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7.080.01 B 15 备案号:32923-2012 广东省地方标准 DB44 DB44/T 9682011 园林植物保护技术规范 Technical Code for Plant Protection in Landscape 2011-12-21 发布 2012-04-01 实施 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44/T 9682011 目 次 前 言 . 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总则 . 3 5 绿化施工种植前的植物保护 . 4 5.1 种植设计与施工准备 . 4 5.2 植物检疫 . 4 6 绿化养护中的植物保护 .
2、 5 6.1 园林植物病虫草害的防治 . 5 6.1.1 园林植物病虫草害重点防治对象 . 5 6.1.2 防治指标 . 5 6.1.3 园林有害生物的预警防控 . 8 6.1.4 园艺防治 . 9 6.1.5 生物防治 . 10 6.1.6 物理防治 . 10 6.1.7 化学防治 . 11 6.2 常见的非侵染性病害的控制 . 13 6.2.1 营养失调 . 13 6.2.2 寒害、冻害 . 13 6.2.3 日灼伤 . 13 6.2.4 有毒有害物质污染 . 13 6.2.5 药害 . 13 6.2.6 肥害 . 13 6.2.7 土壤酸碱度失调 . 13 6.2.8 水分供应失调(干旱
3、、涝害) . 13 6.2.9 风害 . 13 7 技术档案 . 14 附录 A . 15 附录 B . 23 附录 C . 25 附录 D . 28 附录 E . 32 附录 F . 33 附录 G . 36 DB44/T 9682011 II DB44/T 9682011 前 言 本标准依据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份: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起草编制。 本标准由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提出,授权起草单位具体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州市园林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纯、杨晓、黄华枝、夏聪、毕可可、卢树洁、冯毅敏。 本标准首次发布。 DB44/T 9682011 1 园林植物
4、保护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全省园林植物的保护要求、主要病虫草害的防治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全省各地城市绿地的园林植物病 、 虫 、 草害的防治工作。适用本标准的园林植物病 虫草害,应按绿地的功能、地理位置、重要程度和病虫草害的危险性,实行分级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2475 农药贮运、销售和使用的防毒规程 CJJ/T 91 园林基本术语标准 NY/T 1225 喷雾器安全施药技术规范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
5、规范总则 DB440100/T 105 园林绿化用植物材料 DB440100/T 114 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和验收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城市绿地 urban gre en space 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用于改善城市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城市 的一种城市用地。 CJJ/T 91,定义 2.0.5 3.2 园林植物 landsca pe plant 适于园林中栽种的植物。 CJJ/T 91,定义 4.4.1 3.3 病害 disease 当植物受到病原生物的侵染或者不适宜的环境条件超越了它们的适应范围,植物就不能正常生长 和发育,从生理机能
6、到组织结构发生一系列变化,以致在外部形态上发生异常的表现,甚至死亡,从 而影响景观效果。 3.4 虫害 pest DB44/T 9682011 2 园林植物受到昆虫和螨类等为害后,植物的叶片、枝条、树干、根等部位受到伤害,植物表现为 生长不良、影响景观效果或植株死亡。 3.5 杂草 weed 目的园林植物以外的妨碍和干扰人类生产和生活环境的各种自生植物类群,以草本为主。 3.6 种植设计 plantin g design 按植物生态习性和园林规划设计的要求,合理配置各种植物,以发挥它们的园林功能和观赏特性 的设计活动。 CJJ/T 91,定义 4.3.7 3.7 蜜源植物 honey plan
7、t 除供昆虫采集花蜜和花粉外,还为害虫天敌提供补充营养的植物。 3.8 引鸟植物 bait bi rd plant 用以提供鸟类食饵 、 营巢条件,吸引鸟类前来栖居的植物。 3.9 植物检疫 plant q uarantine 为了防止危险性病虫害及杂草随植物传播蔓延,并予以彻底消灭以保证农业、林业、园林生产、 环境、景观的安全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根据国家颁布的法令和条例,对植物及其产品在调拨、运输及 贸易时,采取的一整套的检疫、检查措施。 3.10 园艺防治 horticult ure control 利用一系列园艺中的栽培管理技术,降低病虫草害种群数量或减少其侵害园林植物的可能性,培 育健壮
8、植物,增强植物抗逆、耐受和自身补偿能力,或避免有害生物危害的植物保护措施。 3.11 生物防治 biologica l control 利用生物及其代谢物质来控制病虫草害的防治措施。 3.12 寄生 parastism 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后者给前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这种生物 的关系称为寄生。 3.13 物理防治 physica l control 采用物理或人工的方法控制病虫草害,或改变物理环境,创造对病原生物 、 害虫及杂草不利或阻 隔其侵入的防治措施。 3.14 日灼 sunburn 由于强烈太阳辐射引起的植物伤害,常表现为叶片枯萎、树皮破裂等。 DB44/T
9、 9682011 3 3.15 寒害 chilling injury 0或 0以上的低温对园林植物所产生的伤害。 3.16 冻害 freezing injury 0以下的低温对园林植物所产生的伤害。 3.17 化学防治 chemical control 采用各种化学物质及其加工产品来控制病虫草害的防治措施。 3.18 非侵染性病害 noninfectious disease 非侵染性病害是指由于植物自身的遗传因子或先天性缺陷,或由于在生长环境中有不适宜的物理, 化学等非生物因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一类病害,又称生理性病害。这类病害没有病原生物的侵染,在 植物不同的个体间不能互相传染,也称为非传染性
10、病害。 3.19 营养失调 nutritio n disorder 园林植物因营养缺乏、营养比例失调或营养过量,导致体内代谢紊乱和出现生理障碍的现象,并 表现出症状,如缺氮、缺磷、缺钾、缺镁、缺钙等。 3.20 药害 phytotoxicity 因农药使用不当,影响植物正常生长。 3.21 肥害 fertilizer injury 因施肥不当,影响植物正常生长。 3.22 风害 wind damage 大风对园林植物等造成的危害,包括传播病虫源、使叶片机械擦伤、植物倒伏、树木断折、落花 落果等。 3.23 防治指标 control index 需要进行防治以控制园林病虫害不超过经济危害、景观破
11、坏允许水平时的病虫情指数(虫口密度、 感病指数等) 。 4 总则 城市园林植物病虫草害防治要贯彻 “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处理,促进健康,突出景观 ”的植 保方针。在园林绿化全过程(包括设计、监理、施工和养护等)中,全面考虑生态平衡,环境安全, 景观、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防治效果,因地制宜地协调好园艺、生物、物理、化学等防治方法,经济、 安全、有效地把病虫草害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DB44/T 9682011 4 5 绿化施工种植前的植物保护 5.1 种植设计与施工准备 5.1.1 对于省内各城市的重点公园、绿化景区或需要立项进行评审的较大型绿化工程项目,制定的种 植设计方案应有植保专业技术人员参
12、与评审。 5.1.2 应选择抗逆性强的植物种类作为城市绿化植物,尽量少种容易发生病虫害的绿化植物。 5.1.3 在同一绿地种植设计中,应控制大面积(片)种植同一种易感病、感虫植物的设计方案。目前 广东省发生较为严重的园林植物病虫草害及其常见寄主植物可参考附录 A。 5.1.4 在绿地种植设计时,应注意立地条件和植物生态习性及植物种类间的相生相克作用,减少因配 置不当而引起的植物生长不良现象。 5.1.5 种植设计过程中需考虑具体的植物在其正常生命周期中的不同阶段对周围环境及土地面积的需 求,合理安排植物的生存环境、生长空间,控制植物种植密度。 5.1.6 绿地中应合理配置引鸟植物、蜜源植物。目
13、前广东省分布较广的蜜源植物见附录 B。 5.1.7 草坪 、 草种应在兼顾坪用性状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抗逆性强的品种, 并适当采取混植的方式,以提高草坪草的抗病性。 5.1.8 在草坪建植或者绿地植物种植前,通过深翻、使用除草剂等措施减少杂草种源和草源。 5.1.9 在草坪建植或者绿地植物种植前,通过高温处理、药剂处理等基质消毒措施,减少土壤中的病源 和虫源等。 5.2 植物检疫 5.2.1 所有从国内外引种的种子、植物及其他繁殖材料,必须按照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 物检疫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检疫条例 、 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林业部分) 、 植物检疫条例 实
14、施细则(农业部分) 、 广东省植物检疫实施办法及有关规定,实行植物检疫。 5.2.2 绿化工程从国外直接引种的种苗、植物及繁殖材料,绿化施工方必须持有植物检疫证书方 可进入验收程序。 5.2.3 对有可能携带检疫性或危险性病、虫、草害源的进口种子、植物及其他繁殖材料,有关单位(个 人)应按照审批机关审定的地点和监管措施进行隔离试种,隔离试种期后经相关检验机构调查、检疫, 确认无检疫对象和其他危险性病、虫、草害后,引种单位(个人)方可分散种植。 5.2.4 外地购进的苗木、花卉、草皮及绿化材料,需提供相关的植物检疫证书。 5.2.5 本地苗圃出售的苗木、花卉、草被及绿化材料,严禁附带病虫原及杂草
15、出圃,同时提供相关的产 地检疫证书。 5.2.6 绿化工程用植物应符合 DB440100/T 114 和 DB440100/T 105 的规定。 5.2.7 园林绿化工程的植物种植后,应对整体植物材料进行病虫害检验,并在验收时提供相关的植物 病虫害检验报告。有危险性病虫害发生或常规病虫害发生程度超过相关防治指标的园林绿化工程,由 施工单位按照要求进行整改(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合格后重新组织竣工验收。目前广东地区常见的 园林危险性病虫害见附录 C。 5.2.8 园林绿化工程植物病虫害的检验,应在监理或建设单位监督下,由施工单位有关人员或具有上 岗证的检验人员进行现场整体检验和现场取样,并送至
16、具备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检测。 DB44/T 9682011 5 6 绿化养护中的植物保护 6.1 园林植物病虫草害的防治 6.1.1 园林植物病虫草害重点防治对象 园林植物病害、虫害及杂草的重点防治对象可参考附录 D。 6.1.2 防治指标 6.1.2.1 叶部病虫害 6.1.2.1.1 叶部病害,以中心病株数,发病程度和病害症状(斑点、穿孔、萎蔫、皱缩、畸型、褪绿、 丛生、粉霉、枯萎、毛毡)和病害程度来表示。可抽样计数、统计病株率(每百株有病株数) 、病叶率 (每百叶有病叶数) ;也可分级计数,统计出病情指数。病情指数计算公式有两种: a)当严重度用分级代表值表示时, 病情指数( DI)
17、 100 最高一级调查总叶数 代表值 各级代表值)(各级病叶数 (1) b)当严重度用百分率表示时, 病情指数( DI) =普遍率 严重度 ( 2) 6.1.2.1.2 食叶性虫害,以有虫株、有虫枝、有虫叶率,或以平均每株、枝、叶有虫数,每平方厘米有 虫数表示受害程度或根据透明斑、网状斑、缺刻、穿孔、卷叶、粘叶、缀叶等计数。 6.1.2.2 茎干部病虫害 6.1.2.2.1 茎干部病害,以茎干部病斑、溃疡、腐烂、腐朽(高等担子菌) 、烂心等的病株率(每百株 有病株数)和受害程度,分级统计指数值。 6.1.2.2.2 茎干部虫害,以产卵孔、蛀入孔、排泄孔数、皮层剥离面积、生长势、死亡数等分级统计
18、 其为害率或指数值。 6.1.2.3 根部病虫害 6.1.2. 3.1 根部病害以根部瘿瘤(细菌、线虫等引起) 、变色、缢缩、腐烂等症状的病株率(每百株 有病株数) ;小苗可以一定面积的受害株数。 6.1.2.3.2 根部虫害,以受害株率、缺苗率、死亡率;一定面积的虫口密度。 6.1.2.4 刺吸性害虫及其诱发病害 6.1.2.4.1 刺吸性害虫以株、芽、叶的有虫率,平均有虫数或 11, 22, 33 平方厘米面积的有虫数, 每叶或每百叶有虫瘿数等。 6.1.2.4.2 诱发病以最明显的为准,即由刺吸害虫排泄物覆盖诱发的煤污病株率、病叶率或以覆盖面 积,受害程度可分级计数,统计其指数值。 6.
19、1.3 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指标 6.1.3.1 主要钻蛀性害虫防治指标应符合表 1 的规定。 DB44/T 9682011 6 6.1.3.2 主要根部害虫防治指标应符合表 2 的规定。 6.1.3.3 主要食叶性害虫防治指标应符合表 3 的规定。 6.1.3.4 主要刺吸性害虫防治指标应符合表 4 的规定。 6.1.3.5 主要病害防治指标应符合表 5 的规定。 6.1.3.6 常见寄生性种子植物及其他有害生物防治指标应符合表 6 的规定。 表 1 主要钻蛀性害虫防治指标 害虫种类 危害状 防治指标 备注 鞘翅目 天牛 蛀干、蛀茎,蛀道大多宽扁,围绕树干,串食皮层, 形成螺旋状虫道,可见粪便、
20、木屑排泄物 受害株3% 引起较 大孔洞 的,应及 时填补 孔洞。 红棕象甲 蛀干基部,形成蛀孔 发生即防治 海枣小象虫 蛀叶柄基部,形成许多孔洞 发生即防治 小蠹虫 以幼虫蛀食枝干,常呈环蛀,致枝叶枯萎,易招风折, 可见粪便、木屑排泄物 受害株5% 鳞翅目 木蠹蛾 蛀干、蛀茎,可见粪便、木屑排泄物 受害株3% 芒果横线尾夜蛾 蛀新梢,可见粪便、木屑排泄物 受害梢5% 蛀螟 蛀新梢、茎干,可见粪便、木屑排泄物 受害梢5% 等翅目 白蚁 蛀干、蛀茎,形成蛀道,可见粪便、木屑排泄物 受害株1% 表 2 主要根部害虫防治指标 害虫种类 危害状 防治指标 鞘翅目 蛴螬 咬伤根部,致全株枯萎 伤苗率(或面
21、积) 5% 直翅目 蝼蛄 啮伤根茎,致全株枯萎 伤苗率(或面积) 5% 鳞翅目 小地老虎 切断根茎,致苗木倒伏 伤苗率(或面积) 5% 膜翅目 红火蚁 取食种子、幼芽、根系、果实,破坏生态环境、 对人类有害,影响公共环境 发生即防治 表 3 主要食叶性害虫的防治指标 害虫种类 危害状 防治指标 鳞翅目 灰白蚕蛾 纱点-穿孔-缺刻-整叶吃光 株虫率3% 榕透翅毒蛾 明纱片-穿孔-缺刻-整叶吃光 株虫率5% 斜纹夜蛾 透穿孔-缺刻-整叶吃光 株虫率3% 拟小稻叶夜蛾 缺刻-整叶吃光 株虫率5% 曲纹紫灰蝶 缺刻-整叶吃光 株虫率2% 潜叶蛾 潜叶,小白点-白色弯曲弧道 株虫率5% 蓑蛾 穿孔-缺刻
22、-整叶吃光 株虫率5% 卷叶蛾 卷叶 株虫率5% 尺蠖、螟蛾、天蛾 穿孔-缺刻-整叶吃光 株虫率5% DB44/T 9682011 7 表 3 (续) 害虫种类 危害状 防治指标 鞘翅目 金龟子成虫 天窗状-穿孔 虫叶率5% 叶甲、台龟甲 透明斑-穿孔 虫叶率5% 椰心叶甲 为害心叶,啮噬叶肉,留下表皮及大量虫粪,心 叶呈失水青枯状 发生即防治 直翅目 蝗虫 集中产卵后幼龄集中,透翅斑 穿孔/虫叶率5% 表 4 主要刺吸性害虫防治指标 害虫种类 危害状 防治指标 蚜虫类 桃蚜、绵蚜 嫩叶皱缩,新梢扭曲 虫叶率 5% 虫梢率 5% 螨类 朱砂叶螨 叶片布满小白点,常覆细密蛛网 螨叶率 3% 蚧壳
23、虫类 盾蚧 叶片呈现黄色斑点 蚧叶率 3 蚧枝率 5% 粉蚧 叶片皱缩,枝叶扭曲、畸形诱发煤烟病 蚧枝率 5% 埃及吹绵蚧、吹绵蚧 叶片变黄脱落,形成煤污(诱发煤烟病) 蚧叶率 10% 蚧枝率 3% 网蝽类 杜鹃冠网蝽 叶色褪绿变黄,形成煤污 虫叶率 5% 粉虱类 烟粉虱、黑刺粉虱 叶片变黄脱落,诱发煤烟病 虫叶率 5% 蓟马类 榕管蓟马 叶片向正面卷曲,变黄 虫叶率 10% 表 5 主要病害防治指标 病害类别 侵染来源 症状 传布方式 防治指标 炭疽病、叶斑病、 黑斑病、褐斑病 病株病残体 有病斑,病斑上有子实体 风雨 病叶率 10% 白粉病 病株病残体 病部有白色粉状物 风雨 病叶率 5%
24、 锈病 病株病残体 病部有锈红色粉状物 气流 病叶率 5% 灰霉病 病株病残体 病部有灰色霉层 风雨接触 病叶率 5% 细菌性角斑病 病株病残体、工具 水渍状病斑 风雨接触 病叶率 3% 白绢病、菌核病 病土种苗 茎基部有白色菌丝或黑褐色粒状物 土传 病株率 3% 枯萎病 病土 叶片萎蔫下垂,根部变黑、腐烂,根 毛脱落,近茎基部维管束变褐色 土传 病株率 3% 立枯病、疫病 病株病土 病株近地面的根茎部出现水浸状腐 烂,叶片失水下垂,根部变黑、枯死 土传 病株率 3% 枝枯病 病株 枝条干枯,病部有小黑点 风雨 病枝率 5% 溃疡病 病株 病部有木栓化隆起的病斑,斑中部呈 “火山口”状开裂 风
25、雨 病株率 5% DB44/T 9682011 8 表 5(续) 病害类别 侵染来源 症状 传布方式 防治指标 细菌性软腐病 病土、病株病残体、 工具 水渍状褐色病斑,病部变软腐烂 土传、雨水 病株率 2% 细菌性青枯病 病土、病株病残体、 工具 全株急性凋萎,病茎维管束变褐,横 切后用手挤压可见有白色菌脓溢出 土传、雨水 病株率 2% 根结线虫 病土种苗 病株根部的侧根和小根有许多大小 不一的根瘤,剖开根瘤,可见梨形透 明的小白点 土传 病株率 2% 根癌病 病土、种苗 根颈部有疣状突起的瘤,肿瘤褐色, 大小不一,表面粗糙 土传 病株率 5% 花叶病 病株、工具 叶片着色不均匀 虫媒、种苗
26、病叶率 5% 表 6 常见寄生性种子植物及其他有害生物防治指标 常见种类 为害症状 为害方式 防治指标 菟丝子 以茎缠绕寄主的枝干,致使寄主生长缓慢 以吸器吸收寄主营养 受害(面积)株1% 桑寄生 以其吸根穿入寄主的树皮至木质部, 导致寄主 叶片变小、早落、枯枝甚至死亡 以吸根吸收寄主营养 受害(面积)株1% 槲寄生 以其初生吸根穿入树枝皮层至木质部吸取养 分,导致寄主枝干呈瘤状,严重时枝干枯 以吸根吸收寄主营养 受害(面积)株1% 藻斑病 在叶片上初生白色至褐色小圆点, 后呈放射状 扩展,形成灰绿色或黄褐色稍隆起的毡状物 以营养体吸收寄主营养 病叶率3% 薇甘菊 具有超强繁殖能力和攀援性的藤
27、本植物, 能分 泌毒汁,抑制其他植物生长。全部覆盖其他植 物后, 因光合作用受到破坏而使该植物窒息死 亡 运用攀援、全部覆盖,与共 同生长的其它植物竞争生存 空间,或分泌次生物质抑制 其他物种 发生即防治 软体动物 蜗牛 叶片上有孔洞 舐食叶部,形成孔洞 受害株8% 6.1.3 园林有害生物的预警防控 6.1.3.1 监测预警 6.1.3.1.1 监测中心 应在全省范围内建立城市园林植物有害生物预警防控网络体系,以各城市的专业科研机构或园林 绿化管理机构为核心,成立园林植物有害生物监测中心。由各城市监测中心负责监测信息的管理与维 护,各城市共享园林植物病虫害预警监测资源。监测中心内设有主管病虫
28、草害防治工作的专业人员(具 有植保工上岗证、植保或相关专业初级以上职称的人员),负责全面指导监测点的工作,以及重点道路、 公园、景区等绿地病虫草害的日常巡查监测。 DB44/T 9682011 9 6.1.3.1.2 监测点 配合园林植物有害生物监测中心,在全省各城市的重点道路、公园、景区建立城市园林植物有害 生物预警防控网络体系的监测点。监测点内设有主管病虫草害防治工作的专业人员(具有植保工上岗 证、植保或相关专业初级以上职称的人员)和负责病虫草害日常监测的监测员(具有植保工上岗证、植 保或相关专业初级以上职称的人员),以上人员可由监测点的养护单位或养护队伍的专业人员兼任。 6.1.3.2
29、监测方法 6.1.3.2.1 根据园林植物病虫草害发生情况,在各监测点设置具有代表性的监测地和踏查线路,对园 林植物主要病虫草害的发生、危害跟踪调查。 6.1.3.2.2 监测中心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在病虫害发生高峰季节,应组织各监测点每 7 天 1 次对辖区 重点道路、公园、景区进行病虫草害发生情况巡查。 6.1.3.2.3 监测员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在病虫害发生高峰季节,每 7 天应对管辖养护范围进行 1 次病 虫草害发生情况及防治结果的调查与记录。 6.1.3.2.4 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设置诱虫灯监测园林植物的害虫与天敌昆虫的发生动态,开灯时间一 般为 3 月 11 月的 19:00
30、22:00。 6.1.3.2.5 可利用害虫的趋化性,设置诱捕器或诱木监测园林植物有害生物。 6.1.3.2.6 监测中心每个季度组织监测人员进行 1 次的病虫草害知识和监测技术培训。 6.1.3.3 监测记录 6.1.3.3.1 各监测点应做好每次调查的相关记录,并按照规定时间定期报送监测信息到监测中心。 6.1.3.3.2 监测中心应收集汇总监测资料,做好病虫害巡查的相关记录。 6.1.3.4 监测通报 6.1.3.4.1 对于预期爆发的病虫害或病虫害发生较严重的区域, 监测中心应在巡查后 2 天3 天内向各 监测点(路段)的养护单位发出监测通报,督促相关养护单位做好病虫草害防治工作。 6
31、.1.3.4.2 监测中心根据各监测点报送的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按时发布月度、季度、年度园林 植物病虫草害发生情况的监测简报,为各城市的公园、绿化景区的病虫草害防治提供技术指导和参考 依据。 6.1.4 园艺防治 6.1.4.1 大面积(片)种植单一易感病、感虫植物的绿地,宜结合品种调整和景观改造,适当配植其 它抗性较强的植物品种。养护过程中,由于栽植面积过大或者植物品种不合适而引起病虫害严重发生 的绿地,应进行植物品种调整或景观改造。 6.1.4.2 加强园区的卫生管理,注意使用清洁水源,及时清理园区枯枝落叶、积水、杂草和草坪的枯 草层,减少病虫源。 6.1.4.3 合理修剪。按照园林植
32、物的生长特性,及时清除病虫枝、徒长枝、交叉枝、并生枝、下垂枝、 扭伤枝、枯枝等,减少病虫源。 6.1.4.4 应及时伐(拔)除和处理已枯死和严重受病虫危害并成为传播病虫源的园林植物。有土传病原 的土壤应及时消毒或换土改良,并改种抗性较强的植物品种。 DB44/T 9682011 10 6.1.4.5 加强水、肥、土壤管理,促进植物根系生长,促进养分吸收,提高植物的抗病虫能力。 6.1.4.6 草坪的浇水时间应考虑方便草场的使用和有利于病害防治等两个因素,应注意草坪草叶片在 日落前保持干爽,以免加重病害的发生。 6.1.4.7 各类绿地在种植时应根据植物种类的耐荫、喜阳、耐水等习性,注意种植环境
33、和密度,以利于 植物生长健壮,减少病虫草害发生。 6.1.5 生物防治 6.1.5.1 在人流较多的公园绿地、景区,尽量采取生物防治技术为主的防治措施。 6.1.5.2 保护和利用天敌资源,加强优势天敌昆虫的研究、引迁、繁殖、推广和应用工作。 6.1.5.3 利用园区及其周围区域的天敌(如草蛉、瓢虫、食蚜蝇、食虫虻、蚂蚁、猎蝽、捕食螨等捕食 性天敌;寄生蜂、寄生蝇等寄生性天敌)来控制害虫,采用人工招引、人工释放、人工助迁等办法提高 天敌数量。 6.1.5.4 选用高效、环保的植物源、动物源或微生物源农药(如印楝素、烟碱、鱼藤酮、苏云金杆菌、 白僵菌、核多角体病毒、性信息素、蜕皮激素、保幼激素等)进行防治。 6.1.5.5 保护和利用可用于害虫防治的有益生物(如捕食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