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B44 ICS 59.080.70 W 59 备案号:34112-2012 广东省地方标 准 DB44/T 9852012 工程用非织造土工布产品规范 Code of Nonwoven Geotextile for Engineering 1 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2012-02-01 发布 2012-04-30 实施 DB44/T 9852012 2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广东省纺织服装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肇庆俊富纤网材料有限公司、广州市纤维产品检测院、百事得实业(深圳)有 限
2、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谭亦武、邓洪、杨欣卉、苏步安、王向钦、张鹏、卢扬生。 DB44/T 9852012 3 引 言 非织造土工布日益广泛的应用在水利、筑路、机场、建筑、环保等工程结构中,为了适应水利、 筑路、机场、建筑、环保等工程建设发展的需要,统一材料应用中的技术要求,特制订工程用非织 造土工布产品规范。 本标准主要应用于水利、筑路、机场、建筑、环保等工程中的非织造土工布,对于非织造土工合成材 料,现行的有关标准已经作了规定,为避免重复,本标准不再涉及,应用时可参照有关标准执行。 DB44/T 9852012 4 工程用非织造土工布产品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于水利、筑路、机场、建
3、筑、环保等工程的非织造土工布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识、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聚丙烯、聚酯等纤维为主要原料,利用非织造加工技术制成的土工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4666 纺织品 织物长度和幅宽的测定 GB/T 6529 纺织品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 GB/T 13759 土工合成材料 术语和定义 GB/T 13760 土工布的取样和试样的准备 GB/T 13761 土工布厚度测定方法 GB/
4、T 13762 土工布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方法 GB/T 13763 土工布梯形法撕破强力试验方法 GB/T 14799 土工布及其有关产品 有效孔径的测定 干筛法 GB/T 14800 土工布顶破强力试验方法 GB/T 15788 土工布及其有关产品 宽条拉伸试验 GB/T 15789 土工布及其有关产品 无负荷时垂直渗透特性的测定 ASTM D 4355 土工布在氙灯装置中暴露于光、湿及热条件下的老化试验方法 ASTM D 4632 土工布的握持强度及延伸率的标准测试方法 ASTM D 6140 土工布沥青浸油量测试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3.1 非织造土工布 nonwoven geotext
5、ile 指由定向的或随机取向的聚丙烯(丙纶)、聚酯(涤纶)和(或)玻璃纤维,通过机械固结/热粘 合和(或)化学粘合方法制成的土工布。 4 产品分类 4.1 按照非织造土工布的功能和用途分类 按照功能分类:反滤、排水、隔离、防护、加强 按照用途分类:水利、筑路、机场、建筑、环保 4.2 路基土体加筋和防治不均匀沉降用非织造土工布 DB44/T 9852012 5 在各种路基和护坡的建设工程中,为提高土体的强度、改善土体的变形性能,以达到稳定土体、 增加路堤坡岸的陡度、防止路基不均匀沉降等目的而使用的非织造土工布。 4.3 隔离、反滤、排水用非织造土工布 在水利和路基等工程中,为达到保护不同岩土结
6、构和其功能的稳定性,并有效地防止由于土颗粒 的流失而造成土体的破坏,同时允许水或气体穿过非织造土工布自由排出,避免水压力的升高危害岩 土结构的安全等目的而使用的非织造土工布。 4.4 公路、铁路隧道配合防渗用非织造土工布 在各种公路、铁路隧道的防渗排水工程中,起到保护防渗膜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不受损伤,并具 备一定排水作用的非织造土工布。 4.5 防治公路沥青路面反射裂缝用非织造土工布 铺设在沥青混合料面层和基层(旧水泥路面或其他基层)之间,将沥青路面与路基结合在一起, 有效地防治沥青路面的反射裂缝的非织造土工布。 4.6 高速铁路轨道结构隔离层用非织造土工布 在高速铁路双块式、型板式无砟轨道中
7、,作为隔离层实现道床板、轨道板与底座间保持相对独 立,便于特殊情况下的修复,同时减小和缓冲来自不同部分的应力和温度变形引起的相互作用等目的 所使用的非织造土工布。 4.7 高速铁路轨道结构滑动层用非织造土工布 在高速铁路型板式无砟轨道中,作为滑动层在全桥连续铺设的底座与梁面间用于减小轨道系统 与桥梁的相互作用所使用的非织造土工布。 4.8 城市垃圾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用非织造土工布 在城市垃圾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中,置于防渗系统的上层和(或)下层,保护防渗膜或其他防渗 系统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不受外力损伤,以及根据不同的系统设计,同时具有一定排液和导流功能的 非织造土工布。 4.9 环保生态袋用非织
8、造土工布 在柔性环保护坡工程中,用于制作环保生态袋形成护坡,并能适应环保绿化和植物生长的要求的 非织造土工布。 5 技术要求 5.1 单位面积质量介于表中相邻规格之间时,按内插法计算相应指标。单位面积质量超出表中范围时, 指标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5.2 路基土体加筋和防止不均匀沉降用非织造土工布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表 1 要求。 DB44/T 9852012 6 表1 路基土体加筋和防治不均匀沉降用非织造土工布物理力学性能要求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1 单位面积质量 g/ m 2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1000 1200 2 单位面积质量偏差率 % 6 纵向
9、 kN/m 13 20 26 32 40 48 52 60 70 3 断裂强度 横向 kN/m 13 20 26 32 40 48 52 60 70 纵向 % 4080 4 断裂伸长率 横向 % 4080 5 CBR 顶破强力 kN 2.5 3.8 4.5 5.8 7.0 8.0 9.0 11.5 14 纵向 N 300 400 500 600 700 850 1000 1200 1400 6 梯型撕破强力 横向 N 300 400 500 600 700 850 1000 1200 1400 7 等效孔径O 90(O 95) mm 0.050.2 注1:在碱性条件下或不确定的化学条件下,应使
10、用聚丙烯(丙纶)非织造土工布。 5.3 隔离、反滤、排水用非织造土工布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表 2 要求。 表2 隔离、反滤、排水用非织造土工布物理力学性能要求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1 单位面积质量 g/ m 2 120 15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2 单位面积质量偏差率 % 6 纵向 kN/m 8 10 13 20 26 32 40 48 52 3 断裂强度 横向 kN/m 8 10 13 20 26 32 40 48 52 纵向 % 4080 4 断裂伸长率 横向 % 4080 5 CBR 顶破强力 kN 1.6 2.0 2.5 3.8 4.5 5.8
11、7.0 8.0 9.0 纵向 N 180 220 300 400 500 600 700 850 1000 6 梯型撕破强力 横向 N 180 220 300 400 500 600 700 850 1000 7 等效孔径O 90(O 95) mm 0.050.2 8 垂直渗透系数 cm/s 210 -1 5.4 公路、铁路隧道配合防渗用非织造土工布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表 3 要求。 表3 公路、铁路隧道配合防渗用非织造土工布物理力学性能要求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1 单位面积质量 g/ m 2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2 单位面积质量偏差率 % 6 3 厚度 mm 3
12、.0 3.5 4.0 4.5 5.0 5.8 4 厚度偏差 mm 0.2 DB44/T 9852012 7 续(表 3) 纵向 kN/m 18 24 30 38 45 50 5 断裂强度 横向 kN/m 18 24 30 38 45 50 纵向 % 40100 6 断裂伸长率 横向 % 40100 7 顶破强力 kN 4.0 4.8 6.0 7.5 8.5 9.5 纵向 N 400 500 600 700 850 1000 8 梯型撕破强力 横向 N 400 500 600 700 850 1000 9 等效孔径O 90(O 95) mm 0.050.2 5.5 防治公路沥青路面反射裂缝用非织
13、造土工布,一般使用单位面积质量为 120 g/m 2 至 150 g/m 2 的 产品,其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表 4 要求。 表4 防治公路沥青路面反射裂缝用非织造土工布物理力学性能要求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1 单位面积质量 g/ m 2 120 150 2 单位面积质量偏差率 % 6 3 厚度 mm 0.81.2 1.01.4 纵向 7.5 9.5 4 断裂强度 横向 kN/m 7.5 9.5 纵向 4070 4080 5 断裂伸长率 横向 % 4070 4080 6 顶破强力 kN 1.6 2.0 7 沥青浸油量 kg/m 2 1.0 1.2 5.6 高速铁路轨道结构隔离层用非织造土工布
14、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表 5 要求。 表5 高速铁路轨道结构隔离层用非织造土工布物理力学性能要求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1 单位面积质量 g/m 2 700 2 单位面积质量偏差 g/m 2 30 3 厚度 mm 4.04.5 纵向 48 4 断裂强度 横向 kN/m 48 纵向 4080 5 断裂伸长率 横向 % 4080 6 顶破强力 kN 8.5 纵向 900 7 梯型撕破强力 横向 N 900 5.7 高速铁路轨道结构滑动层用非织造土工布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表 6 要求。 DB44/T 9852012 8 表6 高速铁路轨道结构滑动层用非织造土工布物理力学性能要求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 标
15、 1 单位面积质量 g/ m 2 200 400 2 单位面积质量偏差率 % 6 3 厚度 mm 1.62.0 3.03.5 纵向 900 1600 4 握持强力 横向 N 900 1600 纵向 4080 50100 握持伸长率 横向 % 4080 50100 纵向 38 38 5 50N 握持伸长率 横向 % 38 38 纵向 300 500 6 梯型撕破强力 横向 N 300 500 7 顶破强力 kN 2.6 5.3 纵向 12 22 8 断裂强度 横向 kN/m 12 22 纵向 4070 5080 断裂伸长率 横向 % 4070 5080 纵向 36 36 9 400N 断裂伸长率
16、 横向 % 36 36 10 断针隐藏 mg 2 2 10 等效孔径O 90(O 95) mm 0.1 0.1 11 垂直渗透系数 cm/s 210 -1 210 -1 13 分层剥离强力 N/5cm 150 120 5.8 城市垃圾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用非织造土工布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表 7 要求。 表7 城市垃圾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用非织造土工布物理力学性能要求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 标 1 单位面积质量 g/ m 2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2 单位面积质量偏差 % 6 3 厚度 mm 2.0 3.0 3.5 4.0 4.5 5.0 5.8 4 厚度偏差 mm
17、0.2 纵向 kN/m 12 18 24 30 38 45 50 5 断裂 强度 横向 kN/m 12 18 24 30 38 45 50 纵向 % 4080 4080 4080 4080 4080 4080 4080 6 断裂伸 长率 横向 % 4080 4080 4080 4080 4080 4080 4080 7 顶破强力 kN 2.6 4.0 4.8 6.0 7.5 8.5 9.5 纵向 N 300 400 500 600 700 850 1000 8 梯型撕 破强力 横向 N 300 400 500 600 700 850 1000 9 等效孔径O 90(O 95) mm 0.050
18、.2 DB44/T 9852012 9 5.9 环保生态袋用非织造土工布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表 8 要求。 表8 环保生态袋用非织造土工布物理力学性能要求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1 单位面积质量 g/ m 2 100 110 120 130 2 单位面积质量偏差 % 6 3 厚度 mm 0.61.2 0.61.2 0.61.2 0.61.2 纵向 6 7 8 9 4 断裂强度 横向 kN/m 6 7 8 9 纵向 3060 3060 3060 3060 5 断裂伸长率 横向 % 3060 3060 3060 3060 6 CBR 顶破强力 kN 1.2 1.5 1.7 1.8 纵向 150 1
19、60 170 180 7 梯型撕破强力 横向 N 150 160 170 180 8 抗紫外线(500 小时剩余强度保 持率) % 70 70 70 70 9 等效孔径O 90(O 95) mm 0.150.2 5.10 工程用非织造土工布外观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 a) 不应出现断针。 b) 外观疵点分为轻缺陷和重缺陷,评定标准见表 9。每种产品不允许存在重缺陷,每 100m 2 非织 造土工布上的轻缺陷不允许超过 3 处。 表 9 外观疵点评定标准 序号 疵点名称 轻缺陷 重缺陷 备注 1 杂物 软质,粗5 mm 硬质;软质,粗5 mm 2 边不良 300 cm时,每50 cm计一处 300
20、 cm 3 破损 0.5 cm 0.5 cm;破损 以疵点最大长度计 4 其他 参照相似疵点评定 6 试验方法 6.1 取样 按GB/T 13760的规定取样。 6.2 样品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 按GB/T 6529规定的标准大气环境下进行,温度:20 2,相对湿度65% 5%。 6.3 外观 采用自然光源距产品0.5 m检验,以天然北光为准,根据试样类型按照本标准相应条目中的相关规 定目测。 DB44/T 9852012 10 6.4 宽度 按GB/T 4666的规定进行。 6.5 厚度 按GB/T 13761的规定进行, 压力采用2 kPa。 6.6 单位面积质量 按GB/T 1376
21、2的规定进行。 6.7 梯型撕破强力 按GB/T 13763的规定进行,试验速度按50 5 mm/min。 6.8 顶破强力 按GB/T 14800的规定进行。 6.9 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 按GB/T 15788的规定进行。 6.10 抗紫外线性能 按ASTM D 4355的规定进行。 6.11 断针隐藏 用金属探测仪进行,探测仪精度2毫克Fe。 6.12 等效孔径 按GB/T 14799的规定进行。 6.13 垂直渗透系数 按GB/T 15789的规定进行。 6.14 沥青浸油量 按 ASTM D 6140的规定进行 6.15 握持强度及伸长率 按ASTM D 4632的规定进行 6.16
22、 分层剥离强力 按附录A的规定进行。 7 检验规则 7.1 非织造土工布生产厂质检部门应对材料质量负责检验,未经检验不得出厂。 DB44/T 9852012 11 7.2 检验的批次 非织造土工布应按批次检验,同一配方、同一规格、同一工艺条件下连续生产的产品每60000 m 2 为 一检验的批次,不足60000 m 2 按一批计算,或按照双方约定频率进行检验。 7.3 抽样的数量 土工布每批抽取的样品不应少于3卷。 7.4 检验类别 7.4.1 出厂检验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进行出厂检验: a)首次供货前; b)原材料、配方和工艺有较大改变时; c)正常生产一年时; d)停产六个月以上恢复生产
23、时; e)用户提出要求时; f) 老产品转厂生产时。 7.4.2 隔离层土工布综合性能除进行型式检验外,必要时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检验单位另行检验。 7.4.3 滑动层综合性能除进行型式检验外,必要时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检验单位另行检验。 7.5 判定规则 非织造土工布符合5.15.10中的相应规定,则判为合格;如有不合格者,应从该批产品中加倍抽 样,对不合格项目进行复检,如果复检结果符合要求,则判定该批产品合格;如果复检结果仍不符合 要求,则判定该批产品不合格。 8 标识、包装、贮存及运输 8.1 标识 非织造土工布每卷产品应附产品合格证,并标明:产品名称、代号、产品规格、面积或净质量、 产品执
24、行标准号、生产日期、批号、卷号、检验员章、贮存条件及厂名、厂址等内容。 8.2 包装 非织造土工布采用不透光薄膜、编织袋进行包装,特殊情况按供需双方商定进行。 8.3 贮存及运输 非织造土工布在贮存装卸和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日晒、雨淋、沾污、重压、损伤、抛摔及机械碰撞 等,保持外包装完整;远离热源和化学污染;贮存期从生产之日起不超过二年。 DB44/T 9852012 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非织造土工布剥离强度试验方法 A.1 试验目的 本附录规定了非织造土工布试样T剥离试验装置、试样制备、试验步骤和试验结果的处理。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非织造土工布试样在规定条件下的抗T剥离性能。 A.2
25、原理 非织造土工布连接的T剥离试验是在试样的未连接端施加剥离力,使试样沿着厚度中心线产生剥 离,所施加的力与中心线之间角度可不必控制。 A.3 试验装置 A.3.1 拉伸试验装置 具有适宜的负荷范围,夹头能以恒定的速率分离并施加拉伸力的装置。该装置应配备有力的测量 系统和指示记录系统。力的示值误差不超过2%,整个装置的响应时间应足够短,以不影响测量的准确 性为宜,即当连接试样破坏时,所施加的力能被测量到。试样的破坏负荷应处于满标负荷的10%80% 之间。 A.3.2 夹头 夹头能牢固地夹住试样。 50 200 150 连接 (a) (b) (c) 图A.3 试样及夹头示意图 A.4 试样 12
26、 DB44/T 9852012 13 A.4.1 土工布材料 土工布材料的厚度应均匀。除另有规定外,试样尺寸长200mm,宽50士0.5mm.(见图A.3 a)。 A.4.2 试样制备 按图A.3 a对试样进行剥离试验。在每块试样厚度的中间,沿中心线用刀片割开长为50mm的切口, 如图A.3 b所示,连接长度为150 mm。 A.4.3 试样的数目 每个批号试样的数目不少于五个。 A.5 状态调节和试验环境 试样应在GB 2918-1998中规定的标准环境中进行状态调节和试验。试样进行状态调节的时间不应 少于2h。 A.6 试验步骤 A.6.1 将样品未连接一端分开,按图A.3 c所示对称地夹
27、在上下夹持器中。夹持部位不能滑移,以保 证所施加的拉力均匀地分布在试样的宽度上。 A.6.2 开动试验机,使上下夹持器以100士10 mm/min的速率分离。 A.6.3 试样剥离长度至少应有125 mm。 A.6.4 记录剥离强力的最大值。 A.7 试验结果处理 对于剥离长度小于100 mm的试样,要重新取样进行测试。将5个以上试样记录下的剥离强力的最大 值进行平均得出该试样的平均剥离强力,单位为N/5cm。 A.8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a)被测材料的完整说明,特别是厚度、尺寸、材料的类型和表面处理的方法; (b)试样的完整说明,包括尺寸、结构和数量; (c)试验前状态调节的情况及试验的环境; (d)夹头分离的速率; (e)测定平均剥离力的方法; (f)每个试样剥离强度的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值以及它们的算术平均值,以N/5cm为单位; (g)任何可能影响试验结果的与规定步骤不符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