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51 T 1228-2011 酒类企业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pdf

    • 资源ID:1490826       资源大小:869.77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51 T 1228-2011 酒类企业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pdf

    1、ICS 07.060 A 47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 12282011 酒类企业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2011 04 - 20 发布 2011 - 05 - 01 实施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51/T 12282011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酒类企业建筑物的防雷分类和检测项目 . 3 4.1 酒类企业建筑物的防雷分类 . 3 4.2 粮食粉尘爆炸环境 . 3 4.3 建筑物外部防雷装置的检测项目 . 4 4.4 建筑物内部防雷装置的检测项目 . 4 4.5 易燃易爆场所的防雷检测项目 .

    2、 4 5 酒类企业防雷装置的检测 . 5 5.1 一般性规定 . 5 5.2 建筑物外部防雷装置的检测 . 5 5.3 建筑物内部防雷装置的检测 . 6 6 检测作业 . 7 6.1 检测基本要求 . 7 6.2 检测周期 . 8 6.3 检测程序 . 8 附录A(资料性附录) 防雷检测现场调查表 . 10 附录B(资料性附录) 防雷检测原始记录表 . 11 附录C(资料性附录) 接地电阻值的测量 . 13 DB51/T 12282011 II 前 言 酒类生产企业的粮食存储筒仓塔、原酒存放罐,大多都在室外,一但遭到雷击,可能发生火灾爆炸 危险,危及人身和财产安全。为规范酒类生产企业防雷装置检

    3、测技术服务工作,特制订本规范。 本规范按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规范由四川省气象局提出。 本规范由四川省气象局政策法规处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宜宾市防雷中心、四川中光高科产业发展集团、五粮液集团公司、绵阳市防雷中 心。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李龙、王德言、刘寿先、唐伯超、李君、周彦兵、杨国华、张红文、鲁强、赵 静、钟秉武。 DB51/T 12282011 1 酒酒类企业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酒类企业防雷装置的检测项目、检测要求、检测方法、检测周期、检测程序和检测数 据整理。 本规范适用于酒类企业防雷装置的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

    4、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1431-2008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GB 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311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50343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 酒类企业 spirits and wine factories 制作基础酒(原酒)、白酒、组合酒和调味酒的生产厂。 3.2 基础酒(原酒) crude spirits 经发酵、蒸馏而得到的未经勾兑的酒。 3.3 组

    5、合酒 combined spirits 按一定质量标准,将不同的基础酒进行调配而成的酒。 3.4 调味酒 prominent qu ality liquor 采用特殊工艺生产制备的某一种或数种香味成分含量特别高,风格特别突出,用于丰富基础酒的品 质和提高酒体档次的酒。又称精华酒。 3.5 白酒 Chinese spirits 以粮谷为主要原料,用大曲、小曲或麸曲及酒母等为糖化发酵剂,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而制 成的饮料酒。 3.6 乙醇 ethanol DB51/T 12282011 2 俗称“酒精”。无色易燃液体,有特殊香气。能按任何比例与水混合,为酒类的主要成分。可作燃 料,制饮料、香料

    6、、涂料,为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可制醋酸、乙醚及作有机溶剂。 3.7 酒库 spirits and wine warehouse 采用木、陶坛或金属等容器存放酒的库房。 3.8 酒类储罐区 spirits and wine tank farm 由一个或者多个储罐组成的储酒罐区。 3.9 粮食 grain 人类食用农产品的总称。主要指小麦、玉米、稻谷、大豆、油料及其在制品、半成品和成品。 3.10 粮食粉尘 grain dust 能悬浮在空气中的粮食微小颗粒,是一种不导电的可燃性粉尘。 3.11 雷电防护系统 lightning protec tion system (LPS) 用来减小雷击建筑物

    7、造成物理损害的整个系统。 注:LPS由外部和内部防雷装置两部分构成。 3.12 接闪器 Air-termination system 外部LPS组成部分,用金属部件,如接闪针、接闪网或接闪线构成,用于接闪。 3.13 引下线 down-conductor system 外部LPS组成部分,用来把雷电流从接闪器引至接地装置。 3.14 接地装置 earth-termina tion system 外部LPS的组成部分,用于把雷电流引导并散入大地。 3.15 接地极 earthing electrode 接地装置的一部分,通过它与大地直接相连,并将雷电流分散入地。 3.16 雷电防护区 light

    8、ning protec tion zone (LPZ) 规定雷电电磁场环境的区域。 注:雷电防护区的区域边界并不一定是物理边界(例如墙、地板和天花板)。 3.17 直击雷 direct lig htning flash 直接击在建筑物或防雷装置上的闪电。 3.18 雷电感应 lightning induction 闪电放电时,在附近导体上产生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它可能使金属部件之间产生火花放电。 3.19 雷电电磁脉冲 lightning electroma gnetic impulse(LEMP) 雷电流的电磁效应。包括传导浪涌以及辐射脉冲电磁场效应。 DB51/T 12282011 3

    9、3.20 等电位连接排 bonding bar 为了防雷装置做等电位连接,需要接地的金属装置、外部导电部件、电力线路、通信线路及其它电 缆可与之连接。 3.21 雷电等电位连接(EB) lightning equi potential bonding 连接至分离导电部件的LPS。直接连接或通过浪涌保护器连接,可减小雷电流产生的电位差。 3.22 等电位连接导体 bonding conductor 用于将分离导电部件与LPS进行连接的导体。 3.23 接地系统 earthing system 由接地装置和搭接网络组成的完整系统。 3.24 浪涌保护器 surge protecti ve devi

    10、ce (SPD) 用于限制瞬态过电压和对浪涌电流进行分流的器件。它至少含有一个非线性元件。 3.25 防雷装置检查 lightning protectio n system check up 对防雷装置的外观部分进行目测检查,对隐蔽部分利用原设计资料或质量监督资料核实的过程。 3.26 防雷装置检测 lightning prot ection system check and measure 按照建筑物防雷装置的设计标准确定防雷装置满足标准要求而进行的检查、测量及信息综合分析处 理全过程。 4 酒类企业建筑物的防雷分类和检测项目 4.1 酒类企业建筑物的防雷分类 4.1.1 酒精库、酒精存储罐

    11、应按第一类防雷建筑物进行防雷检测。 4.1.2 粮食筒仓及工作塔、粮食粉碎车间、粮食发酵车间、蒸馏车间、酒类勾兑车间、灌装车间、槽 车灌装场地、泵房、空压机房、包装车间、酒库等应按第二类防雷建筑物进行防雷检测。 4.1.3 酒类企业办公大楼、生活服务楼、辅助性建筑物、住宅楼等其他建筑物应按 GB50057 规范分类 进行防雷检测。 4.2 粮食粉尘爆炸环境 4.2.1 粮食粉尘爆炸性危险区域的划分原则: a) 粮食粉尘爆炸性危险环境根据爆炸性粉尘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分区; b) 10 区:在正常作业时大量持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粮食爆炸性粉尘,其浓度能达到爆炸极限的空 间环境; c) 11

    12、 区:未划为 10 区的场所,但在异常情况下,可以在该场所内出现粮食爆炸性粉尘和空气混 合物,能达到爆炸浓度的密闭环境。 4.2.2 粮食粉尘爆炸性危险区域的划分,应按爆炸性粉尘的数量、爆炸条件和通风除尘条件确定。 4.2.3 粮食粉尘爆炸性危险区域的划分如表 1。 DB51/T 12282011 4 表1 粮食粉尘爆炸性危险区域的划分 粉尘环境 10 区 11 区 打包间 清理间 立筒仓内 立筒库工作塔及筒上层、筒下层 敞开式输送廊道 地下输粮廊道 地上封闭式输粮廊道 散装粮储存用房式仓 灰间 封闭式设备内部 粉碎车间 4.3 建筑物外部防雷装置的检测项目 4.3.1 接闪器 4.3.2 引

    13、下线 4.3.3 接地装置 4.3.4 等电位连接 4.4 建筑物内部防雷装置的检测项目 4.4.1 电磁屏蔽 4.4.2 等电位连接 4.4.3 综合布线 4.4.4 浪涌保护器(SPD) 4.5 易燃易爆场所的防雷检测项目 4.5.1 粮食粉碎车间 4.5.2 露天酒类存储罐 4.5.3 酒精库、酒精存储罐 5 酒类企业防雷装置的检测 5.1 一般性规定 DB51/T 12282011 5 5.1.1 检测项目内容应按首次检测和年度常规检测的不同情况分别选取。 5.1.2 一般性建筑物应按 GB/T214312008 的规定进行防雷检测。 5.1.3 具有粮食粉尘爆炸性环境的建筑物应按本规

    14、范 4.2.3 条,粮食粉尘爆炸性危险区域的划分原则 确定。 5.1.4 允许利用建筑的结构钢筋构成外部防雷系统。外部防雷系统的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应做 良好电气连接,防止接触不良和雷电引发粉尘爆炸,保证人身和设施的安全。 5.1.5 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电气设备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及信息系统的接地等,宜共用接地装 置,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必须按接入设备中要求的最小值确定。 5.1.6 穿越不同防雷分区的金属物应在防雷分区界面处与防雷装置做等电位连接。 5.1.7 所有设备金属外壳、机架、管道均应有防静电接地,并应与接地体或接地干线相连,不得相互 串联后再接地。 5.1.8 线路上安装的

    15、浪涌保护器(SPD)宜设置于非粮食粉尘爆炸环境;设置于粮食粉尘爆炸环境的 SPD 应采用防爆型浪涌保护器。 5.2 建筑物外部防雷装置的检测 5.2.1 建筑物外部防雷装置的检查: a) 首次检查接闪器、引下线时应查看设计图纸和隐蔽工程记录,检查酒罐的位置、用途、接地情 况; b) 检查接地装置的材质、结构、安装位置、连接方法、防腐措施; c) 检查地面上酒罐的管道阀门的法兰盘,五个螺钉以下应跨接。 5.2.2 建筑物外部防雷装置的测试: a) 独立接闪针与被保护设备的间距应大于 3m,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10; b) 酒精存储罐应按第一类防雷建筑物进行检测。接闪针保护范围按滚球半径 30m 计

    16、算; c) 酒类企业一类、二类建筑物的接地电阻不宜大于 10。三类建筑物的接地电阻不宜大于 30; d) 当酒罐顶装有接闪针或利用罐体作接闪器时,接地电阻不宜大于 10; e) 户外金属罐其顶板壁厚大于4mm时可不装接闪针;当金属罐其顶板壁厚小于4mm时应装接闪针。 接闪针(线)的保护范围应包括整个酒罐; f) 户外金属酒罐采用接闪线时,接闪线截面积应不小于 35mm 2 ; g) 金属酒罐、酒泵、过滤机、输酒管道、真空灌装机、槽车灌装场地、泵房、空压机房等应作防 静电接地,酒库、储罐的收酒区应设置有与酒罐车相连的防静电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不宜大 于 100。金属酒罐的防雷接地装置可兼作防静电

    17、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不宜大于 10。 h) 户外金属酒罐接地点不应小于两处,接地点沿酒罐周长的间距不宜大于 18m; i) 测试金属酒罐管道的阀门、法兰盘等金属物的过渡电阻不宜大于 0.03; j) 电气、电子设备的接地电阻值必须按接入设备中要求的最小值确定。设备没有特殊要求时,接 地电阻不宜大于 4。 5.3 建筑物内部防雷装置的检测 5.3.1 电磁屏蔽装置的检查 a) 检查勾兑车间的色谱分析仪、光分析仪及其它贵重仪器机房是否采取电磁屏蔽措施; b) 检查贵重仪器是否放置在受雷电电磁脉冲影响最小的区域内; DB51/T 12282011 6 c) 金属酒罐的温度、液位等测量传感器,应采用屏

    18、蔽电缆或穿钢管屏蔽配线,电缆外屏蔽层或屏 蔽钢管应接地。 5.3.2 电磁屏蔽装置的测试 a) 测试贵重仪器机房磁场强度不应大于 800A/m,否则应增加电磁屏蔽措施; b) 检测时可用计算法确定其磁场强度是否满足要求。有条件时也可用仪器仪表测试。 5.3.3 等电位连接装置的检查 a) 酒精库、酒精存储罐区的电气、电子设备的金属外壳、机架、机柜等均应进行等电位连接与接 地; b) 粮食筒仓及工作塔、粮食粉碎车间、粮食发酵车间、蒸馏车间、酒类勾兑车间、灌装车间、槽 车灌装场地、泵房、空压机房、包装车间、酒库以及办公大楼等所有电气、电子设备的金属外 壳、机架、机柜、金属线缆屏蔽层等均应进行等电位

    19、连接与接地。 5.3.4 等电位连接装置的测试 检测等电位连接点的电气通路是否导通,连接处的过渡电阻不宜大于0.03。 5.3.5 综合布线的检查 建筑物内敷设信息系统线缆的主干线,宜装设在电气竖井内,应避开作为防雷引下线的结构柱子。 5.3.6 综合布线的测试 建筑物内敷设的综合布线电缆、光缆与其它管线间应保持一定安全距离,其间距应符合GB50311综 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的规定。 5.3.7 电源线路浪涌保护器(SPD)的检查 5.3.7.1 根据雷击风险评估和被保护设备的耐冲击能力,检查系统中安装 SPD 的数量。 5.3.7.2 在 LPZ0 区与 LPZ1 区交界处应安装开关型 S

    20、PD 或限压型 SPD 作为第一级保护。 5.3.7.3 在 LPZ1 区与 LPZ2 区交界处应安装限压型 SPD 作为第二级保护。 5.3.7.4 电子信息设备机房应按 GB 50343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安装适配的 SPD。 5.3.7.5 在电源总配电柜输出端应安装冲击放电电流I imp12.5kA(10/350s波形)的开关型浪涌保 护器,或安装标称放电电流I n60kA(8/20s波形)的限压型浪涌保护器作为一级防护。 5.3.7.6 在分配电柜输出端应安装标称放电电流I n40kA(8/20s波形)的限压型浪涌保护器作为二 级防护。 5.3.7.7 在电子信息设备机房配

    21、电箱输出端应安装标称放电电流I n20kA(8/20s波形)的限压型浪 涌保护器作为三级防护。 5.3.7.8 检查 SPD 接线是否规范、劣化显示是否正常。 5.3.8 电源线路浪涌保护器(SPD)的测试 5.3.8.1 浪涌保护器连接导线应平直,其长度不宜大于 0.5m。当电压开关型浪涌保护器至限压型浪涌 保护器之间的线路长度小于 10m、限压型浪涌保护器之间的线路长度小于 5m 时,在两级浪涌保护器之 间应加装退耦装置。 5.3.8.2 测试限压型 SPD 每相漏电流应小于 20A。 5.3.8.3 测试安装的 SPD 接线规格: DB51/T 12282011 7 a) 一级电源SPD

    22、安装时,相线、中性线宜采用10mm 2 的铜线;地线宜采用16mm 2 的铜线; b) 二级电源SPD安装时,相线、中性线宜采用6mm 2 的铜线;地线宜采用10mm 2 的铜线; c) 三级电源SPD安装时,相线、中性线宜采用4mm 2 的铜线;地线宜采用6mm 2 的铜线。 5.3.9 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SPD)的检查 5.3.9.1 根据信号线路的工作频率、传输速率、传输带宽、工作电压、接口形式和特性阻抗等参数, 检查信号浪涌保护器是否适配。 5.3.9.2 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可设单级信号线路 SPD 保护,也可设多级信号线路 SPD 保护。一般宜在 建筑物入户处或设备端口处设置信号线

    23、路 SPD。 5.3.10 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SPD)的测试 测试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SPD)接地线截面积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SPD)接地线截面积 序号 额定电压 V SPD 数量 接地线截面积 mm 2 1 单只 1.0 2 10 只组合 4 3 5、12、24、48、110 20 只组合 6 4 单只(天馈) 6 6 检测作业 6.1 检测基本要求 6.1.1 应在非雨天和土壤未冻结时检测土壤电阻率和接地电阻值。现场环境条件应能保证正常检测。 6.1.2 应具备保障检测人员和设备的安全防护措施,雷雨天应停止检测,攀高危险作业必须遵守攀高 作业安全守则。检测仪表、

    24、工具等不能放置在高处,防止坠落伤人。 6.1.3 检测时,接地电阻测试仪的接地引线和其他导线应避开高、低压供电线路。 6.1.4 实施检测工作的检测机构,必须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应检测资质条件。检测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 业技术知识和能力,并取得“防雷检测资格证书”。每一项检测需要有二人以上共同进行,每一个检测 点的检测数据需经复核无误后,填入原始记录表。 6.1.5 在检测爆炸火灾危险环境的防雷装置时,严禁携带火种;严禁吸烟;禁止穿钉子鞋;严禁随意 敲打金属物。应穿防静电服装,应使用防爆型检测仪表、通讯设备和不易产生火花的工具。 6.1.6 检测防雷装置时,应严格遵守被检测单位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25、,必要时可向被检单位提出 暂时关闭危险品流通管道阀门的申请。 6.1.7 在检测变电所、配电房、配电柜的防雷装置时应着绝缘鞋、绝缘手套、使用绝缘垫,以防电击。 6.2 检测周期 6.2.1 在建的易燃易爆场所的防雷装置,根据其施工进度,应对隐蔽的防雷装置进行跟踪检测,工程 竣工后应进行竣工验收检测。 6.2.2 对既有的防雷装置实行定期检测制度,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的防雷装置应每半年检测一次,宜 在每年的 2 至 4 月和 8 至 10 月各检测一次,其他场所防雷装置应每年检测一次。 DB51/T 12282011 8 6.2.3 对防雷装置存在安全隐患的场所,应实行不定期检测制度。 6.3 检

    26、测程序 6.3.1 防雷装置检测工作程序,宜按图 1 的框图进行。 检测环境情况调查 图1 防雷装置检测工作程序框图 6.3.2 现场防雷环境和有关资料的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a) 根据本规范划分一、二、三类防雷建筑物; b) 根据本规范划分雷电防护分区; c) 查看被检测场所的防雷设计图纸、隐蔽工程记录,向有关人员进行调查,了解防直击雷措施、 防雷电电磁脉冲措施、雷灾历史;查看接闪器、引下线安装和敷设方式,接地方式和等电位连 接状况等; d) 检查了解供电制式、浪涌保护器(SPD)安装状况、管线布设和屏蔽措施等。 6.3.3 根据调查结果,在与受检单位协商后确定科学、合理、高效的防雷检测方

    27、案。 6.3.4 检测时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应通过法定计量机构检定,并在检定有效期内,且处于正常状态。仪器 设备的精度应满足检测项目的要求。 6.3.5 现场检查与检测时,应按照国家、地方、行业相关技术标准和制定的检测方案进行,检测必须 客观、公正、准确。可按先检测外部防雷装置,后检测内部防雷装置的顺序进行。 6.3.6 对受检单位的首次检测应检测本规范中所列出的全部项目。 6.3.7 检测的原始数据应记在专用的原始记录表中相应栏目。检测记录应用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字迹 工整、清楚,严禁涂改;改错宜用两条平行线划在原有数据上,并在其右上方填写正确数据。原始记录 必须有检测人员和记录人员签字。 6.3

    28、.8 对检测数据应逐项对比、计算,依据相关技术标准给出所检测项目的评定结论,并能为防雷安 全评定提供可靠依据。 6.3.9 检测工作完成后,应及时提供检测报告。检测报告应结论准确、用词恰当规范、文字简练、表 达清晰。检测报告应有检测人员、校核人员和批准人员的签名,并加盖检测单位公章。 分析评价与审核 制定检测方案 仪器设备准备、检查 实施现场检测 被检单位整改 原始数据记录、校对、审核 整改意见书 出具检测报告、归档 DB51/T 12282011 9 6.3.10 检测报告至少一式 2 份。一份提交给被检测单位,另一份应由检测单位连同原始记录一起存档, 并宜保存两年以上。 DB51/T 12

    29、282011 10 A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防雷检测现场调查表 编号: 时间: 年 月 日 被调查单位名称 被调查单位地址 联系电话 联系人 建(构)筑物高度 m/层 防雷等级 一类 二类 三类 被检测装置处于 LPZO A 区 LPZO B区 LPZ1 区 LPZ2 区 防直击雷措施 有 无 其它 接闪器类型 针 带 线 网 其它 防侧击雷措施 有 无 其它 类 型 均压环 等电位连接 其它 接闪器安装方式 明设 暗敷 其它 接闪器高度 m 被保护物高度 m 需要保护的最大半径 m 接地引下线 根 锈蚀程度 未 锈蚀 严重 其它 接地形式 共用 独立 其它 综合布线间距 有 无 其

    30、它 类 型 平行 交叉 其它 等电位连接 有 无 其它 类 型 星型 网型 混合型 其它 浪涌保护器(SPD) 有 无 其它 类 型 电源 SPD 信号 SPD 其它 屏蔽措施 有 无 其它 类 型 空间屏蔽 管线屏蔽 其它 调查 情况 说明 调查人: DB51/T 12282011 11 B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防雷检测原始记录表 表B.1 资料类记录表 记录编号: 受检设施名称 联 系 人 受检设施地址 联系电话 受检单位名称 受检单位地址 邮政编码 委托单位名称 检测类别 防雷装置安装 单 位 名 称 建筑物高度 接 闪 器 高 度 防雷装置 安装时间 雷 击 史 防雷类别 主

    31、 要 检 测 设备及编号 接 地 体 形 式 检 测 依 据 工 作 环 境 天 气: 气 温: 检测日期 综 合 评 定 检测: 复核: DB51/T 12282011 12 表B.2 测试类记录表 记录编号: 序 号 被测场 所名称 被测装 置名称 测试项 目名称 所处防 雷区 标准值 (单位) 实测值 (单位) 测试结 果评定 检测: 复核: DB51/T 12282011 13 CC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接地电阻值的测量 C.1 接地电阻 C.1.1 一般来讲,接地装置的阻抗是复数阻抗,包含电阻分量、电容分量和电感分量。对大地网来说, 电感分量要大得多,对工频接地电路,接地电阻

    32、特别起作用,所以一般称工频接地阻抗为接地电阻。 C.1.2 一般接地电阻测试仪测量出来的数值都是工频接地电阻。冲击电阻值一般是由工频接地电阻值 换算得出。也可直接用冲击接地电阻测量仪测得。 C.2 接地电阻的测量方法 C.2.1 接地装置的工频接地电阻值的测量方法有两点法(电流表-电压表法)、三点法、比较法、多级 大电流法和故障电流法、电位降法等,通常使用的方法是电位降法,接地电阻测试仪也是用的电位降法。 本附录只介绍电位降法。 C.2.2 电位降法 原理图见图C.1 EPC 电流极电位极 待测接地极 d x i I V 图C.1 接线原理图 图中三个接线端子E、P、C分别接到接地体、电位探针

    33、和电流探针。其中E端子连接接地体G,P端子 连接电位探针,C端子连接电流探针。测量时,在C端子产生一个恒定电流,该电流经电流探针地接 地体E,形成电流回路。只要x和d足够长,且具有合适的比例关系,通过测量G、P之间的电压U,其电 压U和电流I的比值就是接地电阻R g ,即: / g RU= I .(C.1) C.3 几种标准测量方法 DB51/T 12282011 14 C.3.1 方法一:直线法,见图C.2。 E P C G D EC =4.5D D EP =2D 图C.2 直线法 C.3.2 方法二:补偿法, 见图C.3。 图C.3 补偿法 E P C D EP =D D EC =2D G

    34、 C.3.3 方法三:三角形法,见图C.4。 图C.4 三角形法 E P C D EP =2D D EC =2D G C.4 测量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C.4.1 P点至E点的距离要大于10米,小于10米测量结果误差较大。 C.4.2 测量时,要根据现场情况仔细选择C点,E点至C点所在直线的延长线一定要通过地网的中心点G, 即CE连线要垂直于地网边缘。 DB51/T 12282011 15 C.4.3 P点要选在C点至地网的中间,若对测量的数据有疑问时,可多选几个P点进行测量,再对数据进 行分析,以便得出较准确的测量结果。 C.4.4 测量时,测试线一般要求不要互相缠绕。 C.4.5 测量时要避开

    35、地下的金属管道、通信线路等。如对地下情况不了解,可多换几个地点测量,进 行比较后得出较准确的数据。 C.4.6 在测量屋面接闪针、接闪带时,通常要加长E点的测量线。加长的测量线对小地阻的测量精度有 较大影响,必须减掉加长线的线电阻。该线电阻可通过对比法得出或用电桥测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该加长线一定不能缠绕在一起,尤其不能盘起来(此时线电阻可达几十欧姆)。 C.4.7 对大型地网(如发电厂等)接地电阻的测量,用电位降法的原理,通过大电流测试,经过计算, 得出接地电阻。其他测量方法见GB/T 17949.1 -2000 接地系统的土壤电阻率、接地阻抗和地面电位 测量导则 第1部分:常规测量 。 _


    注意事项

    本文(DB51 T 1228-2011 酒类企业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pdf)为本站会员(sofeeling20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