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150 B50 DB46 海南省 地 方 标 准 DB 46/ T 279 2014 棕点石斑鱼深水网箱养殖技术规程 Technical standards of Tigergrouper culture in offshore cage 2014 - 02 - 13 发布 2014 - 03 - 01 实施 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46/ T 279 2014 I 前 言 本标准依据 GB/T 1.1-2009 的规定进行起草。 本标准由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提出 并归口 。 本标准起草单位:海南 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 , 海南海壹水产饲料有限公司 。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唐贤
2、明、 于明超、 杨守国 、何晓娜、陈傅晓、李向民 。 DB46/ T 279 2014 1 棕点石斑鱼深水网箱养殖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棕点石斑鱼( 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 深水网箱 养殖的环境条件、 养殖设施、鱼种 选择、 饲料选择 、 养殖管理、病害防治 和收获 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海南 地区 棕点石斑鱼 深水网箱 养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 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1607 渔业水质
3、标准 GB/T 18407.4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GB/T 22919.6 水产配合饲料 第 6部分:石斑鱼配合饲料 NY 5052 无公害食品 海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 准 则 NY 5072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棕点石斑鱼 棕点石斑鱼俗称老虎斑,隶属于鲈形目( Perciformes)鲈亚目( Percoidei)鮨科( Serranidae) 石斑鱼亚科( Epinephelinae)石斑鱼属( Epinephelus)。主要分布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热带及亚热带海 区
4、,为我国南方沿海常见的名贵经济鱼类。 4 环境条件 4.1 养殖环境 应符合 GB/T 18407.4的要求。 4.2 养殖海区的 选择 宜选择避风效果良好的港湾 ,海底地势平缓,坡度小,底质为泥质或泥沙质,水深 15 m以上, 潮流 通畅,海水 流速小于 1.0 m/s。养殖区周围无工业“三废”及农业、生活等污染源,符合 海南省海洋功 能区划 。 DB46/ T 279 2014 2 4.3 水环境因子 养殖海区 水质应符合 GB 11607和 NY 5052的要求。水温 18 30 , 盐度 25 32, pH 7.8 8.5, 透明度 3.0 m 以上 。 5 养殖设施 5.1 网箱设施
5、 5.1.1 深水网箱 设置在 15 m以深的开放海域或半开放海域,包含圆形双浮管框架、 固定系统和网衣 等设施,单只体 积 450 m3以上。 5.1.2 网箱构造 网箱框架 由 双主浮管 和扶手栏杆构成, 双主浮管采用 HDPE( 高密度聚乙烯 ) 制作,直径 250 mm以上 , 扶手栏杆的直径 110 mm,每只双浮管采用一次成型注塑工字架连接,工字架间距 2.0 m左右 。 网衣采用 PA(聚酰胺) 材料 制造,圆台形设计, 上下周长视 网箱规格不同而定,有效网高至少达 6.0 m。网目尺寸要依据养殖对象的规格而定,以破 1目网时箱内饲养的鱼不能逃逸和尽量节省材料并达到网 箱水体最高
6、交换率为原则。 固定系统采用铁锚或水泥墩固定的方式,每个铁锚或 水泥墩 的重量依放置网箱海区海况情况而定, 绳索连接到框架固定处,有效长度以保证与海底平面夹角不超过 25。 5.2 网箱布局 网箱养殖水域要科学规划、网箱布局合理,应根据养殖种类和水域环境保护要求确定网箱之间的距 离、网箱设置总面积。 网箱排列组合应根据不同规格设置,每只网箱之间应留间距 5 m左右宽度的通道, 以便作业船只 进出。深水网箱养殖区的养殖面积 原则上不应 超过可养殖海区面积的 5%。 网箱养殖区连续 养殖 3年 后 ,宜休养 1年以上。 5.3 配套设施 配套海上作业平台 、 渔用码头作业渔船 、 饵料储藏室、大型
7、冰柜或冷库 、饲料吊装设备、网衣冲洗 设备 、 水质检测设备、 小型发电机组、捕鱼工具 、大型玻璃钢桶( 1 m3以上) 等设备。所有配套设施应 符合相关的标准和确保对养殖种类安全和对水环境不会造成危害或污染。 6 鱼种 选择 6.1 鱼种 规格 选择体长 12 cm以上 ,个体整齐,健康活泼,体表整洁,体形正常无缺损 的 鱼种 。 6.2 投放 6.2.1 投放前准备 放养前应检查网衣,鱼种经试水后 投放。 6.2.2 投放时间 DB46/ T 279 2014 3 选择潮流平缓时放养。低温季节选择在晴好天气的午后,高温季节宜选择天气阴凉的早晚进行。 6.2.3 消毒 投放前用淡水浸浴 5
8、min 10 min,或用 20 mg/L浓度的福尔马林溶液浸泡 15 min 30 min。 6.2.4 投放密度 以 20 30尾 /m为宜。 7 饲料的选择 7.1 饲料的 种类 选择人工配合饲料或鲜杂鱼。 人工配合饲料应符合 NY 5072和 GB/T 22919.6 的规定;鲜杂鱼应新鲜。 7.2 存放要求 人工配合饲料应储藏在专门的储藏室中,避免与有害物质同时存放;鲜杂鱼存放于冷冻设备中,避 免储藏时间过久而引起变 质,应达到解冻后仍然保持新鲜。 8 养殖管理 8.1 饲料投喂 8.1.1 投喂时间 一般在 每日 7:00 8:00、 17:00 18:00进行投喂 ,可 结合 养
9、殖 情况 进行调整,尽量 选择海流较小或 平流时段进行投喂。 8.1.2 投喂方法 投喂人工配合饲料, 根据 不同养殖阶段 选择合适的 型号,用 清洁 淡水将饲料充分拌湿,晾干 30 min 后投喂;投喂鲜杂鱼,根据不同养殖阶段,将鲜杂鱼切断成 相应的规格 , 经清 洗后投喂。 尽量定点定时投喂,投喂点选择在水流上流处,先投喂少量饲料引诱大部分鱼聚集摄食后,再大量 投料;饲料尽量撒开,尽可能保证所有的鱼都有摄食机会;密切观察,鱼摄食活动减弱时,停止投料, 避免饵料浪费。 8.1.3 投喂原则 避免投喂过饱,阴雨天减少投喂量,水质条件差 或风浪大 的情况下减少投喂量或不投喂,冬季水温 较低的情况
10、下减少投喂次数或隔天投喂 1次 ,成品鱼选择 2天投喂 1次 。 8.1.4 日投喂次数和投喂量 日投喂次数和投喂量参照 表 1。 DB46/ T 279 2014 4 表 1 棕点石斑鱼深水网箱养殖日投喂次数、日投喂量 体长( cm) 体重( g) 日投喂次数 日投喂 量 (占鱼体重) 12 20 20 60 2 6% 7% 20 25 60 250 1 2 5% 6% 25 30 250 500 1 4% 5% 30 500 1 3% 4% 8.1.5 分箱 经一定阶段时间养殖后,需根据鱼体规格进行分筛,使同一网箱中鱼种规格相同。 8.2 换、洗网 衣 每 10 d-20 d使用水面或水下
11、洗网的方法清除网衣、框架、缆绳上的污损生物。一般 3-6个 月 更换网 衣 ,换网时 操作小心, 避免 损伤鱼体。 8.3 日常管理 8.3.1 管理措施 养殖过程中,需要在网箱上加盖网 ,防止鱼种逃逸 ; 在网箱养殖区安装警视标志和 灯具,防止过往 船只对养殖设施的损害,并注意鸟类和水生动物对养殖鱼类的危害,及时清除垃圾和大型漂浮物。 定期检查网衣有无破洞、破损,框架、浮子、缆绳有无松动;定期潜水检查网箱设施安全情况,发 现问题及时处理。潜水操作应遵守健康和安全规则 , 潜水设备应消毒,并且记录所有的潜水操作和设备 状况。 8.3.2 灾害预防 应制订灾害预防方案,建立灾情通报制度。方案内容
12、应包括:连续的水温剧降或盛夏高水温要采取 的措施、针对突发性污染要采取的措施、赤潮前后要采取的措施、台风或洪水应急预案等。 在台风等灾害性天气出现之前应加强安全检查, 加固网 箱的拉绳和固定绳;检查框架、锚、桩的牢 固性 , 尽量清除网箱框架上的暴露物 , 养殖人员、船只 撤离 至 安全处 。在强风暴过后应及时检查网箱有 无损坏,发现问题及时修复。 8.4 检测与记录 每天对水温、盐度、天气、风浪等环境因子,饲料投喂种类、数量,鱼摄食、生长,病害防治情况 及死鱼、病鱼数量,网箱安全程度等进行检测和记录。 8.5 环境保护 网箱养殖行为不可造成周边水域污染,不得降低水环境质量等级。网箱养殖区的生
13、活污水、废弃物、 垃圾、病死鱼等不得直接丢弃于海区,应设收集容器,专人负责收集处理。 9 病害防治 9.1 预防措施 DB46/ T 279 2014 5 采取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的原则。在病害流行季节做好疾病预防工作,在预混合配合饲料粉料中添 加大蒜素、免疫多糖等,加工制成软颗粒饲料投喂。 9.2 治疗 治疗用药 按 NY 5071的规定执行。 根据不同的症状,参考表 2进行治疗。 表 2 棕点石斑鱼深水网箱养殖常见疾病治疗方法 鱼病名称 症 状 治 疗 方 法 寄 生 虫 疾 病 白点病 (淀粉卵 鞭虫 病 ) 轻度感染 无 明显症状,只有检查鳃才能在显微镜 下发现少量病原体。严重发病 时
14、 ,肉眼可见鳃, 体表有许多细小白点,粘液增多,鳃呈淡红色或 灰白色。发病初期病鱼在池壁上磨擦, 严重后鱼 停止 摄食,鳃盖开闭 不规则,口张开,游泳缓慢 或 静浮于水面 ,时而迅速游至水面又沉到水底。 确诊需从鳃或体表刮取粘液进行显微镜检查,发 现有大量淀粉卵鞭虫。 发现症状后立即进行换箱,鱼起捕 后按照福尔马林 100 mg/L 的浓度淡 水浸泡 30 min,而后转入季胺盐络 合碘 5.0 mg/L 的浓度淡水浸泡 30 min,最后倒入新的网箱。继而按照 2 mg/kg 的药量投喂氟苯尼考药饵, 增加鱼体的抵抗能力。 小瓜虫 病 (刺激隐 核虫病) 患病鱼表现为游动不安,体表粘液增多,
15、摄食减 少,呼吸急促。随着病情加重,鱼停止摄食、消 瘦、离群、躁动不安。鱼体表形成 一层白雾状粘 液,皮肤上布满许多出血点。鳃丝因贫血颜色变 浅、水肿,伴随炎症。肉眼可见体表和鳃丝有大 量 0.5 mm 1 mm 的小白点,镜检可发现为刺激 隐核虫营养体。 发现症状后立即进行换箱,鱼起捕 后按照福尔马林 100 mg/L 的浓度淡 水浸泡 30 min,而后转入高锰酸钾 20 mg/L 的浓度淡水浸泡 30 min。 病情严重的,可投喂 2 mg/kg 的氟 苯尼考药饵。 吸虫病 由鱼蛭、鳃蛭、黄吸虫等寄生于鱼体外表、眼、 鳃等部位引起,鱼体常擦向池壁,眼变蒙,脱鳞, 溃烂,鱼鳃颜色苍白或附着
16、许多黄色囊状物,鱼 体变白 , 食欲 差,等症状。 停止投喂;用淡水浸泡 30 min,然 后用 150 mg/L 浓度的双氧水 30 min,或用 200 mg/L 浓度的福马林 泡浸 1 h。 细 菌 性 疾 病 皮肤溃疡 病 一般由致病弧菌引起,鱼 体色呈斑块状褪色, 继 而 吻端 、 鳍基部、躯干部等 部位 发红或出现斑点 状出血, 最终呈现出 血性 溃疡,严重时 吻端或鳍 膜烂掉 , 眼球突出 或 出血 ,体表黏液增多呈白雾 状, 肛门发红扩张 偶 有黄色黏液流出 。病鱼食欲 多半减退或丧失,漂浮于水面。 用 100 mg/L 的浓度福尔马林溶液和 30 mg/L 的氟苯尼考等抗生素
17、药浴 1 h;病情严重的可按照 2 mg/kg 的量 做成氟苯尼考药饵投喂。 肠 炎 病 病鱼 腹部膨大、胀气,肛门红肿外突,有时会有 黄褐色或血样的液体流出,严重者食欲减退或完 全丧失,继发出现死亡现象 。解剖观察,胃内无 食物,空肠并带有黄色黏液,肝、肾等明显充血、 肿大。 减少投喂量;按照 10 mg/kg 的量使 用土霉素等抗生药物搅拌到饵料 中,做成药饵。连续操作 5 d 7 d。 10 收获 DB46/ T 279 2014 6 养殖周期一般为 12 18个月, 当鱼体达到 600 g的 商品规格时,即可收获 出售,收获前 1 d 2 d停 止投饵 。 11 检疫 经检疫合格后方可上市销售。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