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20 B36 DB46 海南省 地方标准 DB 46/ T 277 2014 香草兰栽培技术规程 2014 - 02 - 13 发布 2014 - 03 - 01 实施 海南省质量技术监 督 局 发布 DB46/ T 277 2014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给 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海南省农业厅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辉、朱自慧、王华、庄辉发、宋应辉、谭乐和、赵青云、赵秋芳。 DB46/ T 277 2014 1 香草兰栽培技术规程 1 范
2、围 本标准规定了香草兰( Vanilla fragrans (Salisb) Ames.) 种植园园地选择、园地规划、园地准 备、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台风应急处理、采收等 技术 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 香草兰 的栽培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 362 香荚兰 种苗 NY/T 2048 香草兰病虫害防治技术规范 NY 5023 无 公害食品 热带水果产地环境条件 3 园地选择 3.1 立地条件 选择近水源,地下水位距地表
3、1 m以上,有良好防风屏障、较静风的缓坡地或平地建园,坡度 10 以上不宜建园。 3.2 气候条件 选择年均气温不低于 23 ,最冷月平均气温不低于 17 区域建园。 3.3 土壤条件 选择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微酸性、物理性状良好的地块建园。 3.4 环境条件 灌溉水、土壤和空气质量符合 NY 5023的规定。 4 园地规划 4.1 小区 小区面积以 1 hm2为宜,长方形或正方形。 4.2 道路 DB46/ T 277 2014 2 道路包括主干道、支道和田间小道。其中主干道宽 3 m 4 m,与园外道路相连 ;支道宽 2 m 2.5 m, 与主干道相连;田间小道宽 1 m,与支道相连。规
4、模较大种植园以加工厂总部为中心,与各区、片、块 有道路相通,规模较小种植园建设支道和田间小道即可。 4.3 排灌 种植园周围设环园沟, 沟宽 40 cm、深 30 cm 50 cm;园内设主排水沟和行间排水沟,主排水沟宽 40 cm、深 30 cm 40 cm,行间排水沟宽 40 cm 60 cm、深 10 cm 20 cm。人工荫棚 栽培 宜设倒挂式喷 灌,活荫蔽 栽培 宜设高头喷灌。 4.4 防风林 结合小区、道路、排灌设置防风林,林带宽 4.5 m 6 m。可种植木麻黄、 母生、竹柏等抗风能力强 的树种,株行距 11.5 m,距离种植园 4 m 5 m。 4.5 堆肥点 有机肥堆沤点宜设
5、在主干道旁边,远离居民点,每小区设 1个,面积 100 m2左右。 5 园地准备 5.1 园地开垦 定植前 3 4个月对园地进行全垦,深度 20 cm 30 cm,清理树根、杂草、石头等杂物。坡度 10以 下的缓坡地等高开垦。若在槟榔等园地间种香草兰,定植前也应适当整地。 5.2 荫棚建设 5.2.1 棚架高度 2.0 m;以石柱、水泥柱等作为棚架支柱和攀缘柱。 5.2.2 棚架支柱截面 长 12 cm 15 cm、 宽 10 cm 12 cm,柱 高 260 cm 280 cm,入土深度为 60 cm 80 cm;棚架支柱间距 3.6 m,行距 4.8 m,隔 1 行架设镀锌水管支撑棚架,余
6、下的行可用钢筋或铁线代 替。 5.2.3 攀缘柱截面 长 10 cm 12 cm、 宽 8 cm 10 cm,柱 高 160 cm 180 cm,入土深度为 40 cm。攀 缘柱间距 1.2 m,行距 1.6 m,用 10镀锌铁线将整行攀缘柱相连,并在攀缘柱两侧离地 1.2 m 处固定。 5.2.4 遮光网走向与镀锌水管走向(即香草兰行向)一致,并固定于棚架顶部, 应 可收放,垂直行的 网上部再架设钢筋或 10镀锌铁线。遮光网荫蔽度为 60%。 5.3 间作 园建设 可选择槟榔园、椰子园等间作香草兰,以园内作物作为荫蔽树。若以槟榔作荫蔽树,宜选择 5年生 以上、株行距为 2 m 2.5 m,林
7、相整齐、地势较平、排灌条件良好的槟榔园。在活荫蔽树行间定植,需 增设攀缘柱,攀缘柱材质、规格和建设方法同 5.2.3;行上种植则以园内作物为攀缘柱。 5.4 畦面准备 每公顷 均匀撒施 石灰粉 450 kg 600 kg进行土壤消毒后等高起畦,畦面呈龟背形,走向与攀缘柱或 槟榔等活荫蔽树的行向一致,畦面宽 80 cm,高 15 cm 20 cm,攀缘柱或活荫蔽树在畦的中央。 5.5 基肥 DB46/ T 277 2014 3 将充分腐熟的牛粪等有机肥 均匀撒施 于畦面,用量为每公顷 50 m3 60 m3。 5.6 畦面覆盖 在畦面上匀铺腐熟的椰糠,用量为每公顷 40 m3 50 m3。 6
8、定植 6.1 种苗质量 应 符合 NY/T 362的规定。 6.2 定植时间 适宜定植季节为春季( 4 5月)和秋季( 9 10月)。春季干旱缺水的地区宜秋季定植。 6.3 定植密度 人工荫棚每公顷种植 10000 11000株。每条攀缘柱两侧与畦面平行各植 1株。 6.4 定植方法 6.4.1 从母株上直接选取的种苗,用 1%波尔多液等药剂对切口进行消毒处理后,置于阴凉处 2 d 3 d 再运输或定植。在定植位置开一条 深 2 cm 3 cm 的浅沟,将苗平放于浅沟中,盖上 1 cm 2 cm 覆盖物, 苗顶端指向攀缘柱,露出各节叶片和末端切口,茎蔓顶端用软质材料制成的细绳轻轻固定于攀缘柱或
9、活 荫蔽树上。 植后不宜淋定根水 。 6.4.2 苗圃繁育的种苗要及时运输和定植,定植方法同 6.4.1,并用覆盖物将新根覆盖 。 7 田间管理 7.1 植后管理 7.1.1 淋水 定植 后 第 3天开始淋水 , 在 新 根抽发前每隔 2 d 3 d淋水一次,成活后淋水次数可逐渐减少。 7.1.2 查苗补苗 植后 30 d内,每隔 4 d全面查苗、补苗;及时处理病苗,具体按照 NY/T 2048的规定执行。 7.2 水分管理 及时灌 溉,保持香草兰园内空气湿度 80%以上,土壤田间持水量在 60% 75%。在雨季来临之前和大 雨过后,应清除排水沟内的污泥、枯枝落叶等垃圾,及时修复被雨水冲坏的畦
10、面。 7.3 施肥 7.3.1 施肥原则 施用有机肥为主,少施化肥,不宜长期单纯施用化肥。 7.3.2 有机肥 DB46/ T 277 2014 4 幼龄园每年施腐熟有机肥 1 2次,成龄园每年施 2 3次,施用量每次每公顷 45 m3 60 m3。在堆沤 有机肥过程中,宜根据土壤酸碱状况加入适量钙镁磷肥。 7.3.3 根外追肥 7.3.3.1 幼龄园 每月淋施 1 3次复合肥( 15-15-15)和尿素,浓度为每 100 kg水加复合肥和尿素各 0.5 kg, 用 水 量 为每公顷 13000 kg 15000 kg。 7.3.3.2 成龄园 每月淋施 2 3次复合肥( 15-15-15)和
11、尿素,浓度同幼龄园, 用水量 为每公顷 15000 kg 20000 kg。 4 6月,每月喷施 2 3次硫酸钾,每 100 kg水加硫酸钾 0.5 kg, 用水量 为每公顷 650 kg 700 kg; 10 12月,每月喷施 1 2次磷酸二氢钾,每 100 kg水加磷酸二氢钾 0.3 kg, 用水量 为每公顷 650 kg 700 kg。 7.4 除草与覆盖 7.4.1 除草 畦面人工拔除杂草,行间用锄头、铁锹等工具除草,应避免损伤根系。 7.4.2 覆盖 采用腐熟的 椰糠对畦面周年覆盖。幼龄园保持畦面覆盖物厚 3 cm 4 cm;成龄园除 12月中旬到 1月 中旬外,也应定期补充覆盖物,
12、厚度与幼龄园相同。 7.5 引蔓与修剪 7.5.1 引蔓 新抽生的茎蔓应及时用软质材料制成的细绳轻轻固定于攀缘柱上。当茎蔓长到 1 m 1.5 m时,将其 悬吊于攀缘柱间铁线上,环绕成圈。 7.5.2 修剪 每年 11月底至 12月初对成龄园进行修剪,剪除上年已开花结荚的老茎蔓及弱、病茎蔓,同时摘去顶 端 4至 5个茎蔓节,并及时抹除摘顶后 30 d 45 d内的萌芽。 5月上旬,两条攀缘柱之间保留 2 3条侧蔓, 剪除其余侧蔓, 5月中旬对保留的 侧蔓进行摘顶。 7.6 荫蔽树的修剪 每年 11月上旬至中旬,修剪槟榔等活荫蔽树下垂枝叶并覆盖于畦面。 7.7 土壤管理 采用增施生物有机肥、施用
13、石灰、放养蚯蚓等措施改良土壤。 7.8 防风林管理 及时修剪延伸到种植园内的防风林树枝叶。 7.9 人工授粉 DB46/ T 277 2014 5 7.9.1 授粉时间 最佳授粉时间为上午 6:30 10:30。如遇阴(雨)天,授粉时间可适当顺延。 7.9.2 授粉方法 采用指拨签压法,即左手中指和无名指夹住花的中下部,右手持长 8 cm 10 cm、粗 0.5 mm 1.5 mm 的竹签等授粉用具轻轻挑起唇瓣(蕊喙),再用左手持另一条授粉用具或直接用左手拇指将花粉 囊轻轻 压向柱头。 7.10 疏花疏荚 根据香草兰植株的长势和株龄,适时疏花、合理留荚,一般每条茎蔓保留 8 10个花序,每个花序 留豆荚 8 10条。 8 病虫害防治 按照 NY/T 2048的规定执行。 9 台风应急处理 在台风来临之前,全园喷施 200万单位的农用链霉素 600倍液或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800倍液等杀菌 剂,并打开遮光网接口。台风过后,及时理顺茎蔓,清理植株落叶、断蔓及荫蔽树断枝叶,清理后当天 喷药,逐块进行。 10 采收 10月下旬至翌年 1月上旬采收。当豆荚颜色从深绿色转为浅绿、略微晕黄时,或豆荚末端 2 mm 5 mm 呈浅黄、荚的两条纵线明显变浅色或略带微黄时,应及时采收。一般每 5 d 7 d采收一次。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