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150 B50 备案号:29252-2011 海南省地方标准 DB 46/ T1942010 石斑鱼抗风浪深水网箱养殖技术规程 Technical standards of Epinephelus cultured in offshore cage 2010 - 11 - 25发布 2011 - 02 - 10实施 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46/ T1942010 1 前 言 本标准的附录XXX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海南省水产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积明、李向民、朱海、刘维。 DB46
2、/ T1942010 2 石斑鱼抗风浪深水网箱养殖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石斑鱼(Epinephelus)深水网箱养殖的定义、养殖条件、鱼种养殖、养成管理、病 害防治、收获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海水石斑鱼属的深水网箱养殖,其他海水鱼类的养殖也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l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T 13195 水质 水温的测定 温度计或颠倒温度计测定法 GB/T 18407.4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产品产地
3、环境要求 NY5052 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 NY5071 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规则 NY5072 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SC/T 2013-2003 浮动式海水网箱养鱼技术规范 DB46/T 131 抗风浪深水网箱养殖技术规程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深水网箱 是由网箱、网衣、箱架、浮力设备等几部分组合而成,网箱体积大于500m 3 ,可在水深12米以上水 域使用的大型网箱。 3.2 石斑鱼 石斑鱼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鮨科(Serranidae)、石斑鱼亚科(Epinephelinae)、石斑鱼属 (Epinephelus)
4、的总称,为热带和亚热带海域肉食性暖水性礁栖鱼类。海南主要养殖品种有棕点石斑 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 和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 斜带石斑鱼 (Epinephelus coioides )等。 4 养殖条件 4.1 养殖海区的选择 DB46/ T1942010 3 石斑鱼网箱养殖海区应选在风浪较小的海区,可抗台风,海水在大潮期流速 (箱内流速)0.120.3 m/s,平常流速0.20.75 m/s。低潮位后网箱底部与海底距离保持2 m以上, pH值7.58.6,海区底质 为泥砂底, 便于铁锚和打桩等方式固定网箱。养殖海区环境
5、应符合GB/T 18407.4的规定。 4.2 网箱海区布局 网箱布局应与流向相适应,保持潮流通畅,网箱远离陆源污染的影响。 4.3 网箱规格、设置 可按 SCT2013-2003规定执行。 4.4 养殖水环境质量要求 水源水质应符合GBl1607的规定。养殖用水应符合NY5052的规定。 5 养殖规格 5.1 养殖品种的选择 可选择棕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斜带石斑鱼等品种。 5.2 养殖鱼种质量 鱼种要求健康活泼、鱼体完整无损、鳞片整齐、体表无寄生虫、胸鳍和背鳍能完全张开、规格整齐。 5.3 放养规格 一般选择 75150 g以上的大规格鱼种,放养前应用 20 mg/L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 5
6、 min进行消毒。 5.4 放养密度 鱼种的放养密度,应根据水域中天然饵料生物量及可利用部分,网箱设置水流交换状况,鱼类生物 学特性,网箱结构,饲养管理水平等综合因素来确定。通常放养密度为510 kg/m 3 。 5.5 运输 鱼种运输可参照 DB46/T 131中规定执行。 6 投饵 6.1 饲料要求 饲料以新鲜小杂鱼为主,切成块状投喂,也可投喂冰鲜小杂鱼及人工配合饲料。投喂配合饲料应符 合 NY5072的规定。 6.2 投饲方法 大规格鱼种的日投饵率一般为鱼体重的6-8%,在早晨67点或下午56点投喂,冬季和春季安排在 中午。一般12天投喂一次,冬季(1-3月)34天一次。具体原则为:小潮
7、因水流平缓多投,大潮因 水流急少投;风浪小时多投,风浪大时少投;水清时多投,浑水时少投;水温适宜多投,水温低时少投; 换网前后各1天和捕鱼上市前2天不投饵。 DB46/ T1942010 4 7 日常管理 7.1 分箱养殖 为保持同一网箱内石斑鱼规格一致,应定期分箱,从鱼种养至商品鱼要分箱34次,可结合换网进 行,操作时不要损伤鱼体。 7.2 换网、洗网 随着鱼体的生长,定期更换网目适合的网衣和清除网箱网衣上附着生物,保证网箱水流畅通。一般 夏季 1个月、冬季 3个月换网清洗一次。 7.3 定期检查 养殖期间定期检查鱼群的活动、生长、摄食情况,结合投饵、分箱及换洗网箱工作,做好网箱的安 全防范
8、与鱼病防治工作。平时避免惊动,尽量不要干扰以免鱼种产生应激反应。 7.4 安全巡查 检查养殖网箱、网具、盖网、固定装置、通道的安全程度,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 7.5 日常记录 每日定时做好主要环境因子、投饵种类和数量、鱼类生长活动和摄食情况、病害和死亡情况、网箱 安全情况、用药情况等记录工作,定期测量鱼体长和体重。 8 养殖病害防治 日常生产一定要保持营养均衡、水质清新、注重消毒,一旦发现病情,要积极治疗,做好隔离,防 止病原传播。 8.1 防治 8.1.1 放养、运输、分箱等操作应小心,防止鱼体受伤。 8.1.2 在养殖日常工作中,必须定期清洗网箱,并将洗好的网箱让日光暴晒12天。 8.
9、1.3 投喂的饲料应保质、保鲜.投喂量适宜,避免残饵过多。 8.1.4 刚购进的受伤鱼苗可用少量药物消毒。在养殖过程中,应从饲料中定期加入有防病、增强免疫 作用的安全药物。 8.1.5 及时隔离病鱼,对症下药治疗;及时捞出死鱼并集中作无害化处理。 8.1.6 及时调整养殖密度,减少应激反应等。 8.1.7 高温、台风、暴雨、赤潮后加强防病措施。 8.1.8 常用预防药物、浓度及作用见NY5071的规定执行。 8.2 常见病害 常见渔用药物、浓度、休药期及作用按照NY5071的规定执行。 常见石斑鱼疾病及治疗方法见表 1 DB46/ T1942010 5 表1 常见石斑鱼疾病及治疗方法 鱼病名称
10、 症状 治疗办法 白点病 病鱼体表、鳃和鳍等感染部位出现许多小白点,并且粘液增多, 感染处表皮充血,鳃组织呈粉红色。 可用2 mg/l蓝天使(AV-70)长期药浴。 类斜管虫 病 病鱼体表粘液增生而形成灰白色病照,病情恶化时,体表上皮 脱落、出血、呼吸困难。 先用 2010 -6 4010 -6 的福尔马林药浴 1224 小时,再用蓝天使 11.5 mg/l 药 浴。 鱼虱病 病鱼鱼体摩擦池壁、石块或急游、跳跃,严重时,体表伤口有 粘液分泌、出血或红肿发炎。 用 0.30.5 mg/l 晶体敌百虫拨洒或用 20 mg/l高锰酸钾浸洗2030分钟 链球菌病 病鱼先出现食欲减退、活力丧失、漂游于水
11、面等症状,继而在 体表、鳍基部及肛门处有出血现象,眼球混浊变白突出,瞳孔 放大,最后眼球脱落。 可口服土霉素 2530 mg/kg 鱼体重, 每 2 3 天投喂 1 次;也可口服四环素或金霉素 3040 mg/kg鱼体重,服药710天 弧菌病 (俗称溃 疡病) 病鱼体色消退,鳍的基部充血、溃疡,体表局部红肿、溃疡, 有的眼球混浊,突出,肝、肾等内脏器官出血或淤血,局部坏 死,腹腔充满黄色腹水。病鱼游于水体表层,行动迟钝,摄食 停止。 用土霉素或四环素(纯粉剂)口服,每公 斤鱼用 5070 mg,拌饵口服 5 天7 天为 一个疗程;也可用磺胺甲基嘧啶等磺胺类 药物纯粉剂,每公斤鱼用 200 mg
12、,拌饵口 服37天。可结合外用青霉素等抗菌药物 浸泡12次,每次35分钟。 淀粉卵鞭 虫病(又 称淀粉卵 甲藻病) 病原病原为眼点淀粉卵鞭虫,寄生鱼鳃和体表。寄生鱼体上时 称为营养体,形状为球形、卵形或梨形;大小20微米150微 米,最大达 350 微米;一端有几条假根状突起用于固着鱼体上 和吸收营养;胞质较浓密,内有许多淀粉粒,为此活体在显微 镜下不透明,难看清内部构造。虫体离开鱼体后,在水中形成 胞囊,分裂成许多游泳了,遇到鱼类便可附上去。 将病鱼用淡水洗35分钟,而后移至消毒 过的池塘或新网箱,隔23天再洗一次。 然后用硫酸铜 0.81 ppm 全池泼洒或 10 12 ppm 浸洗 10
13、15 分钟,每天一次连续 4 天。 白斑病 (又称瓣 体虫病) 病原病原为纤毛虫中的石斑瓣体虫。虫体微小、略微透明与淡 水鲤鱼斜管虫相似,呈椭圆形或卵形,大小(4580)(29 53)微米。虫体腥面有 3236 条纤毛线,其他裸露,前部中 间有一圆形胞口,虫体中间有一个椭圆形大核,大核的后方有 一花朵状瓣状体。症状虫体寄生于石斑鱼体表、鳃和鳍上。病 鱼体表出现不规则的白斑,严重时白斑连成一片,死鱼的鳍向 前方伸出,紧贴于鳃盖上,鱼体表和鳃粘液增多,游动缓慢, 呼吸困难,常浮于水面。 用淡水浸洗病鱼24分钟, 可杀死病原体。 9 收获 收获前停饵2天,起网时集鱼于网箱一角,使用捞网或自动吸鱼泵捕获,用活水车或活水船运输。 10 防灾减灾 11 深水网箱由于安置在半开放或开放型海区,在台风季节要采取防灾减灾措施。采用网箱上加盖 网,防风大浪高时逃鱼;采用增加沉浮设备,便于网箱升降;采用降低锚绳张力的张力缓冲装置, 减轻锚绳对网箱主体的直接冲力;采用浮式消浪、分流装置来减轻海流和波浪对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