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80 B 10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 15992013 桉树施肥技术规程 2013 - 11 - 12 发布 2013 - 12 - 01 实施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51/T 15992013 I 目 次 前 言 . . II 引 言 . . III 1 范围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1 4 肥料施用原则 . . 2 5 肥料的基本要求 . . 3 6 施肥技术 . . 3 7 注意事项 . . 5 附录 A(规范 性附录) 土壤肥力分级与评价 . 6 附录 B(资料 性附录) 各种肥料配合施用表 .
2、7 DB51/T 15992013 II 前 言 本标准附录 A 为规范性附录,附录 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四川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负责解释。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闵安民、王宇、蔡小虎、王丽、李红霞。 DB51/T 15992013 III 引 言 桉树( Eucalyptus)生长速度快,它与杨树、松树一起被称为世界三大速生树种。我国引种桉树已有 100 余年的历史,经长期的发展,已成为我国南方地区速生丰产林的主要树种和重要的纸浆材和纤维材 树种。四川省引种栽培速生桉树作为工业原料林进行定向培育,轮伐期较短;迄今全
3、省栽植了大面积速 生桉树,已发展为四川省重要的短周期工业原料林树种之一。 目前尚无国家、行业、地方标准作为桉树施肥管理技术规范。为规范、指导四川省桉树的集约经营 管理,提升桉树苗圃、营造林地的施肥水平,达到丰产、稳产、高效、环保的目的,特制定本标准。 DB51/T 15992013 1 桉树施肥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桉树使用肥料有关术语定义、基本要求、施用原则、施用技术以及施肥注意事项。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栽培的巨桉(Eucalyptus grandis W.Hill ex Maiden)、巨尾桉(E.grand is E.urophylla)、尾巨桉(E.urophylla E.g
4、randis)、邓恩桉(Eucahetus dunnii Maiden)等速生桉树树 种的施肥管理。其它桉树树种和桉树萌生林的施肥管理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274 肥料和土壤调理剂 术语 GB 15063 复混肥料(复合肥料) GB 18877 有机-无机复混肥料 LY 1000 容器育苗技术 NY 525 有机肥料 NY 1428 微量元素水溶肥料 3 术语和定义 GB/T6274中确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
5、本标准。 3.1 土壤肥力 soil fertility 土壤为植物生产发育所提供和协调营养与环境条件的能力。 3.2 幼林 young stand 指造林1年3年的桉树人工林。 3.3 成林 forest establishment 指造林4年以上的桉树人工林。 3.4 基肥 base fertilizer 林木播种或定植前结合土壤耕作施用的肥料,也称底肥。 DB51/T 15992013 2 3.5 追肥 top application 植物生长期间为调节植物营养而施用的肥料。 3.6 大量元素 macro-nutrient 对氮、磷、钾元素的通称。 3.7 中量元素 secondar y
6、 nutrient 对钙、镁、硫元素的通称。 3.8 微量元素 micro-nutrient 植物生长所必需的、但相对来说是少量的元素,例如铁、锌、硼、锰、铜、钥或钴等。 3.9 水溶肥料 water-so luble fertilizers 经水溶解或稀释,用于灌溉施肥、叶面施肥、无土栽培、浸种蘸根等用途的固体或液体肥料。 3.10 叶面施肥 foliage dressing 指利用植物可通过叶片吸收少量养分的功能,将水溶性肥料喷洒于植物叶面上的施肥措施。 3.11 配方施肥 formulated fertilization 依据植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特性与肥料效应,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合
7、理确定氮、磷、钾和中 量元素、微量元素的适宜用量和比例,并采用相应科学施用方法的施肥技术。 4 肥料施用原则 4.1 按需施肥 通过土壤养分测定,进行土壤肥力分级与评价,结合桉树养分的需求特点,确定相应的施肥量和施 肥方法。 4.2 平衡施肥 按照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相结合,基肥与追肥相结合,长效养分与速效养分相结合,大量元素与中 量元素、微量元素相结合的原则,实施平衡施肥。 4.3 环保施肥 施肥应达到“高产高效、优化肥料的结构、改土培肥、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目标。 DB51/T 15992013 3 5 肥料的基本要求 5.1 无机肥料 本规程所涉及的单一肥料(氮肥、磷肥、钾肥)应符合有关
8、标准的要求,复混(复合)肥料应符合 GB 15063的要求。禁止使用未获国家肥料登记证的产品。 5.2 有机肥料 应符合NY 525的要求。禁止使用有害物质和重金属超标的城镇垃圾和污泥。 5.3 有机-无机复混肥料 应符合GB 18877的要求。 5.4 微量元素水溶肥料 应符合NY 1428的要求。 6 施肥技术 6.1 苗圃地施肥 苗圃地施肥坚持以“有机肥料为主、无机肥料为辅,施足基肥、适当追肥”的原则。 6.1.1 基肥 施用有机肥料1500kg/667m 2 2500kg/667m 2 ,对于偏酸的土壤(pH值5.5)施用钙镁磷肥 100kg/667m 2 150kg/667m 2 ,
9、对于中性或钙质土壤施用过磷酸钙100kg/667m 2 150kg/667m 2 ,结合整地 时将肥料均匀混入土中。容器育苗的基质使用适量的基肥,按照LY 1000的要求执行。 6.1.2 追肥 追肥原则上应量少次多,以尿素、硫酸铵等速效氮素肥料为主,一般一次3kg/667m 2 5kg/667m 2 , 适当施用磷、钾素速效肥料及微量元素水溶肥料。在出苗1个月后,将所施用的肥料均匀撒施于苗圃地, 浇水或将所施用水溶肥料兑水浇施于土壤或进行叶面施肥; 叶面施肥应在晴天早晨或傍晚时均匀喷施于 叶面。对于营养袋等容器育苗,主要进行叶面施肥。叶面施肥液体浓度不得超过0.5 %。 6.2 营造林地施肥
10、 6.2.1 土壤肥力分级与评价 土壤肥力的分级与评价按照附录A执行。 6.2.2 基肥 施足基肥,以有机肥料为主,配合施用无机肥料。 6.2.2.1 施肥种类及施用量 基肥的种类及施肥量见表1。 DB51/T 15992013 4 表1 基肥的种类及施用量 单位:kg/穴 施肥种类 土壤酸 碱度 无机肥料 养分比例 土壤肥力级 土壤肥力级 土壤肥力级 备注 酸性 N:P 2O5:K 2O= 2:1:1 有机肥料+复 混肥料 中性、 碱性 N:P 2O5:K 2O= 1.5:1:0.5 酸性 N:P 2O5:K 2O= 2:1:1 或有机肥料+ 配合单一养 分无机肥料 中性、 碱性 N:P 2
11、O5:K 2O= 1.5:1:0.5 5+0.2 78+0.30.4 10+0.5 中性和碱性土壤 还应施用硫酸亚 铁 10g/穴和硫酸 锌5g/穴。单一肥 料的配合施用参 照附录B。 注: 复混肥料以总养分(N+P 2O5+K2O)含量25%计。 6.2.2.2 施用方法 将整地挖栽植穴的土壤回填于栽植穴中至 2/3的位置,倒入要施用的肥料,充分将肥料与穴中的土 壤混合均匀,用土壤回填满栽植穴,应在植苗前至少 10天以上施入肥料。 6.2.3 追肥 采取配方施肥,做到适时、适度、适量。 6.2.3.1 幼林追肥 6.2.3.1.1 施肥种类及施用量 幼林追肥的种类及施肥量见表2。 表2 幼林
12、追肥的种类及施肥量 单位:kg/株 施肥种类 土壤酸 碱度 无机肥料 养分比例 土壤肥力级 土壤肥力级 土壤肥力级 备注 酸性 N:P 2O5:K 2O= 2.5:1:1 复混肥料或有 机-无机复混 肥料 中性、 碱性 N:P 2O5:K 2O= 2:1:0.5 0.1或0.15 0.2或0.3 0.3或0.45 酸性 N:P 2O5:K 2O= 2.5:1:1 配合单一养分 无机肥料 中性、 碱性 N:P 2O5:K 2O= 2:1:0.5 0.1 0.2 0.3 中性和碱性土壤 还应施用硫酸亚 铁5g/株和硫酸 锌2g/株。单一肥 料的配合施用参 照附录B。 注: 复混肥料以总养分(N+P
13、 2O5+K2O)含量25%计,有机-无机复混肥料以总养分(N+P 2O5+K2O)含量15%计。 6.2.3.1.2 施用时间及方法 一年施肥2次,第一次在5月中旬或下旬,施用量占总施肥量的70%,第二次在8月上旬或中旬,施用 量占总施肥量的30%;每次施肥结合除草抚育进 行,采取开环形沟施入肥料然后覆土。对于易遭受冻害 地区,第二次施肥应在 8月以前进行。 DB51/T 15992013 5 6.2.3.2 成林追肥 6.2.3.2.1 施肥种类及施用量 成林追肥的种类及施肥量见表3。 表3 成林追肥的种类及施肥量 单位:kg/株 施肥种类 土壤酸 碱度 无机肥料 养分比例 土壤肥力级 土
14、壤肥力级 土壤肥力级 备注 酸性 N:P 2O5:K 2O= 2.5:1:1 复混肥料或 有机-无机复 混肥料 中性、 碱性 N:P 2O5:K 2O= 2:1:0.5 0.5或0.8 0.75或1.2 1或1.5 酸性 N:P 2O5:K 2O= 2.5:1:1 配合单一养 分无机肥料 中性、 碱性 N:P 2O5:K 2O= 2:1:0.5 0.5 0.75 1 中性和碱性土壤 还应施用硫酸亚 铁 10g/株和硫酸 锌5g/株。单一肥 料的配合施用参 照附录B。 注: 复混肥料以总养分(N+P 2O5+K2O)含量25%计,有机-无机复混肥料以总养分(N+P 2O5+K2O)含量15%计。
15、 6.2.3.2.2 施用时间及方法 一年施肥1次,在5月6月施用,施肥前除杂草,采取开环形沟施入肥料然后覆土。 7 注意事项 7.1 肥料施用时应避开高温、下雨,以免肥料有效养分挥发损失和流失;若施肥时遇旱情,条件允许 的情况下,施肥后应浇足量的水,有利于根系对肥料养分的吸收利用。 7.2 肥料的配合施用应尽量做到即时混合,即时施用。 DB51/T 15992013 6 A 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土壤肥力分级与评价 A.1 土壤肥力分级参考指标 本附录规定了土壤肥力的分级指标,见表A.1。 表A.1 土壤肥力分级参考指标 项 目 级 级 级 有机质(g/kg) 15 1015 10
16、 全氮(g/kg) 1.0 0.81.0 0.8 水解性氮(mg/kg) 80 5080 50 有效磷(mg/kg) 10 510 5 有效钾(mg/kg) 100 60100 60 阳离子交换量(cmol/kg) 20 1520 15 pH值 6.57.5 5.56.5或7.58.0 5.5或8.0 质地 轻壤、中壤 砂壤、重壤 砂土、粘土 土壤厚度(cm) 60 2060 20 A.2 土壤肥力评价 土壤肥力的各个指标, 级为优良、II级为尚可、 级为较差。供评价者和生产者在评价和生产时 参考。 A.3 土壤肥力测定方法 土壤有机质、 全氮、 碱解氮、 有效磷、 有效钾、 阳离子交换量、
17、pH值、 质地分别按LY/T1237、 LY/T1228、 LY/T1229、LY/T1233、LY/ T1235-1236、LY/T1243、L Y/T1239、LY/T1225标准执行。 DB51/T 15992013 7 B 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各种肥料配合施用表 B.1 各种肥料配合施用表 硫酸铵、氯化铵 碳酸氢铵、氨水 尿 素 硝酸铵 石灰氮 过磷酸钙 钙镁磷肥 磷矿粉 硫酸钾、氯化钾 窑灰钾肥 堆肥、厩肥 硫酸铵、氯化铵 碳酸氢铵、 氨水 尿 素 硝酸铵 石灰氮 过磷酸钙 钙镁磷肥 磷矿粉 硫酸钾、氯化钾 窑灰钾肥 堆肥、厩肥 注: “”表示可以混合施用,“”表示不能混合施用,“”表示混合后要立即施用,不宜久存。 _ DB51/T 1599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