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37.020 N 44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 17732014 利用视频图像计算车辆行驶速度 2014 - 05 - 16 发布 2014 - 07 - 01 实施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51/T 17732014 I 目 次 前 言 . . II 引 言 . . III 1 范围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1 4 要求 . . 2 5 方法 . . 3 参考文献 . . 6 DB51/T 17732014 II 前 言 本标准根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进行编写和描述
2、。 本标准由四川省司法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四川省司法鉴定协会,西华大学。 本标准参与起草单位:四川西华机动车司法鉴定所,内江天平机动车司法鉴定所,四川鼎诚司法鉴 定所,四川华大科技司法鉴定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平飞、廖文俊、刘朝宽、李山桥、刘沛奎、周华、魏自荣、张爱萍、朱万嘉、 柳靖、吴智文。 DB51/T 17732014 III 引 言 肇事车辆的车速鉴定是确定交通事故的性质、分析发生事故原因的重要证据,同时又是对交通事故 责任认定的重要依据。 道路交通事故形态多样,现场特征各有不同,对车辆速度鉴定方法也不尽一致, 选用满足事故真实状
3、态,合适的技术方法是保证鉴定结果科学、准确 的前提。 GA/T 643典型交通事故形态车辆行使速度技术鉴定标准规定了特定条件的车辆速度鉴定方法, 但使用的各方并没有认真研究标准的适用范围,没有采用多种方法去校验或印证,导致很多车辆速度计 算与实际情况相去甚远, 导致了许多负面的社会影响。 界定标准的适用范围, 关注标准规定的使用条件, 选用合适的技术方法,有益于还原事实真相,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利用视 频监控技术对车速鉴定也逐步成为鉴定方法之一,本标准通过大量数 据收集,对交通事故现场印证,制定了利用视频技术对车速鉴定的技术标准,目的是规范利用视频技术 对车速鉴定的边界
4、条件,正确使用视频技术。本标准确定了两类四种情况下利用视频技术对车速鉴定的 方法,但并不意味这是唯一的技术手段,使用的各方要通过其方法校验,以期获得真实准确的的结果。 DB51/T 17732014 1 利用视频图像计算车辆行驶速度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依据视频图像计算车辆行驶速度术语与定义、要求、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鉴定人对已受理的委托进行道路交通事故车辆行驶速度鉴定。 其它非道路交通事故车 辆行驶速度的鉴定可参考本标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
5、用于本文件。 GB/T 19056 汽车行驶记录仪 GB 20815-2006 视频安防监控数字录像设备 GA 41 交通事故痕迹物证勘验 GA/T 367-2001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视频监控 video monitoring 利用视频探测手段对目标进行监视、控制和信息记录。 3.2 视频图像 video image 利用视频摄录设备获取的动态图像信息。 3.3 固定式视频图像video recorded by fixed video recorder 固定式视频摄录设备记录的视频图像。 3.4 移动式视频图像(车载式)mobil
6、e video recorder(vehi cles-mounted video image) 移动式(如车载式或移动式监控)视频摄录设备记录的视频图像。 3.5 哈希值 Hash values DB51/T 17732014 2 哈希算法将任意长度的二进制值映射为固定长度的较小二进制值,这个较小的二进制值称为哈希 值。哈希值是一段数据唯一且极其紧凑的数值表示形式。 3.6 帧率 frame rate 记录和回放的视频图像序列时,每秒所包含的图像帧数。单位为帧每秒(帧/秒)。 3.7 车辆特征点 feature points of vehicles 为计算目标车辆行驶速度而选取的视频图像中目标
7、车辆具有明显特征的固定位置。 如目标车辆前后 端点、前后轮轮心、车窗玻璃前后端点等。 3.8 虚拟参考点或线 virtual r eference point or line 为确定目标车辆通过某一空间位置所用的时间而在视频图像中设定的点或线。 4 要求 4.1 一般要求 4.1.1 鉴定应符合司法鉴定程序通则的要求。 4.1.2 播放视频文件所需的硬件及软件应能够实现视频图像流畅播放和逐帧播放的功能,满足鉴定的 需要。 4.1.3 委托方应向鉴定机构提供能满足鉴定需要的鉴定材料,包括视频文件,车辆的参数信息,机动 车行驶证及其他鉴定所需的材料,必要时,还应提供播放视频文件所需的专用播放器。鉴
8、定材料根据鉴 定方法、要求而定。 4.1.4 视频文件的图像质量应能满足鉴定的要求,回放图像画面信息不应有明显的缺损,目标区域画 面应无严重马赛克效应等,视频图像画面清晰,肉眼可以分辨目标车辆外观特征、运动轨迹,能够在图 像范围内有效选取参照物。必要时,可以应用模糊图像处理技术对视频图像进行处理,以提高图像清晰 度,改善图像质量。 4.1.5 根据鉴定需要,鉴定人应对事故车辆、事故现场进行必要勘验,获取车辆或道路环境相关尺寸 参数,直至满足鉴定要求。 4.1.6 应采用不同方法对计算结果进行验证。 4.1.7 时间精度应不低于 0.1 秒,距离精度应不低于 0.01m。保证目标车辆行驶速度的真
9、值处于计算 结果的上下限值之间。 4.1.8 必要时,分析计算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 4.2 视频检验 4.2.1 视频唯一性检验 对能够表征视频文件所特有的属性特征进行检验,如:文件名及格式,文件的哈希值,文件大小, 帧率,视频图像信息等。参见附录A。 4.2.2 视频图像检验 DB51/T 17732014 3 a) 视频图像连续性检验,检验在计算速度的时间段内视频是否存在掉帧现象。 b) 根据视频图像特点,选择地面参照物边界或车身特征点,检验目标车辆运动序列,确定目标车 辆运动的起止时刻及相应位移。 4.3 鉴定意见书 4.3.1 应出具司法鉴定意见书。司法鉴定意见书应符合司法鉴定程序通则
10、相关要求。 4.3.2 鉴定意见书中的检验过程应包括检验依据的标准及基本方法、视频唯一性检验、视频图像检验 所见等,参见附录 B。 4.3.3 鉴定意见书中分析说明部分应包括车速计算所依据的原理、方法说明、计算公式、计算所使用 的数据、演算过程及计算结果等,参见附录 B。 4.3.4 鉴定意见表述 a) 目标车辆行驶速度应根据计算结果以上、下限值(整数)进行表述。下限值小数点后数值不为 零的应舍去尾数取整, 上限值小数点后数值不为零的应进位取整。 示例: 30.6 km/h35.3 km/h 应表述为 30 km/h36 km/h。 b) 鉴定意见的速度单位为千米每小时(km/h)。 c) 鉴
11、定意见应注明被鉴定车辆行驶速度范围及所对应的时刻。 5 方法 利用视频图像计算目标车辆行驶速度一般有两类共四种方法, 第一类为根据固定式视频图像计算车 辆行驶速度,第二类为根据移动式视频图像计算车辆行驶速度。 5.1 算公式 通过分析视频图像信息,获取车辆在一定时间内所行驶的距离,依据速度的定义计算车辆的平均行 驶速度。计算公式: t s v = 6.3 . (1) 式中: v 车辆平均行驶速度,单位千米每小时(km/h)。 s 车辆行驶距离,单位米(m)。 t 时间,单位秒(s); f nt 1 = , n 视频帧数; f 视频帧率,单位为帧/秒。 5.2 根据固定式视频图像计算车辆行驶速度
12、 5.2.1 利用地面参照物计算车辆行驶速度 a) 选取地面两个参照物边界及目标车辆的一个特征点或其路面投影; 地面参照物应在目标车辆行 驶的路径上。 b) 记录目标车辆特征点或其路面投影位置通过地面两个参照物边界所经历的时间t或视频帧数n (或范围)。 c) 确定目标车辆经过视频图像中两个地面参照物边界所行驶的距离 s(或范围)。 DB51/T 17732014 4 d)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应选择视频图像中的多组地面参照物边界计算目标车辆在不同时段的平均 行驶速度。 e) 根据目标车辆在不同时段的平均行驶速度计算结果,确定目标车辆在视频图像中的运动状态 (如近似匀速、减速、加速等状态),最
13、终合理确定目标车辆的行驶速度范围。 5.2.2 根据车辆特征点计算车辆行驶速度 a) 在计算车速时间段内,目标车辆应处于直线行驶状态。 b) 在目标车辆同侧车身表面距地面等高位置上,选取两个至车辆纵向对称平面等距离的特征点。 c) 在计算历程的起始时刻,在视频图像中车辆的某一特征点所在空间位置处取一虚拟参照点或 线。 d) 记录目标车辆两个特征点通过虚拟参照点或线所经历的时间 t 或视频帧数 n(或范围)。 e) 确定目标车辆在此时间段行驶的距离 s(或范围)。 f) 根据式(1)计算目标车辆特征点通过虚拟参照点或线的平均行驶速度 v。 g)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选择视频图像中目标车辆同侧、等
14、高的多组特征点计算目标车辆在不同 时段的平均行驶速度。 h) 根据目标车辆在不同时段的平均行驶速度计算结果,确定目标车辆在视频图像中的运动状态 (如近似匀速、减速、加速等状态),最终确定目标车辆的行驶速度范围。 5.3 根据移动式视频图像计算车辆行驶速度 5.3.1 计算搭载移动式摄录设备车辆的行驶速度 a) 选取两个地面参照物边界。 b) 选取视频图像的某一视角方向, 确定该视角方向与地面某一参照物边界所在空间位置处作为虚 拟参照点或线。 c) 记录该虚拟参照点或线沿视角方向通过两个地面参照物边界所经历时间 t 或视频帧数 n(或范 围)。 d) 确定目标车辆经过视频图像中两个地面参照物边界
15、所行驶的距离 s(或范围)。 e) 根据式(1)计算目标车辆通过地面参照物时的平均行驶速度 v。 f)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应选择视频图像中的多组地面参照物边界计算目标车辆在不同时段的平均 行驶速度。 g) 根据目标车辆在不同时段的平均行驶速度计算结果,确定目标车辆在视频图像中的运动状态 (如近似匀速、减速、加速等状态),最终确定目标车辆的行驶速度范围。 h) 在计算时间段内,目标车辆运行应较平稳。 5.3.2 计算视频中所出现的车辆的行驶速度 a) 目标车辆与搭载车载视频摄录设备车辆的行驶方向应平行。 b) 根据 5.3.1 计算出搭载车载视频摄录设备车辆的行驶行驶速度 v1。 c) 根据
16、5.2.1 或 5.2.2 计算移动视频图像中所出现的目标车辆的相对行驶速度 v 相。 d) 计算目标车辆行驶速度 v 2: 1) 目标车辆与装载移动式视频摄录设备车辆同向行驶, 且目标车辆超越装载移动式视频摄录 设备车辆,则 相 vvv += 12 。 DB51/T 17732014 5 2) 目标车辆与装载移动式视频摄录设备车辆同向行驶, 且装载移动式视频摄录设备车辆超越 目标车辆,则 相 vvv = 12 。 3) 目标车辆与装载移动式视频摄录设备车辆相对方向行驶(会车),则 12 vvv = 相 。 e) 所计算的三个速度应在同一时间段内。 f) 在计算时间段内,搭载车载视频摄录设备的车辆运行应较平稳。 DB51/T 17732014 6 参 考 文 献 1、 司法鉴定程序通则 2、 杨洪臣.模糊图像处理技术概述J.警察技术,2009 _ DB51/T 1773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