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 51/ XXXXX2013 番茄晚疫病测报技术规范 (报批稿) 2013 - XX - XX 发布 2013 - XX - XX 实施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51/ XXXXX2013 I 目 次 前言 . . II 1 范围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1 3 指示作物 马铃薯中心病株始见期调查 . 1 4 中心病株调查 . . 2 5 定点系统调查 . . 2 6 大田普查 . . 2 7 预测方法 . . 2 8 数据上报与传输 . . 3 9 测报资料收集 . . 3 附录 A(资料 性附录) 病虫调查记载表 . 4 附录
2、B(资料 性附录) 番茄晚疫病模式报表 . 5 附录 C(资料 性附录) 番茄晚疫病的发生规律 . 6 DB51/ XXXXX2013 II 前 言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按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四川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由四川省农业厅植保站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利、罗林明、封传红、王胜、万宣伍、高英富、易图碧。 DB51/ XXXXX2013 1 番茄晚疫病测报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番茄晚疫病测报调查的术语和定义、调查内容与方法、预测方法、数据上报与传输及 测报资料收集。本
3、标准适用于四川省番茄晚疫病的测报调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2.1 指示作物 indicating crop 番茄晚疫病主要菌源传播对象作物(马铃薯)。 2.2 中心病株 primary infection focus 田间出现零星发病的植株。 2.3 病情指数 disease index 全面考虑发病率与严重度的综合指标,用以表示病害发生的平均水平。 式中: I为病情指数, d i 为各严重度级值, l i 为各级病株数, P为调查
4、总株数, D为最高级值。 2.4 初侵染预测指标 primary infection predictor index 生长季节若连续3d出现日平均相对湿度75%或其中1d2d接近75%,且连续5d平均最低气温18.3 ,平均最高气温26.8,则5d7d番茄田间出现初侵染中心病株。 2.5 病情分级标准 disease grading standard 按照每株发病叶片占全株总叶片数的比例,或茎杆、果实病斑多少确定每株的病情级别,分为5级。 0级:全株无病; 1级:病叶占全株总叶片1/4以下,或植株上部茎杆有个别小病斑; 2级:病叶占全株总叶片1/41/2,茎干上有少数病斑; 3级:病叶占全株总
5、叶片1/23/4,20%以上茎干有病斑,果实有少量病斑; 4级:病叶占全株总叶片3/4以上,大部分叶片枯死,甚至茎部枯死。 3 指示作物马铃薯中心病株始见期调查 100 ( DP ld I ii ) DB51/ XXXXX2013 2 在番茄田附近设置感病品种马铃薯田12块,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法,定点调查,每5d调查1次,每 点调查20株,记录指示作物马铃薯晚疫病的始见期,结果记入表A.1。 4 中心病株调查 4.1 调查时间 在番茄定植10d后或指示作物马铃薯中心病株出现后进行调查,每5d调查1次番茄田,直至中心病株 出现。 4.2 调查方法 选择种植集中、易感病的番茄田块(或大棚)35块(
6、个)进行调查,采用按行踏查方法进行调查。 田块面积不足667m 2 的全田实查,田块面积在667m 2 以上,则取667m 2 实查,若气候条件适宜,但未见中心 病株,应扩大调查面积。调查中心病株始见日期及初始发病情况,结果记入表A.2。 5 定点系统调查 5.1 调查时间 从发现中心病株开始至采收期,每7d调查1次。 5.2 调查田块 选择主栽品种、地势低洼的田块35块进行调查,在整个调查期内不施用杀菌剂。 5.3 调查方法 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法,每点调查20株,共调查100株。调查病害发生面积、各级病情病株数,计算 发病面积比、病情指数,结果记入表A.3。 6 大田普查 6.1 普查时间
7、定点系统调查田块中心病株出现后,立即开展大田普查。后期试病情发生情况开展调查,整个生育 期调查35次。 6.2 普查田块 按照番茄晚疫病发生程度分级标准,选择发病轻、中、重的代表类型田进行普查,每种类型田块数 不少于5块,普查田块总数不少于15块。 6.3 普查方法 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法,每点调查20株,共调查100株。调查大田中心病株始见期、发生面积、各级 病情病株数,计算发病面积比、病情指数、发生程度,结果记入表A.4。 7 预测方法 DB51/ XXXXX2013 3 7.1 中心病株始见预测 利用“初侵染预测指标”预测番茄田间中心病株出现始期。 7.2 发生程度预测 根据指示作物马铃薯
8、、番茄晚疫病前期发生情况,结合品种抗性、栽培管理、气候条件等因素,经 专家会商、综合分析,完成对番茄晚疫病发生程度的预测。番茄晚疫病发生与天气条件及栽培措施的关 系参见附录C。 7.3 发生程度分级标准 级 别 1级(轻) 2级(偏轻) 3级(中等) 4级(偏重) 5级(大发生) 病情指数(a) a5 5a10 10a15 15a25 a25 发病面积比(b) b10% 10%b20% 20%b30% 30%b40% b40% 7.4 防治适期预测 田块发现中心病株后,及时防治。 8 数据上报与传输 按要求及时上报监测数据,采用互联网传输观测资料和数据,遵照附录B执行。其中,发生程度级 别分别
9、用1、2、3、4、5表示。同历年比较的早、增、多、高用“”表示,晚(迟)、减、少、低用 “”表示;与历年相同或相近,用“0”表示;缺测项目用“ ”表示。 9 测报资料收集 (1)番茄种类和主要品种及其栽培面积、播种期; (2)当地气象台(站)主要气象要素的预测值和实测值。 DB51/ XXXXX2013 4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病虫调查记载表 A.1 番茄晚疫病指示作物病情调查表 单位 年度 调查日期 (月 /日) 马铃薯品种 生育期 病害始见期 (月 /日) 备注 A.2 番茄晚疫病中心病株调查表 单位 年度 调 查 日 期 调查 地点 田块 类型 品 种 生 育 期 调 查
10、 株 数 中心病株 始见期 (月 /日) 调查面 积 发病 面积 发病面 积比 ( %) 备注 A.3 番茄晚疫病系统调查记载表 单位 年度 各级病情病株数 病情 指数 备 注 调 查 日 期 调 查 地 点 田 块 类 型 品 种 生 育 期 定 植 期 (月 /日) 调 查 株 数 调 查 面 积 发病 面积 发病面 积比 ( %) 0级 1级 2级 3级 4级 A.4 番茄晚疫病大田普查记载表 单位 年度 各级病情病株数 调 查 日 期 调 查 地 点 田 块 类 型 品 种 生 育 期 发病 始期 (月 /日) 调 查 株 数 调 查 面 积 发 病 面 积 发病 面积比 ( %) 0
11、级 1级 2级 3级 4级 病 情 指 数 发 生 程 度 备 注 DB51/ XXXXX2013 5 B 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番茄晚疫病模式报表 序号 编报项目 编报内容 1 汇报日期 2 汇报单位 3 调查日期 4 目前发生程度 5 目前发生面积(万亩) 6 已防治面积(万亩) 7 感病品种占种植面积比率(%) 8 晚疫病始见期 9 发病面积比(%) 10 病情指数 11 平均每 667 发病中心数(个) 12 本周是否出现连续 5 日平均最高气温小于 26.8且平均最低气温小于 18.3 14 本周相对湿度大于 75%的天数 15 预计病害流行关键时期气温比常年高低(+ 或
12、- ) 16 预计病害流行关键时期降水量比常年增减比率(+ % 或 - %) 17 预计未来一周发生程度 18 预计未来发生高峰期 DB51/ XXXXX2013 6 C C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番茄晚疫病的发生规律 番茄晚疫病是由致病疫霉引起的真菌病害,病菌主要在保护地番茄和茄子上越冬,也可在马铃薯块 茎上越冬,还可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条件适宜时,越冬病菌产生孢子囊借助雨水或气流传播引起发 病,形成田间发病中心并迅速蔓延扩展,点片发生,最终导致病害流行。病害发生程度与温、湿度有密 切关系。 病菌在相对湿度 97%时才产生大量孢子囊。 孢子囊萌发有游动孢子活动必须在水膜状态下进行, 如环境干燥,则很快丧失生活力。温度对病菌的生长发育有直接关系, 10 15最适宜产生孢子,为侵 染适温, 20 25最适宜菌丝生长有利于病害扩展。因此,高湿、冷凉多雾、昼夜温差大或经常下雨的 条件下,病害易发生和流行。此外,病害发生与栽培管理也有很大关系,田间植株茂密、通风不良、地 势低洼都有利于病害发生;土地贫瘠、肥料不足或偏施氮肥、植株柔嫩生长衰弱,病害发生严重。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