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511178-2010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卷扬机提升系统安全检测检验规范.pdf

    • 资源ID:1490736       资源大小:1.06M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511178-2010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卷扬机提升系统安全检测检验规范.pdf

    1、 ICS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 11782010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卷扬机提升系统 安全技术规范 2010 - 11 - 16 发布 2011 - 01 - 01 实施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51/T 11782010 I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要求 . 1 3.1 卷扬机 . 2 3.2 提升钢丝绳 . 2 3.3 天轮 . 2 3.4 吊篮 . 2 3.5 吊装横梁 . 2 3.6 栈桥平台 . 2 3.7 安全防护设施 . 2 3.8 提升信号 . 2 附录A(资料性附录)卷扬机提升系统检查的周期、项目、方法

    2、和检查标准表 . 1 DB51/T 11782010 II 前 言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标准。 本标准附录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四川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四川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技术研究院、二滩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孝荣、姬有仓、鲜林、吴冰、高朋杰、毛学工、李丹锋、刘树桐、张清 DB51/T 11782010 1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卷扬机提升系统安全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水电水利工程施工中卷扬机提升系统安全技术规范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水电水利工程施工中使用的由电动机驱动的卷扬机, 其

    3、他水电水利建筑安装工程 及其附属工程中使用的卷扬机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7552008 旋转电机 定额和性能 GB/T 1955 2008 建筑卷扬机 GB/T 4942.12006 旋转电机整体结构的防护等级(IP 代码)分级 GB 59722009 起重机钢丝绳保养、维护、安装、检验和报废 GB 89182006 重要用途钢丝绳 GB/T 100542005 施工升降机 GB 100552007 施工升降机安全规程

    4、GB 11345 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 GB 14048.1200 6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第 1 部分:总则 GB 16541 竖井罐笼提升信号系统安全技术要求 GB 16542 罐笼安全技术要求 DL 5162-2002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安全防护施工技术规范 JGJ 332001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3 要求 3.1 卷扬机 3.1. 外观 3.1.1.1 卷扬机外观不得有变形、裂纹、锈蚀等影响使用的缺陷。 3.1.1.2 漆层应不粘手、附着力强、有弹性,不应有皱皮、脱皮、漏漆等缺陷。 3.1.1.3 焊缝应饱满、平整,不应有漏焊、裂纹、夹渣等缺陷;焊渣、灰渣应

    5、清理干净。 DB51/T 11782010 2 3.1.2 基本要求 3.1.2.1 卷扬机应能在环境温度为20+40的条件下正常工作。 3.1.2.2 卷扬机各机构的动作应准确,运转应平稳,不得有异常振动和声响。 3.1.2.3 在额定载荷下,卷扬机额定速度实测值与其理论值之差,不得超过理论值的5% ,升降人员 时速度不应大于 0.15m/s,升降物料时速度不应大于 0.30m/s。 3.1.2.4 卷扬机在额定载荷下按其电动机的工作制运转 1h,电动机的温度不得超过 110,温升不得 超过 80。 3.1.2.5 卷扬机在额定载荷下工作时,机外噪声应不大于 85dB(A);操作者耳边噪声应

    6、不大于 88dB(A)。 3.1.2.6 在电动机输入端电压为 90%105额定电压的条件下,卷扬机应能正常提升额定载荷。 3.1.2.7 在进行 125%额定载荷的超载试验时,卷扬机各机构和零部件不得出现裂纹、永久性变形、 连接件松动及其他对性能和安全有影响的损坏。 3.1.2.8 防护围栏 a) 卷扬机应设置高度不低于 1.2 m 的地面防护围栏,地面防护围栏应围成一周。围栏登机门应具 有机械锁紧装置和电气安全开关,使吊篮只有位于底部规定位置时,围栏登机门才能开启,而 在该门开启后吊篮不能起动。围栏门的电气安全开关可不装在围栏上。 b) 为便于维修,围栏可另设入口门,该门只能从里面打开。

    7、c) 防护围栏的任一 2500 2 的方形或圆形面积上,应能承受 350 N的水平力而不产生永久变形。 3.1.2.9 卷扬机的工作级别按其总工作时何和载荷状态分为 M1 M8 共 8 个级别,工作级别与日平均 工作时间、总工作时间和载荷状态的关系如表 1 所示。卷扬机工作级别的确定方法见表 2。 表 1 工作级别与日平均工作时间、总工作时间和载荷状态的关系 日平均工作时间/h 0.25 0.25 0.50 0.50 1.00 1.00 2.00 2.00 4.00 4.00 8.00 8.00 16.00 16.00 总工作时间/h 400 400 800 800 1600 1600 320

    8、0 3200 6300 6300 12500 12500 25000 25000 轻 M1 M2 M3 M4 M5 M6 M7 中 M1 M2 M3 M4 M5 M6 M7 M8 重 M2 M3 M4 M5 M6 M7 M8 载荷 状态 特重 M3 M4 M5 M6 M7 M8 DB51/T 11782010 3 表 2 卷扬机通常情况的工作级别和起升等级 用途说明 总工作时间 载荷状态 工作级别 起升等级 不经常使用 1600h 轻或中 M1M3 HC1 一般的垂直吊运 800h 轻或中 M3M5 HC1、HC 2 在施工中垂直吊运用 1600h 中 M4M6 HC2 重要设备或人吊运,特殊

    9、地点和特 殊环境中使用 1600h 重或特重 M6M8 HC3 3.1.3 制动器 3.1.3.1 卷扬机必须设置制动器。由动力控制的制动器应是常闭式的, 供电时制动器松开。 3.1.3.2 卷扬机制动器的制动力矩应大于按额定载荷计算的静力矩的 1.5 倍。 3.1.3.3 卷扬机制动器的制动距离不得大于卷扬机以额定速度运转 1min 所卷入钢丝绳长度的 1.5%。 3.1.4 操作机构 各操作件的位置应正确,操作应方便、灵活、可靠。采用手动或脚踏来操作的,操作力和行程应符 合表 3 的规定。 表 3 操作力和行程 操作方式 操作力/N 行程/mm 手动 200 600 脚踏 300 300

    10、3.1.5 传动系统 3.1.5.1 减速机不得有漏油现象。按电动机的工作制,在额定载荷下以额定速度运转 1h,检查减速机 润滑油渗漏情况,渗油面积不得大 15cm 2 。 3.1.5.2 按电动机的工作制,在额定载荷下以额定速度运转 1h,减速机润滑油的温度不得超过 80, 温升不得超过 40。 3.1.5.3 开式齿轮、皮带轮、皮带等外露的传动件应设防护罩。 3.1.6 卷筒和卷筒轴 3.1.6.1 卷筒筒体应能承受钢丝绳的缠紧力,承受 125%的额定载荷时不应有变形,卷筒侧板应能承受 DB51/T 11782010 4 钢丝绳产生的侧向力。 3.1.6.2 卷筒节径与钢丝绳直径的比值,不

    11、得小于表 4 规定的h 1值。 3.1.6.3 卷筒侧板外缘到最外层钢丝绳的距离,不得小于钢丝绳的直径。 表 4 卷筒节径与钢丝绳直径的比值h 1 工作级别 M1 M2 M3 M4 M5 M6 M7 M8 h 1 11.2 12.5 14.0 16.0 18.0 20.0 22.4 25 3.1.6.4 钢丝绳在卷筒上的固定应可靠,在保留二圈钢丝绳的条件下,应能承受 125%的额定载荷。 3.1.6.5 铸造卷筒出厂时应进行时效处理。 3.1.6.6 直径大于 150 mrn 的卷筒轴,应进行探伤检查,结果应符合 GB11345 的要求。 3.1.7 停止器、离合器、排绳器 3.1.7.1 使

    12、用常开式制动器制停载荷的卷扬机,必须设置停止器或者能使制动器保持制动状态的装置。 在停止器或能使制动器保持制动状态的装置工作后,卸去手动制动力,额定载荷在空中停止的位置应无 任何变化。 3.1.7.2 离合器应当分离彻底,结合牢靠。 3.1.7.3 额定载荷大于 125 kN 的卷扬机应设置排绳器。 3.1.8 电动机和电气系统 3.1.8.1 电动机的工作制与定额应符合 GB7552008 的规定,但不宜选用 SI 工作制的电动机。 3.1.8.2 电气装置的防护等级,电动机应不低于 GB/T 4942.1 规定的 IP44,控制盒、开关、控制器和 电气元件应不低于 GB 14048.1 规

    13、定的 IP54,便携式控制装置应不低于 GB 14048.1 规定的 IP65。 3.1.8.3 电动机、电气元件( 不含电子元器件) 和电气线路的对地绝缘电阻应不小于 1M。 3.1.8.4 电气控制设备和元件应安装在电控箱内。电控箱应能防范雨水、尘土对电气控制设备和元件 造成危害,电控箱门应有锁闭装置。电气设备安装应牢固,电气联接应接触良好,不易松脱。 3.1.8.5 主电路应采用铜芯多股导线,并采用橡胶绝缘。电缆、导线截面积应按截流量计算选定,但 不得小于 1.5 mm 2 。 3.1.8.6 卷扬机应设置短路、过流、零位、失压和缺、错、断相保护以及限位开关。 3.1.8.7 进线处应设

    14、有带熔断器的主隔离开关。电动机的主接触器,其使用类别应不低于 AC-3 或 DC-3。用作主接触器的继电器,对于控制交流电磁铁的,其使用类别应不低于 AC-15。 DB51/T 11782010 5 3.1.8.8 卷扬机应设有接地联接螺栓。接地电阻不得大于 4。 3.1.8.9 应在方便操作的位置设置能迅速切断总控制电源的紧急断电开关。 3.1.8.10 应有防止正反转同时工作的联锁功能。 3.1.8.11 遥控操作的卷扬机,必须具备在控制信号失效时确保卷扬机停止运转的功能或设施。 3.1.8.12 遥控操作系统起作用时,其他操作系统不得起作用;其他操作系统起作用时,遥控操作系统 不得起作用

    15、。 3.1.9 使用与维护 3.1.9.1 在卷扬机使用前,应注意和确认下列事项: a) 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书。 b) 确认卷扬机的类别、适用范围、工作级别、额定载荷、额定速度、容绳量等是否符合使用条件。 c) 卷扬机的安装应由专业人员来进行。 d) 安装卷扬机的地基基础应平整、坚实,卷扬机与基础的连接应牢靠。 e) 确认钢丝绳、吊具等符合使用说明书和国家标准的规定。 f) 安装卷扬机时钢丝绳出绳偏角应符合表 5 的规定。当出绳偏角超出规定值时,应安装排绳器或 增大卷筒与第一个导绳定滑轮之间的距离,使出绳偏角符合规定。 表 5 钢丝绳出绳偏角和限值 光面卷筒 排绳方式 槽面卷筒 自然排绳 排绳器

    16、排绳 出绳偏角 4 2 4 g) 卷扬机应可靠接地。 h) 使用卷扬机起吊重物时,应安装上升行程限位开关。 3.1.9.2 操作和使用卷扬机时应注意和确认下列事项: a) 操作人员应身体健康,且受过相关的安全教育,取得了相应的上岗操作资格。 b) 每天使用前必须进行检查,此外还应进行定期检查,见 3.1.9.3 的规定。 c) 钢丝绳必须按 GB/T 5972 的规定进行检验和报废。 d) 卷扬机处于工作状态时,操作人员不得离开操作位置。 e) 卷筒上的钢丝绳不能全部出尽,在最大出绳状态时。卷筒上也必须至少保留 3 圈钢丝绳。 f) 不得擅自对卷扬机进行改造。 DB51/T 11782010

    17、6 h) 每天均应将卷扬机的运行情况进行记录。 3.1.9.3 检查与维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卷扬机应进行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 检查的周期、项目、方法和检查标准按附录 A 的规定; 对于使用频繁或在特殊地点、环境下使用的卷扬机,还应增加检查项目。 b) 卷扬机的检查、维修和保养应由专业人员进行。 c) 在检查和维修时,应确保人员的安全。除了必须开机才能检查或维修的项目之外,其他的检查 或维修,必须在卸去载荷,切断电源,井锁闭电源开关后才能进行; .对于必须开机才能检查 或维修的项目,至少应由两人进行,其中一人负责监视其他人员的安全,并且在任何情况下均 能立即使卷扬机停止运转。 d) 卷扬

    18、机达到了按其使用条件而确定的总工作时间后,不应再使用。 e) 卷扬机长期不用时,应切断电源,存放在干燥、通风、防雨和无腐蚀性气体的地方,并进行适 当的防锈处理。 3.1.10 使用说明书 使用说明书是卷扬机产品的组成部分,每台卷扬机均应配备使用说明书。 3.2 提升钢丝绳 3.2.1 卷扬机用钢丝绳应符合 GB8918-2006 的规定,并应优先选用线接触型钢丝绳。 3.2.2 钢丝绳安全系数不得小于表 6 规定的 Kn 值。 表 6 钢丝绳安全系数最低值 Kn 用途分类 安全系数的最低值 升降人员 14 单绳缠绕式提升装置 升降物料 6 注:钢丝绳的安全系数,等于实测的钢丝绳拉断力的总和与其

    19、所承受的最大静拉力(包括绳端载荷和钢丝绳自重所引 起的静拉力)之比。 3.2.3 钢丝绳直径应满足公式(1 ): e FCd (1) 式中: d 一钢丝绳直径, mm; Fe 一卷扬机额定载荷, N; DB51/T 11782010 7 C 一钢丝绳选择系数, mm/ N ,按公式(2)计算: 0 1 RK K C n (2) 式中: Kn 一钢丝绳最小安全系数,按表 6 选取; K一钢丝绳最小破断拉力系数,符合 GB8918-2006 规定的钢丝绳见表 7; R 0 一钢丝绳公称抗拉强度, MPa 。 3.2.4 钢丝绳使用中应注意的事项 3.2.4.1 钢丝绳必须按 GB5972-2009

    20、 的规定进行检验和报废。 3.2.4.2 提升装置使用中的钢丝绳做定期检验时,安全系数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必须更换: a) 升降人员用的小于 9。 b) 升降物料用的小于 5。 3.2.4.3 各种股捻钢丝绳在 1 个捻距内断丝断面积与钢丝总断面积之比,达到下列数值时,必须更换: a) 升降人员或升降人员和物料用的钢丝绳为 5%。 b) 专为升降物料用的钢丝绳、平衡钢丝绳和防坠器的制动钢丝绳(包括缓冲绳)为 10%。 3.2.4.4 以钢丝绳标称直径为准计算的直径减小量达到 10%时,必须更换。 3.2.4.5 钢丝绳在运行中遭受到卡 阻、突然停车等猛烈拉力时,必须立即停车检查,发现下列情况之

    21、一者,必须将受力段剁掉或更换全绳: a) 钢丝绳产生严重扭曲或变形。 b) 断丝超过规定。 c) 直径减小量超过规定。 d) 遭受猛烈拉力的一段的长度伸长 0.5%以上。 表 7 钢丝绳最小破断拉力系数 K 钢丝绳 钢丝绳最小破断拉力系数 K 组别 类别 纤维芯钢丝绳 钢芯钢丝绳 17 _ 0.540 119 _ 0.530 1 137 _ 0.490 DB51/T 11782010 8 2 67 0.332 0.359 619(a) 0.330 0.356 3 619(b) 0.307 0.332 4 637(a) 0.330 0.356 637(b) 0.259 0.319 5 661 0

    22、.283 0.306 6 819 7 837 0.293 0.346 8 187 9 1819 0.310 0.328 10 347 0.308 0.318 11 35W7 _ 0.360 12 612 0.209 _ 13 624 0.280 _ 14 615 0.180 _ 15 419 16 437 0.360 _ 注:在 13 组中,股为等捻距结构钢丝绳的最小破断拉力系数,应比表中所列数值大 4%。 3.2.4.6 竖井提升人员的吊篮与提 升钢丝绳的连接,应采用楔形连接装置。每次更换钢丝绳时,必须 对连接装置的主要受力部件进行探伤检查,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楔形连接装置的累计使用期限不得

    23、超 过 10 年。 3.2.4.7 竖井使用的连接装置主要受力部件以破断强度为准的安全系数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a) 升降人员吊篮的连接装置,不小于 13; b) 升降物料吊篮的连接装置,不小于 10; 3.2.4.8 各种环链及吊篮提梁等的安全系数,必须以曲梁理论计算的应力为准,并同时符合以下 2 项 要求: a) 按材料屈服强度计算的安全系数,不小于 2.5; b) 以模拟使用状态拉断力计算的安全系数,不小于 13。 DB51/T 11782010 9 3.2.4.9 钢丝绳卷绕在卷筒上的安全圈数不得小于 3 圈,绳头在卷筒上固定可靠。 3.2.4.10 采用绳卡固定钢丝绳应符合表 8 的规

    24、定,其绳卡间距不得小于钢丝绳直径的 6 倍,绳头距安 全绳卡的距离不得小于 140mm,绳卡安放在钢丝绳受力一侧,不得正反交错设置绳卡。 表 8 钢丝绳绳卡选用表 钢丝绳直径 mm 10 1020 2126 2836 3740 最小绳卡数目 3 4 5 6 7 注:绳卡数目中未包括安全绳卡,安全绳卡数目为 1。 3.3 天轮 3.3.1 天轮的名义直径与钢丝绳名义直径之比不得小于 40。 3.3.2 天轮绳槽圆弧半径应比钢丝绳名义半径大 5%7.5%,槽深不得小于钢丝绳直径的 1.5 倍。 3.3.3 钢丝绳进出天轮的允许偏角不得大于 4。 3.3.4 吊装天轮和导向滑轮固定可靠,并应防止异物

    25、进入。 3.3.5 天轮严禁补焊。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更换: a) 表面有裂纹、破口; b) 危险断面及钩颈有永久变形; c) 滑槽磨损超过 10; d) 心轴磨损超过其直径的 35 。 3.4 吊篮 3.4.1 一般规定 3.4.1.1 每个吊篮应在明显位置设有软铝板制成的铭牌,铭牌内容包括:吊篮型号、外形尺寸、额定 载重量、自重、允许乘载人数、制造单位、生产日期等。 3.4.1.2 单绳提升升降人员的吊篮必须设置可靠的防坠器。 3.4.1.3 吊篮顶部应设置可拆卸的安全蓬(保护伞)和栏杆。 3.4.1.4 吊篮所用材料必须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的有关技术规定,并具有供应单位的合格证。 3.4

    26、.1.5 悬挂装置和防坠器,由取得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安全装置生产许可证的单位制造。 3.4.1.6 除侧板、盘体盖板、安全篷、淋水棚外,必须整料制作。 3.4.1.7 所有弯曲、锻造和冲压零件不得有裂纹、断口和麻点等缺陷。 DB51/T 11782010 10 3.4.1.8 焊缝应平滑、整齐,不应出现烧穿、裂纹、弧坑等缺陷。 3.4.1.9 铆钉应牢固完整,不得有歪斜、裂纹、松动等缺陷。 3.4.1.10 组装后的吊篮,所有相对运动的零部件应活动灵活到位,无卡阻现象。 3.4.2 吊篮体 吊篮体制作及所用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框架应采用经强度校核合格的钢材或铝合金制作;采用铝合金制作时,除应

    27、满足强度要求外, 受压杆件还应满足稳定性要求; 吊篮体侧壁应采用厚度不小于 2.5 的钢板或具有同等强度的铝合金板制作。 3.4.3 吊篮底板 3.4.3.1 吊篮底板应能防滑、排水。其强度为:在 0.1m0.1m 区域内能承受静载 1.5kN 或额定载重量 的 25%(取两者中较大值,但最大取 3kN)而无永久变形。 3.4.3.2 吊篮的可载人数为额定载重量除以 80, 舍尾取整。 吊篮底板的人均占地面积不应小于 0.18 ;当吊篮仅用于载人的场合时,人均占地面积不应大于 0.25 3.4.4 吊篮顶 3.4.4.1 载人吊篮应封顶。 3.4.4.2 封顶吊篮的内净高度不应小于 2m。 3

    28、.4.4.3 吊篮顶上可开一面积不小于 0.4m0.6m 的天窗,作为紧急逃离出口。天窗上应有窗盖。 3.4.4.4 如果吊篮顶作为安装、拆 卸、维修的平台或设有天窗,则顶板应抗滑且周围应设护栏。该护 栏的上扶手高度不小于 1.05 m,中间高度应设横杆,护脚板高度不小于 100 。护栏与顶板边缘的距离 不应大于 100 。 3.4.4.5 若顶板用作安装、 维修或有紧急出口,则在任一 0.1 m0.1 m 的区域内应能承受不小于 1.5 kN 的力而无永久变形。 3.4.5 吊篮立面 3.4.5.1 吊篮底板与吊篮顶之间应全高度有立面。 3.4.5.2 吊篮立面在下述试验中应无永久变形:在任

    29、一 500 mm 2 的方形或圆形面积上,作用 300 N的 法向力;在框架顶端任一点作用 1.0 kN的垂直力。 DB51/T 11782010 11 3.4.6 吊篮门 3.4.6.1 载人吊篮门框的净高度至少为 2.0 m,净宽度至少为 0.6 m。门应能完全遮蔽开口,其开口高 度不应低于 1.8 m。 3.4.6.2 载人吊篮采用实板门时,实板门应有视窗。视窗面积不小于 25000 mm 2 ,其位置应与人的视 线相适应,可看见层站边缘。 3.4.6.3 吊篮门应装机械锁钩以保证运行时不会自动打开。 3.4.6.4 水平或垂直滑动的门应有导向装置,其运动应有挡块限位。 3.4.6.5

    30、吊篮门的强度应符合 3.4.5.2 的要求,且在试验时门不会脱离导轨,其弹性变形不大于 30mm。 3.4.6.6 吊篮门应设有电气安全开 关,当门未完全关闭时,该开关应有效切断控制回路电源,使吊篮 停止或无法起动。 3.4.7 紧急逃离 3.4.7.1 载人吊篮上至少有一扇门或天窗可供紧急逃离。 3.4.7.2 紧急逃离门应有电气安全开关连锁。当门未锁紧时吊篮应停止、无法起动;在重新锁上后, 可恢复卷扬机的正常工作。 3.4.7.3 若在吊篮立面上设紧急逃离门,其尺寸应是:宽度不小于 0.4 m、高度不小于 1.4 m,且应向 吊篮内侧打开或是滑动型的门。 3.4.7.4 吊篮顶上的天窗盖不

    31、应向内侧打开。抵达天窗的梯子应始终置于吊篮内。 3.4.8 防坠器 3.4.8.1 带弹簧的主拉杆必须设保护套筒或其他限位装置。 3.4.8.2 主拉杆的安全系数不得低于 13;其他零件按屈服极限计算,安全系数不得低于 2;无屈服极 限的材料,按极限强度计算,安全系数不得低于 5。 3.4.8.3 防坠器的主要受力零件,应进行无损探伤检查。 3.4.8.4 防坠器动作空行程时间(从断绳瞬间到开始制动的时间),不应超过 0.25 s。 3.4.8.5 两组抓捕机构制动时的动作时间差,用吊篮通过的距离来表示,不得超过 0.1 m。 3.4.8.6 防坠器制动绳的安全系数,按动载荷计算不得小于 3;

    32、按静载荷计算不得小于 6。吊篮正常运 行时,制动绳与抓捕机构中楔子之间的间隙应保持 58 。 DB51/T 11782010 12 3.4.9 使用要求 3.4.9.1 吊篮的额定载重量、最大载重量和允许乘载人数应在井口公布,严禁超载运行。 3.4.9.2 禁止吊篮同一层同时升降人员和物料。升降爆炸材料时,应有专人监护。 3.4.9.3 吊篮提升系统必须设过卷保护装置。 3.4.9.4 吊篮提升信号系统应符合 GB 16541 的有关规定。 3.4.9.5 使用中的防坠器,每半年 进行一次不脱钩试验,每年进行一次脱钩试验。防坠器的各个连接 和传动部件,必须经常处于灵活状态。在寒冷地带的冬季,防

    33、坠器润滑部位应使用防冻润滑油。抓捕器 截面减少 20% 时必须更换。导向套衬瓦每侧磨损超过 3 时必须更换。 3.4.10 吊篮检验 3.4.10.1 每台吊篮必须经制造厂质量检查部门检验合格,并附有产品合格证方可出厂。 3.4.10.2 吊篮的检验分出厂检验和现场检验两种。整体运输的吊篮,只作出厂检验;解体运输的吊篮, 应再增加现场检验的内容。详见表 9。 表 9 检验项目 检验种类 序号 检验项目 出厂检验 现场检验 1 吊篮主梁检查 2 铆接质量检查 3 焊缝质量检查 4 高强度螺栓连接质量检查 5 高强度螺栓连接处的接触面摩擦系数试验 6 几何尺寸检查 7 运动件检查 8 吊篮起吊平衡

    34、试验 9 代用材料检查 10 涂漆质量检查 11 挂篮调试 12 吊篮运转中对高强度螺栓的检查 DB51/T 11782010 13 表 9 检验项目(续) 13 悬挂装置的外加载荷试验 注:1. 表中“”表示该项目作出厂检验。 2. 表中“”表示该项目作现场检验。 3. 表中“”表示该项目不作检验。 3.5 吊装横梁 3.5.1 吊装横梁的结构 吊装横梁一般为型钢或钢板焊接而成的箱型梁结构,截面尺寸应根据计算确定。 吊装横梁的安装高度应是吊篮在井口正常停止位置时,自吊篮底部至连接装置最后一个绳卡的距离 与安全距离之和。安全距离由过卷距离(过卷高度)确定。 3.5.2 吊装横梁的焊缝应饱满、平

    35、整,不应有漏焊、裂纹、弧坑、气孔、夹渣、烧穿、咬边及未焊透 等缺陷。 3.5.3 吊装横梁的校核 吊装横梁应根据实际最大载荷进行强度校核,校核的内容包括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3.6 栈桥平台 3.6.1 栈桥平台的结构 栈桥平台一般为型钢或钢板焊接而成的复合型梁结构,截面尺寸应根据计算确定。 栈桥平台的焊缝应饱满、平整,不应有漏焊、裂纹、弧坑、气孔、夹渣、烧穿、咬边及未焊透等缺 陷。 3.6.2 栈桥平台的校核 栈桥平台应根据实际最大载荷进行校核,校核的内容包括强度和刚度。 3.6.3 栈桥平台的安全防护栏 3.6.3.1 栈桥平台的临空边沿,必须设置安全防护栏杆。 3.6.3.2 安全防护栏

    36、杆的制作材料应符合以下规定: a) 钢管横杆及立柱均采用 30mm,壁厚2mm 的钢管,以扣件或焊接固定; b) 钢筋横杆直径不应小于 16mm,栏杆柱直径不应小于 20mm,宜采用焊接连接; DB51/T 11782010 14 c) 原木横杆梢径不应小于 70mm,栏杆柱梢径不应小于 75mm,用不小于 12 号镀锌铁丝绑扎固定; d) 毛竹横杆小头有效直径不应小于 70mm,栏杆柱小头直径不应小于 80mm,用不小于 12 号镀锌铁 丝绑扎,至少 3 圈,不得有脱滑现象。 3.6.3.3 防护栏杆应由上、中、下三道横杆及栏杆柱组成 ,上杆离地高度宜为 1.01.2m,下杆离地 高度为 0

    37、.3m。坡度大于 25时,防护栏应加高至 1.5m。 3.6.3.4 长度小于 10m 的防护栏杆,两端应设有斜杆。长度大于 10m 的防护栏杆,每 10m 段至少应设 置一对斜杆。斜杆材料尺寸与横杆相同,并与立柱、横杆焊接或绑扎牢固。 3.6.3.5 栏杆立柱间距不宜大于 2m。若栏杆长度大于 2m,必须加设立柱。 3.6.3.6 栏杆立柱固定要求: a) 在泥石地面固定时,宜打入地面 0.5m0.7m,离坡坎边口的距离应不小于 0.5m。 b) 在坚固的混凝土面等固定时,可用预埋件与钢管或钢筋栏杆柱焊接;采用竹、木栏杆固定时, 应在预埋件上焊接 0.3m 长5050 角钢或直径不小于 20

    38、mm 的钢筋,用螺栓连接或用不小于 12 号的镀锌铁丝绑扎两道以上固定。 c) 在操作平台、通道、栈桥等处固定时,应与平台、通道杆件焊接或绑扎牢固。 3.6.3.7 临边防护栏杆处应设有“此处危险”的标志牌等安全警告标志,同时宜有夜间示警红灯。 3.6.3.8 在井口工作平台的临空边 进行作业时,临边必须设置防护栏杆,并应根据施工具体情况,提 供安全带、安全绳等个体防护用品。 3.6.3.9 在井口出入口处,应明示安全操作规程和限载规定。 3.6.3.10 栈桥平台必须与提升信号形成连锁。 3.7 安全防护设施 3.7.1 卷扬机提升系统必须按规定设置下列保护装置,并经常检查试验,发现问题及时

    39、处理,使保护 装置处于灵敏可靠状态: a) 限位保护开关 当提升容器超过正常停车位置时,提升设备能自动停止运转,实现制动。 限位保护装置应有限位开关及极限限位开关。限位开关在超过正常停车位置时动作,自动切断 控制电源,使卷扬机制动停车。极限限位开关作为限位开关的后备保护,动作后切断动力总电源, 只有手动复位后才能使卷扬机重新启动,恢复吊篮运行。 限位开关的安装位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DB51/T 11782010 15 上限位开关的安装位置应保证吊篮触发该开关后,上部安全距离不小于 1.8 m。上极限限位开 关和上限位开关之间的距离 不得大于 0.15m。 b) 过负荷及欠电压保护装置 当载荷超

    40、过规定,电机运行电流超过额定值;当运行中电压下降到一定值时,控制系统自动断 电停车。 c) 卷扬机信号系统与控制系统之间的闭锁保护。信号工不发信号时,卷扬机不能启动。 3.8 提升信号 3.8.1 吊篮提升信号系统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a) 每一提升装置,必须装有从井底信号工给卷扬机司机的信号装置。信号装置必须与卷扬机的控 制回路相闭锁,只有在信号工发出信号后,卷扬机才能启动; b) 信号装置必须是声信号和光信号的组合。 3.8.2 吊篮、栈桥平台与提升信号的连锁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a) 吊篮到位并发出停车信号后吊篮门才能打开; b) 吊篮门未关闭,发不出开车信号; c) 吊篮门关闭后才能发出开

    41、车信号;发出开车信号后吊篮门打不开。 d) 栈桥平台未移开,发不出开车信号;发出开车信号后,栈桥平台不能关闭。 3.8.3 推荐安装使用无线通讯信号装置。 DB51/T 11782010 1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卷扬机提升系统检查的周期、项目、方法和检查标准表 检查周期 每天 1 个月 3 个月 1 年 检查项目 检查方法 检查标准 标牌 目视 确认标牌固定牢靠 钢丝绳出绳偏角 目视、测量 确认符合本标准规定 底架和各部件的紧固 检查安装螺栓 确认不松动 操作开关 检查开关的动作 确认动作正常 配线连接固定 检查接线固定点 确认连接固定正确、牢固 接触点的磨损 拆检 确认能正常工作 电缆

    42、外部损伤 目视 确认线芯不外露 接地线 目视、测量 确认正常,电阻值4 电气 系统 绝缘电阻 测量 确认符合本标准规定 绝缘电阻 测量 确认符合本标准规定 电动 机 损伤和尘污 打开检查 确认无异常 安装紧固 检查安装螺栓 确认不松动 制动带内衬磨损 拆检、测量 按使用说明书规定 制动 器 制动性能 日常目视,定期试验 确认符合本标准 安装紧固 检查安装螺栓 确认不松动 停止 器等 性能 目视 确认可靠 齿轮的磨损 拆检 确认能正常工作 减速 装置 润滑情况 目视 确认油量,及时更换 丝线的破断 目视 不超过 10% 直径的减少 目视、测量 不超过标称直径的 5% 扭结、缠绕 目视 确认无扭结

    43、缠绕 变形或腐蚀 目视 确认能正常工作 末端的固定 目视、检查固定螺栓 确认能可靠的工作 润滑情况 目视 确认润滑充足 卷绕状态 目视 确认未乱绳 钢丝 绳 保留圈数 目视 确认至少保留三圈 底架 目视 确认无裂纹和过大变形 侧板的破损 目视 确认无裂纹、大的变形和磨损 卷筒 筒体的磨损 目视 确认无过大的变形和磨损 运动件的防护装置 目视、检查固定螺栓 确认完好 回转的方向和声音 目视、听 确认出绳方向正确,声音正常 DB51/T 11782010 2 检查周期 每天 1 个月 3 个月 1 年 检查项目 检查方法 检查标准 楔形连接装 置 目视、检查固 定螺栓 各紧固螺栓完好无缺,螺栓紧固

    44、 目视、测量 各传动杆件、弹簧及销轴完好无缺,螺栓紧固, 吊篮正常运行时,制动绳于抓捕机构中楔子之间 的间隙应保持在 58mm,抓捕器截面减少不得大 于 20%,导向衬瓦每侧磨损不得超过 3mm 脱钩试验时,防坠器动作行程时间(从断绳瞬间 到开始制动的时间),不超过 0.25s。两组抓捕 机构制动时的动作时间差,用吊篮通过的距离来 表示,不得超过 0.1m。 吊 篮 防坠器(每 半年应进行 一次不脱钩 试验, 每年 进行一次零 速脱钩试 验。) 脱钩试验 脱钩试验时,空吊篮与重吊篮试验,吊篮对制动 绳的相对下降距离均不超过 100mm,吊篮对吊装 横梁的下降距离不得大于 200mm。 过卷装置 目视、试验 上限位开关安装位置应保证吊篮触发该动作后, 上部安全距离不小于 1.8 米; 下限位开关,提升容器超过正常终端停止位置 0.5m 时,必须自动断电,并使保险闸动作; 上极限限位开关,安装位置应保证上极限限位开 关与上限位开关的越程距离为 0.15m。 测量 电动机和电气线路对地绝缘电阻不得小于 2M。卷扬机的电动机应可靠接地,接地电阻不 得大于 4。 电控箱应能防水、防尘,电控箱门应有闭锁 装置。 必须设置短路、过流、零位、失压和缺、错、 断相保护。 在方便操作的位置设置能迅速切断总电源的 紧急断电开关。 电气保护 装置 目视、试验 必须有能防止正反向同时工作的连锁功能。 _


    注意事项

    本文(DB511178-2010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卷扬机提升系统安全检测检验规范.pdf)为本站会员(李朗)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