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B44 ICS 65.020.30 B 44 备案号:32027-2012 广东省地方标 准 DB44/T 9062011 湾鳄和暹罗鳄人工饲养技术规范 Raising Techniques Standard for Crocodylus porosus and Crocodylus siamensis 2011-09-08 发布 2011-12-01 实施 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44/T 9062011 前 言 本标准按 GB/T 1.1- 2009 的规定编写。 本标准由广东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办公室提出。 本标准由广东省林业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东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
2、办公室、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广东省野生动物救 护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叶冠锋、卢开和、韦启浪、彭建军、胡慧建、张 亮、梁晓东、罗华军、 邹洁建、王建荣。 本标准首次发布。 DB44/T 9062011 1 湾鳄和暹罗鳄人工饲养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湾鳄与暹罗鳄养殖的术语和定义、养殖场建设、饲养管理、卫生防疫与治疗、安全 措施与动物福利、档案管理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湾鳄(Crocodylus porosus )和暹罗鳄(Crocodylus siamensis )的人工饲养。其 它种类鳄鱼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
3、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 广东省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检疫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 国际航协活体动物运输规则(IATA Live Anima ls Regulation)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秘书处和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联合编制的活体 野生动植物装运准备及运输规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鳄鱼 Crocodile 如无特别的明确指出,本
4、标准所指的鳄鱼(鳄)是指湾鳄与暹罗鳄。 3.2 湾鳄 Crocodylus porosus 属爬行纲,鳄形目,鳄科,鳄属,大型鳄,可生活于咸水与淡水之中,现存最大的爬行动物。成 体体长6 m7 m,最大可 长达10 m。吻较窄长,眼大,卵圆形外突。体背橄榄绿色或黑色,腹部浅白 色。四肢粗壮,后肢较长。尾粗壮,侧扁,尾长超过头和身长的总和。 3.3 暹罗鳄 Crocodylus siamensis 属爬行纲,鳄形目,鳄科,鳄属,中型淡水鳄,体长3 m4 m。成体吻部宽,喉部鳞甲横排,后 枕鳞由4块稍大的鳞片组成,体侧每边有2纵列稍大且略突起的鳞片。尾下鳞环列,泄殖腔孔周围为许 多小鳞所环绕。上体
5、呈暗橄榄绿色或浅棕绿色,带有黑色斑点,尾和背上有暗横带斑,前肢指基部有 DB44/T 9062011 2 微蹼,腹部呈白色或淡黄白色。 3.4 幼鳄 Infancy Crocodile 刚孵化出壳至30日龄之间,尚未开口吃食或刚刚开口吃食,生存能力还比较差,需精心护理的鳄 鱼幼体。 3.5 鳄鱼苗 Juvenal Crocodile 孵化后30日龄至1年之间,已经能较好适应外部环境,可作为种苗出售的鳄鱼。 3.6 商品鳄 Commercial Crocodile 经1年3年养殖后,体重规格达15 kg以上,可直接上市的鳄鱼。 3.7 种鳄 Progenitive Crocodile 在经过5年
6、10年的养殖后,身体健康,可正常参与繁殖的成年鳄鱼,暹罗鳄体重规格达45 kg以 上,湾鳄体重规格达60 kg以上。 4 养殖场建设 4.1 饲养场资质条件 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具有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 主要技术人员具有鳄鱼人工繁育、饲养工作经验,且已获得相关专业资质证明文书; 具备规范化人工饲养鳄鱼的场地条件与各种相应的设备;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 广东省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申请和审核。 4.2 建设原则 便于人工条件下大规模养殖操作与集约化管理。 满足鳄鱼饲养和繁育最基本的条件。 保证鳄鱼与人的安全。 在满足安全饲养与繁殖
7、的前提下实现设施建设成本最低化。 4.3 选址 必须选择在交通便利的地域,并保证水电充足; 使用无污染水源,湾鳄可用咸水或淡水,暹罗鳄用淡水进行饲养; 应距离农药厂和化工厂 1 km 以上,且所用水源上游 3 km 以内无农药厂和化工厂排污口; 场区无恶性疫情史; 附近500 km 范围内饲料资源丰富,有足够的饲料供应能力。 4.4 养殖场分区 DB44/T 9062011 3 4.4.1 饲养场应该根据自身发展情况,注重实用原则,制定合理的功能区规划。 4.4.2 场区按功能分经营管理区、辅助生产区、养殖生产区、卫生防疫区。 4.4.3 场区道路按经营管理区、辅助生产区、养殖生产区推进,呈循
8、环通道,人员、动物、物品流动 方向按循环通道运行,卫生防疫区应位于场区下风处。 4.4.4 生产经营管理区应位于驯养场的上风处,主要由办公室、陈列室、宿舍和后勤服务等组成,门 前应设场标。 4.4.5 养殖生产区包括饲养池、孵化室、越冬室、工具房、防护围墙等设备设施。 4.5 养殖设施 4.5.1 饲养池 4.5.1.1 幼鳄饲养池 需放在室内温度波动不大的环境下,温度介于 24 32 之间, 一般以 1 m2 m1 m3 m 为宜,池内水深约 0.2 m,水面占陆地面积的 1/22/3,并有适当的光照条件和隐蔽物。 4.5.1.2 鳄鱼苗饲养池 一般以(46)m(23)m 为宜,池内水深约
9、0.5 m,水面占陆地面积的 1/22/3,遮荫蓬应 占陆地面积 1/4。 4.5.1.3 商品鳄饲养池 15 m 2 以上,池内水深约 0.7 m,水面占陆地面积的 1/22/3,遮荫蓬应占陆地面积 1/4。 4.5.1.4 种鳄饲养池 40 m 2 以上,池内水深大于 1.5 m,水面占陆地面积的 1/22/3,遮荫蓬应占陆地面积 1/4,陆上 还需种有 0.4 m1.5 m高的植被,繁殖期还可根据需要提供母鳄营巢所需的枯草。 4.5.1.5 天然池塘 有条件的地区,也可以利用天然的池塘进行鳄鱼养殖,但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要水质达级以 上,二要排灌方便,三要ph值介于6.59之间。 4.5
10、.2 孵化室 应选用较先进的保温材料,减少四周墙体、天棚及地面的散热指数;墙体与天棚应光滑、防水, 室内地面平整和坚实,不应渗水,面积根据生产量确定。 4.5.3 越冬室 4.5.3.1 越冬室内应保温良好,并备有加热与控温设备,最低温度不能低于 8 ,如有条件可把温度 调到 20 30 ,使鳄鱼在冬季也能开口吃食,继续成长。 4.5.3.2 对于户外的越冬池, 池水最深部位应达 2 m 以上, 冬季再盖上透光性较好的塑料薄膜保温棚, 保温棚配有可封闭的通气口,保证最低温度不能低于 8。 DB44/T 9062011 4 4.5.4 工具间 工具间要求配备有鱼网、鳄鱼套绳、水泵、电工等设备,需
11、设置上下水,通风良好。 4.5.5 饲料间 要防水、防潮、防火,大小视养殖规模而定,设置饲料架。 4.5.6 兽医室(院) 饲养场附近必须有与饲养规模大小相配套的兽医室(院)或兽医技术人员,以提供及时的技术支 持与指导。 5 饲养管理 5.1 方案制定 饲养管理方案应依据鳄鱼的生理特点及防疫要求进行科学制定。 5.2 饲料 5.2.1 饲料配方 5.2.1.1 以动物性饲料为主,如鱼肉、鸡肉、猪肉、动物内脏等。 5.2.1.2 应根据鳄鱼不同生理时期的营养需要,制定满足生长发育、繁殖和生产需要的各生长阶段的 饲料配方,保证饲料营养的全价性。鳄鱼全价饲料的营养成分含量可参照附表 A 执行。 5.
12、2.2 饲料质量 5.2.2.1 饲料应保证卫生、无毒、无害,营养含量达标、适口性强。 5.2.2.2 严禁用腐败、变质、冰冻的“三害”饲料投喂鳄鱼。 5.2.3 饲喂方法 5.2.3.1 幼鳄的开食时间为出壳后 7 天22 天,开食饲料应选用卫生、鲜活的动物性饲料,每 2 天 喂一次,五分至八分饱即可。 5.2.3.2 1 个月6 个月的鳄鱼苗,投食比例中的 30%为活的小鱼、小虾类,70%为不含脂肪或低脂肪 的雏鸡肉,1 天2 天喂一次,五分至八分饱即可。 5.2.3.3 6 个月12 个月的鳄鱼苗,隔日投食一次较小块的动物饲料,每次投食量占幼鳄体重的 1% 2%。 5.2.3.4 商品鳄
13、可根据天气情况和鲜活饲料(基本上只要是动物性的饲料即可)的供应状况,1 天7 天投喂一次,注意不要过量。 5.2.3.5 种鳄可根据其食欲,气温,营养需求等情况,1 天7 天投喂一次,注意营养搭配,不要过 量。 5.2.4 饲料存放 饲料分类存放,标记清楚,定时检查和清理变质的饲料。 DB44/T 9062011 5 5.3 管理 5.3.1 日常管理 5.3.1.1 人工饲养种群应依据地理位置的不同,在保持其自然生长规律的原则下,切实做好动物防暑、 保暖、清洁和消毒等工作。 5.3.1.2 保证饲料供应、坚持饲喂的规律性、不要突然变更饲料。 5.3.1.3 饲喂量及饲喂次数根据气候和食欲情况
14、而定。 5.3.1.4 根据情况定期换水,确保水质良好。 5.3.1.5 每天将剩余饲料从饲养池中清理干净。 5.3.1.6 合理布局与分群管理、建立卫生防疫制度、创建适宜的生活环境、保证适当运动、加强鳄鱼 的驯化、随时注意鳄鱼的状况变化以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 5.3.2 幼鳄的饲养管理 5.3.2.1 饲养密度宜适中,可 5 条/ m 2 10 条/ m 2 。 5.3.2.2 幼鳄由孵化室转至饲养室后的前 2 天内,两地间的温差最好不超过 2 ,饲养室的温度应控 制在 24 32 之间。 5.3.2.3 保持饲养室内环境的幽暗,每天可进行 4 小时8 小时的自然光照。 5.3.2.4 保持
15、饲养室内安静,减少外来因素的干扰,除饲养员外其它人员不可进饲养室。 5.3.3 鳄鱼苗的饲养管理 5.3.3.1 鳄鱼苗应根据体型的大小进行分池饲养,1 条/ m 2 10 条/ m 2 。 5.3.3.2 鳄鱼苗可在室外养殖,刚转移到室外 1 个月之内要注意与饲养室的温差不可超过 5 ,温度 应控制在 24 34 之间。 5.3.3.3 饲养池内要有遮阴设备,每天应有一定量的光照。 5.3.3.4 保持饲养池的安静,减少外来因素的干扰,除饲养员外其它人员不可进鳄鱼苗饲养区。 5.3.4 商品鳄的饲养管理 5.3.4.1 主要采用大池混养的方式,每条商品鳄应有 2 m 2 左右的空间。 5.3
16、.4.2 减少外来干扰对鳄鱼的惊吓,喂食后 12 小时之内不可开展捕捉工作。 5.3.5 种鳄的饲养管理 5.3.5.1 可 10 条/池左右饲养在一起,雄雌比 1:11:4,每条种鳄应有 4 m 2 以上的空间。 5.3.5.2 注意观察种鳄的各种行为,如有剧烈的攻击行为需进行池间调整。 5.3.5.3 根据种鳄各种生理期的需要,给其提供相应的环境条件。 5.3.6 冬眠期管理 5.3.6.1 如鳄鱼冬眠,可使温度保持在 8 12 之间,相对湿度 60%95%之间。 5.3.6.2 越冬池内多放置杂草、树叶等对保温有利的物品。 5.3.6.3 定期进行观察与环境消毒,发现有死亡的鳄鱼及时清理
17、。 5.3.6.4 严禁外来干扰。 DB44/T 9062011 6 5.4 繁殖 5.4.1 繁殖前准备 5.4.1.1 在种鳄发情交配期适量增加鲜活饲料、动物肝脏及生长素。 5.4.1.2 饲喂量及饲喂次数根据气候和种鳄的食欲情况而定,使种鳄达到较好的性欲及配种体况。 5.4.1.3 在产卵前期提供一定量的杂草、小树枝等,供种鳄筑巢产卵。 5.4.2 种蛋搜集 5.4.2.1 种鳄产卵后必须尽快收卵,收卵的时间最好在温度变化小的时间段内。 5.4.2.2 种蛋搜集时要注意卵的自然位置,要按照卵的原来方位收集,在卵的朝上部分用铅笔横向划 线作为记号,不要倒置或斜放,如不清楚卵的原方位,可使动
18、物极(受精卵在 1 天2 天后动物极区域 会呈乳白色)朝上摆放。 5.4.2.3 收卵后尽快送到储存室或孵化室,种蛋在运输过程中戒忌摇晃、震荡。 5.4.2.4 要按照卵的原来收集方位作为储存方位,储存温度以参照卵穴内的温度为宜。 5.4.3 种蛋选择 5.4.3.1 种蛋的表面不应有泥土、粪便以及其他污物。 5.4.3.2 合格种蛋外形呈卵圆形,在产下 24 小时后,卵的中部有透明的白色带区域。 5.5 孵化 5.5.1 孵化前准备 5.5.1.1 种蛋入孵前对孵化机进行检修;对孵化室及其相关设备设施进行全面清扫和消毒,之后进行 熏蒸消毒。 5.5.1.2 种蛋入孵前 2 天开动孵化机,使温
19、度、湿度达到平衡。 5.5.2 入孵 要按照蛋的储存方位进行入孵。 5.5.3 照蛋 入孵前对种蛋进行受精情况检查,入孵的 7 天进行头照;21 天进行二照,45 天左右进行三照。 5.5.4 破壳 暹罗鳄孵化期约为 70 天,湾鳄孵化期约为 80 天,通常会自动破壳,对于少数不能自动破壳的, 要进行人工协助破壳。 5.5.5 注意事项 5.5.5.1 孵化期间应确保温度、湿度、空气等环境条件的适宜和稳定。 5.5.5.2 定期测定成活的胚胎,若发现死胎或卵的颜色反常,应立即转移到室外。 5.5.5.3 温度控制在 26 34 之间,根据孵化目的设定适宜温度;湿度 90% 左右;每天至少排 除
20、孵化室内废气一次。(如条件有限可参考此一方案:恒温 31.5 ,恒湿 90%,用沙盘放置蛋,每天 DB44/T 9062011 7 洒水保持沙土的湿度,以潮湿但透气为宜,每天给孵化室换气一次。) 5.6 种鳄筛选 5.6.1 依据饲养场的生产需要及动物遗传学原理,保留优良性状、淘汰劣质性状。 5.6.2 用于繁殖的种鳄,必须掌握其来源、谱系、繁殖性能,建立繁殖档案和统计制度。 5.6.3 饲养场应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在鳄鱼种群范围内通过选种选配、品系繁育、改善培育条件等措 施或通过个体交换来改善血缘,提高种群质量。 5.6.4 种鳄每年进行一次繁殖性能评估,进行种鳄淘汰选留。 5.7 引种 5.
21、7.1 种源引进必须经国家野生动物主管部门批准后,办理野生动物运输证明后方可进行。 5.7.2 引进种鳄的种源谱系应清晰,保证没有遗传缺陷,并与现饲养的种鳄亲缘关系较远。 5.7.3 新引种动物必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相关 规定,进入场区须经过隔离饲养和严格检疫。 6 卫生防疫与治疗 6.1 日常卫生防疫 6.1.1 饲养场的出入口,应有消毒设施。 6.1.2 坚持平时卫生消毒制度。 6.1.3 垫料等物品应保持干燥、通风、无虫、无鼠害。 6.1.4 饲养管理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患有传染病的不能从事饲养管理工作。 6.2 人员、工具、鳄鱼排泄物的防疫
22、6.2.1 生产区内每个饲养组、饲料库和检疫区等的清扫、消毒、维修、运输等应有专用工具,不得随 意挪用,并定期消毒。 6.2.2 饲养人员不准擅自进入非管辖区。衣帽等专人专用,并定期消毒。 6.2.3 检疫区、兽医室的废物和鳄鱼排泄物要单独进行无害化处理。 6.2.4 生产区不与其它排污道相连,其排污物集中在粪池做无害处理,生产区垃圾应及时收集和处理。 6.3 采购物品的防疫 6.3.1 严禁在疫区或途经疫区采购饲料和物品。 6.3.2 运输容器、水槽、食槽等购入后必须做消毒处理。 6.4 疫情发生时的防疫 6.4.1 保护易感的鳄鱼,密切注视周边地区疫情,及时接种相应疫苗。 6.4.2 疫情
23、发生时,及时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动物来控制疫情。 6.4.3 发生危害性大的动物疫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 在动物防疫部门指导下,进行处置,并及时上报主管部门和防疫部门。 DB44/T 9062011 8 6.4.4 病死和淘汰动物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合理处置。 6.5 处死、剖检的防疫 6.5.1 处死 患有烈性传染病的鳄鱼及时进行处死,并做焚烧处理。处死动物的工具、场地进行终末消毒。 6.5.2 剖检 疑患或患有烈性传染病鳄鱼尸体,禁止剖检,依据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进行处理,除烈性 传染病外的死亡动物必须进行剖检,工具、场地进行终末消毒
24、。 6.5.3 尸体处置 烈性传染病或疑似烈性传染病尸体必须依据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进行焚烧处理,非传染性 疾病的动物尸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进行处理。 6.6 疾病防治 6.6.1 对患病鳄鱼,应迅速采取治疗措施,鳄鱼常见疾病的防治见附录 B。 6.6.2 鳄鱼病亡必须及时进行解剖和必要的病理检查,填写剖检记录和死亡登记,并做出死亡报告。 6.6.3 每年春季和冬季气温较低,尤其是阴雨天气时,要注意适量投喂预防药物,防止疾病发生。 7 安全措施与动物福利 7.1 饲养安全 7.1.1 饲养池的建筑要牢固,饲养池护栏高 1.2 m 1.8 m, 饲 养场护栏高 1.8 m4 m,并定期
25、查 看与维护,不可存在漏洞。 7.1.2 饲养池出入口(门)要做好防范措施,非饲养人员不得进入饲养区。 7.1.3 被隔离的鳄、病鳄逃逸被捕回后,场区应及时进行针对性地消毒。 7.2 运输安全 7.2.1 鳄鱼在运输过程中应封好嘴,防止咬伤运输人员,较长距离的运输还应装在通气良好的木箱中。 7.2.2 夏季运输过程中应每 3 小时12 小时洒水一次,冬季运输则必须做好保温工作。 7.2.3 运输过程中如有鳄鱼逃逸,应立即通知养殖场的专业捕捉人员搜索捕回。 7.2.4 运输过程应参照国际航协活体动物运输规则,活体野生动植物装运准备及运输规则来 进行。 7.3 人员安全 7.3.1 饲养管理人员上
26、岗时必须更换工作服、靴、帽、防护手套,所有衣物专人专用,并定期消毒。 7.3.2 饲养管理人员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做好预防接种工作。 7.3.3 严禁饲养人员单独进行危险性较高的操作,如捕捉鳄鱼、收集蛋、清理鳄鱼池等。 7.4 动物福利 DB44/T 9062011 9 7.4.1 饲养过程中在控制成本与提高产量的同时重视鳄鱼的基本福利,保证其生物学上的基本需求。 7.4.2 在捕捉、运输与宰杀鳄鱼的过程中,应由经专业训练的人员来按相关法规来进行,以减少鳄鱼 的痛苦和受到的伤害。 8 档案管理 8.1 技术档案 8.1.1 饲养场必须建立鳄鱼个体基础档案和谱系档案,鳄鱼资料收集,应长期坚持,
27、每日进行。 8.1.2 有关鳄鱼的习性、饲养管理、医疗、检疫的著作、论文、应编号分类归档。 8.1.3 种群数量较大的,应对不同年龄、不同用途的鳄鱼分层管理。 8.1.4 鳄鱼的引进、转移、调栏及运输时,必须对进出的鳄鱼及时进行登记,新引进的动物混群前要 建立动物基础档案卡。 8.1.5 建立繁殖档案卡,种鳄必须标识,对种鳄的繁殖状况、繁殖性能、每次的配偶编号等内容进行 监测。 8.2 饲养资料 8.2.1 饲养人员应每日填写观察日志,妥善保管,适时归档。 8.2.2 饲养种类、数量、经费开支和饲养方案、饲料单等资料,应妥善保管,适时归档。 8.3 医疗资料 8.3.1 鳄鱼发病后,兽医应认真
28、填写发病记录和病历表,分类保存。 8.3.2 解剖病死的鳄鱼,应填写解剖登记表和病理解剖记录,并做出死亡报告存档。 8.3.3 鳄鱼健康检查报告、发病率、治愈率和死亡率等应统计后归档。 8.4 档案归档 养殖的技术档案、馒头资料、医疗资料等参照附录C的要求填写归档。 DB44/T 9062011 10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鳄鱼配合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含量 1kg 干饲料中含量 配合饲料蛋白质 中各种氨基酸种类 各种氨基酸占蛋白 质的百分比(%) 可消化蛋白(%) 45 精氨酸 5.5 脂肪(%) 1016 甘氨酸+丝氨酸 6.5 纤维(%) 4 组氨酸 1.8 钙(%) 12 异亮氨酸 3
29、.2 磷(%) 0.51.0 亮氨酸 5.9 钾(%) 0.7 赖氨酸 5.3 钠(%) 0.3 蛋氨酸 2.1 氯(%) 0.3 胱氨酸+蛋氨酸 3.6 镁(%) 0.05 苯丙氨酸 5.8 铁(mg) 90 苏氨酸 3.6 铜(mg) 8 色氨酸 1 锰(mg) 80 缬氨酸 3.6 锌(mg) 80 碘(mg) 1.5 硒(mg) 0.5 钴(mg) 0.2 钼(mg) 1.2 VA(IU) 12000 VD(IU) 1200 VE(IU) 120 VK(mg) 7 VB1(mg) 8 VB2(mg) 12 边多酸(mg) 25 烟酸(mg) 70 VB6(mg) 15 VB12(mg)
30、 0.03 叶酸(mg) 3 生物素(mg) 0.5 VC(mg) 450 胆碱(mg) 1000 消化能(MJ) 18.81 DB44/T 9062011 11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鳄鱼常见疾病的防治 病 名 发病季节 症 状 主要防治方法 真菌性 皮肤病 1月4月 体表菌丝大量繁殖如絮状,寄生部位充血、 组织坏死、溃烂、发炎。 1)用2%3%食盐水浸浴10 min,或400 mg/L 食盐:小苏打(1:1)全池泼洒 ; 2)用0.5%1.0%的硫酸铜溶液浸洗患病鳄 鱼;病灶严重的再用2%的硫酸铜溶液清洗 患部,最后在患病皮肤上涂抹达克宁软膏。 外伤 5月10月 鳄鱼相互争斗而造成的
31、身体局部损伤。 1)分隔开喂食,降低饲养密度,避免鳄鱼 间的争斗; 2)2%3%食盐水浸浴10 min。 冻伤 1月4月 轻度的冻伤表现为反应迟钝;重度冻伤表 现为受冻皮肤变成青紫色,化脓,甚至局部坏 死,严重者肢体僵硬或麻痹。 防寒保温,冻伤的鳄鱼转移到室内温室饲 养。 异物性 胃炎 全 年 因吞入各种异物,主要是塑胶制品、金属、 木条等不能被消化并引起幽门阻塞,胃壁损伤 而发生炎症。 1)不得向池内投入各种异物; 2)外科手术取出各种异物; 3)抗感染治疗,每次用庆大霉素万 作肌肉注射,每日次。 消化 不良 全 年 胃肠功能紊乱,精神沉郁;不愿活动,紧 趴在干燥地面上不下水,赶下水后又挣扎
32、爬到 干处;目光无神,眼睛呈半闭状态;皮肤干燥 无光泽,鼻唇干裂;不食,腹痛,排黄白色带 少量黏液及未消化肉块的水样粪便,有严重的 酸臭气味。 1)不喂腐败变质及冷冻的饲料; 2)对冬眠苏醒不久的鳄鱼最好投食易消化 的活饵料,每次少量、多餐; 3)可用黄连素与乳酶生口服。 环境性疾 病(适应不 良综合症) 全 年 主要因不能适应室内人工饲养环境,表现 为嗜睡、厌食、恶病质。 增加环境温度,移到室外照射阳光。 DB44/T 9062011 12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鳄鱼人工养殖技术档案 表 C.1 饲养鳄鱼数量统计表 单位:条 其 中 饲养池 编号 数 量 雄种鳄 雌种鳄 商品鳄 鳄鱼苗
33、 幼鳄 合计 统计者: 统计时间: 负责人: DB44/T 9062011 13 表 C.2 鳄鱼种源谱系记录表 谱系编号 饲养池编号 雄 体(条) 数 量 (条) 其 中 雌 体(条) 引种(捕获)地: 引种时间: 年 月 日 健康状况: 初配种时间: 年 月 日 初产蛋时间: 年 月 日 初产蛋量: 个,受精卵 个,孵化出 条幼鳄,成活 条 备 注 注:每一组种源填写一份 登记者: 登记时间: 负责人: DB44/T 9062011 14 表 C.3 鳄鱼存池动态表 本月存池动态(条) 年 月 饲养 池号 本月存池 数(条) 上月存池 出售 死亡 引进 新生幼鳄 备注 合计 注1: 每个饲
34、养池占用一栏,每月填报一次 注2: 本月存池数= 上月存池数出售死亡+ 新生幼鳄+ 引进 登记者: 登记时间: 负责人: DB44/T 9062011 15 表 C.4 鳄鱼死亡统计表 编号 池号 性别 年龄 体重 死亡时间与原因 备注 登记者: 登记时间: 负责人: DB44/T 9062011 16 表 C.5 鳄鱼病历表 池号 性别 出生日期 鳄鱼来源 及日期 繁殖 情况 发病日期 诊 断 转归 情况 既往病史及 药物过敏史 备 注 主管兽医 登记者: 登记时间: 负责人: DB44/T 9062011 17 表 C.6 幼鳄生长情况登记表 编 号: 性 别: 出生日期: 同窝数量: 父本编号: 母本编号: 日期 体重 (kg) 体长 (m ) 饲料 品种 饲料日 用量(kg) 活动情况 其它 登记者: 登记时间: 负责人: DB44/T 9062011 18 表 C.7 鳄鱼免疫登记表 池号: 鳄鱼数量(条): 抗体检测 接种日期 疫苗种类 生产厂家及批号 接种次数 日期 方法 效价 备注 注:每一池的鳄鱼为一登记表 登记者: 登记时间: 负责人: