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10 B 60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 DB51/T 12342011 生态旅游区等级评定与划分 The Grade Evaluation of Ecotourism Attraction 2011-04-20 发布 2011-06-01 实施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51/T 12312011 I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基本内容 .2 5 等级评定与划分 .5 6 评分细则 .5 DB51/T 12312011 II 前 言 本标准由四川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2、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森林旅游服务中心 四川农业大学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朝洪 杨晓华 李 梅 熊跃武 王金锡 夏爱萍 廖 韵 胡晓媛 潘 宇 吴志琼 李 霞 宋 戈 刘彦莹 唐 雯 周成勇 DB51/T 12342011 3 生态旅游区等级评定与划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态旅游区的基本内容、等级评定与划分以及评分细则。 本标准适用于森林、湿地、荒漠和野生动植物类型的生态旅游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3095 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6 1993 城市区域环境噪音标准 GB 3838 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8702 88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 GB 8978 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9664 1996 文化娱乐场所卫生标准 GB 16153 1996 饭馆(餐厅)卫生标准 LB/T 007 2006 绿色旅游饭店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生态旅游 ecotourism 一切以自然生态景观与原生态人文资源为主要吸引物,基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活 动。 3.2 生态旅游资源 ecotourism resources 具
4、有生态景观价值、游憩体验价值和生态保护价值的自然资源和与之共生的原生态人文资源的总 和。 3.3 生态旅游区 ecotourism attraction 以生态旅游为主要旅游方式,强调保护旅游区内自然生态景观和原生态人文资源,并可在此基础上 开展科学考察、环境教育、科普宣传、观光游览和休闲度假等活动的区域。 DB51/T 12342011 4 3.4 生态旅游区保护与管理 the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ecotourism attraction 以生态学为指导,以保护生物学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生态保护为目标,在生态旅游区进行科 学规划与布局的基础上,建立
5、一套适宜于当地的生态旅游活动的资源保护体系和经营管理体系,维护与 推进生态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 3.5 生态旅游区设施与建设 the infrastructure and construction of ecotourism attraction 生态旅游区内根据规划要求,布设基于生态保护与生态教育且与地域、环境景观相协调的旅游基础 设施、服务设施、生态教育设施和安全保护设施,并开展相应的建设。 3.6 社区发展 community development 将生态旅游区相关的社区、居民及其各种生产要素纳入生态旅游经营管理规划,鼓励社区、居民广 泛参与生态旅游经营活动和保护管理,并从中获得良好的
6、收益,实现生态旅游区与社区共同繁荣。 4 基本内容 4.1 生态旅游资源 DB51/T 12342011 5 4.2 生态旅游区保护与管理 其中:带 为必备指标 DB51/T 12342011 6 4.3 生态旅游区设施与建设 其中:带 为必备指标。 DB51/T 12342011 7 4.4 社区发展 其中:带 为必备指标。 5 生态旅游区等级评定与划分得分最高为 1000 分,另有加分项最高为 100 分和减分项最高为 100 分。 5.1 合格生态旅游区 总得分600分,且必备指标得分300分。 5.2 优质生态旅游区 总得分750分,且必备指标得分350分。 5.3 示范生态旅游区 总
7、得分900分,且必备指标得分400分。 6 评分细则 具体评分细则见表1“生态旅游区等级评定与划分评分细则”,评分细则中带号指标为必备 指标,必备指标总分 470分。 DB51/T 12342011 8 表 1 生态旅游区等级评定与划分评分细则 序号 评定项目 评定指标及说明 大项 分值 分项 分值 次分项 分值 小项 分值 次小 项分 值 必备 项目 1 生态旅游资源 350 1.1 自然生态资源 200 1.1.1 生物资源 100 1.1.1.1 生物多样性 景区内动植物种数 20 1500 种 20 5001500 种之间 10 500 种 5 1.1.1.2 动植物珍稀度 20 有国
8、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20 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10 有省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5 1.1.1.3 景观观赏性 10 景观极美、极奇特、对旅游者有极大的吸引力 10 景观很美、很奇特、对旅游者有很大的吸引力 5 景观美、奇特、对旅游者有吸引力 2 1.1.1.4 植被多样性 植物垂直带谱 20 4 个 20 3 个 10 2 个 5 1.1.1.5 景观原生性 原生植物群落面积 20 80% 20 40%80%之间 10 40% 5 1.1.1.6 季相景观 指春季有野生花卉、秋季有红叶彩林、冬季有冰雪树挂等 10 3 个 10 2 个 5 1 个 2 1.1.
9、2 地文资源 指典型地质构造、 标准地层剖面、 生物化石点、 自然灾变遗迹、 名山、奇特与象形山石、岛屿、洞穴等地文景观的种类、规模 和观赏性 40 5 种,规模大,观赏性强 40 4 种,规模中等,观赏性较强 20 3 种,规模小,观赏性一般 10 1.1.3 水文资源 指风景河道、漂流河段、湖泊(水库) 、瀑布、泉、冰川等水 文景观的种类、规模和观赏性 40 3 种,规模大,观赏性强 40 2 种,规模中等,观赏性较强 20 DB51/T 12342011 9 表 1 生态旅游区等级评定与划分评分细则(续) 序号 评定项目 评定指标及说明 大项 分值 分项 分值 次分项 分值 小项 分值
10、次小 项分 值 必备 项目 1 种,规模小,观赏性一般 10 1.1.4 天象与气候资源 指雪景、雨景、雾凇、朝晖、晚霞、云海、佛光、蜃景等天象 的种类和观赏性 20 5 种,观赏性强 20 4 种,观赏性较强 10 3 种,观赏性一般 5 1.2 原生态人文资源 50 1.2.1 非物质文化遗产 30 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30 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 有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10 1.2.2 民族风情 20 地方特色文化鲜明,对旅游者有极强吸引力 20 地方特色文化较鲜明,对旅游者有吸引力 10 地方特色文化一般,对旅游者吸引力小 5 1.3 生态旅游资源利 用条件 100 1.
11、3.1 环境容量 指景区内日游客容量 30 5000 人 30 20005000 人之间 20 2000 人 10 1.3.2 区位优势 30 景区处在国际黄金旅游环线上,与周边旅游景区互补性强 30 景区处在省级旅游环线上,与周边旅游景区互补性较强 20 景区处在区域旅游环线上,与周边旅游景区无互补性 10 1.3.3 可进入性 指距铁路、省(国)道、机场的距离和路面等级等 40 50km,路面等级二级以上 40 50100km 之间,路面等级三级以上 20 100km,路面等级四级以上 10 2 生态旅游区保护 与管理 280 2.1 保护机制 50 2.1.1 保护机构 15 设立保护机
12、构,人员责任落实 15 设立保护机构,人员责任基本落实 10 未设保护机构,配备有专、兼职人员 5 DB51/T 12342011 10 表 1 生态旅游区等级评定与划分评分细则(续) 序号 评定项目 评定指标及说明 大项 分值 分项 分值 次分项 分值 小项 分值 次小 项分 值 必备 项目 2.1.2 保护规划 10 总体规划和资源环境保护专项规划全面系统,执行效果良好 10 有总体规划和资源环境保护专项规划,执行效果一般 5 有总体规划和资源环境保护专项规划,未执行 2 2.1.3 保护经费 15 门票收入中用于保护资源和环境的费用 10% 15 门票收入中用于保护资源和环境的费用在 5
13、%10%之间 10 门票收入中用于保护资源和环境的费用 5% 5 2.1.4 防灾减灾 10 有防灾减灾应急预案,措施完善,未出现灾害事故 10 有防灾减灾应急预案,措施完善,未出现重大灾害事故 5 有防灾减灾应急预案,措施较完善,灾害发生后能及时处理 2 2.2 环境保护 60 2.2.1 环境监测与评价 20 有环境监测与评价方案和专门的监测人员, 根据监测结果能提 出有效保护措施 20 以上指标,有 1 项未达到 10 2.2.2 环境安全 5 建立了安全隐患报告制度,对隐患处置有具体的工作方案,能 定期做检查 5 以上指标,有 1 项未达到 2 2.2.3 环境空气质量 5 景区空气质
14、量达到 GB 3095 1996 一级标准 5 景区空气质量达到 GB 3095 1996 二级标准 2 2.2.4 地表水环境质量 景区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 GB 3838 2002 一类标准 5 景区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 GB 3838 2002 二类标准 2 2.2.5 环境噪声控制 5 景区环境噪声控制符合 GB 3096 1993 的一类标准 5 景区环境噪声控制符合 GB 3096 1993 的二类标准 2 2.2.6 电磁辐射防护 符合 GB8702 88 标准 5 SAR 值 0.02WKg -1 5 SAR 值在 0.02WKg -1 0.1 WKg -1 2 2.2.7 光源污
15、染控制 5 动物通道、走廊、栖息地无光源污染 5 动物通道、走廊、栖息地有光源污染 0 2.2.8 污水处理排放 5 DB51/T 12342011 11 表 1 生态旅游区等级评定与划分评分细则(续) 序号 评定项目 评定指标及说明 大项 分值 分项 分值 次分项 分值 小项 分值 次小 项分 值 必备 项目 污水排放符合 GB 8978 1996 标准 5 污水排放不符合 GB 8978 1996 标准 0 2.2.9 垃圾处理 5 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日产日清 5 以上指标,有 1 项未达到 2 2.3 资源保护 30 2.3.1 生态修复 15 建立森林抚育和管护制度,无生态退化地,无
16、外来生物入侵 15 以上指标,有 1 项未达到 10 2.3.2 景观修复 15 无林木病虫害疫情,无乱砍滥伐、乱捕滥猎现象 15 以上指标,有 1 项未达到 10 2.4 经营管理 140 2.4.1 管理制度 30 2.4.1.1 制度建设 15 卫生、安全、环保、人员管理等规章制度健全 15 以上指标,有 1 项未达到 10 以上指标,有 2 项未达到 5 2.4.1.2 投诉制度 15 建有游客投诉制度,投诉处理率高,游客满意度高 15 以上指标,有 1 项未达到 10 以上指标,有 2 项未达到 5 2.4.2 人力资源管理 35 2.4.2.1 管理人员 10 管理人员年龄及受教育
17、程度梯次结构合理, 具备生态旅游方面 相关知识 10 以上指标,其中有 1 项未达到 5 2.4.2.2 生态旅游讲解员 具生态旅游专业知识背景的讲解员占景区总讲解员的比率 15 80% 15 60% 10 40% 5 2.4.2.3 员工培训 10 有健全的培训机制、培训规划、培训场地、培训教材等,生态 旅游相关知识纳入了培训内容 10 以上指标,其中有 1 项未达到 5 以上指标,其中有 2 项未达到 2 2.4.3 经营管理 75 DB51/T 12342011 12 表 1 生态旅游区等级评定与划分评分细则(续) 序号 评定项目 评定指标及说明 大项 分值 分项 分值 次分项 分值 小
18、项 分值 次小 项分 值 必备 项目 2.4.3.1 生态旅游规划 20 1.1. 1.1 有经相关部门批准的生态旅游总体规划,完全执行 20 有经相关部门批准的生态旅游总体规划,未完全执行 10 2.4.3.2 安全管理 15 有完善的安全保卫制度,有安全应急预案且执行有力,安全设 备日常检查记录清晰完整,无安全事故发生 15 有安全保卫制度,有安全应急预案,但执行较弱,有安全设备 日常检查记录,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10 2.4.3.3 餐饮管理 10 餐饮场所达到 GB 16153 1996 规定的卫生标准,食材来源安 全可靠,明码标价,无价格欺诈,不制作、出售以野生动植物 为原材料的菜肴
19、 10 以上指标,其中有 1 项未达到 5 以上指标,其中有 2 项未达到 2 2.4.3.4 其他公共场所 10 符合 GB 9664 1996 标准,年度无公共安全事故发生 10 符合 GB 9664 1996 标准,年度无重大公共安全事故发生 5 2.4.3.5 节能降耗 10 有节能降耗设备设施和管理措施,水资源循环利用率 50% 10 有节能降耗设备设施和管理措施,水资源循环利用率 30% 5 有节能降耗设备设施和管理措施,水资源循环利用率 10% 2 2.4.3.6 商品礼品 10 出售的商品、 礼品不包含珍稀濒危物种及其制品和具有重要文 化或遗产保护价值的物品,所售旅游商品和纪念
20、品中 60%以 上的商品为本地特有 10 出售商品及馈赠礼品不包含珍稀濒危物种及其制品和具有重 要文化或遗产保护价值的物品,所售旅游商品和纪念品中 30%60%的商品为本地特有 5 3 生态旅游区设施 与建设 220 3.1 设施建设要求 40 3.1.1 设施环保性 10 景区有节水(如感应水龙头) 、节能(如声控灯)等设施设备, 废物排放量少,周边环境无污染 10 以上指标,其中有 1 项未达到 5 3.1.2 设施选址 10 已建设施未侵占动物栖息地,未建设施选址合理 10 已建设施较少侵占动物栖息地,未建设施选址合理 5 DB51/T 12342011 13 表 1 生态旅游区等级评定
21、与划分评分细则(续) 序号 评定项目 评定指标及说明 大项 分值 分项 分值 次分项 分值 小项 分值 次小 项分 值 必备 项目 3.1.3 设施材料 10 设施材料全部选用可持续利用建材,未对景区环境带来污染 10 设施材料部分选用可持续利用建材,基本不对景区带来污染 5 3.1.4 设施外形与体量 10 设施体量、造型、质地、色彩生态性和地域特色极强,与周围 景观和环境极协调 10 设施体量、造型、质地、色彩生态性和地域特色强,与周围景 观和环境协调 5 3.2 基础设施 40 3.2.1 给排水设施 5 与当地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紧密结合; 给水设施以地下管道方式 进行,不露明渠,确保用水
22、清洁,水塔美化与环境极协调;排 水设施通畅、集中 5 与当地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结合;给水设施以地下管道方式进 行,不露明渠,确保用水清洁,水塔美化与环境协调;排水设 施通畅、集中 2 3.2.2 供电设施 5 以大电网为主,设施选址合理,不影响生态环境和景观质量 5 大电网与区内小水电相结合,设施选址基本合理,基本不影响 生态环境和景观质量 2 3.2.3 通讯设施 5 主要景点通讯信号全覆盖。公用电话布局合理、类型多样(含 人工置守、磁卡、 IC 电话等) ,标志很醒目、规范、美观 5 以上指标,其中有 1 项未达到 2 3.2.4 道路设施 25 3.2.4.1 路网布局 5 区内主干道、支
23、线道、步行道、索道缆车等布局合理,大部分 景点都处于路网布局的节点上,道路路面质量好,利用率高 5 区内主干道、支线道、步行道、索道缆车等布局较为合理,有 部分景点未通道路,道路路面质量一般,利用率较低 2 3.2.4.2 道路选线 5 道路选线与地形水系相呼应,对生物通道进行避让,对植被和 自然景观无破坏 5 以上指标,其中有 1 项未达到 2 3.2.4.3 道路绿化 5 道路沿线绿化良好,景观完整美观,与景区环境协调 5 道路沿线绿化好,景观完整 2 3.2.4.4 生态停车场 为露天生态整体停车场; 有紧急通道、 公路护坡等; 绿化率高、 地面透水性能好、承载量大 5 2 DB51/T
24、 12342011 14 表 1 生态旅游区等级评定与划分评分细则(续) 序号 评定项目 评定指标及说明 大项 分值 分项 分值 次分项 分值 小项 分值 次小 项分 值 必备 项目 以上指标,其中有 1 项未达到 2 3.2.4.5 动物通道 5 设动物通道提醒标识,以桥梁方式保留动物通道,以水路方式 保留鱼类、蛙类爬行通道 5 以上指标,其中有 1 项未达到 2 3.3 服务设施 50 3.3.1 游客中心 10 3.3.1.1 体量与选址 3 体量适中,风格很有特色,选址合理,与环境和景观极协调 3 体量较适中,风格有特色,选址较合理,与环境和景观协调 1 3.3.1.2 配套设施 有触
25、摸式电子自助导览系统,运行正常,易于浏览;免费提供 多种生态旅游区的资料;导览图位置合理醒目;有宠物寄养站 2 3.3.1.3 功能布局 5 功能齐全,布局合理,游客容易辨识和使用 5 功能较齐全,布局较合理,游客较容易辨识和使用 2 3.3.2 交通工具 10 区内全部使用清洁能源的交通工具 10 区内部分使用清洁能源的交通工具 5 3.3.3 宾馆饭店 10 达绿色饭店 3A 级标准以上 10 未达绿色饭店 3A 级标准 5 3.3.4 购物场所 5 位置合理,建筑有特色,与环境协调 5 位置较合理,建筑有一定特色,与环境基本协调 2 3.3.5 公共厕所 5 布局合理、对景区水系无污染、
26、无异味 5 布局较合理、对景区水系无污染、有异味 2 3.3.6 游览设施 5 游览设施设备完好,运行正常,无安全隐患,日常维护与检查 制度完整,查验记录规范 5 游览设施设备完好,运行正常,无安全隐患,有日常维护与检 查制度,有查验记录 2 3.3.7 标识标牌 5 景区内生态资源、环境科普、解说系统完整;各类标识标牌材 质符合生态化要求,设置科学、系统完整、清晰美观、特色鲜 明,有中外文标识标牌 5 以上指标,其中有 1 项未达到 2 DB51/T 12342011 15 表 1 生态旅游区等级评定与划分评分细则(续) 序号 评定项目 评定指标及说明 大项 分值 分项 分值 次分项 分值
27、小项 分值 次小 项分 值 必备 项目 3.4 生态教育设施 60 3.4.1 宣教场馆 10 景区设有宣教中心(含陈列展览室、多媒体放映室) ,年接待 游客在 5 万人次以上,建筑面积 300m 2 以上 10 景区设有宣教中心(含陈列展览室、多媒体放映室) ,年接待 游客在 5 万人次以下,建筑面积 300m 2 以下 5 3.4.2 宣教活动 30 针对社区居民和游客, 每年举办的生态环境科普宣传教育活动 5 次,普及率 60% 30 针对社区居民和游客, 每年举办的生态环境科普宣传教育活动 2 次,普及率在 40%60%之间 20 针对社区居民和游客, 每年举办的生态环境科普宣传教育活
28、动 1 次,普及率 40% 10 3.4.3 信息化建设 10 景区建有门户网站,及时发布和更新生态旅游的相关信息,并 能开展网上预订业务 10 景区网页可及时发布生态旅游的相关信息 5 3.4.4 宣传资料 10 景区编有特色的科普宣传书籍、音像、文字及图片资料、环境 教育材料等 10 景区有基本宣传资料 5 3.5 安全保护设施 30 3.5.1 安全设备 20 按规定配置了消防、救护等设备,设有景区医疗服务点,能开 展有效救治 20 按规定配置了消防、救护等设备 10 3.5.2 安全标识 10 安全说明或须知等内容完整,且有中外文对照和图形显示,置 于醒目位置;安全警示标志、标识齐全、
29、醒目和规范 10 以上指标,有 1 项未达到 5 4 社区发展 150 4.1 社区居民 80 4.1.1 就业率 景区吸纳本地居民就业占全部用工量的比率 30 60% 30 30%60%之间 20 30% 10 4.1.2 旅游收入 社区居民生态旅游收入占年总收入的比率 30 DB51/T 12342011 16 表 1 生态旅游区等级评定与划分评分细则(续) 序号 评定项目 评定指标及说明 大项 分值 分项 分值 次分项 分值 小项 分值 次小 项分 值 必备 项目 50% 30 30%50%之间 20 30% 10 4.1.3 友好程度 20 不欺生,不敲诈,有礼貌,敬语普及程度高,乐意
30、帮助旅游者 20 不欺生,不敲诈,有礼貌 10 4.2 社区参与 40 4.2.1 参与决策 20 景区与社区共建完善的社区参与生态旅游开发与规划的商讨 机制, 定期召开沟通协调会议, 社区居民的意见受到高度重视, 重大决策向村民通报 20 景区与社区共建完善的社区参与生态旅游开发与规划的商讨 机制,社区居民的意见受到重视 10 4.2.2 联防机制 20 建立了区、社联防组织,社区居民积极支持和配合保护工作, 在资源保护、防火、防盗等方面成效显著 20 以上指标,有 1 项未达到 10 4.3 社区共建 30 大力支持当地社区发展, 从每年的经营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建 立社区发展专项资金,积极
31、开展社区环境教育、就业培训、替 代生计、基础设施建设等活动 30 以上指标,有 1 项未达到 20 以上指标,有 2 项未达到 10 5.加分项 (最高不超过 100 分,重叠项仅取最高分项) 100 5.1 属世界自然遗产、文化遗产或文化自然遗产等 100 5.2 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 80 5.3 属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 50 6.减分项 (最高不超过 100 分,重叠项取扣分最高项) 6.1 年度发生破坏国家保护野生动植物案件 1 次 50 6.2 年度发生重大毁林事件(含森林火灾) 1 次 50 6.3 年度发生安全伤亡事故,并死亡 1 人以上 50 6.4 年度发生安全事故,无人员死亡 30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