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46 T 183-2010 定安鹅饲养管理技术规程.pdf

    • 资源ID:1490209       资源大小:710.18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46 T 183-2010 定安鹅饲养管理技术规程.pdf

    1、 ICS 65.020.30 B43 备案号:27398-2010 DB46 海南省地方标准 DB 46/ T1832010 定安鹅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2010 - 02 - 01发布 2010 - 02 - 01实施 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46/ T1832010 I 前 言 本标准由定安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定安县畜牧兽医局、定安质量技术监督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兴生、莫靡、郑廷安、郑立创。 DB46/ T1832010 1 定安鹅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定安鹅的术语和定义、鹅场建设、饲料和饲料添加剂、肉鹅、种

    2、鹅的饲养管理、种蛋 的人工孵化、疾病控制与扑灭及其他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定安鹅的饲养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GB 16548 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 GB 18407.3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畜禽产地环境要求 NY/T 388 无公害食品 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 NY5027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饮用水水质 NY5030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饲养兽药使用准则 NY5032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饲

    3、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合本标准 3.1 雏鹅 指130日龄的鹅 3.2 中鹅 指3160日龄的鹅 3.3 育肥鹅 指6190(或110)日龄的鹅 DB46/ T1832010 2 3.4 育成鹅 指留作后备种用的61120日龄的鹅 3.5 后备种鹅 指后备种用的121200日龄的鹅 3.6 种鹅 指作种用的鹅 3.7 放水 指将鹅放入水中活动 3.8 照蛋 利用光线检查鹅蛋的受精与胚胎发育情况。 3.9 喷水 孵化鹅蛋时,为了散热和增加湿度向鹅蛋喷水。 3.10 摊床 孵化鹅蛋19-20日龄时,把鹅蛋放在孵

    4、化床上进行孵化。 4 鹅场建设 4.1 环境与条件 4.1.1 环境质量 4.1.1.1 鹅场内环境质量应符合NY/T 388的要求。 4.1.1.2 大气质量应符合GB3095 的要求。 4.2 选址 DB46/ T1832010 3 4.2.1 选择环境安静、坐北朝南、冬暧夏凉、最好是沙质土壤,草源丰富,濒临水面,水质良好,水 源充足,交通方便,隔离条件好的区域。 4.2.2 周围环境应符合GB/T18407.3的要求。 4.2.3 鹅场周围3千米内无大型化工厂、矿厂,距离交通主干道、城市、村镇、居民点及其他畜牧场 应至少1千米以上。 4.2.4 以下地段不应建场:城镇禁养区、生活饮用水水

    5、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 及缓冲区,城市和城镇居民区、文教科研区、医疗区等人口集中地区,环境污染严重区以及国家或地方 法律、法规规定需特殊保护的其他区域。 4.3 规划与布局 4.3.1 鹅场规划 场舍建筑应实用、美观、节约用地、节约投资,在满足养鹅生产需要的同时,综合考虑将来扩建和 改造的可能性。 4.3.2 场内布局 鹅场分为生活区、办公区和生产区,生活区和办公区与生产区分离。同时,生产区内污道与净道分 离,不互相交叉。 4.3.3 防疫设施 鹅场应设有相应的消毒设施、更衣室、兽医室及有效的病禽、污水及废弃物无公害化处理设施。 4.3.4 鹅舍 鹅舍采用全开放式或半开放式;

    6、座北向南稍偏东,地势高且干燥、通风良好、光线充足,要做到冬 暖夏凉和雨天能防潮。鹅舍内地面比舍外地面高20厘米,鹅舍左右、后面建排水排污沟,鹅舍前面建 运动场,运动场与鹅舍面积比例为11以上,并设置围栏,鹅舍内垫稻壳或稻草。 5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 根据鹅不同生长时期和生理阶段的营养需求,配制或供给不同的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禁止使用变质 霉败、污染的饲料。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必须符合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的规定,符合NY5032 的要求。 6 鹅的饲养管理 6.1 雏鹅的饲养管理 6.1.1 育雏前的准备 育雏前要准备好育雏室、保温设备、用具如垫草、食槽、饮水器、饲料、饮水、必要的药物、兽用 器

    7、械等。 6.1.2 雏鹅的选择 DB46/ T1832010 4 雏鹅来源清楚,符合种用或肉用饲养要求。雏鹅运输时注意保温、防止扎堆受热,出雏后24时内 到达育雏地点。 6.1.3 育雏 6.1.3.1 育雏方式:可采用垫草平养或网上平养育雏。 6.1.3.2 育雏环境要求 育雏室内温度开始应控制在 3032,1周后每周下降 12,直至与户外温度相同;育雏室内 相对湿度应在6075%,勤换垫草;育雏室内保持良好通风,防止贼风;保持育雏室环境安静,光亮度 适宜,防止啄毛。 6.1.3.3 开食与开饮 雏鹅到达育雏室休息约30分钟后开始饮水,采用自由饮水方式。将一部分雏鹅头部按入水中让其 学会饮水

    8、,其他雏鹅会模仿跟着饮水。饮水后即可以给予开食,开食饲料用碎米或配合饲料。 6.1.3.4 喂料 330日龄采取喂给配合饲料与适量的青菜或嫩草相结合的方法。其中,320日龄,青料:配合 饲料为21或11, 20日龄后,青料:配合饲料可达到11,自由采食。 6.1.3.5 分群:按每群2030只分群, 20-5只/米2,防止扎堆出汗。 6.1.3.6 防鼠驱蚊:通过照明和施放灭鼠驱蚊药物的方法防鼠驱蚊。 6.1.3.7 放牧:20日龄后,选择天气晴朗、气温温暖的时间放牧,迟放早收,上、下午各放牧一次。 放牧鹅群应根据草场情况调整鹅群的数量,最多不要超过500只。 6.1.3.8 草场选择: 放牧

    9、草场与种植耕地要保持一定距离,防止损坏作物,工农业生产可能造成污染 的草场不能放牧。 6.1.3.9 放牧鹅群时要注意调教,使其按照饲养员的要求进行活动。仔细观察鹅群状况,缓赶慢行, 禁止大声吆喝和紧追猛赶。阴雨天停止放牧,防止日晒雨淋。每天喂料后让鹅下水活动,然后让鹅群蹲 地休息片刻再放牧。 6.1.3.10 育雏效果检查:育雏鹅成活率达90%以上,25-30日龄体重达1.3公斤左右为好。 6.2 中鹅的饲养管理 6.2.1 饲养方式:放牧与舍饲相结合,全进全出。 6.2.2 环境要求 舍内温度可以采取自然温度,勤换垫草,保持舍内地面干燥,保持通风采光良好,夏秋季可以舍外 圈养,防止日晒雨淋

    10、。 6.2.3 喂料与饮水 以放牧为主,喂料为辅,喂料以配合饲料为主,自由采食或定时喂料。每次喂料后放水一次。饮水 采用自由饮水方式,可以适当投服禽用多维素。 DB46/ T1832010 5 6.2.4 分群:按每群200300只分群, 5只/米2。 6.2.5 放牧:逐渐延长放牧时间,至全天放牧。野营放牧时,要注意防淋防暑。 6.2.6 中鹅饲养管理效果检查: 成活率在90%以上,55-60日龄体重达2.5公斤为好。 6.3 育肥鹅的饲养管理 6.3.1 饲养方式:栅栏、网圈饲养。保持安静,控制光照。 6.3.2 喂料:以配合饲料为主,自由采食,充分喂养。 6.3.3 放水:每天中、下午各

    11、放水1次。 6.3.4 放牧:适当放牧,限制活动量。 6.3.5 育肥方法:育肥期采用半舍饲半放牧相结合的方法,采取定时限量采食,定时放牧,延长育肥 时间至110日龄,有利于沉积脂肪,肌肉结实,肉质好。 6.3.6 育肥效果检查:90日龄育肥鹅体重达4.5公斤以上。检查尾柱与骨盆部连接的凹陷处,感到肌 肉丰满,翼根透明,胸部饱满,表明达到良好育肥效果。 6.4 肉用鹅饲养期与肉料比 饲养期为90-110天,肉料比约12.56(不含青绿饲料)。 6.5 肉用鹅的营养需要与参考配方 6.5.1 肉鹅营养水平(供参考)见表1。 表1 定安鹅营养水平(供参考) 单位:兆卡/千克、% 营养水平 生长阶段

    12、 代谢能 粗蛋白质 钙 有效磷 钠 赖氨酸 蛋氨酸 育雏期 12.0-11.5 19-17 0.8 0.42 0.3 0.90 0.40 中(生长)鹅期 11.5 15-13 0.8 0.37-0.40 0.3 0.60 0.30 育 肥 期 11.1 11-10 0.8 0.4 0.3 0.50 0.25 6.5.2 肉鹅饲料配方(供参考)见表2。 表2 定安鹅饲料配方(供参考) 单位:% 营养水平 生长阶段 玉米 木薯 麦 豆粕 鱼粉 花生饼 壳粉 食盐 预混料 育雏期 55 8 3 25 5 5 1.5 0.3 4 中(生长)鹅期 58 8 5 23 4 4 1.2 0.3 4 育 肥

    13、期 62 10 8 17 3 3 1 0.3 4 6.5.3 免疫接种 DB46/ T1832010 6 按照科学免疫程序免疫接种。免疫接种应在当地畜牧兽医行政机构和技术部门的指导下进行并接受 监督。定期进行免疫抗体监测。定安鹅免疫程序见表3(供参考)。 表3 定安鹅免疫程序(供参考) 序号 日龄 疫苗种类 用法 1 1 抗小鹅瘟血清 颈部皮下注射 2 10 高致病性禽流感灭活疫苗 肌注 3 20 鹅副粘病毒灭活疫苗 皮下注射或肌注 4 30 传染性浆膜炎、大肠杆菌、禽出败三联灭活疫苗 肌注 7 种鹅的饲养管理 7.1 饲养设备 7.1.1 饮水器与食槽 饮水器与食槽安放牢固,防止翻倒。 7.

    14、1.2 产蛋箱 用木板制作移动式产蛋箱,沿墙边安装产蛋箱。每35只母鹅设一个产蛋箱,产蛋箱规格为:宽 40厘米,长50厘米,高30厘米。 7.2 饲养方式:雏鹅期采取地面平养或笼养。 7.3 生长期和育成期采取放牧与定期喂料相结合。 7.4 后备种鹅和产蛋母鹅采取圈养与放牧相结合。 7.5 种用雏鹅的的饲养管理 参照肉用雏鹅的饲养管理 7.6 育成期与后备期种鹅的饲养管理 7.6.1 饲料与饲喂 7.6.1.1 根据当地饲料情况,选择一定的饲料配方(见表6),现配现喂,以干料饲喂为宜。 7.6.1.2 采取定时饲喂,61120日龄每天饲喂34次,121181日龄每天饲喂3次,日喂料量见表 4。

    15、 7.6.2 密度 61120日龄56只/米2,121181日龄3只/米2。 7.6.3 分群 以每群200300只为宜。公母鹅合群饲养。 DB46/ T1832010 7 7.6.4 光照 采取自然光照。 7.6.5 饮水 在运动场设置一定数量的饮水槽,供给清洁的饮水。 7.6.6 卫生清洁 每天打扫鹅舍和清除粪便一次,同时冲洗食槽和饮水槽。保持舍内清洁和干燥。 7.6.7 通风 根据种鹅不同时期和数量采取相应措施做好舍内适当的通风,保证舍内空气清新。 7.6.8 种鹅的体重控制 种鹅饲养至 120日龄后,进入后备种鹅期,这时采取限量法进行饲养,控制后备种鹅的体重。 要求鹅群的平均体重与标准

    16、相符合,全群总数的75%以上的个体体重在标准体重的5%范围内,群 体均匀度良好。 7.6.9 限料方法 随机抽取10%的鹅空腹称重,如果平均体重超过当周标准体重,下周不增加饲喂量。如果平均体重 等于或低于标准体重,下一周应适当增加饲喂量,每只每天增加日粮量10 克。以后按照这种方法每周 定时进行随机抽样称重一次,对照标准体重,确定下一周饲喂量的加增或减少或保持不变,保证种鹅群 生长发育平衡。 7.6.10 种鹅、后备种鹅的标准体重与耗料量见表4。 表4 种鹅、后备种鹅的体重及耗料量(供参考) 单位:克 周龄 体重 日均喂料量 周龄 体重 日均喂料量 初生 100110 2526 3170 22

    17、0 12 570 80 2728 3380 230 34 990 100 2930 3530 250 56 1270 120 3132 3670 240 78 1460 130 3334 3760 230 910 1630 140 3526 3890 220 1112 1810 145 3738 4000 210 1314 1960 150 3940 4060 200 1516 2190 150 4142 4130 195 1718 2470 160 4344 4160 190 1920 2590 170 4546 4200 180 2122 2780 190 4748 4200 170 23

    18、24 29820 210 4950 4250 160 注:日均喂料量不包含青绿饲料,仅限配合饲料。 DB46/ T1832010 8 7.7 选种 7.7.1 选种时间和公母比例 第一次选种在60日龄进行,公母比例为14。第二次选种在180日龄进行,公母比例为14-5。 7.7.2 选种方法 7.7.2.1 第一次选种要求鹅群没有发生过传染病,剔除鹅群中少数体型过大、过小或弱残的个体。 7.7.2.2 第二次选种根据公母鹅的体重和本品种外形特征进行选择。 7.7.3 180日龄公母鹅的选择标准 7.7.3.1 种母鹅的选择标准:体重4.25公斤(4.054.45公斤),体形中等呈方形,头小颈细

    19、而清 秀,咀呈黄色,眼大明亮,胸深腹宽,富有弹性,前躯略高后躯略低,脚细而短呈黄色,头顶部和腰臀 部两翅交叉处的羽毛有灰黑色毛斑,全身羽毛整齐且富有光泽。 7.7.3.2 种公鹅的选择标准:体重4.95公斤(4.595.31公斤),头大颈粗短,咀呈黄色,眼圆明 亮,头部黄褐色肉瘤明显,胸部腹部较为平直,背长而宽,体形大而丰满紧凑,脚粗而短呈黄色,头顶 部和腰臀部两翅交叉处的羽毛有灰黑色毛斑,全身羽毛整齐而富有光泽。 7.8 产蛋期种鹅的饲养管理 7.8.1 喂养方法 按表6中喂粮量要求,每天喂料2次(分别于上午910时、下午46时各一次),以干料饲喂。 7.8.2 饲养密度 3只/米2。 7.

    20、8.3 公母鹅比比例14-5。 7.8.4 分群 产蛋期母鹅以小群饲养更有利于提高受精率,以每群100只为宜。 7.8.5 温度与通风 种鹅舍环境温度在2530为宜,保持鹅舍通风良好。 7.8.6 湿度 种鹅舍的相对湿度保持在6070%为宜。 7.8.7 配种管理 选择的公鹅日龄应比母鹅大2个月龄以上。采取公母混合饲养、自然交配的方法配种。 饲养人员在公母鹅交配时,要注意观察配种情况,防止公鹅之间抢配争斗,保证公母鹅的安全和配 种成功。 7.8.8 控制母鹅抱窝 DB46/ T1832010 9 将抱窝母鹅集中在不设产蛋箱的栏舍中饲养,白天把母鹅赶出舍外饲养和运动,每隔10天转换鹅 舍一次。换

    21、舍在夜间进行,同时提高饲料营养水平,尽快恢复母鹅的体质。 7.8.9 产蛋规律与饲料控制 7.8.9.1 产蛋规律 母鹅群从开始产蛋到第 612周达到产蛋高峰,以后会逐渐下降。 7.8.9.2 饲料控制 产蛋鹅的喂料量为种鹅平均体重的2.63%。当母鹅产蛋率逐渐上升时,母鹅日喂料量也要随之适 当增加,相反,也要随之减少。要注意控制种鹅的体重,避免母鹅因过肥而降低产蛋率,减少使用年限。 7.8.10 种鹅利用年限 公鹅利用年限为4年,母鹅为3年。 7.9 种鹅的营养需要及饲料配方 7.9.1 种鹅各时期饲料营养水平见表5。 表5 定安鹅种鹅营养水平(供参考) 单位:兆卡/千克、% 营养水平 生长

    22、阶段 代谢能 粗蛋白质 钙 有效磷 钠 赖氨酸 蛋氨酸 雏鹅期 12.0-11.5 19-17 0.80 0.42 0.3 0.9 0.4 生长期 11.5 15.13 0.80 0.37-0.4 0.3 0.6 0.3 育成期 11.5 11-10 0.7 0.35 0.3 0.50 0.25 后备种鹅期 10.80 11-10 0.65 0.35 0.3 0.5 0.25 产蛋鹅期 10.50 16-18 2.60 0.36 0.3 0.60 0.30 7.9.2 种鹅各时期的饲料配方见表6。 表6 定安鹅种鹅饲料配方(供参考) 单位:% 营养水平 生长阶段 玉米 木薯 麦麸 豆粕 鱼粉

    23、花生饼 壳粉 食盐 预混料 雏鹅期 55 4 3 24 3.2 5 1.5 0.3 4 生长期 58 6 5 20 1.5 4 1.2 0.3 4 育成期 56 4 5 20 0.7 7 1 0.3 4 后备种鹅期 55 4 5 23 6.4 1.3 0.3 4 产蛋鹅期 51 5 5 25 8 1.7 0.3 4 DB46/ T1832010 10 注:预混料中含有维生素、矿物质元素及蛋氨酸、赖氨酸等。 7.10 种鹅的生产指术指标 7.10.1 开产日龄 全群母鹅产蛋率达到5%时的日龄为开产日龄,平均为210日龄。 7.10.2 产蛋量与产蛋率 母鹅平均产蛋率为3040%,高峰期产蛋率为5

    24、0%,每只母鹅平均年产蛋量5060枚。 7.10.3 蛋重与蛋形 蛋重平均为100110克。蛋呈椭圆形,蛋形指数比1.38。 7.10.4 受精率、孵化率 种蛋受精率平均达到75%85%,受精蛋孵化率平均达到75%80%。 7.11 种鹅免疫接种程序见表7。 表7 种鹅免疫程序(供参考) 序号 日龄 疫苗种类 用法 1 1 抗小鹅瘟血清 颈部皮下注射 2 10 高致病性禽流感灭活疫苗 肌注 3 20 鹅副粘病毒灭活疫苗 皮下注射或肌注 4 30 传染性浆膜炎、大肠杆菌、禽出败三联灭活疫苗 肌注 5 140 鹅副粘病毒灭活疫苗 肌注 6 160 高致病性禽流感灭活疫苗 肌注 7 180 小鹅瘟弱

    25、毒疫苗 肌注 8 种蛋的人工孵化 8.1 孵化方法 根据需要选用电孵化机孵化法、温水孵化法、平箱孵化法,摊床孵化法,太阳能孵化机孵化法。 8.2 种蛋的选择 8.2.1 种蛋来源 种蛋要求来自纯种高产、健康,公母比例适当的种鹅群。 8.2.2 种蛋的要求 种蛋大小适中,新鲜清洁,蛋壳质地要细致、均匀,无裂痕、无污物。 8.3 种蛋的保存 8.3.1 保存条件 DB46/ T1832010 11 种蛋保存最适宜的温度为1218,相对湿度为7580%。 8.3.2 保存方法 8.3.3 种蛋应在孵蛋架上保存,钝端朝上或平放保存。保存5天内不需翻蛋,超过5天每天翻转12次。 8.3.4 保存时间 以

    26、1218温度保存种蛋时间不宜超过10天;室温保存种蛋时间夏季不宜超过3天,春秋季不宜 超过5天,冬季不宜超过7天。种蛋保存时间愈长孵化率愈低。 8.4 种蛋的消毒 8.4.1 消毒方法 用福尔马林(2份)高锰酸钾(1份)熏蒸消毒法为最佳,也可选用0.1%新洁尔灭温水溶液洗蛋或 喷雾消毒法进行消毒。 8.4.2 消毒次数 共计2次:捡蛋入库时消毒1次,入孵前消毒1次。 8.5 种蛋入孵前的准备工作 8.5.1 孵化人员首先熟悉和掌握所采用孵化器的各部分性能和进行测试工作,并做好其它用具用品的准备。 8.5.2 种蛋孵化的基本条件 8.5.3 温度 8.5.3.1 标准温度 采用恒温孵化和变温孵化

    27、两种方法,所需的孵化温度不同。两种孵化的标准温度见表8。 表8 恒温法和变温法孵化的温度 孵化温度() 恒温孵化 变温孵化 出雏温度 122天 2328天 18天 922天 2328天 2930.5天 37.2 37.0 37.2 37.1 37.0 36.5 8.5.3.2 温度调节原则 “看胎施温”:观察胚胎各时期发育是否正常,胚胎发育过快应稍微降低孵化温度,发育过慢应稍 微提高孵化温度,胚胎发育正常应保持孵化温度不变。 8.5.3.3 温度调节措施 室温超过 31甚至更高时,采取打开孵化室门窗和电扇吹风降温、屋顶喷凉水降温或空调机 制冷降温。 电孵机孵化时:孵化机出现超温,将机门稍稍打开

    28、一条缝,让多余的热量散出去。 平箱孵化时:首先逐渐降低火炉供热量,其次是打开箱门。 DB46/ T1832010 12 坑上温水孵化时:采取逐渐降低火炉供热量和减少种蛋表面棉被、被单、棉布等覆盖物。 8.5.4 相对湿度 孵化前期(110 天)要求孵化机内湿度 6570%,孵化中期(1122 天)要求孵化机内湿度 60 65%,孵化后期(2330天)要求孵化机内湿度7075%,出雏时湿度要求75%以上。 8.5.5 通风 8.5.5.1 电孵化机和平箱孵化的通风方法 在箱体两侧下端打开进气孔,在箱体顶端打开出气孔,通过控制进、出气孔的大小达到增加或减少 通风量。 8.5.5.2 坑上温水孵化和

    29、摊床孵化的通风方法 随着胚胎的不断生长发育,将孵化室的窗户从小到大逐渐打开,必要时可安装微型电风扇吹风,加 快排出二氧化碳和吸入新鲜空气。 8.5.6 翻蛋 自动控制孵化机,每隔12小时自动翻蛋一次,每次翻蛋角度达到90以上。人工控制孵化每3 4小时翻蛋一次,每次翻蛋角度180。 8.5.7 凉蛋 从入孵后第14天开始,把蛋从孵化箱中取出或打开机门进行凉蛋,每天二次,每次2030分钟 8.6 种蛋孵化的管理 8.6.1 种蛋的放置 种蛋水平放置或钝端向上放置于蛋盘,或水平放置于摊床上,注意不能锐端向上竖放。 8.6.2 照蛋 一照在入孵后78天,观察胚胎此时发育的主要标志黑色的眼点,称为“黑眼

    30、”。同时挑出无 精蛋和死精蛋;二照在入孵后1516天,检查此时胚胎发育的主要标志尿囊血管在小端合拢,称 为“合拢”。同时挑出死胚蛋。三照在入孵后2324天,检查胚胎此时发育的主要标志蛋白全部输 入羊膜腔,称为“封门”。同时挑出死胎蛋。 8.6.3 调筛 平箱孵化不设置自动控温和鼓风系统,在孵化过程中应有秩序并定时(每隔45小时)将中间层 与顶层和底层的蛋筛对调。 8.6.4 摊床 种蛋入孵到1819天,室温达25以上时可开始上摊床孵化。刚上摊床12天,胚蛋可放置二 层,密度可加大,覆盖物加厚;23 天后胚蛋放置单层,密度减小,覆盖物减少。用眼皮测试胚蛋, 感到凉眼时说明温度过低应增加覆盖物,感

    31、到烫眼时说明温度过高应减少覆盖物,感到有暖感时说明温 度适宜保持原有覆盖物。 8.6.5 喷水 DB46/ T1832010 13 喷水就是在孵化后期(1630 天)用温水(3235的水)喷洒胚蛋表面,每天中午一次,将胚 蛋的表面喷湿。 8.6.6 落盘 种蛋孵化至30.5天破壳出雏,此时应将死胎蛋挑出,把发育正常的胚蛋转入出雏器继续孵化至出 雏,落盘后应增加通风量和适当增加湿度。已进行摊床孵化的胚蛋就不需这个过程。 8.6.7 出雏 种蛋孵化至31天出雏达高峰期,孵化至32天已基本出雏完毕。在出雏高峰期每隔46小时检雏一次, 把脐部收缩良好、绒毛已干的雏鹅检出来。未破壳出雏的胚蛋应适当集中,

    32、使蛋温均匀,有利出雏。 8.6.8 孵化记录 把每一次孵化的入孵日期,入孵种蛋数量,出雏数量,死胚数量,温度变化等原始数据做好记录, 用于孵化效果和种鹅质量的检查和分析。 9 疾病防控与扑灭 9.1 疫病监测:接受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进行疫病监测和定时监测。 9.2 疾病诊断和治疗:饲养员每天都应仔细观察鹅群的健康状况,出现异常及时向兽医报告。兽医人 员根据临床症状初步诊断,采取治疗措施。 9.3 疫病控制与扑灭:当发生重大疫病或怀疑发生重大疫病时,应及时上报当地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 门,确诊后按有关规定实施隔离、封锁、消毒和扑杀措施。 9.4 药物使用:兽药使用符合NY5030的规定。 9.5 寄

    33、生虫病控制:鹅群在30至60日龄时各驱虫一次。 9.6 定时对用具、场地进行消毒。 10 其他技术要求 10.1 病害鹅尸体的处理 10.1.1 需要扑杀的可疑病鹅,应采取防止血液、排泄物散播的方法进行扑杀,可疑病鹅、病鹅应采取 深埋或焚烧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 10.1.2 不得出售病鹅。 10.1.3 有饲养价值的病鹅应隔离饲养,由兽医进行诊治。 10.1.4 废弃物处理 10.1.5 废弃物处理实行综合利用、无害化和资源利用模式; 10.1.6 鹅粪可直接用于池塘养鱼或堆肥发酵后作农业用肥; 10.1.7 使用垫料的饲养场,鹅出栏后一次性清理垫料。清出的垫料和粪便应在选定地点进行无害化处理。 DB46/ T1832010 14 10.2 鼠、蚊、蝇的控制 10.2.1 鹅场应定期灭鼠,注意不让鼠药污染饲料和饮水,扑杀的鼠和残余鼠药应做无害化处理。 10.2.2 鹅场应定期灭蚊、灭蝇,特别是每年的4-7月份应加强灭蚊。 10.2.3 灭鼠、灭蚊、灭蝇使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理规定的菊酯类杀虫剂和抗凝血剂 杀鼠剂。 11 档案记录 日常生产记录、种鹅记录、原料记录、实验室检查结果、兽医记录、销售记录及无害化处理情况等。 档案记录保存三年以上。 _


    注意事项

    本文(DB46 T 183-2010 定安鹅饲养管理技术规程.pdf)为本站会员(diecharacter30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