笋,杀死笋中幼虫。3.对夜蛾等
27、 有趋光性的害虫可采用黑光灯引诱成虫进行防治。4.4 月出笋前用 敌百虫 50%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喷洒地面。 采收前 10 天停止使用 化学农药 竹笋泉蝇 笋和幼竹 1.清除退笋,杀死幼虫。2.在糖、醋液中加入农药进行诱杀。3.用 15%敌敌畏烟剂薰杀。 烟剂在早晚使用 竹笋绒茎蝇 笋和幼竹 1.竹笋出土后培土,阻止成虫产卵。2.在 4 月出笋前的成虫羽化期 用 80%敌敌畏乳油 1000 倍液、2.5%澳氰菊酯乳油 1000 倍液喷雾防 治成虫。 竹笋出土后培土, 阻止 成虫产卵。采收前 10 天停止使用化学农药 竹大象虫 一字竹象虫 长足大象虫 笋 1.冬季松土,破坏竹象越冬的土室
28、。2.利用成虫假死性人工捕捉成 虫。3.人工捕杀幼虫:于被害笋处,用刀自上而下切开 1/4 笋壳, 取出幼虫。 4.在6月7月用25%乙酰甲胺磷5倍液于竹秆上涂20cm 毒环。5.出笋前用 2%辛硫磷粉剂 2000 倍液喷洒地面。 采收前 10 天停止使用 化学农药 山竹缘蝽 笋、幼竹 用 90%敌百虫晶体 10001500 倍液喷雾防治。 采收前 10 天停止使用 化学农药 黄脊竹蝗 青脊竹蝗 叶 1.人工挖卵。2.喷白僵菌。3.诱杀:6 月初跳蝻上竹前用 100kg 尿 中加人 2 kg3kg5%敌百虫粉拌匀,再用稻草浸透,在竹林中放数 堆诱杀。4.用 3%敌百虫粉 30kg/hm 2 4
29、5kg/hm 2 喷粉防治。5.使用 15%敌敌畏烟剂,15kg/hm 2 。 烟剂在早晚使用 竹织叶野螟 金黄镰翅野螟 竹云纹野螟 叶 1.结合竹林抚育工作,人工清除受害虫叶;冬季松土。可消灭越冬 幼虫。2.在 5 月底成虫出现期间,可用黑光灯诱杀或灯光诱杀。 3.在 6 月下旬用 90%敌百虫 500 倍液、80%敌敌畏 1000 倍液喷雾防 治幼虫。 4.使用乙酰甲胺磷注干防治幼虫, 每株 5 毫升。 5.使用 15% 敌敌畏烟雾剂,20kg/hm 2 30kg/hm 2 防治幼虫。 烟剂在早晚使用 竹介壳虫 叶、枝 1.加强母竹检疫,保护天敌瓢虫。2.及时清除被害竹叶,集中烧毁。 3.
30、用乙酰甲胺磷注干,每株 5ml。 笋腐病 笋 1.不选前作是蔬菜、棉花、瓜类及松、杉苗等圃地培育竹苗。2.发 现笋尖叶腐烂的病苗时,应立即从基部剪除和喷药。3.用“根腐灵” 对竹兜进行包裹后再栽种,或用 50%多菌灵、50%敌克松 500 倍液浸 泡后栽种。 竹丛枝病 (竹扫帚病) 枝 1.严格检疫,不要从病区调运母竹。2.加强竹林的抚育管理,增加 竹抗病力。3.发病初期应及早砍除病株,并用 25%三坐酮 600800 倍液喷雾防治。 竹秆锈病 叶、干 1.适当清除病株病枝,防止病害蔓延。2.喷 0.51 度(波美)的 石硫合剂,或氨基苯磺酸,每隔 7 天喷 1 次,连续喷 3 次。3.在 6 月 10 月间于竹林内喷 1 度 (波美) 石硫合剂; 或 25%三坐酮 600 800 倍液喷雾防治。 竹黑粉病 叶、干 1.适当砍伐病株,防止病害蔓延。2.用 25%三坐酮 600800 倍液喷 雾防治。 竹煤病 叶、干 1.适当砍伐,降低竹林密度,减少发病的机会。2.适当清除病株病 枝,防止病害蔓延。3.以消灭蚜虫和蚧壳虫为主,用乙酰甲胺磷注 干,每株 5 毫升;或用松脂合剂、石硫合剂杀死蚧壳虫的若虫。 _ DB51/T 1811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