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51 T 1673-2013 蜡梅苗木生产技术规程与产品质量标准.pdf

    • 资源ID:1491003       资源大小:786.35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51 T 1673-2013 蜡梅苗木生产技术规程与产品质量标准.pdf

    1、ICS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 51/ XXXXX2013 蜡梅苗木生产技术规程与产品质量标准 (报批稿) 2013 - XX - XX 发布 2013 - XX - XX 实施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51/ XXXXX2013 I 目 次 前言 . . II 1 范围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1 4 繁殖方法 . . 2 5 用地选择与建园 . . 4 6 日常管理 . . 5 7 整形与修剪 . . 6 8 病虫害防治 . . 7 9 苗木产品 质量分级与出圃 . . 7 10 质量检测 . . 9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四川

    2、蜡梅苗木栽培主要推荐品种 . 11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蜡梅主要病害种类、危害症状及防治方法 . 12 附录 C(资料性附录) 蜡梅主要虫害种类、危害症状及防治方法 . 13 DB51/ XXXXX2013 II 前 言 本标准的附录A、B、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四川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本标准起草协作单位:四川省花卉协会梅花蜡梅分会; 四川省花卉协会; 成都幸福花香园艺有限公司;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宋兴荣、何相达、袁蒲英、江波、刘照高。 本标准首次发布。 DB51/ XXXXX2013 1 蜡梅苗木生产技术规程与产品

    3、质量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蜡梅( Chimonanthus praecox Link.)苗木生产的术语和定义、繁殖方法、用地选择 与建园、日常管理、整形与修剪、病虫害防治、苗木质量分级与出圃、质量检测等环节的要求。 本标准仅适用于四川区域内露地培育供园林绿化与观赏用蜡梅苗木的生产与产品质量分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7721999 林木种子检验规程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60001999 主要造林树种苗

    4、木质量分级 GB/T 6001 1985 育苗技术规程 GB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嫩枝扦插 利用当年生半木质化嫩梢枝条作插穗进行扦插育苗的方法。 3.2 地径 指地际直径,即苗木距离地面10cm处的直径。本规程丛生蜡梅地径取最粗一根的地径值。 3.3 胸径 又称干径,指乔木主干距地表面处的直径。断面畸形时,测取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平均值。 3.4 株高 又称苗高,指从地面起至顶梢顶端的垂直距离。 3.5 冠径 又称冠幅,指苗木树冠垂直投影的南北、东西直径的平均值。 3.6 分枝高度 又称最低分枝高度,指距地面最近的主干分枝高度。 DB5

    5、1/ XXXXX2013 2 3.7 土球直径 指苗木移植时根部所带土球的直径,取其按土球两个方向垂直交叉测量两次的平均值。 3.8 树冠密实度 树冠综合直观指标,主要通过两个方面反映,一是树枝的密度,通常分枝量越多,树冠密实性越好, 反之,密实性越差;二是树叶的密度,常以阳光垂直照射树冠冠顶漏光量反映,漏光越多,树冠密实性 越差,漏光越少,密实性越好。 3.9 树势匀称度 树势综合直观指标,主要通过三个内容反映,一是树冠重心偏离主干的幅度多少,二是树冠相邻骨 干枝夹角角度的差异大小,三是树冠冠面枝叶间距的一致性高低。 3.10 熟苗 在三年以内移栽过,或四周断根处理过,且定植时间在一年以上的

    6、苗。 3.11 生苗 在三年以上未移栽过的苗。 4 繁殖方法 4.1 品种选择 选择着花密,花朵大,花形美,花瓣厚,颜色鲜艳,香味浓,开花期长,整体观赏性和经济性好 的优良品种,合理进行早、中、晚花品种搭配。我省主要推荐的蜡梅苗木栽培品种见附录A。 4.2 繁殖方法 4.2.1 播种繁殖 4.2.1.1 育苗地选择 背风向阳,土地较平,排灌方便,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的地块。 4.2.1.2 苗床准备 播种前进行深耕、耙平,翻耕深度20cm,清除石块、杂草。苗床宜选用高床,床(畦)面宽1m 1.2m,畦沟宽30cm,深20cm30cm,并用1%高锰酸钾或800倍多菌灵消毒。 4.2.1.3 采

    7、种 68月采收。随采随播待种子刚好成熟(呈浅褐色)时采收;秋季或来年播种待种子完全成熟(呈 深褐色)时采收。 4.2.1.4 种子处理 随采随播的种子直接在苗床播种,出苗率高。秋季播种的种子可置于阴凉处作层积堆藏处理,待其 胚根露出后进行播种;春季播种的种子,采收阴干后装入袋中,贮藏在室温干燥的环境,播种前先进 行水选,再用温水浸泡35天,勤换水,每次换水前, 用手不断揉搓种子,待大部分种皮软化后播种。 DB51/ XXXXX2013 3 4.2.1.5 播种 采用点播或条播,播后覆土2cm3cm,搭好拱棚,保持苗床适宜的土壤墒情和温湿度。出苗后定期 进行病虫害防治、光照调节、除草、松土及肥水

    8、管理。一般实生苗34年即可开花。 4.2.2 嫁接繁殖 4.2.2.1 切接 适用于各种规格的砧木苗、 树桩、 高接换种、 更新复壮等。 春季当芽萌发到麦粒大小 (0.3 cm0.5cm) 时进行,选取生长健壮、发育充实、叶芽饱满的接穗保留12对芽, 3cm5cm长,下部削成扁楔形, 稍露出木质层。砧木平截,在其一侧纵向切下2cm3cm,深至木质部,然后将接穗插入切口,对准形成 层,用塑料带绑紧并套袋。1个月左右成活,待长出新芽后,将套袋开孔练苗,逐步去除套袋。 4.2.2.2 嫩枝腹接 511月初进行。根据需要灵活选择嫁接部位,在其向阳面一侧斜向切下约2cm,稍带木质部;取当 年生半木质化健

    9、壮、芽饱满的枝条作接穗,保留12对芽,3cm5cm长,下部削成扁楔形,稍带木质部, 然后插入砧木,对准形成层,用塑料带绑紧并套袋。56月接穗成活后,逐步去除套袋,并在接口上方 1.5处剪砧。711月初接穗成活的,在来年春季萌芽前剪砧。 4.2.2.3 芽接 萌芽前720天嫁接为佳,以实生苗或需换接植株为砧木,以优良品种当年生健壮枝条为接穗。选 取发育充实的腋芽,深至木质部切下,形成长2cm,宽1cm的芽片。同样方法削去砧木下部的一个腋芽, 芽片略长,将接芽接入砧木的芽档里,对准形成层,用薄膜带绑紧,露出叶芽,710天可愈合。 4.2.3 压条繁殖 4.2.3.1 堆土压条 68月进行。在植株丛

    10、生枝条基部予以环剥或直接用细铁丝拧紧,堆土高于刻伤部位10cm左右,保 持土壤湿润。待秋季落叶后移栽。 4.2.3.2 高空压条 57月梅雨季节进行。选取健壮、芽饱满的枝条进行环剥,涂抹生根剂,再用黑色塑料薄膜包住环 剥处,内填湿润的苔藓拌土压实并扎紧。适时用注射器注水保湿。秋季与母株割离,另行栽植。 4.2.3.3 单枝压条 69月取接近地面的成熟健壮枝条作为压条材料,在压条入土部位的节下进行刻伤,或环状剥皮 1cm,然后曲枝压入土中,枝条顶端露出地面, 以竹钩于土中固定,覆盖土壤10cm20cm并压紧,注意 保湿。一个月左右生新根,一般10月中下旬至11月中下旬剪下栽植。 4.2.4 嫩枝

    11、扦插繁殖 4.2.4.1 扦插时间 68月大棚内进行。 4.2.4.2 扦插基质 DB51/ XXXXX2013 4 采用干净的中粗河沙,用1%的高锰酸钾或800倍多菌灵进行消毒。 4.2.4.3 插条处理 采取当年生嫩枝的中、上部枝段,每插条保留23个节位,下剪口在节下0.5cm处,仅保留插穗上 部1片半叶。用1000 mg.L -1 IBA溶液速浸蘸插条基部510秒。 4.2.4.4 扦插 先用略粗于插条的木棒在插床打孔,再将插条插入,用拇指和食指将插条与基质压实。株行距以叶 片朝同一个方向互不重叠为宜。 4.2.4.5 插后管理 及时喷水使插条与基质结合紧密;中午光照强时用90%遮阳网遮

    12、阴,平时用50%遮阳网遮阴;温度控 制在2532,空气湿度前10天保持90以上,后期保持80%90%;注意通风,定期进行病虫害防治。 1个月后陆续生根。 4.2.4.6 分株繁殖 落叶后至春季萌芽前进行。一种是在母株基部四周将土挖出,用刀劈开母株基部抽生的根蘖,另 行栽植;另一种是将全株掘起后,抖去根上泥土,用利刀或枝剪,分割成若干子株,每子株均带有根 系,强度缩截后另行栽植。 5 用地选择与建园 5.1 用地选择 5.1.1 气候条件 适宜年平均温度1422,冬季最低气温不低于 -15,夏季最高气温不高于40,年降水量在 1000mm或稍多的地区。 5.1.2 用地选择 选择交通便利,地势较

    13、高,背风向阳,排灌方便,土层深厚疏松、富含腐殖质、pH6.57.5的壤土 或砂壤土,忌粘土和盐碱土。 5.2 建园 5.2.1 园地规划 建园前做好道路、排灌系统等规划设计。依据园地栽培区面积、规模、自然地形地势合理布局,分 区域、按品种规范种植。 5.2.2 定植 5.2.2.1 定植时间 落叶后至春季萌芽前进行。 5.2.2.2 定植密度 DB51/ XXXXX2013 5 以2m宽作畦,留0.5m宽排水、作业沟,小苗栽植密度为0.6 m0.4m(即每厢5行)的株行距,根据 植株生长情况逐年抽稀至0.6m0.8m(每厢剩3行)、1.2m 0.8m(每行间抽一半)、1.2m2.5m(每 厢仅

    14、剩中间一行)、2.4m2.5m(每行再间抽一半)。中大苗根据植株大小选择上述适宜的株行距进行 栽植。 5.2.2.3 定点放线 先拉线定好定植点位,做好标记。同一个品种集中栽植,同时打桩标注品种名、引种地和引种时间 等。 5.2.2.4 挖穴施基肥 1年生苗穴径30cm,穴深30cm;2年生苗穴径50cm, 穴深40cm;3年生苗穴径70cm,穴深50cm;3年生 以上苗根据苗龄及树体大小确定植穴规格。 穴底填放腐熟的厩肥、粪干或饼肥等有机肥1kg3kg、复合 肥100g150g。基肥用量 视地块本身肥力、苗木大小、根系状况灵 活掌握,基肥上覆土 10cm后,再行 栽植。 5.2.2.5 定植

    15、苗修剪 剪除断枝残枝、断根烂根,将小苗缩截至10cm20cm、中大苗重剪后栽植。 5.2.2.6 定植 12年生苗可裸根移植,3年及3年生以上苗应带土球移植。栽植带土球苗,将其轻轻放入穴后分层 填土踩实;栽植裸根苗,在填土后稍向上提苗,踩实后再填土。栽植深度与原地相同,浇足加有适量 多菌灵和生根剂的定根水。 5.2.2.7 定植后管理 定植后视天气和土壤状况浇水, 保持土壤湿润。中大植株定植后最好用黑色塑料地膜覆盖树穴保温 保湿。定植后发现死苗即时补种。 5.2.2.8 假植 若苗木暂不定植,应及时选择地势高、排水良好、背风的地方进行假植,培湿土,踏实,覆地膜保 温保湿。 6 日常管理 6.1

    16、 土壤翻耕 花谢后或春季萌芽前进行,翻耕深度20cm25cm,树冠下稍浅,5cm10cm。 6.2 施肥管理 6.2.1 基肥 结合翻耕及时施肥。沿树冠外缘下方开环状或条状沟,深20cm30cm,成年树每亩施腐熟的农家肥 3000kg5000kg、复合肥40kg。12年生幼树施肥量为成年树的1/3。施肥后覆土并浇一次透水。 DB51/ XXXXX2013 6 6.2.2 追肥 6月中下旬花芽分化前进行。每亩追施复合肥20kg,沿树冠外缘下方撒施。用量因树的长势而定, 若枝干健壮、叶片光亮厚绿,少施或者不施,反之就要多施。秋后浇施一次稀薄肥水,促进花蕾充实, 并向叶面喷施0.1%硼酸溶液2次。每

    17、次结合喷药,加入1 000倍磷酸二氢钾和800倍尿素或其它微量元素 叶面喷施。 6.3 水分管理 早春翻耕施肥后,视土壤墒情浇足萌芽水。78月花芽分化期适当扣水。11月至开花期间,保持适 宜的土壤湿度。雨季及时排水。 6.4 控制杂草 按照除早、 除小的原则。 人工除草在地面湿润时连根拔除。 使用除草剂宜在杂草高30cm左右时进行, 施用除草剂的种类和剂量根据地区不同、杂草的种类和不同产品的浓度而定,常用草甘膦、百草枯 等。喷施选择无风的阴天或晴天,不要把药水喷到蜡梅枝叶上。 7 整形与修剪 7.1 整形 多采用多干丛生式。为提高其综合效益,还可以采用行道树式、单干景观树式、多干合拢景观树式

    18、和盆景盆栽造型式等。 7.1.1 多干丛生式 选留38个健壮且向四周分布均匀的分枝,通过自然拉扎固定作为多干枝(无分枝时,在地面上留 45个饱满芽重剪),保留35节短截,发枝后用作主干延长枝和骨架枝。利用株行距空间将各主枝呈 散射状均匀布局,不要相互重叠交叉,并及时剪除下部的根蘖、萌蘖及弱枝、枯枝。 7.1.2 行道树式 选留1根健壮枝作为主干,放其徒长,及时抹去主干上的萌芽,按180cm定干,定干后上方长出的枝 条作“伞状”自然开心形骨架枝修剪定型。 7.1.3 单干景观树式 选留1根健壮枝作为主干,自基部50cm作大“S”不规则状拉枝定型,放其徒长,及时抹去主干上的 萌芽,在离地面50cm

    19、、80cm、100cm、120cm和150cm等不同高度时定干。定干后采用抹芽、摘心、修剪、 拉枝和蟠扎等多种技法,逐年分枝定型成多层次景观树骨架枝状。 7.1.4 多干合拢景观树式 把基部抽生粗细均匀的多根健壮枝条或多棵大小近似的单干小树栽植一处, 通过靠接的方法相互缠 绕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多干合拢的直立造型主干。定干高度为100cm、120cm、150cm和180cm4个规格。 后期整形同行道树。 7.1.5 盆景盆栽造型式 DB51/ XXXXX2013 7 选留13根健壮枝作为主干,自基部20cm50cm作“S”不规则状拉枝定型,放其徒长,第二年起, 根据以后所需盆景盆栽造型形式拉扎

    20、培养骨架枝,经过24年培育可上盆作盆栽,经5年以上不断拉枝 修剪,就能获得盆景所需的桩坯。逐年抽稀的那部分植株也可用此种形式培育。 7.2 修剪 7.2.1 花前修剪 1011月剪去枝条上部无花芽部分、枯枝、病虫枝、弱枝、过密枝、重叠交叉枝、病虫枝、徒长 的无花枝和不作更新用的萌蘖。 7.2.2 花后重剪 花谢后翻耕施肥前进行,保留骨架枝,将已采 切花枝根据布枝需要留2cm10cm进行重截,同时剪 除交叉枝、重叠枝、枯枝和病虫枝等。 7.2.3 生长期修剪 在整个生长季节适时将长出的徒长无用枝、扰乱树形枝、挡风遮光枝剪除。基部萌蘖枝可合理控 制利用或及时剪除。 7.3 抹芽 春季当芽萌发长至5

    21、cm10cm时,根据每枝骨架枝干粗度保留24个健壮且向四周分布均匀的嫩 芽,作为来年长花枝培养,将密集、内向、贴近地面等无用的嫩芽全部抹除。 7.4 除萌蘖 实生苗从第三年开始,嫁接苗从当年开始。凡是不用作萌蘖繁殖或更新枝用的萌蘖要及时剪除, 除萌蘖时要把土壤扒开从基部清除,不留残桩。 7.5 更新复壮 对于多年生老树应进行截顶,以使其多开花、株美、匀称。同时在修剪时,注意更换老枝,用12 年生新枝代替衰老枝。 8 病虫害防治 蜡梅主要病虫害种类、危害症状及防治方法见附录B和附录C。 9 苗木产品质量分级与出圃 9.1 苗木分级 根据苗木生产状况和长期工程用苗要求, 结合四川栽植蜡梅苗木的实际

    22、情况分为特级、 级、 级, 其产品质量分级标准见表1。 DB51/ XXXXX2013 8 表1 蜡梅苗木产品质量分级标准 苗木等级 特级苗 级苗 级苗 类别 地径或胸径/cm 株高/m 冠幅/m 分枝高度/m 株高/m 冠幅/m 分枝高度/m 株高/m 冠幅/m 分枝高度/m 嫁接苗 0.61.0 1.2 0.9 0.6 2.0 2.0 1.0 2.0 0.8 2.0 0.6 3.0 3.0 1.5 2.8 1.2 2.5 1.0 4.0 3.5 1.8 3.2 1.5 3.0 1.2 5.0 4.0 2.0 3.5 1.8 3.2 1.5 6.0 4.5 2.5 4.0 2.0 3.5 1

    23、.8 7.0 4.7 3.0 4.3 2.5 3.8 2.0 8.0 5.0 3.5 4.5 3.0 4.0 2.5 丛 生 株 9.0 5.0 3.5 4.5 3.0 4.0 2.5 2.0 2.1 0.5 1.8 2.0 0.4 1.8 1.9 0.3 1.8 3.0 2.8 1.2 1.8 2.5 1.0 1.8 2.2 0.8 1.8 4.0 3.5 1.8 1.81.9 3.2 1.5 1.81.9 2.8 1.2 1.81.9 5.0 4.0 2.0 1.81.9 3.5 1.8 1.82.0 3.2 1.5 1.82.0 6.0 4.5 2.5 1.82.0 4.0 2.0 1.

    24、82.1 3.5 1.8 1.82.1 7.0 4.7 3 1.92.0 4.3 2.5 1.82.1 3.8 2.0 1.82.2 8.0 5.0 3.2 1.92.0 4.5 2.8 1.82.2 4.0 2.3 1.82.3 9.0 5.0 3.5 1.92.1 4.5 3.0 1.82.3 4.0 2.5 1.82.4 行 道 树 10 5.0 3.8 1.92.2 4.5 3.3 1.82.4 4.0 2.8 1.82.6 直观综合指标 树形优美,树冠密实度、 树势匀称度好,叶色正常, 花色纯正,须根发达;无 病虫害,熟苗。 树形较优美,树冠密实度、 树势匀称度较好,叶色正 常, 花

    25、色纯正, 须根较发达; 无病虫害,熟苗。 树冠基本完整, 树冠密实度、 树势匀称度一般,叶色基本 正常,花色较纯正,须根较 发达;无病虫害,熟苗或生 苗。 合格率 95% 注:丛生植株、嫁接苗用地径,行道树用胸径。 9.2 苗木出圃 落叶后至春季萌芽前进行。小苗(地径 0.5cm1.5cm)可裸根,长途运输时根部包浆,再用湿草绳 或编织袋裹好根部保湿。其他规格苗木均要带土球出圃,土球直径与包扎要求见表 2。 DB51/ XXXXX2013 9 表2 土球直径和包扎要求 地(胸)径/cm 全冠苗土球直径/cm 截枝苗土球直径 /cm 包扎要求 1.52.5 12.020.0 10.015.0 2

    26、.53.5 20.030.0 18.025.0 3.54.5 30.035.0 25.030.0 塑料纸(绳)紧密缠绕土球,树冠用草绳捆扎 4.55.5 35.045.0 30.040.0 5.56.5 45.050.0 40.045.0 6.57.5 50.060.0 45.055.0 7.58.5 60.065.0 55.060.0 8.59.5 65.075.0 60.070.0 10.0 为地(胸)径的 78 倍 为地(胸)径的 67 倍 草绳紧密缠绕土球,树冠用草绳捆扎,地(胸)径 8cm 以上苗木草绳绕树干缠绕至分枝点处 土球圆硕,厚度为土球直径的 2/3。 注:丛生植株、低主干植

    27、株用地径,行道树、高主干植株用胸径。 9.3 包装运输 9.3.1 包装材料为塑料纸(绳)、浸水的草绳、草垫等。 9.3.2 裸根苗要求茎皮无损伤,根系完整,按 20 株一捆包装,将苗捆扎;地(胸)径 1.5cm4.5cm 的苗木用塑料纸(绳)紧密包裹土球。 9.3.3 地(胸)径 4.5cm 以上苗木,将挖好的土球用草绳紧密缠绕,其草绳最大间隙不超过 3cm,若 土球土质松软,先用草垫将土球包裹,用细绳捆扎,再用草绳包扎,捆扎时用木锤轻敲草绳,草绳嵌入 土球深度宜为草绳直径的四分之一。草绳包扎方式有橘子式、井字式、五角式三种。土球为黏性土或运 输距离较近时,宜用井字式或五角式;土壤较松散的土

    28、球、运输距离较远或较大土球,宜用橘子式。 9.3.4 待装苗木应按等级分别堆码,并标记品种名称、等级、株数、产地、出圃日期、联系方式等。 9.3.5 装车时裸根苗按一层草垫一层苗放上车;带土球苗应将土球放稳、固定好,不使其在车内滚动, 土球朝车头。运输时注意防晒、防雨、通风、透气等,尤其长途运输时,用湿草垫、篷布等盖好苗木, 并留意车内的湿度和温度,注意保湿和通风。为缩短运输时间,最好选用便捷和速度快的运输工具。 10 质量检测 10.1 检测项目 苗龄、等级、产地、规格、土球规格及包扎、数量与检疫性病虫。 10.2 抽检方法 10.2.1 抽样 质量检测要在同一批起苗后进行,采取随机抽样的方

    29、法,小苗(裸根苗)按捆抽样,大苗(带土球 植株)按株抽样,抽取样株的数量按表3、表4执行。 DB51/ XXXXX2013 10 表3 裸根苗的检测和抽样(每捆 20 株) 同级苗木捆数 抽样捆数 抽样株数 1020 5 100 21100 10 200 101500 20 400 5011000 35 700 10015000 50 1000 5001 以上 75 1500 表4 带土球植株的检测和抽样 同级苗木株数 抽样株数 1020 5 21100 10 101500 25 500 1000 50 1001 10000 100 10001 50000 200 50001 100000 5

    30、00 10 万以上 1000 10.2.2 检测 10.2.2.1 苗高、冠幅、地径、胸径、土球规格,其测量工具为游标卡尺、钢卷尺;品种纯度、树势均 匀度、树冠密实度、根系状况、病虫害用目测;生苗、熟苗、苗龄要看原始记录。 10.2.2.2 有无检疫性病虫。以检疫证书为准。 10.2.2.3 苗木检测工作应在背阴避风处进行,注意防止根系失水风干。 10.3 检测规则 10.3.1 苗木成批检测 10.3.2 检测工作限在原苗圃内进行。 10.3.3 苗木检测合格范围,同一批次苗木中低于该等级的苗木数量不超过 5%,品种纯度不低于 95%。 第一次抽样检测不达标,应进行第二次抽样检测,最终结果以

    31、复测结果为准。 10.3.4 检测结束后,填写苗木检测证书,格式按 GB6000-1999(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的表 2。 凡出圃的苗木,均应附苗木检测证书。外县调运的苗木,要经过检疫并附检疫证书。 DB51/ XXXXX2013 11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四川蜡梅苗木栽培主要推荐品种 早花品种 中花品种 晚花品种 幸福花香、早红、大金黄素心、 大花素心、早红、黄瓣蜡、大板 牙、虎蹄 卷被金盘、素心、素娥大罄口、 圆被素心、 米蜡梅、檀香、杭州 黄 黄蜡坨、晚花素心、荷花素心、 迟罄口 注:使用的品种名均为暂定名。 DB51/ XXXXX2013 12 B B 附 录 B

    32、 (资料性附录) 蜡梅主要病害种类、危害症状及防治方法 名称 主要危害 部位 主要症状 防治方法 立枯病 幼苗 表现为 3 种症状: 芽腐: 种子萌发后幼根和子叶, 在未出土前腐烂。倒伏:幼苗出土后,常在地面处茎 部变色腐烂、萎缩而倒伏。幼苗得病后,根茎处变褐 腐烂,地上部分枯死,不倒伏。 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苗 圃地,并进行轮作。播前用福尔马 林等进行土壤消毒。出苗后,喷洒 1:2:200 倍波尔多液;发病后喷洒敌克 松 400 800 倍液。 叶斑病 叶片和嫩枝 叶片发病初为黑色小斑点,后逐渐呈近圆形或不规 则形斑,有明显的边缘,病斑后期产生黑色小颗粒,即 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嫩枝感

    33、病后,在枝条上形成枯 死段。秋季在枯死的枝梢上产生分生孢子器。病原菌为 蜡梅叶斑病菌,该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及菌丝体在病叶和 枯枝中越冬。次年展叶时,病菌即侵染嫩叶。 5 6 月发 展较快, 8 月份以后叶片基部全部发病。 冬季清除有病的枯枝落叶,集 中销毁,以减少侵染源。发病期喷 洒 1:1:160 波尔多液,从 4 月下旬每 隔 20 天喷一次,共喷 45 次。或喷 洒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褐斑病 花和叶 花上感病,在花瓣上出现针尖大小的黑色斑点,逐 渐发展成米粒大小的近圆形斑,病斑间可相互连接成不 规则形的大黑斑。叶上感病,病斑为黑褐色,近圆形, 边缘明显,直径 8 毫米左右

    34、。病原为蜡梅褐斑病菌,该 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残组织上越冬。夏季危害叶片,分生 孢子随风传播、侵染。病菌以病叶上的分生孢子及菌丝 体度过夏季的高温,开花时,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到花 上引发病害。 及时清除病叶,并集中销毁。 夏秋季节喷洒 1:1:160 波尔多液, 每隔 1520 天喷一次, 共喷 34 次。 或喷洒10%睛菌唑乳油1500倍液、 70% 甲基托布津 1000 倍液。 白纹羽 病 根部 最初须根腐烂,以后扩展到侧根和主根。在被害部 位的表层缠绕有白色或灰白色的丝网状物,即为根状菌 索。在近土表根际处布有白色蛛网菌丝膜,有时形成小 黑点,即病菌的子囊壳。受害植株地上部分,叶片逐渐 变黄

    35、,凋萎,甚至全株枯死。病原为褐座坚壳菌,该病 原菌以菌核或菌索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越冬。传播方式 主要是病根、健根相互接触侵染病菌。病原菌虽能产生 孢子,但在病害传播中作用不大,土壤粘重、低洼积水、 排水不良、生长势弱容易发病。 应栽植无菌苗木,可疑苗木要 消毒后才能栽植。消毒用 1%波尔多液 浸根 1 小时,或用硫酸铜液侵根 3 小 时,也可用 2%石灰水浸根半小时,处 理后用清水净根,然后栽植。发现 病株,及时拔出并销毁,病株穴及时 用五氯酚钠 250300 倍液、70%甲基 托布津1000倍液或50%苯来特1000 2000 倍液浇灌消毒。也可用石灰粉消 毒。 DB51/ XXXXX201

    36、3 13 C C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蜡梅主要虫害种类、危害症状及防治方法 名称 主要危 害部位 危害症状 防治方法 日本龟 蜡 蚧 叶芽 嫩枝 枝条 群聚为害,使叶片发黄,严重时造成落叶或枝梢枯萎。 1 年发生 1 代,以受精雌成虫在枝条上越冬,5 月下旬 开始产卵,6 月中旬若虫开始孵化,初孵若虫大多在叶 片上危害。 孵化期选触杀剂或内吸剂喷洒, 如可 用蚧螨灵 100 倍液,10%吡虫啉 1500 倍液,20%菊杀乳油 2500 倍液,2.5% 溴氰菊酯乳油 2500 倍液。 黑蝉 根部 枝条 数年发生 1 代,以卵和若虫过冬。次年在枝条内过冬的 卵孵化为若虫,钻入土中,吸食植物

    37、根的汁液,冬季深 入土层深处越冬,幼虫一生在土中生活。7 月下旬产卵, 多产于 45 毫米粗的枝条上,产卵时用产卵器将枝条 刺破造成爪状产卵孔,将卵产于木质部内。树枝被刺伤 后失水而干枯,严重时满树都是枯梢。 秋季彻底剪掉产卵枝条, 并集中销 毁。成虫羽化期人工捕捉。成虫 期点燃篝火,摇动树枝,使虫投火自 灭。 金毛虫、 刺蛾、大 蓑蛾 叶片 咬食叶片,使其呈缺刻或空洞状,虫口密度大时,可将 整株的叶片吃光;一年发生 2 代,以三龄幼虫在树皮缝 隙中、枯枝落叶里结茧过冬。次年 4 月开始活动,咬食 嫩叶。5 月下旬幼虫老熟化蛹。成虫有趋光性,雌虫产 卵于叶背,6 月底至 7 月上旬一代幼虫孵化

    38、,群集啃食 叶肉,叶片上出现灰白色半透明网状斑,三龄后分散危 害。幼虫有假死性,受惊吐丝下垂,借风转移危害。7 月底幼虫老熟结茧化蛹。8 月中旬出现成虫,9 月上旬 第二代幼虫孵化危害,10 月结茧越冬。 秋季树木枝干绑草绳, 诱杀越冬幼 虫。在卵期、幼虫孵化期可人工摘 除卵块或初孵化未分散危害的幼虫, 集中消灭。在幼虫孵化期、低龄幼 虫期,喷洒 60008000 倍 20%除虫 脲进行防治。三龄以上虫子可采用 1.2%烟参碱 1000 倍液喷杀。 八点光蝉 叶片 以成虫、若虫刺吸寄主汁液危害,1 年发生 1 代,以卵 越冬。 若虫期喷洒 50%杀螟松 1000 倍液或 40%速捕杀 1500

    39、 倍液进行防治。 蚜虫 嫩梢、叶 片、花蕾 吸食汁液,引起叶片变形、卷曲或脱落。 可用 50辛硫磷乳剂或 50杀螟松 乳剂 1000 倍液或 15%阿维毒乳油 2000 倍液喷杀。 卷叶蛾 叶、花 幼虫取食新芽、嫩叶和花蕾,常吐丝缀叶,潜居于缀叶 中为害。 可用 50辛硫磷乳剂或 50杀螟松 乳剂 1000 倍液或 20%灭幼脲号悬 浮剂 200 倍液喷杀。 木蠹蛾 枝干 初孵化的幼虫从新梢上部蛀入,先在皮层和木质部之间 围绕枝条咬一蛀环,然后沿髓部向上钻蛀隧道,被害新 梢不久即枯死。 可在初孵幼虫未蛀入枝条之前, 喷洒 杀螟松 1000 倍液;对于已蛀入枝条 的幼虫,可用小棉球蘸乐果或甲胺 磷、 敌敌畏 2030 倍液从虫孔塞进, 然后用粘泥将虫孔封严,进行熏杀。 嫩叶螨 新稍 嫩叶 吸食汁液,引起叶片变形、卷曲或黄化脱落,严重影响 嫩稍生长。57 月梅雨季节为多发期。 喷洒 75%克螨特乳剂 2000 倍液或 40 三氯杀螨醇乳油 10001500 倍 液,20螨死净可湿性粉剂 2000 倍 液,15哒螨灵乳油 2000 倍液。 _


    注意事项

    本文(DB51 T 1673-2013 蜡梅苗木生产技术规程与产品质量标准.pdf)为本站会员(amazingpat19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